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与众不同的滚雪球高手
7362300000038

第38章 最大众的商机最多(2)

斯蒂夫·乔布斯在苹果电脑公司生死存亡的时刻愿意回来拯救“苹果”的消息让那些曾经见过和尚未见过他的苹果电脑公司的员工欣喜若狂,即将移交权力的苹果电脑公司CEO阿梅利奥也在迎接斯蒂夫·乔布斯的欢迎致辞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

改革者斯蒂夫·乔布斯首先改组了董事会,然后他又做出一件让人们瞠目结舌事——邀请苹果电脑公司的宿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来苹果电脑公司参观访问和商讨合作方案。在此之前一直想要看到苹果电脑公司的研发机构的比尔·盖茨接受了斯蒂夫·乔布斯的邀请,他们谈的不错。很快,两人就签署了一份举世瞩目的“世纪之盟”——战略性的全面交叉授权协议。《时代》杂志也因此而将斯蒂夫·乔布斯再次搬到他们的封面上。

同年的波士顿的MacWorld会展结束后,史蒂夫·乔布斯和同事兴奋地走回酒店。史蒂夫·乔布斯稍后制定了“ThinkDifferent”系列广告活动。后来的事实证明,这让苹果电脑公司获得了新生。

苹果机拥戴者们们此时尚不能很快就可以持币去购买斯蒂夫·乔布斯的苹果公司的新电脑,他们需要再等3年。

1997年,斯蒂夫·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当初将乔布斯挤出苹果电脑公司的斯卡利赞叹说:“苹果的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绝对出色。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1998年,斯蒂夫·乔布斯的苹果电脑公司推出了斯蒂夫·乔布斯回归后的第一台新电脑——iMac。iMac是一个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单调,似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iMac的广告文案是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至今仍然是广告业的经典案例。而这个文案正是斯蒂夫·乔布斯的选择。

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同年12月,iMac获得《时代》杂志“1998年最佳电脑”的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

现在,苹果电脑的拥戴者们可以不用再等待3年就可以买到苹果电脑的新产品了。

1999年,斯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电脑公司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这次所推出的iMac分红、黄、蓝、绿、紫5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顾客选择。同年7月,斯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电脑公司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的笔记本电脑iBook一面市就受到用户们的欢迎。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最新无线网络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同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获得“年度最佳设计奖”。

斯蒂夫·乔布斯回到苹果电脑公司时,这间由他所创办的电脑公司已高达10亿美元,斯蒂夫·乔布斯回到苹果电脑公司一年后,这家电脑公司不但起死回生而且赢利3.09亿美元。1999年1月,当苹果电脑公司CEO斯蒂夫·乔布宣布该公司的第4财政季度赢利1.52亿美元时,这个数字超出华尔街的预测38%,苹果电脑公司的股价立即攀升,以每股46.5美元收盘。斯蒂夫·乔布斯的苹果电脑公司在PC(个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从原来的5%增加到10%。

2000年的纳斯达克股灾和2001年的恐怖袭击都没能击垮美国体制,反而使得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发展。虽然在2000年出现季度亏损导致股价大跌,但它并未伤及苹果电脑公司的命脉。史蒂夫·乔布斯频频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种“最佳CEO”的榜单中;苹果电脑公司也频频出现在“最受尊敬企业”、“全球最佳顾主”的排行中,与拥有“7X神秘配方”的可口可乐,以及通用电气、沃尔玛、花旗银行相提并论。

不久,史蒂夫·乔布斯就开始实施他的另一项计划,因为他已经清晰地看到,在那条信息高速路上,音乐将发生一场革命性巨变,传统音乐模式将被网络下载所取代。他和苹果电脑公司必须成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

2001年,史蒂夫·乔布斯宣布iTunes将带领“苹果”通往音乐之路。iTunes是苹果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创新的产品。有评论家认为,直到今天它的意义依然被低估了,因为没有iTunes的出现,就没有iPhone和iPad这些革命性产品的出现。

史蒂夫·乔布斯苛刻地追求完美,追求包括焊线笔直度在内的每一个细节。他们设计的新玩意儿叫做iPod。

2004年夏天,当史蒂夫·乔布斯开车行驶在纽约麦迪逊大街上,他注意到每个街区都有人耳朵上戴着白色耳机。“我当时想:‘哦,我的上帝啊,iPod真的开始流行了’。”那时候,苹果电脑公司已经推出了iPod4。

iPod的流行使苹果和史蒂夫·乔布斯再次屹立到了时代的潮头,但是,真正使得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电脑公司他们成为领导者的却是2007年发布的iPhone手机。

iPhone上市时,大批苹果迷在全美各个iPhone销售门店提前排队争取在第一时间使用上这款新时代手机产品。那一年,史蒂夫·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为年度最伟大商人。

