书城管理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
7678100000037

第37章 纸上谈兵的“创意”(1)

我很荣幸在北京邮电大学工作了二十多年。这所大学,是中国通信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号称IT产业的黄埔军校。作为这个黄埔军校的“教官”,我曾经先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担任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品牌推广顾问,也担任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数据业务和品牌形象推广的顾问,还曾经担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市场营销顾问长达八年多,现在又开始担任广东联通的市场营销顾问。我在这个行业的顾问生涯当中,始终感觉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关键是应该抓住这个社会的热点、这个国家的难点、产业间结合的焦点、每一个人抱怨主要矛盾的痛点,然后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尤其是抓住移动信息化的方式去加以解决,才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成功者和财富的拥有者。

在过去十年当中,我先后有七八个策划项目的设想,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能够得到实施和执行。我愿意在这本书里,把它公布于众,抛砖引玉与各位分享。

一毛钱保健康,手机短信打假平台

在2003年的夏天,我向中国移动提出,应该推广手机短信打假服务这个项目。我和当时的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数据部新业务处的处长姚丰,进行了一次长谈和策划沟通。这个项目的前景在于什么呢?

食品安全与健康,是我们这个时代广大老百姓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以假酒为例:喝的是好酒还是假酒?

据国家食品质量检测中心从1991年到1995年对茅台、五粮液等名酒送样检测的结果看,1991年,样品54个,真品率8.4%;1992年,样品223个,真品率30.4%;1993年,样品291个,真品率45.7%,1994年,样品351个,真品率62.3%;1995年,样品981个,真品率44%。

假酒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损失,甚至是死亡!

1998年1月26日,山西朔州市假酒案造成27死亡,222人中毒。

2004年12月12日,云南元江县喝假酒中毒者64人,其中5人死亡。

2004年5月11日,广州假酒案14人甲醇中毒身亡,10人重伤,15人轻伤,16人轻微伤。

2009年,印度西部曾发生一起假酒中毒事件,造成至少112人死亡。

2011年12月16日,印度假酒事件造成167人死亡,截至当时还有90名中毒者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

假酒横行,酒企业也深受其害!

案例

汾酒集团被假酒冒名,品牌损失巨大

以1998年的汾酒事件影响的汾酒集团为例,汾酒当时每年春节期间能销1500吨,而事件当年春节仅400吨,1999年2月汾酒公司只卖出1200吨酒,往年是3000吨,直接经济损失达800万~1000万元。1998年汾酒集团的年报中明确提出因为假酒事件影响,当年主营业务利润减少51.36%,即减少7195.12万元。净利润减少92%,即减少4756.42万元。[1]

奶粉行业的危机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是自2003年,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制造、销售劣质奶粉和一系列因为食用“劣质奶粉”导致婴幼儿致病、致死相关事件的总称。

劣质奶粉危害对象为以哺食奶粉为主的新生婴幼儿,主要危害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足,症状表现“头大、嘴小、浮肿、低烧”的幼儿严重发育不良特征;由于症状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婴儿“头大”,因此又称为“大头娃娃”。

安徽阜阳作为“劣质奶粉”的重灾区和产生严重后果的爆发区,据2003年12月19日记者对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的采访,仅该医院截至当时就收治超过70例这类症状的婴儿、幼儿。根据2004年4月27日《新华网》发布的国务院调查组对阜阳地区的调查结果,阜阳2003年5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儿中没有严重营养不良的婴儿,共有轻度、中度营养不良婴儿189例,阜阳市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

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被验出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在甘肃、江苏等多个省市出现多名婴儿得肾结石的事件。稍后,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最后事件扩散开来,不只是奶粉,中国所有奶制品和面粉制品普遍也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其严重程度超过了2007年出口美国的宠物食品,被讽刺为“中国人不如美国狗”。

以上这些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说明了什么呢?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揪心。网上流传过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段子,有一个是这么说的:“日本核泄漏了,太平洋沿岸都惊悚了,但是我们中国人怕啥,这么多年来,我们吃地沟油、化学火锅、三聚氰胺奶粉、毒大米、皮革奶是为了什么呀?就是为了在下一场生化战争中活下来。我们赢在了起跑线上,小小的辐射,我们只淡定地笑笑而已,现在嘴里叼着的火腿肠都要比这辐射来得猛。”老百姓对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没有安全感,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所以,关注健康,关注生命安全,是人类最核心的需求,在今天,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缺少安全感。

