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竞争避免不了,那同事间就无法和谐相处了吧?当然不是。我们把同事当朋友,彼此用心对待,有效分工合作,定能从竞争走向竞合。
(第一节)同事间和谐分工合作
同事之间为什么难以相处?因为同事之间永远存在竞争。有人说:既然竞争避免不了,那同事间就无法和谐相处了吧?当然不是。我们把恶性竞争变为良性竞争,就可以了(见表2—2)。
第一,把同事变成朋友,才会永远和谐相处。
比如,就一个副总位置,有五个经理在竞争,一定会互相争夺。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怎么办?我们要懂得转换角度,把同事变朋友。只有长期支持的朋友,才能和谐分工合作。
第二,多和同事分享,同事才会有兴趣帮我们的忙。
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合作,中国人很重视工作气氛就是这个道理。一般组织是公事公办,成功组织讲究私人交情,懂得有好处要分享,患难才能见真情。
比如,一个员工得到一千元奖金的时候,说“这是我的”,那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部门的经理也好,部门的同事也好,会很生气,下次再也不会帮他的忙了。同事之间,有好处的时候要懂得分享,而不是独吞。
第三,得到同事的帮忙后及时感谢他。不要把同事的帮忙当成理所当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我们也要真诚地道谢。
第四,让同事感觉到,跟我们打交道不会吃亏。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在有意无意地攻挤同事呢?如果我们自己都免不了如此,又怎能让同事感觉不吃亏?
所以,做到以上四点,同事间才能从竞争走向竞合,彼此用心对待,有效分工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第二节)请示配合上级的运作
什么是承上?说到底就是怎样跟领导好好相处。
很多干部跟我说:“作为干部,我肯定有能力,要不然也做不了干部,但是对于进退搞不清楚,人都得罪光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同一件事情,他去汇报就通过,我去汇报就通不过。可见,不是工作的问题,是谁去汇报的问题。”我们不要一直怪领导不接受我们的意见,为什么别人的意见他接受,我们的意见他却不接受?儒家教我们遇到问题要反求诸己,所以我们首先要检讨自己。
问题:
你有重要项目要向老板汇报,却不知道老板对此项目的看法时会如何处理?见表2—3。
一般来说,越有才能的人,越是不管老板是否有空,为了有效率立即汇报。比如,有位干部说:“老板,有件事要跟您报告……”老板打断了他的话:“等会儿吧,我这忙着呢。”他说:“不行,我一定要现在说。”老板一听非常火大:“你比我还忙是不是?”这样的干部很可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
但是,干部如果不知如何有效应对,消极地等老板问的时候再说,老板又会说:“一点也不积极,每次都是我问你,你才说。”
积极也不对,太柔和也不对,怎么办才对?这要有独到的功夫,先用闲聊的语气,再用好话来进行沟通。
一般来说,部属有效请示领导有三要项。
第一,投石问路。
领导日理万机,情绪起伏大,干部要懂得“投石问路”。比如,在接近用餐的时候,干部特意经过领导的办公室,看到领导便问:
“老板,您吃了没?”领导如果说“谁跟你一样,天天只想着吃饭”,那他就知道,当天不能汇报了,汇报也没有用,领导一定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中国人很清楚,当领导心情很好的时候,再困难的事情都有通过的机会;当领导心情不好的时候,明明很简单的事,无论怎样都通不过。所以,问领导“吃了没”,事实上跟吃饭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问他心情好不好。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投石问路”。
第二,说好话。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主张“有话直说”“有话实说”。只是我们应知道“适时、适地、适人、适事”而适当调节“有话直说的程度”或“有话实说的程度”,也就是要说好话。
