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叔同精品选
7101700000022

第22章 书信(2)

惠书诵悉。至白马湖后,诸事安适,至用欣慰。厕所及厨灶已动工构造。厨房用具等,拟于明后日,请惟净法师偕工人至百官购买。彼有多年理事之经验,诸事内行,必能措置妥善也。山房可以自炊,不用侍者。今日拟向章君处领洋十五元,购厨房用具及食用油盐米豆等物。其将来按月领款办法,俟与仁者晤面时详酌。立会经理此款资,甚善。拟即请发起人为董事。其名目乞仁者等酌定。以后每月领取之食用费,作为此会布施之义而领受之(每月数目不能一定,因有时住二人,或有时仅一人,或三人。此事晤面时详酌)。以后自炊之时,尊园菜蔬,由尊处斟酌随时布施(此事乞于便中写家书时提及,由便人送来,不须每日送)。一切菜蔬皆可食,无须选择也。

草草复此,余俟面谈。联辉居士竭诚招待一切,至可感谢。不宣。

演音上 旧八月廿九日

外五纸乞交子恺居士。

(一九二九年阴历九月初九,上虞白马湖)

丏尊居士:

惠书忻番一一。摄影甚美,可喜。山房建筑,于美观上甚能注意,闻多出于石禅之计划也。石禅新居,由山房望之,不啻一幅画图(后方之松树配置甚妙)。彼云:曾费心力,惨淡经营。良有以也。

现在余虽未能久住山房,但因寺院充公之说,时有所闻,未雨绸缪,早建此新居,贮蓄道粮,他年寺制或有重大之变化,亦可毫无忧虑,仍能安居度日。故余对于山房建筑落成,深为庆慰。甚感仁等护法之厚意也(秋后往闽闭关之事,是为宿愿,未能中止。他年仍可来居山房,终以此处为久居之地也)。

以上之意,如仁者与发起诸居士及施资诸居士晤面之时,乞为代达。因恐他人以新居初成,即往他方或致疑讶者,故乞仁者善为之解释,俾令大众同生欢喜之心也。数日以来,承尊宅馈赠食品,助理杂务,一切顺适,至用感谢!顺达,不具。

演音答重阳朝

四(与致丰子恺信合)

(一九二九年阴历十月三日,上虞白马湖)

丏尊、子恺居士同览:

前日寄奉一函,想已收到。至白马湖后,承夏宅及诸居士辅助一切,甚为感谢。前者仁等来函,曾云山房若住三人,其经费亦可足用云云。朽人因思,现在即迎请弘祥师来此同住,以后朽人每年在外恒勾留数月,则山房之中居住者有时三人,有时二人,其经费当可十分足用也。

仁等于旧历九月月望以后(即阳历十月十七八日以后)来白马湖时,拟请由上海绕道杭州,代朽人迎请弘祥师,偕同由绍兴来白马湖。弘祥师之行李,乞仁等代为照料。至用感谢。迎请弘祥师时,其应注意者,如下数则:

(一)仁等往杭州时,宜乘上午火车至闸口,即至闸口虎跑寺,访弘祥师。仁等即可居住虎跑寺一宿。次晨,偕同过江,往绍兴。所以欲仁等正午到杭州者,因可令弘祥师于下午收拾行李,俾次晨即可动身。

(二)仁等晤弘祥师时,乞云:“今代表弘一师迎请弘祥师往他处闭关用功。其地甚为幽静,诸事无虑,护法之人甚多;但不是寺院,亦不能供养多人,仅能请弘祥师一人,往彼处居住。倘有他位法师欲偕往者,一概谢绝。即请弘祥法师收拾行李,所有物件,皆可带去。明晨,即一同动身云云。”

(三)弘祥师倘问,其地在何处?仁等可答云:“现在无须问,明日到时便知。”其余凡有所问,皆不必明答。朽人之意,不欲向他僧众传扬此事。因恐他僧众倘有来白马湖访问者,招待对付之事甚为困难,故不欲发表住处之地址也。

(四)并乞仁等告知弘祥师云:“此次动身他往,不必告知弘伞师。”恐弘伞师挽留,反多周折也。

(五)朽人自昔以来,凡信佛法、出家、拜师傅等,皆弘祥师为之指导一切,受恩甚深,无以为报,今由仁等发起建此山房,故欲迎养,聊报恩德于万一也。弘祥师所有钱财无多,其由闸口至白马湖种种费用,皆乞仁等惠施,感同身受。

(六)朽人有谢客启,附奉上一纸,托弘祥师代送虎跑库房,令众传观。以上所陈诸琐碎事,皆乞鉴察。

种种费神,感谢无尽!再者,朽人于今者,已与苏居士约定,于晚秋冬初之时,往福建一行。故拟于阳历九月底即往上海,或小住数日,或即乘船而行。并乞仁等便中代为询问,太古公司往厦门及往福州之轮船,其开行之时间,是否有一定之规例(如宁波船决定五时开,长江船决定半夜开之例。此所询问者,为时间,因日期可阅报纸也)。琐陈,草草不宣。

