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
7678100000019

第19章 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你(1)

如何用一部手机成为世界巨富?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纵横千年》一文,评出人类50个世界首富,有6个人与中国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刘瑾、宋子文、伍秉鉴。

两个皇帝、两个贪官、一个太监。

真正的商人只有伍秉鉴。他垄断了清朝的海外贸易,1783年在广州成立怡和洋行。1834年以资产2600万银圆成为世界首富,也是官商勾结发财的典范。他做买办成功,鸦片战争后又因买办被问罪而失败——中国式悲剧。

事实上每个时代的世界首富都具有极其鲜明的文明特征:

*农业文明时期要成为世界首富主要是抢土地,靠刀枪打天下。天下土地归皇帝。

最成功的首席创业模范是刘邦(公元前256年至公元前195年)。47岁才开始造反创业,仅用了7年就夺取天下,建立大汉公司,并使之整整存在了400余年,致使这种造就中国首富的商业模式持续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时间长达2113年。这个模式的风险在于家天下的独家垄断,常常需要数百年才会产生新的家族首富,实现王朝交替。

*工业文明时期要成为世界首富主要是做和矿产能源、制造、零售、金融相关的产业。

著名代表人物有: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和保罗·盖蒂。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钢铁大王卡耐基。

零售业大王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家族(1000亿美元)。

金融银行大王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50万亿美元。

这个时期的首富产生周期基本可缩短在三代人、一百年之内。中国目前的首富也处于这个时期:房地产老板、煤老板、零售大王、饮料大王。

*信息文明时期要成为世界首富主要是做和信息化相关的IT产业。

著名代表人物有:

软件大王比尔·盖茨。仅用11年便成为亿万富翁,39岁成为世界首富,用了仅仅19年。连续13次蝉联全球首富殊荣。

计算机大王迈克尔·戴尔。22岁赚到1800万美元,32岁拥有43亿美元。

电信大王克洛斯·斯利姆。曾经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拥有678亿美元资产。

马克·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2008年,24岁的他拥有135亿美元,成为全球个人创业者中最年轻的单身富豪。

成为亿万富翁最快的是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佐斯,仅仅用了3年。

华人富豪中,靠信息产业成为地区首富的有郭台铭(IT代工制造业),超过石化塑料巨头王永庆成为台湾首富。丁磊、陈天桥先后通过网易和盛大网络公司上市成为中国大陆首富。

最具潜力成为中国首富的还有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依靠信息化产业成为首富的平均时间已经缩短在30年左右,而且主要通过公司上市成为亿万富豪。

……

*虽然,我不能准确说出下一个比尔·盖茨会在什么时间诞生,但我可以预言,他一定会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他一定诞生在一个代表这个时代发展大方向的“朝阳产业”中。这个产业的核心的关键词一定是“移动信息化”。

第二,与其说他是靠一项技术或产品成功,还不如说他利用商业模式的创新重新定义若干个行业。他一定是跨行业的平台扩张者,一定是充分利用手机和传统黄金产业的融合才大获成功。

第三,他的成功一定不只局限在某个地区或国家,一定是在全球化大趋势中赢得了整个世界。

第四,他的成功一定是利用信息“大数据”资产为核心的“轻公司”运营,去调动线下无数以物质资产为核心的“重公司”,以太极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巧实力取得了产业重构的成功。

第五,他的突破点一定是选取了移动信息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对某一个核心矛盾的解决方案的提供上。“朝阳产业”关键问题的解决是形成大平台的基础,也是出现伟大公司和人物的舞台。

第六,他也许只需要比20年更短的时间就能成为首富。

第七,如果我们不改变封闭的小农思维和创业环境,这个人不可能诞生在中国大陆。

推荐阅读

麦肯锡:12项决定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报告(英文版)

36氪解析“展望2025: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发布最新互联网趋势报告

“男怕入错行”,选专业和产业最重要!

死去的乔布斯为什么还能赚到钱?

乔布斯曾经创造出全世界最棒的个人电脑:苹果。它仅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丝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时尚,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色彩。1980年,《华尔街日报》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但仅仅五年后,苹果电脑就在竞争中败给了IBM电脑,1985年9月17日,乔布斯被迫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成功需要更好的产品和技术,但只有更好的产品和技术却难以取得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成功。

苹果个人电脑失败的核心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商业模式自我封闭,不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只想吃独食,拒绝和别人兼容。最后输给了更开放的“IBM”计算机联盟。

我曾经问学生:乔布斯于1996年重返苹果后推出iPod音乐播放器为什么会成功?要知道当年这已经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饱和市场。

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苹果iPod比其他音乐播放器更酷更时尚!