比如,有一个工作报告总共要三小时,干部如果跟领导说:“领导,有一件事可能要向您报告三小时。”领导会被吓死,说:“三小时?就听你的报告,其他事都不用做了?”我们不要怪领导每次报告都嫌时间长,都不认真听。事实上,我们报告时要懂得说好话,不要讲真话。
有人疑惑地问:“老师,不说真话难道要说谎话吗?”其实不是,中国人常常懂得说第三种话,叫好话。好话,就是比较圆满的、让对方听得进去的话。你看到领导,说:“领导,吃了没?”领导说:
“刚吃。”你说:“领导,有一件事可不可以耽误您一两分钟,跟您讲一两句?”领导一听,说:“这么重要?你讲吧。”你便抓住了表现的机会。
让领导听进你请示的第一句话,是沟通的重点。第一句话非常重要,如果总分是100分,第一句话占80分,其他话只占20分,
“一言不中,千言无用”。
有人说,真话有棱有角,如同四方形,讲真话很容易惹人生气,得罪人。所以,沟通时要懂得把话说好、说圆。
《论语·卫灵公篇》中说:“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可对某人说的话,没对他说,会失去他这个朋友;不可对某人说的话,对他说了,就说错话了。所以,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论语·宪问篇》中说:“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这是需要修炼的。有人认为,讲真话不行就只能讲谎话了。其实不是,在真话和谎话之间,还有好话。
讲真话就是讲直话,短期内无法让对方接受,常常好心办坏事。讲谎话,想讨好别人,短期内让对方受益,但后果更加严重。讲好话,心中有对方,对方最后接受事实。
我的一个医生朋友说:“我是医生,我能讲谎话吗?我绝对要讲真话,否则我还叫医生吗?但是,我是负责医学检验报告的,我一讲真话很可能会害死人。”
我说:“你检验什么?”
他说:“癌症。发现病人患了癌症,我马上跟病人说的话,会让病人更加害怕,本来人家还可以多活几个月,结果生命大大缩短了,我觉得自己良心不安,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我说:“很简单,不跟病人说就好了。”
他问:“不跟病人说不就骗他了?”
我说:“实情可以跟病人的家属说。当然,如果病人要求知道实情,一定要告知,可能在短时间里他会很低落,这时无论医生还是家属都要给予其最大的支持,他才能更好地接受现实并配合治疗。”
第三,有腹案。
最重要的是要有腹案,不能脑袋空空地去问领导,而要给领导提供第一线情报的多种选择。中坚干部,为了自己有效执行领导的命令,当然不能静待领导的决策,最好有未雨绸缪的防患意识,对现状和相关变数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腹案。比如,给领导A、
B、C三个方案,让领导根据这三个方案,甚至更简单的是非题来选择与决策。
领导轻松不轻松,与干部能否恪尽其责有密切关系。干部能够很好地“承上”,领导就会很轻松;干部不能很好地“承上”,领导就会很累。
(第三节)顺利地交办部属任务
什么叫启下?说到底就是如何与部属好好相处。
问题:
若你是领导者,在部属休假前交办其重要项目,假期后该如何追踪项目的进度?见表2—4。
很多人认为,部属一上班就应该立即追问其进度才有效率。可不可以?我一直强调,如果这个部属是奴才,怎么问都可以,不用担心他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当这个部属很有才华、很有实力的时候,这样做就不妥了。
“假期前交代的工作做得怎样了?”如果这样直接问会惹得部属不高兴,就算他没有做好,也很有可能会对你说:“早就做好了。”尤其是能干的部属,心里会这样想:“平时口口声声说关心我们,原来都是假的,假期刚结束就一直问工作,难道让我在假期也要工作吗?一点也不人性。”部属会很生气,甚至跟你吵架。
也有人觉得,部属刚休完假,不好意思追问工作进度。这样做虽然减少了部属的压力,却会置自己于被动中。
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与部属闲聊,在聊天的过程中看部属是否会主动汇报,再找机会教育改善。“这几天休假去哪里玩了?”明明很在意工作的进度,但是不能直接问,一定要让部属感觉气氛轻松,他才不会生气。引导得好的话,部属很可能主动向你汇报。
“主管,假期前你交代我做的工作,我已经有初步的成果了,不知道您是否有空,我向您做个汇报?”
