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
7678100000026

第26章 被打垮的行业如何重生?(3)

而如何实现盈利呢?此时的消费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消费者不愿意付钱,那么请看广告,牺牲你的注意力,牺牲你的审美体验,牺牲你生命的时间来看广告,但是免费:内容免费,流量也免费。而平台也通过广告挣到了钱。第二种消费者是有钱没时间的、不能忍受广告的,那就采用付费模式。不管付费还是免费,交给消费者自己去选择。这将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平台吸引的用户越多,就会吸引越多的内容CP,CP提供的内容越丰富,又有越更多的消费者被吸引过来,消费者越多,广告投放也越大,又有更多的内容CP进来……最后它将击败同类的视频网站,直接上市。所以运营商完全有机会成为应用平台的孵化者和喂养者,拿什么喂养?拿免费流量去喂养。

案例

天翼视讯,视频2.0时代到来?

CNNIC《第31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潜力用户规模已达3亿7000万。

2009年11月,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正式成立,2011年3月,天翼视讯传媒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6月,天翼视讯完成了首轮私募,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估值19亿元,私募总金额3.8亿元。

2012年10月,天翼视讯月活跃用户2700万,流媒体用户数9月达到314万户,户均流量达到46M/户。1~9月业务收入规模达到7.3亿元,同比增长128%,预计2012年业务规模接近10亿。[4]

截至2013年4月,天翼视讯已同全国近130家合作伙伴达成了广泛合作。天翼视讯手机平台用户数近1亿,付费用户数接近1300万,成功实现了用户付费观看的商业模式,也用自身的发展壮大验证了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的理念。

天翼视讯在打造新业务和新平台时,将考虑三方面的能力结合:一要完善的收费分成平台,这是合作共赢的前提;二要有差异化优质内容,这是用户愿意付费的基础;三要开拓渠道,汇聚流量,做大影响力。

2013年4月全新上线的TV189“创视.云”是一款B2B视频云平台,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及运营商级平台能力,通过开放API接口,将视频鉴权计费、流媒体服务、海量超清视频资源及天翼用户识别能力同广大互联网视频及应用服务合作伙伴深度共享。为合作方提供安全可靠的视频服务及分成平台。

TV189“创视.云”平台将传统视频云的第三方视频服务能力与视频付费能力融合于一体,为合作方提供一站式的视频化及用户付费转化能力。通过接入“创视.云”平台,合作伙伴将获得海量超清视频库,基于个性化视频内容轻松实现一健付费。同时,依托天翼视讯强大的CDN分发加速能力,为用户提供清晰、顺畅的视频播放体验。[5]

天翼视讯目前只是采用了流量优惠的政策,而我认为将来的模式是流量的免费,这等于是向互联网平台公司学习去电信化,传统流量经营模式运营商依靠收流量费挣钱,而流量经营最大的商业模式变革是不收流量费。这就是运营商思想转不过弯来的地方,这也就是谷歌、百度、腾讯成功的地方。如果腾讯QQ收费,它就没有今天的平台规模,如果百度要让中国移动来经营,一定是搜索一次一毛钱,如果百度用收费的模式一定没有今天。中国电信天翼的思路就是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对流量价值最大收益的实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免费。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就跟百度、谷歌、腾讯一样,有几亿万人到天翼视讯的网站上来下载应用和内容、看视频,它就能超越互联网公司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平台。因为无论你在哪个互联网公司去玩儿游戏,下载视频,内容可以免费,流量费是必须向运营商支付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看到了,流量经营时代的几种商业模式的雏形就出来了:搬运工模式、App Store模式、谷歌插播广告模式、大数据分析的商业模式、流量免费资本模式,最后是作为孵化模式,在平台上不断孵化合作伙伴的应用,通过上市实现资本运作的模式,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看到的基本模式。

运营商应用孵化模式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经营整个平台上产生的各个环节的大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变成跨界经营的核心竞争资源,跟其他行业合作,或者是拿这些数据指导平台上的内容和应用的孵化。通俗地讲,就是在运营商这张桌子上,合作伙伴做的菜(应用)被哪些人买去吃了,哪些菜(应用)被评价味道好,运营商就可以把这些数据拿来告诉对方。它还能够把合作伙伴做的菜(应用),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以最低的成本,找到需要这些菜(应用)的人。如果它愿意拿出点儿钱来,在做菜(应用)的创业小公司入股,做风险投资,再用大数据挖掘作为支撑,它就可以在这些应用平台上,不断孵化出系列上市公司。所以最大的机遇是运营商可成为手机上的硅谷孵化器,成为手机平台上的“中关村”。

围绕中国移动业务支撑基地,上市了很多家公司,可惜那些上市公司跟中国移动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中国移动的机制里面,没有这个孵化投资的制度。对国有企业来说,投了钱要是收不回来,谁负这个责任?而上市赚了钱,也不关管理人员的事,所以大家都不做这事儿,最后就会形成腐败,运营商不做,就内外勾结,这就产生了中国移动在过去几年当中,以数据口为核心的腐败窝案。从最后的角度来讲,体制不改革,大数据一定是国企流量经营的短板。

只有差异化才能赚更多搬运费:智能管道服务!