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平板电脑iPad正式发布。美国《新闻周刊》在4月5日的封面文章开始探讨“苹果的创新与独特”,它相信,史蒂夫·乔布斯除了能折腾出些新鲜玩意儿外,“领导下的企业所设计的新产品在不停地改变着现代人们的预期和周围事物存在的方式。最近推出的iPad就是一款有着改变未来人们生活方式的产品”。

2010年4月12日,史蒂夫·乔布斯第7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在与英国演员、作家史蒂芬·弗莱的对话中,他说:“我一直认为苹果的位置,处于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交界处。”“当然,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要有商业价值,但它从不是我们的出发点。”

伴随这些赞誉同时到来的是,2010年4月3日iPad上市,首月销量100万台。2010年6月24日,iPhone4首发,首日销售100万部。一年后的3月11日,iPad2在美国上市,乔布斯称“如果说iPad拿在手中像是一本书,iPad2就像是一本杂志”。如今iPhone5已经降生,它的半遮半掩、半推半就,已经吊足了追随者和旁观者的胃口。

英国演员、作家史蒂芬·弗莱写道:“苹果高级设计副总裁JonathanIve告诉我说,他们最为iPad感到骄傲的是,它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存在。科技记者们都在执迷于这样的问题:它能做这个吗?它能做那个吗?他们一贯把发明看做性能之和,但是这种观念却绝不存在于苹果的DNA中。iPad当然有它的功能:日历、浏览网页、视频音频、游戏……但当我最终接触到这款发明时,我发现它绝不只是一个工具,而像是接近了一个生命体。”“我相信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位真正的大人物,他是为数不多的改变世界的人物之一。”

在2009年的时候,史蒂夫·乔布斯就已经成为《财富》杂志评选的“十年最佳CEO”。在新千年的头10年里,“他从根本上改变了三大行业的秩序:音乐、电影和手机。而对于他最初涉足的行业:计算机,他的影响力仍在上升”。“改变任何一个行业都可称作终生成就,而改变4个行业则前所未有。”

史蒂夫·乔布斯不仅前所未有地改变了4个行业,还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iPod—iPhone—iPad”使经历了恐怖袭击、战争、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的美国人乃至地球上的所有人找到了一个类似于灵魂栖息地的庇护所。在一个瞬间就可能一无所有的年代里,苹果抓住了人们心灵中最脆弱、最缺乏安全感的骨节,将人们拜物的弱点与宗教的需求杂交起来,变成一种新的信仰,以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外观,延续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苹果电脑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狂热。他的雇员甚至对外面的人说:“我为乔布斯工作!”比尔·盖茨则说:“我不过是乔布斯第二。”

乔布斯改变世界的10种方式

美国苹果公司创办人乔布斯2011年10月6日辞世,享年56岁。

美国《财富》(Fortune)报道乔布斯改变世界的10种方式,回顾了他是如何从此改变了我们思考及使用科技的方式。

1.产品设计:其他个人计算机制造商追求更快的处理器速度时,乔布斯追求的是精巧、极简的设计风格。苹果最新的MacbookAir系列,被视为兼顾设计、价格和性能的理想产品。

2.音乐产业的变革:盗版音乐横行之际,苹果在2003年推出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对数字音乐收费,现在iTunes已经是全球最大在线音乐零售商。

3.个人计算机:乔布斯与苹果共同创办人沃兹尼亚克以AppleII这项产品,推广个人计算机的概念,革新人们的工作方式。AppleII是1980年代最成功的个人计算机之一。

4.后个人计算机时代:2010年之前,平板电脑是个很好的构想,但执行状况不佳,直到乔布斯推出iPad,才引领后个人计算机时代到来。

5.广告营销策略:自1984年苹果在美式足球超级杯上推出电视广告、播出一名女运动员手持大锤砸向投影机屏幕,造成轰动后,苹果这些年来的营销手法都非常创新。

6.iPhone:尽管采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目前市占率较高,乔布斯才是扭转垂死手机市场的人。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以其极简的造型、大触控屏幕及稳定的操作系统,打败手机制造商Palm和RIM,成为智能手机变革先驱。

7.生态系概念:生态系概念或许是乔布斯对全球企业最持久的贡献,其背后原理十分简单,即创造出涵盖软硬件与服务的封闭体系,以提供使用者绝佳的使用经验。iTunes就是一例,使用者透过iTunes购买数百万首歌曲与专辑,并将曲目下载到iPod或iPhone。