网络上流行的一个《中国人生活太幸福》的段子:

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毒牛奶,吃两个硫黄熏毒馒头,夹根河南产瘦肉精猪肉火腿,切个苏丹红咸鸭蛋,来两口膨化粉做的面包,中午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毒生姜、麻辣烫加止泻药,再买点牛肉膏牛肉炖点膨大西红柿,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黄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白天黑夜,渴了喝杯塑化剂饮料,饿了吃点塑化剂奶粉钙片,哇,中国人的生活太幸福了。

除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也有需求。很多大型企业很容易遭到假冒伪劣产品的山寨,品牌形象遭到毁坏,经济损失也很大。更主要的是,它们往往还不敢公开打假,因为一说市场上有它的假货,它连真货都卖不动。所以,手机短信打假的项目可以保障这些企业的权益和收入,帮它们挽回损失,保住它们的品牌形象。

食品安全问题、假货问题,也是让中国政府感到很头痛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这些年来政府被老百姓诟病、抱怨最多的事情之一,打假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所以,手机短信打假这个项目,肯定也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具备了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支持和老百姓的支持,这是我们对市场概况的一个分析。那么,怎么做呢?非常之简单,利用普及率最高、人手一部的工具——手机,用以下三种方式来打假:短信、二维码和RFID。

本策划采用的第一种方式就是最简单的短信,建立一个移动短信平台。首先,成本很低,任何一部手机,都既能发短信,也能收短信。发一条短信一角钱,谁都发得起。其次,不需要先进的技术,就利用短信通道,对运营商而言,成本也最低,因为短信不占用网络信道,它是见缝插针似的滞后发送,网络空出来了,这个信息就会被自动发出去,网络忙的时候,这个短信可以先等等,而语音、上网则不然,它们很大的成本来自于占用网络的带宽资源和信道资源。我们曾经测算过,短信是运营商利润最高的业务,一毛钱里面毛利可以达到7分钱(近年一些网络报道甚至说手机短信的成本趋近于零,相当于1元/千条)。所以对运营商来讲,搞这个业务既能增加收入和利润,还能够创造社会效益。

数据

手机普及率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3年第2季度通信水平分省情况》显示,2013年6月末全国手机普及率为87.1/百人,其中普及率前十名:北京160.0(部/百人,下同),广东132.1,上海129.3,浙江125.0,福建112.8,内蒙古104.8,天津99.4,江苏98.1,辽宁98.1,宁夏97.3。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或者中国联通都可以建这个信息化的平台,运营商不愿意干,还可以由第三方的公司来投资建立。建立这个平台过后,去说服那些生产食品、药品、化妆品、白酒、饮料等等的企业公司来加盟,把它们生产的每一个产品给一个特定的短信编码,并把它印到这件商品包装的某个位置上。这个短信编码就跟它的数据库ID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这个编码,可以看出这个产品是提供给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一家经销商的。也就是把渠道的划分和商品的去向,进行了一个编码式的连接。对企业而言,它不仅解决打假的问题,还解决了渠道管理当中最头疼的一个问题——经销商之间互相窜货,比如说本来是卖给北京经销商的酒,商家看到湖南的市场不错,压低价格,偷偷把酒甩到湖南市场上去销售,这就搞乱了这个酒公司的全国市场价格。而这个短信打假的编码就能够把卖到北京地区的酒和卖到湖南地区的酒区别开来,这样可以迅速查到每瓶酒到了哪儿去。所以,对于这样的编码商品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会很高。

这个项目的最大难度在于推广。第一,要让所有的消费者知道这件事儿,愿意使用这项服务。因为最终的打假过程是通过老百姓在买这些商品的时候,找到包装上的编码,然后把这个编码发到全国统一的打假短信号上去,在几秒钟之内,数据库系统就会自动给这部手机回复一条短信,无非是三种结果:“抱歉,你所查询的商品,未记录在案,是假货。”或者是“抱歉,你所查询的这件商品,应在四川地区销售,不应在北京地区出现,谨防假冒。”或者是“谢谢,你所查询的商品是正品,为某某公司,某年某月某日生产。”