只做管道流量传输搬运工,一定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运营商赚钱的唯一方法,就是差异化营销:分时间(忙时闲时),分地区(网络空闲地区和网络繁忙地区),分品质(上网速度快和上网速度慢)。这“三分”是为了分人群,通过高价值客户和低价值客户的区别对待,来分出价格与收入。

运营商在做流量套餐的时候,应该像航空公司学习,针对有钱人,设计一个上网头等舱,优先上网,速度快,但价钱高。基站识别出上网头等舱用户后,当无线信道不够的时候,就把低端用户自动屏蔽掉,就跟航空公司一样,头等舱用户在登机的时候,根本不用排队,买经济舱的人,就要排长队。坐同一班飞机,就相当于在同一个移动通信网络上,头等舱用户坐的地方宽,就相当于移动高端用户占有的带宽宽。为什么航空公司可以这样,电信公司就不能?很多消费者说,这是歧视,但没有办法,它是一个商业企业,不是一个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不是慈善机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针对低端用户,则可以推出“月亮卡”上网套餐:从半夜12点半到凌晨7点,运营商的网络处于闲置状态,只要用户愿意出十元钱,300兆的上网流量随便玩儿。就好比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还有4个座位的票没有卖出去,这时候谁出100元钱,马上让乘客上飞机,只要这个钱超过乘客在飞机上喝的饮料和吃的盒饭的成本贵,那航空公司就赚了,这就叫“搂草打兔子——闲着也是闲着”。

如果只做流量比特麻包搬运工,那么差异化的营销模式是运营商的唯一出路。但现在运营商的问题在于客户服务无差异,同等价格“一刀切”,不如航空公司聪明。在流量经营的时候,如何做一个智能管道差异化的比特搬运工,是最底层、最起码的商业模式创新。

运营商最好只做应用平台,不要自己做应用,应多推出像“沃·尔玛”、音乐商场、图书商场、游戏商场、彩票商场、保险商场、电子商务这类的大平台,占领用户的手机客户端。将来全世界商业房地产,最大的黄金地段竞争,就是把生意搬上智能手机,黄金地段不在城中心,也不在地铁门口,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上,在全世界65亿用户的手机上,谁抢占智能手机的桌面,谁抢到的规模越大,谁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赢家。

推荐阅读

大数据时代美国带来的经验与启示[6]

夕阳无限好,但已近黄昏——被OTT踢的电信巨头公司

传统的渠道是什么?就像踢足球一样,守门员传球给后卫,后卫传给前卫,前卫再传给前锋,前锋在禁区里起脚射门得分,那前锋和禁区就相当于经销商和渠道。

互联网时代的变化是什么?一个后卫,绕过了前卫和前锋,直接一脚就射门了。

所以对应到现在互联网跟电信行业之争里面的一个词,就叫作OTT(Over The Top),这个词来源于篮球运动,意思是过顶传球,就是越过所有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直接把球从对方头顶传过去。而OTT正是全世界的电信运营商被互联网公司击败的原因,因为互联网公司利用自己特殊的软件应用业务,绕过了运营商,过顶传球,直接控制消费者。

以前,电话号码是运营商控制、锁定用户的最重要的工具,用户不能随便把手机号丢了,否则联通转网到移动,移动转网到电信,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客户很可能就难以找到你了。但现在有微信了,手机号还有什么用?不管你是联通的用户、中国移动的用户、电信天翼的用户、沃达丰的用户,还是AT&T的用户,也不管你在哪个网上、哪个国家,重要的是你有一个微信号、QQ号,你可以随便换手机号码,你的亲朋好友永远都能找到你。微信就是OTT业务,它越过了全世界的电信运营商,就相当于打麻将,运营商的客户被互联网公司截胡了。而今天中国的信息产业部还在搞携号转网,认为这是一个促进竞争公平的举措,事实上早就过时了,已经不需要了,只要用户有QQ号和微信号,用哪个运营商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