这叫不明言以启发有心人。情是管理的诱导台,由情入理,才是培育人才之道(见表2—5)。
部属有心的话,我们根本用不着直接追问。不要以为跟部属聊天纯粹是浪费时间,没有用。老子的“无为才是大有为”是有道理的。轻松地与部属聊天有两大好处:一是部属不会生气,不会跟我们吵架;二是我们能找出主动汇报的部属。
主动汇报的部属,找出一两个就够了。部属主动汇报,领导会很轻松;部属不主动汇报,领导会很累。中国人很重视找出第一流的干部。部属训练得好,才会成为得力干将,领导自然便能够轻松愉快。
一般来说,部属不用命令就去做,领导找到这样的志同道合者会很轻松;部属要命令才会去做,这样的人虽然可以加以调教,但留不留都没关系;如果用命令还不去做,这样的部属早走早好,要伤心劝退。
一位年轻的企业接班人对我说:“老师,由情入理这一招效果很好,以前我常常跟部属吵架,用这一招后竟然不跟部属吵架了。不过,用这个方式有个后遗症。”
我说:“什么后遗症?”
对方说:“跟部属聊天很好,不过有的部属一聊就是一整天。谁有这个工夫跟他聊下去,那还了得?我相信很多人碰到这种情况马上就火大了,‘你以为我喜欢跟你聊天?我哪有时间跟你聊,我的目的是希望你汇报工作’,导致部属觉得很寒心、很倒霉,遇到了奸诈的领导——要汇报工作直接说多好,却故意用聊天来测试我。”
我说:“中国人很重视人的修为。你明明很生气,却不能生气。不教而杀谓之虐,部属跟你聊下去,你不要紧张,更不能生气,而应把他叫到你的办公室,跟他说,‘你跟我聊了很多私人的事,其实我很感谢你,因为你真的把我当成自己人才会说这些。但是,这样对你很不利,别人会以为你没事可以做,事实上你是很认真的人,如果被人家误解对你实在很不好’。这样他就会知道,以后要聊天也只能是汇报工作。”
“但是”是最厉害的一个词,中国人一讲“但是”的时候,就得注意了。遇到上述案例的情况,我们要善用“但是”来化解。这样,短期内好像很累,但是之后就轻松愉快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愿意付出这个时间与部属互动,每次都为此伤脑筋,就极不划算了。
领导交办部属任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见表2—6)。
第一,要懂得由情入理,与部属见面第一句话千万不要谈工作。
很多中国人都是这样,你说东他想西。与部属见面第一句话就谈工作的话,他会觉得我们从来不关心他,以前所说的那些关心他的话都是假的。拿当妈妈的来说,为什么很认真的妈妈常常很讨子女厌?就是因为妈妈的第一句话常常离不开功课。尤其是子女一考试回来,妈妈马上就问考得怎么样。子女就很生气,心想:考得不好还一直问,写在脸上都不知道是不是?
我们经常强调“察言观色”,就是说要懂得情。只要第一句话说对了,后面的事都好办,最怕的是第一句话就说错了,以后就更麻烦了。所以中国人在一句话的开头常带上“很难讲”,是很有深度及讲究的。
第二,要懂得大智若愚,虽然内心有答案但还要问部属是不是有重要的事情。
内心有答案却还要问为什么。比如,有的校长当得非常辛苦,因为他每周一都要跟教务主任、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交代工作,必须把交办教务主任的事项写下来,把交办教导主任的事项写下来,把交办总务主任的事项写下来,然后一一交代给他们,不辛苦才怪。
如果我是学校校长,我不会这样做,而是把答案变成问题。见到教务主任,我会问他:“你是不是有重要的事要向我汇报?”对方立刻做沉思状:“有吗?”我马上补充一句:“难道没有吗?”教务主任一听会立刻紧张起来,说:“有。”然后马上想出来三件。我这时说:“是不是还有两件?”
我明明有五件事要跟教务主任交代,内心有答案,但我不会直接跟他说,因为我直接说的话,到时候他做错了,会怪我没有规划好,而我总是会有疏漏的地方。百密难免有一疏,第一流的领导者要懂得把答案变问题,大智若愚。
第三,要懂得复诵重点,让部属自己表达,才知道他了解得多还是寡。
交办任务不要急,交办以后重复一下所说的重点,并让部属复述。“我刚才讲了什么重点,你说一下。”我们这样做,部属就会知道,原来领导交办事情的时候随时会问,他才会认真听。急着交办任务,表面上有效率,以后也许会更忙碌;懂得急事缓办,才有可能做得好,工作效率才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