8.MacOS系统:苹果操作系统总是比敌手MS—DOS、Windows或Linux简单许多,原因显而易见。不管是MacOS7或MacOSX,苹果的多数软件都是源自乔布斯在NeXT公司任职时的心血。苹果尽可能将MacOS系统设计成简单又易上手,让MacOS始终以易上手与稳定度出名,这更是微软多年来苦追不上之处。

9.苹果商店:根据苹果传奇,乔布斯与苹果公司一开始就了解到,苹果商店最理想的设计便是打破与顾客间的隔阂,他们欲打造可检视相机与打印机如何与计算机结合的区域,以及主打多媒体运用的空间等,更强调让消费者亲手试用苹果产品。

10苹果公司:乔布斯最大的贡献不只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操作系统,而是苹果这家公司。乔布斯1997年重返苹果时,公司摇摇欲坠,经过乔布斯的重整,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员工逾1.2万人,这也许是企业史上最重要的扭转劣势。

亨利·福特——给世界安上轮子

1863年7月30日,亨利·福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南郊。他是父亲威廉·福特和母亲玛丽·福特的长子。

威廉·福特和玛丽·福特在亨利·福特的收入来自他们所买下一片森林。夫妻俩将他们所伐的树木卖掉后,在被开拓出来的土地上种植庄稼和果木。作为长子的亨利·福特并不喜欢这些农活,他经常拒绝参加此类劳动,而威廉·福特确实需要这个长子和自己一道为家庭的生计一起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威廉·福特不得不经常对拒绝参加这一工作的亨利·福特采取当时还不被法律制止的体罚方式。而亨利·福特可不是一个喜欢被体罚的孩子。

与不愿参加农活不同的是,亨利·福特很喜欢摆弄机械。不愿做农活的亨利·福特可不会拒绝修理农具。当然,家里的需要拆卸钟表之类的活他也很愿意参与。只是那时的钟表可不像现在在中国大陆流行的假冒伪劣商品需要自己拆拆补补和修修。威廉·福特和玛丽·福特为了家里的钟表的安全,只好将它们藏起来,为的是不让亨利·福特找到。因为一旦被亨利·福特发现了钟表,那些钟表就会被亨利·福特拆个七零八落。家里的钟表的安全源自它们的体积易于藏匿,可新买的农机具就没那么幸运了,威廉·福特新买的农机具经常是还没有投入使用就已经被亨利·福特“肢解”开做研究用了。但是,作为一个拆卸专家的亨利·福特并不是组装专家。威廉·福特和玛丽·福特可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与金钱来满足自己的长子的这个爱好。威廉·福特和玛丽·福特当时唯一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将家中的机械类用品设法藏到亨利·福特想不到的地方。尽管亨利·福特的父母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但是他倒是不缺少研究的对象,因为他有两个喜欢他的成年朋友在机械结构与动力方面给予他相应的支持。来自德国的移民阿德夫完全不介意亨利·福特拆开自己的金表,而且阿德夫还会很耐心地详细地为亨利·福特讲解他的金表的构造和原理。这使得亨利·福特找不到自己家的钟表时也不会在家里进行地毯式的搜索。亨利·福特的另一位成年好友是底特律火车站的列车长。当这位列车长注意到亨利·福特是第一次见到火车头时,亨利·福特的这位列车长朋友就履行了一个朋友的义务,他将亨利·福特带进驾驶室并为亨利·福特开动车头,同时也像阿德夫一样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原理以满足亨利·福特的好奇心。

在得到这两位成年朋友的支持和指点后,亨利·福特开始研究蒸汽引擎。与他在家里拆卸钟表和农机具的破坏性不同,这次亨利·福特引起了他出生和居住的小镇上的公民的注意。亨利·福特的研究蒸汽引擎既不是在家里进行的,也不是在他的那两个成年朋友的工作地或家里所进行的,作为一个7岁的孩子他已经在学校读书,所以,学校现有的设施和工具与试验器材完全可以满足亨利·福特的需要,而学校可没有像他的父母那样将他当贼防着。就在亨利·福特在学校里制造小蒸汽引擎的时候,他的试验与他预期的有些距离,这个我们无法告诉你的距离只产生了如下的结果:爆炸。爆炸的结果是铜片、玻璃、铁屑四处飞散,学校的栅栏都被震倒了,亨利·福特的一个同伴头部受了重伤,而亨利·福特虽然没有像他的同伴那样被炸成重伤,他只是嘴唇被割破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