演音上 十月三日

(一九三○年阴历四月二十八日,温州)

丏尊居士:

顷诵尊函,并金二十元,感谢无尽。余近来衰病之由,未曾详告仁者,今略记之如下:

去秋往厦门后,身体甚健。今年正月(旧历,以下同),在承天寺居住之时,寺中驻兵五百余人,距余居室数丈之处,练习放枪并学吹喇叭,及其他体操唱歌等。有种种之声音,惊恐扰乱,昼夜不宁。而余则竭力忍耐,至三月中旬,乃动身归来。轮舟之中,又与兵士二百余人同乘(由彼等封船)。种种逼迫,种种污秽,殆非言语可以形容。共同乘二昼夜,乃至福州。余虽强自支持,但脑神经已受重伤。故至温州,身心已疲劳万分,遂即致疾,至今犹未十分痊愈。

庆福寺中,在余归来之前数日,亦驻有兵士,至今未退。楼窗前二丈之外,亦驻有多数之兵。虽亦有放枪喧哗等事,但较在福建时则胜多多矣。所谓“秋荼之甘,或云如荠”也。余自念此种逆恼之境,为生平所未经历者,定是宿世恶业所感,有此苦报。故余虽身心备受诸苦,而道念颇有增进。佛说八苦为八师,洵精确之定论也。余自经种种摧折,于世间诸事绝少兴昧,不久即正式闭关,不再与世人往来矣(以上之事,乞与子恺一谈。他人之处,无须提及为要)。以后通信,唯有仁者及子恺、质平等。

其他如厦门、杭州等处,皆致函诀别,尽此形寿不再晤面及通信等。以后他人如向仁者或子恺询问余之踪迹者,乞以“虽存如殁”四字答之,并告以万勿访问及通信等。质平处,余亦为彼写经等,以塞其责,并致书谢罪。现在诸事皆已结束,惟有徐蔚如编校《华严疏钞》,属余参订,须随时通信。返山房之事,尚须斟酌,俟后奉达(临动身时当通知)。山房之中,乞勿添制纱窗,因余向来不喜此物。山房地较高,蚊不多也。余现在无大病,惟身心衰弱,又手颤眼花,神昏,臂痛不易举,凡此皆衰老之相耳。甚愿早生西方。谨复,不具一一。

演音 旧四月廿八日

马居士石图章一包,前存子恺处,乞托彼便中交去,并向马居士致诀别之意。今后不再通信及晤面矣。

(一九三六年阴历正月初八,泉州)

丏尊居士道席:

一月半前,因往乡间讲经,居于黑暗室中,感受污浊之空气,遂发大热,神志昏迷,复起皮肤外症极重。

此次大病,为生平所未经过,虽极痛苦,幸佛法自慰,精神上尚能安也。其中有数日病势凶险,已濒于危,有诸善友为之诵经忏悔,乃转危为安。近十日来,饮食如常,热已退尽,惟外症不能速愈,故至今仍卧床不能履地,大约再经一二月乃能痊愈也。

前年承护法会施资请购日本古书(其书店,为名古屋中区门前町其中堂),获益甚大。今拟继续购请。乞再赐日金六百元,托内山书店交银行汇去,“购书单”一纸附奉上,亦乞托内山转寄为感。此次大病,居乡间寺内,承寺中种种优待,一切费用皆寺中出,其数甚巨;又能热心看病,诚可感也。乞另汇下四十元,交南普陀寺广洽法师转交弘一收(但信面乞写广洽法师之名,可以由彼代拆信代领款也)。此四十元,以二十元赠与寺中(以他种名义),其余二十元自用。屡荷厚施,感谢无尽!

演音启 旧正月初八日

以后通信,乞寄“厦门南普陀寺养正院广洽法师转交”。余约于病愈春暖后,移居厦门。又白。

七(与致李圆净信合)

(一九四○年阴历六月六日,永春)

丏尊、圆晋居士同览:

养疴山中,久疏音问。近以友人请往檀林乡中,结夏安民,故得与仁者特殊通信,发起一重要之事。以《护生画集》正续编流布之后,颇能契合俗机。丰居士有续绘三四五六编之弘愿,而朽人老病日增,未能久待。拟提前早速编辑成就,以此稿本存藏上海法宝馆中,俟诸他年络续付印可也。兹拟定办法大略如下。乞仁者广征诸居士意见,妥为核定,迅速进行,至用感祷。