手机号码不再重要,这就是OTT的威力,互联网公司越过电信巨头的顶,传了一个球给用户,控制了用户,并且控制了他们的电话号码簿,也就控制了这个用户所有的人际交往和人脉圈,所以它就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大平台。以前垄断的电信运营商,从此变为小跟班,只能收点儿流量搬运费。

数据

OTT导致运营商收入下滑

微信、Skype、maaii等即时通信和VoIP(网络电话)业务,直接绕过运营商对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分流了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等核心业务的收入来源。

OVUM预计到2020年,VoIP将会减少全球运营商730亿美元的收入,相当于总体语音收入的8.9%。各种即时通信软件也冲击着运营商的短信收入。根据OVUM的统计,2011年,WhatsApp,Nimbuzz及微信之类的即时通信软件造成全球运营商短信业务收入减收达139亿美元,相当于整体短信收入的9%。这一数字在2012年增加到了232亿美元,OVUM预计2016年减收规模将达到540亿美元。国内来看,2013年1~2月,点对点短信量878.1亿条,同比下降10.6%;户月均移动短信量达到56条,同比下降8.2%。[7]

Skype在全球拥有超过9亿用户,是OTT语音业务用户最多的服务提供商,Skype曾宣布,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同时使用其业务的注册用户达到6500万。目前,Skype等OTT话音类应用对移动运营商语音收入的影响是每年几十亿美元;对国际通话的影响尤为明显,据Arthur D.Little统计,目前国际通话分钟数的25%是由Skype完成的。而Ovum预测,受OTT影响,全球运营商语音收入(包括固定和移动)将从2012年到2020年以年复合增长率-2.4%下降,从2012年的9704亿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7996亿美元。[8]

中国工信部发布2013年《1~2月全国电信业统计快报》数据显示,2013年1~2月节日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点对点短信下滑10.6%,微信对短信替代作用明显。

OTT带来网络压力

OTT等应用促使流量剧增,带来网络扩容压力,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不断增加。OTT,尤其是要求即时在线的VoIP、即时通信等应用用户长时间在线的业务特性给网络信令承载带来了巨大压力。

微信等业务产生信令风暴:微信“永远在线”类的应用,会不断向运营商网络发出“心跳”,单独一次“心跳”信号本身流量极低,但是数亿用户,每2~3分钟就发出一次“心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景象,会严重占用运营商的信令通道。就好比车流已经很繁忙的环路上,每辆车每2~3分钟上一下应急车道,这就是一个交通灾难事件。

根据中国移动披露的数据,微信贡献了10%的流量,占用了60%的信令。应用软件短时间内发送大量的信令信号就会造成网络的拥塞,世界上多个电信运营商遭遇信令风暴。[9]

比如,全球收入最高的美国电信运营商AT&T。2009年在美国,苹果iPhone给AT&T带来了大量的新增用户,每位iPhone用户给AT&T带来年均1000美元的收益,这是其他手机用户的2倍。但是,iPhone对网络带宽如饥似渴的要求和信令量的暴增也给AT&T的网络带来了大量问题:掉话、数据拥塞、网速缓慢等网络事故频繁发生。据分析,iPhone用户仅占AT&T手机客户的3%,但是他们占用了AT&T40%的网络流量。[10]

对抗微信,运营商胜算几何?

我曾经有条微博引发了争论:“免费的微信才是击垮中国移动的杀手,微信用户7亿之时就是中国移动谷底之日”。这好比打败摄影巨头伊斯曼·柯达(Eastman Kodak Co.)的不是富士胶卷,而是数码照相机——“你(柯达)的利润来自于胶卷,它(数码照相机)用不着胶卷”。柯达破产时依然是全球胶卷市场的第一名。有7.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年收入5000多亿人民币,利润将近1300亿,语音、短信、彩信等传统业务的收入就占其总收入的70%左右,而这些业务恰好是微信免费诱人之处,少了这么大块收入的运营商未来只能靠上网流量收入来填补,但中国移动既缺固网宽带,又被3G手机网络质量拖累,所以三家运营商中受致命冲击的当然是被互联网公司Over The Top(OTT)过顶传球边缘化的中国移动。2013年年初,微信仅用不到2年的时间就达到3亿用户,巧合的是此时中国移动的主营利润开始出现-0.5%的增长,而这只是衰退的开始!

最近中国移动带头向微信发出了警示,并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开会,希望向微信收取额外的信令资源等附加费用,否则有权终止微信的传递,实质是希望借助政府权力拯救自己这些国有亲子企业。国有管道搬运工巨头和民营互联网平台巨头之间的对抗火药味渐浓。

我认为:中国移动恐怕不会成为这次对抗的大赢家,最终对抗各方会以妥协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