第二,要让相关的所有企业,都能够加入手机打假短信联盟,参加的企业越多,整合规模资源的影响力越大,如果只有一家企业参加,那么对老百姓来讲,规模就很小,整合平台的运营成本就很高。这个项目的要害就在于联盟合作、共赢推广,可以首先说服每一个行业中受假货影响最大的龙头企业。因为他们损失最大,积极性最高。

第三,平台中的企业要共同承担短信打假市场的推广费用、广告费用,众人拾柴火焰高,才容易推广。这些大牌企业,都有很雄厚的广告费。它们在全国各地也都有自己的经销渠道。而且,每一件商品本身如果印上了打假的品牌化商标,实际上就是一个传播广告的看板,就是一个广告的载体。

案例

打假联盟,费用不菲[2]

2000年3月,由宝洁公司牵头发起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QBPC)在北京正式成立。这可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打假组织,第一批成员公司为耐克、联合利华、强生等在中国的28家世界最著名的跨国企业,截止到2011年8月30日,已经有198家跨国公司加入了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

参与这个打假联盟的企业除了每年交1万~2.5万美元不等的会费以外,平均每家公司还要花四五百万元人民币用以“民间打假”。

高额的打假费用直接影响产品价格

山西汾酒集团:2011年年报数据中显示山西汾酒当年的打假费为358.98万元。

贵州茅台:贵州茅台酒厂从2003年时就称每年打假费用上亿元,2012年更是投资1.8亿元建设茅台酒流通追溯体系,该系统可以通过为每瓶酒添加RFID电子标签,存储相应追溯及防伪信息实现茅台酒的质量追溯及防伪。

打假费用过高直接影响产品价格[3]:王守义十三香的董事长王银良说,近10年来,王守义十三香每年用于打假的费用比产品研发的费用还高,而且品牌形象严重受损,加之2006年以来,由于原材料、工人工资及运费的大幅度上涨,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厂家的产品调价,又给制假销假者留下了丰厚的利润空间。

第四,更重要的是要邀请国家工商总局、政府打假办公室等相关机构来出面参与,还要联合大型的媒体,比如中央电视台,做公益广告和形象推广。中央电视台有专门的公益形象广告时段,每年还有引人注目的“3·15”晚会,需抓住这几个关键点进行推广。总之,联合媒体、政府、企业共同推广。

第五,推广策略上,一方面是要告诉消费者,每年因为买到假货,有多少人的脸被毁容,多少孩子不幸得病死去,有多少人喝到假酒眼睛失明,有多少人因为买到假货,受到了什么样的危害。同时告诉他们只需要利用手机,花一毛钱,发一条短信,就能保护他们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另一方面就是针对企业进行宣传,让它们清楚,与其自己打假,花费巨大,见效困难,还不如加入手机短信打假联盟,得到信息化手段的、低成本的企业权益保护。只有保护了自己的消费者,才能够在假货横行的时代,保护住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用,保障收入和利润。为客户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在对消费者的宣传过程当中,每一则广告,还可以公布率先加入手机短信打假联盟的企业有哪些,并提示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如果没有看到手机短信打假商标,请慎重购买。那些没有加入这个短信打假联盟的企业,它们的商品就很可能卖不出去,一旦发现自己产品卖不出去,它们就会主动加入手机短信打假联盟。

第六,还可以让各个参加短信打假平台的企业都拿出一点钱出来,设立一个手机短信打假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为那些受到假货伤害的受害者或家庭提供经济上的援助。第二件事情,就是鼓励打假英雄。如果消费者通过手机短信打假,发现了假货,鼓励投诉,如果通过你投诉检举的手机信息而破获了造假的团伙,那么可以从这个基金里面,拿出一部分钱来,作为对你的奖励。

这样一个业务,就是典型的利用手机、利用短信业务的形式,来实现B2B2C模式的行业信息化应用——一个中间平台帮助企业来保护它的消费者,不受到假货的伤害。通过这样的推广,三五年以后,在那些最敏感的、直接跟人民的生命健康相关联的领域,只要有一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发短信打假,规模和收益有多大呢?比如这些商品一年在中国的总销量是一万亿件,如果有一半的人发短信的话,就会产生来回两条短信,上行一毛钱,下行就算是行业集团短信业务打折,按3分算5000亿件商品也会有650亿元的短信收入。所以这是一个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是利用手机来获取财富的一个值得尝试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