他们以为乔布斯的成功仅仅是产品的成功:他创造了一个更好的MP3播放器?

同样,当我问:“为什么iPhone手机可以击败诺基亚大获成功?”大多数人的回答仍然是:它是一部更好用、更酷的手机。

记得乔布斯在回答“苹果开发新产品为什么不事先去做消费者需求调研”的时候,他说:如果亨利·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去做市场调查,他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大家都希望买到一辆更好的马车。这对亨利·福特发明第一辆汽车有帮助吗?

亨利·福特造出的是完全不需要马来拉动,只需要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汽车”。这是一种超越了当时马车用户想象力和期待值的新概念的车。它颠覆的不仅是一种旧产品,它颠覆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颠覆了整个交通运输产业,颠覆了人际交往和一系列的社会法规与制度。

和汽车一样,苹果的iPod不仅颠覆了音乐播放器、颠覆了Walkman和MP3,它也颠覆了整个音乐产业的运作方式和赚钱方式。

正是iPod的一炮走红,直接启发了乔布斯把iPod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市场更加广阔的手机产业:一部颠覆传统手机概念的iPhone诞生了。它的出现使整个信息产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人们看见一种基于手机整合各行业资源从而改变世界的模式横空出世了!

苹果商业模式是对手机发明者摩托罗拉公司关于“手机是人类唯一电话”的颠覆。

也是对全球当时最大的数码时尚产品和娱乐内容公司索尼的商业模式的颠覆。其实,索尼才是最有资源率先创造出“苹果”模式的。索尼公司既有“随声听”、MP3、手机等终端移动工具,又有全球最丰富的音乐、游戏、影视等内容,但它没有把这两者进行营销协同捆绑,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苹果抓住了这个简单而伟大的机会。

乔布斯创造的苹果商业模式靠的根本不是什么独创的技术,而是靠对跨行业资源的整合。一句话点破就是:卖象牙筷子只有捆绑满汉全席才能赚大钱!

乔布斯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知道人们买音乐播放器Walkman和MP3不仅希望更酷更简单好用,而且还希望能够更方便、更便宜地通过手中的播放器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音乐、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才是音乐播放器、游戏机存在的核心价值。这就好比你做了一双特别好的筷子,顾客只能观赏,却找不到去哪里用这双筷子夹到好吃的“菜”,这筷子的核心价值当然就大打折扣。

乔布斯的iPod和iPhone从产品层面看当然比竞争对手都更时尚更酷、更傻瓜化。但是他为这两双“筷子”创造的开放合作的“厨房”才是苹果赚大钱的根本。iPod的创新是它可以通过无线WiFi网络登录iTunes音乐库,iTunes就像一个神奇的“厨房”,可以为iPod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上百万首乐曲,每下载一首仅需几美分。

案例

苹果:iPod+iTunes模式

MP3不是苹果发明的,iPod也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MP3播放器,做iTunes这种平台,苹果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苹果将iPod与iTunes完美整合,开创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iPod用户通过iTunes,可以轻松找到想要的音乐,便宜的价格,便捷的付费,从外观到内容,苹果为音乐迷提供最好的音乐体验。通过这种模式,苹果很快控制了整个在线音乐服务,向下掌控用户,向上掌控音乐发行商,从而使得iPod的人气不断飙升,而iTunes的歌曲库和下载量也不断疯狂增长。

2001年10月23日,第一代iPod发布,容量为5GB,用户在iPod上只需用一个大拇指就能进行操作。第一代iPod使用带宽达400Mbps的IEEE1394接口进行传输,配合Mac操作系统上的iTunes进行管理。

到2004年1月,iPod成为全美国最受欢迎的数码音乐播放器,占领了50%的市场份额。

到了2004年10月,iPod统治了美国的数字音乐播放器的销售,拥有超过92%的硬盘播放器和超过65%的所有类型播放器的市场。2007年4月,苹果宣布自从2001年推出数字媒体播放器iPod以来,销量累计突破了1亿部。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iPod的销售量为3.75亿台。[1]

