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夏夜的乡村,风儿轻轻的、柔柔的,带着麦熟的馨香,和着小虫的唱和,在宁静的田野里飘散开来。月亮升起来了,朦胧的、薄雾似的光泻在了屋顶、窗台、树叶、麦场和草垛上。云彩飘来了,月亮躲在了云彩后面,像害羞的少女,窥探大地万物。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洗去了疲劳,在竹席上、躺椅里歇息纳凉,清清的凉茶,井水冰镇的西瓜除去了暑气和燥热,孩子们捉迷藏的欢笑随着高高升起的月儿渐渐远去。轻轻的晚风伴着他们进入甜美的梦乡,正在做着那桃啊、杏啊的美梦。不是说夏夜的阴是月中的桂树遮下的吗?不是说夏夜的凉风是月中嫦娥的彩裙舞动的吗?我想肯定是的。月亮之上,桂花飘香,嫦娥舒袖,给这融融的月夜平添了无数美丽的童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夏夜的月,被岁月的金沙打磨,被时间的泉水冲洗,被云彩揩擦,被日光浸润,被一家家、一户户的温情留存着,它是祖母纺线时永远也哼唱不完的歌谣。中秋的月,金光灿灿、朗朗润润、亮亮晶晶、圆圆展展,似铜镜,似磨盘,含情脉脉,风情万种。啊,故乡的月,是游子的梦,是童年的歌。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率真、明朗、袒露、雅致和成熟。谷子袒露灿烂,瓜果袒露笑脸,执叶袒露美丽,山丘袒露朗润,溪流袒露清澈。我不忍月光离去,不忍秋天离去,在盛着月光的院子里,踏着润白色的月光,学着古人的样子,背手踱步,体验“僧敲月下门,风静竹无声”的宁静,吟诵诗仙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品味“千朵莲花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的意境。沉浸在这如梦似幻的月色里,我迷迷蒙蒙,如痴如醉。
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在那个月色朦胧的清晨,我收起了儿时的梦,把故乡的月光连同亲人们的叮咛一起打进绿色的行囊里,踏上了从军行伍的征程。从此,故乡的月就成了我永远的惦念和牵挂。这牵挂写在纸上,深埋在心里、梦里……
思念是一条长长的线,远在天边,挂在心间。思念是一只放飞的风筝,飞得越高,牵挂越远。思念是一轮故乡的明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