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栖贤寺,因时间太晚,山门已闭,未果。一守门长者见之,双手合十相告,每日晨五时,僧人早起诵经早课,可以访矣。于是,我与朋友相约,次日再访。
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台怀镇南两千米清水河东岸的栖贤谷口北畔,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海拔一千七百米。该寺面对南山森林,背贴悬崖绝壁。上载危岩下临深渊,红墙碧瓦,山径曲折,古松秀木,宛若图画。
观音洞乃东方灵迹,是观音菩萨显灵和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修行的地方。数百年来,前来朝圣、拜谒者络绎不绝,无以计数。
我与朋友如约而至。与白塔寺的热闹相比,栖贤寺藏于深山绝壁之中,清净、精巧、优雅、脱俗。晨曦中的寺庙,山风轻拂,松涛悦耳,小鸟啁啾,晨钟悠悠,早起的僧人们已在下院大殿内手持黄卷,虔诚庄重地念念有词。从山脚沿山路石径拾阶而上,至石阶云梯顶端,便是栖贤寺了。这里绝壁凌空,树木森森,红墙迤逦。崖顶蓝天白云,山间晨雾缭绕,大殿出檐如翼,彩绘夺目瑰丽,铜铃丁当作响,真乃名刹古寺。
栖贤寺分为上下两院,由石径通道相连。上院建在距山脚四十米处的山腰上。通道中段外侧凸起的岩石上建有观音亭,亭檐下的横枋上绘有观音菩萨显示真容救苦救难慈悲为怀的画面场景。中段傍岩建有七间殿堂僧舍,墙壁上画有十八罗汉,六位一组,有的歇息,有的骑虎,有的跌坐,有的仰面,真实生动,极富情趣。
通道终极为上院,院内主要建筑有:中间傍壁建一大殿——观音殿。右侧为僧舍,左侧置香炉一排,大殿院落狭小,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两侧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喇嘛教祖师宗喀巴。站在大殿院内,俯首可见山石,抬头可见悬崖,伸手可摘星辰,垂手可采山花。
观音殿后为观音洞。这里岩石嶙峋,刀劈斧凿,观音洞就深嵌于岩壁之中。左洞积水潭,水色如银、甘甜清冽,被佛家视为观音玉液甘霖,饮之能消灾祛病避难,百事吉祥。右洞可容一人之身,传说为清康熙年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避难静坐之地。
访栖贤寺是我与朋友五台山之行的主要内容。那天天气极好,我们的心情也极好。伴着薄薄的晨雾和徐徐的山风,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散淡、虔诚地流连于寺庙里的每个地方,或诵经许愿,或薄施福田,祈愿吾佛佛光普照,大慈大悲,保佑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攀谈中我们得知,栖贤寺上院住持来自甘南拉卜愣,父母兄妹都在拉卜楞寺做事。小住持面目和善,说话慢条斯理,气质不俗,已在该寺修行两年。这令我们频感意外和惊喜。虽说没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动,但他乡遇知己的感慨还是有的。尽管修行在外,尽管身为僧人,但亲情还是有的,乡情还是有的。看得出,小主持与我们一样高兴,他殷勤地让我们品尝了观音洞的圣水,又用塑料瓶为我们盛满圣水,答应每日为我们诵经祈福,然后依依将我们送出山门。
俗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栖贤寺虽藏之深山,但历史久远、声名远播,令人神往之。此行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见证了历史,愉悦了心身,纯净了心灵,祛除了燥气,真乃收获多多、教益多多。
走出寺庙,日出东方、霞光万道,天宇蔚蓝,山色秀美。我们带着对栖贤寺的留恋,带着佛灵的保佑,原路返回,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