2012年第四季度iTunes营收达到了40亿美元,年收入达160亿美元。以年度计算,iTunes年度收入超过雅虎(2012年营收50亿美元)、Facebook(2012年营收51亿美元)和Netflix(2012年营收36亿美元)的总和。

iTunes总收入的70%作为所匹配歌曲的版税,其中58%为录音权,12%为著作权。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在2012年共获得了43亿美元营收,其中支付给产品版权机构的费用为34亿美元,占iTunes全年总营收的22%,占世界数字音乐总营收的60%。以iTunes为首的数字音乐给唱片行业以及音乐人带来了不错的收益。目前iTunes的音乐服务覆盖119个国家,包括3500万首音乐。[2]

iPod模式的成功极大鼓励了乔布斯以更极致的产品创新又先后推出了两双更吸引眼球的“筷子”:替代传统手机的“iPhone”和替代笔记本电脑的“iPad”。这次为这两双“筷子”配备的“厨房”叫App Store,这是一个由全世界内容和应用开发者各显神通的大平台,在里面为近5亿用户源源不断地“做菜”。

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和下载数量变化

数据

2008年3月6日,苹果对外发布了针对iPhone的应用开发包(SDK),供免费下载,以便第三方应用开发人员开发针对iPhone及Touch的应用软件。不到一周时间,3月12日,苹果宣布已获得超过100,000次的下载,三个月后,这一数字上升至250,000次。2008年7月11日,苹果App Store正式上线。7月14日,App Store中可供下载的应用已达800个,下载量达到1000万次。2009年1月16日,数字刷新为,逾1.5万个应用,超过5亿次下载。2011年1月6日,App store扩展至Mac平台,有约20%的应用是供免费下载的。用户购买应用所支付的费用由苹果与应用开发商3:7分成。

2013年1月8日苹果宣布,官方应用商店App Store的应用下载量已经突破400亿次,其中半数是2012年完成的,总活跃账户数也达5亿。

iPhone不仅能通过WiFi上网,更可以在没有WiFi的地方走移动通信网络3G、4G、5G……上网。乔布斯利用苹果时尚酷筷“iPhone”对手机用户的影响力,利诱和胁迫了全世界近180多家日子不太好过的通信运营商替自己打工,通过补贴巨额的资费向数亿用户包销苹果手机,还能通过独家合作方式从许多运营商的上网流量套餐资费中再分一笔钱。

做几双好筷子控制几亿用户,又利用对用户的影响力控制全球通信网络运营商,最后把用户购买力转化为对“厨师”内容、应用开发者的吸引力。

做一件事,赚了至少三份钱:苹果手机利润率高达50%,iPad利润率也达到了25%。从中国农民工(富士康代工苹果产品)和全球消费者身上先把“筷子”钱赚到手。

然后又从全球独家合作的运营商身上可持续地分流量费,或者节省巨大的市场推广费用。这是苹果赚到的第二份钱。

最后通过App Store的销售或广告收入分成,苹果公司可持续地赚到了第三份钱。

正是由于乔布斯“三双筷子捆绑满汉全席”的移动信息化商业模式的创新,2012年8月苹果公司以市值6325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值钱的公司,超过了当时微软(2567.8亿美元)、谷歌(2214.8亿美元)、Facebook(414.3亿美元)、亚马逊(1112.6亿美元)四大全球领先科技公司的总市值(6308亿美元)。

苹果公司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一是在这个时代必须通过手机与其他传统产业的融合才能取得非常规的成功。

二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远远不够,只有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才有可能成为“投入少,赚钱最多”的龙头“轻公司”。苹果公司在产业链上获取了近50%的行业利润,比起当年微软和英特尔联盟在计算机领域的“暴利”有过之而无不及。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盈利的根本。

iPhone历年销售量

截至2013年6月29日的第三财季,苹果公司的净利润为69.00亿美元。2012财年第三财季,苹果公司的净利润为88.24亿美元。苹果公司第三财季毛利率为36.9%,低于去年同期的42.8%。[3]

2012年苹果公司的利润是微软、eBay、谷歌、雅虎、Facebook和亚马逊的利润总和。苹果2012年的利润为417亿美元,全球总盈利为1565亿美元,而微软等6家企业合起来的利润近344亿美元。[4]

信息消费:手机也是大饭馆

我们可以把手机看成是新时代的餐饮业,只不过是卖信息内容和服务的,通过信息消费来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