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由原始蒙昧进化到现代文明,教育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它使历史得以延续,社会得以进步,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以不断地丰富。但是,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教育的育人功能正在弱化,它已经被过多的商业化。这是现代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文明的退步。
师德的丧失是最为可悲的沦丧。老师是所有行业中最受人们尊崇的职业。自古以来,师者,德之首也。他的职业要求,凡是做老师的人,首先要道德高尚,品行端正。不仅要授业解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传道。就是说,老师在传授知识、解疑释惑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传经布道,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志向,学会做人处事的基本方法。正是在这样一个行为准则的指导下,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绝大多数的师者秉持和践行了传道授业的职业准则,在老师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把青春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一崇高的职业,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至高荣誉。这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师道尊严因此受到最为广泛的推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有相当一部分师者不再严格地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了,他们从圣洁清静的殿堂里走了出来,撕下了为人师表的遮羞布,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人、经纪人,不仅打骂侮辱学生,而且对学生家长大加训斥,不仅索要和暗示索要学生的钱物,而且巧立名目、明目张胆地强行收取。有些问题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家长,在家长会上,当众训斥、羞辱。邻居家的孩子上小学时比较淘气,加之家长与老师交流沟通较少,老师不仅在家长会上多次点名训斥学生和家长,还以电话的形式把孩子和家长叫到学校“单个教练”。特别令人难以容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本来很好,由于其他因素,老师便以种种借口刁难孩子和家长。一次,孩子考试时写了一篇很不错的作文,满分二十分,老师竟然故意扣去了十三分之多。这样恶劣的行径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后果,它使孩子失去了对老师的尊敬、信任,产生了对学习的恐惧和厌烦,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往日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孩子整天沉默寡言、神情恍惚,纯洁天真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最后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曾几何时,老师们还坚守着清平、圣洁之德,但在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下,这种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据权威部门调查,目前,老师已成为社会各阶层收入中数一数二的职业,对教育问题的投诉已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各行业之前列。老师的收入除国家的投资、政策性提高教师待遇外,主要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口袋。不仅大学如此,而且中小学、幼儿园也是如此。老师高收入、高待遇反映的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反映的是人们对人类灵魂工程师在育人这一特殊岗位上的价值认同,是无可厚非和早就应该做好的,但把手伸向并不富裕的学生家长太不应该。正是由于存在严重的乱收费,才导致了许多孩子上不起学,导致全国低素质人口数量急剧上升,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和隐患。前几年,一些所谓的专家自以为是地提出:“要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使教育成为刺激消费,增加财政收入,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正是在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们的误导,才使乱收费、高收费的狂潮席卷全国,为教育腐败滋生了温床。
二〇〇九年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课后总理发表讲话指出:我们需要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为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诱惑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总理的讲话,切中当前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针砭时弊、振聋发聩。它的核心在于,中国严重缺乏真正的教育家,缺乏先进的与世界接轨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僵化落后。要改变这种现状,首要的是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的现代教育机制,使教育从行政化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要加强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成为智慧的化身、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典范和行为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