(一)前年丰居士来信,谓作画非难,所难者在于觅求画材。故今第一步为征求三四五六集之画材。于《佛学半月刊》及《觉有情》半月刊中,登载广告,广征画材。其赠品以朽人所写屏幅、中堂、对联及初版印《金刚经》(珂罗版印,较再版为优。今犹存十余册)等为酬奖。

(一)此事拟请仁者及范古农、沈彬翰、陈无我、朱苏典六居士,负责专任其事。仍请圆净居士任总编辑。

(一)预定三集画七十张,四集八十张,五集九十张,六集一百张。每画一张,附题句一段。

(一)已刊布之初二集,画风既有不同,以下三四五六集亦应各异。俾全书六集各具特色,不相雷同。据鄙意,以下四集中,或有一集用连环画体裁,或有一集纯用语体新文字题句,其画风亦力求新颖,或有一集纯用欧美事迹。此为朽人随意悬拟,不足为据。仍乞六居士妥为商定,务期深契时机,至为切要。

(一)每集画旁之题句,字数宜少。或仅数字,至多不可超过四五十字。因字数多者,书写既困难,缩印亦未便。

(一)征求画材之广告文,乞六居士酌定。征求既毕,应审核优劣,分别等第,亦乞六居士酌定。至其画材能适于作画否,乞稣典居士详核之。

(一)以上且据登广告征求画材而言。依朽人悬揣,应征之人未必多,寄来之稿亦恐罕能适用。则登广告征求画材一事,将无结果,殊为可虑。不知专请四位负责,各位各编一集之画材,如是或较为稳妥也。乞六居士详审之。以后关于此事之通信,乞寄与性常法师转交朽人至感。

音启 农历六月六日

(一九四一年阳历十月一日,泉州)

丏尊居士慧览:

惠书诵悉一一。子恺处已久不通信,闻友人云,彼之通讯处,为重庆沙坪坝国立艺术专校(据彼八月廿五日之信云云)。

闽中平静如常。仁者能入闽任职,则生活可无虑矣。泉州物价之昂,自昔以来,冠于全闽。但米价每石亦仅一百七十圆左右。其他闽中产米之区,如漳州及闽东等处,则仅五十圆左右。泉州街市无乞丐(另设乞丐收容所),物价亦不甚昂。华侨家族生活亦大致可维持,因努力种植,生产量甚富也。

统观全闽气象,与承平时代相差无几。朽人于十四年前,无意中居住闽南(本拟往暹罗,至厦门而中止),至今衣食丰足,诸事顺遂,可谓侥幸,至用惭愧。唯从前发愿编辑律宗诸书,大半未成就。拟于双十节后,即闭关著书,辞谢通信及晤谈等事。以后于尊处亦未能通信。仁者欲知朽人之近状者,乞常访问上海慕尔鸣路一百十一弄六号大法轮书局陈无我居士及彼处同住之陈海量居士。因泉州诸僧,常与海量通信,彼深知朽人之近状也。

朽人近作,屡载《觉有情》半月刊中(无我所办),乞仁者定此月刊一份(自今年正月始尤善,每年一圆余),即可常阅览朽人之近作也。苏慧纯居士,亦为海量之旧友,仁者能常与海量晤谈,当获益匪浅也(指导生活,安慰心灵)。不宣。

音启 十月一日

附呈相一纸,为去秋九月所摄。佛名二纸,乞结缘。

致堵申甫

(一九二六年阴历二月五日,杭州)

申父居士丈室:

昨承枉谈,至用欣慰!装订《华严经》事,今详细思维,如不重切者,则装订之时亦甚困难。因此经共二十七册,原来刀切偏斜者,以前数册为甚,以后渐渐端正。至后数册,大致不差。故装订时,裁剪书面(即书皮子)及衬纸(每册前后之白纸),须逐册比量,甚为费事。又此书原来刀切偏斜之处,朽人曾详细审视,非是直线,乃是曲线。下方向上而曲,上方亦向上而曲。此等之处,如装订时,欲使书面及前后之衬纸一一与原书之形吻合,非用剪刀剪之不可。若以刀裁,即成直线,与原书之形未能合也。以是之故,此书若不重切,则装订之时,极为困难,且不易得美满之结果。

今思有二种办法:其一、为冒险重切;其二、则不重切,即将原书旧有之书皮翻转,裱贴黄纸一层,俟干时用剪刀依旧书皮之大小剪之(其曲线处仍其旧式),即以此装订(但册数之先后次序,不可紊乱。例如第一册之书皮,仍订入第一册等。因此书全部前后样式稍参差也)。至于前后衬入之白纸,则只可省去。因此白纸,若一一剪成曲线之形,极为不易,必致参差不齐也(若依第一种办法,冒险重切者,则仍每册前后衬白纸四页)。若冒险重切者,订书处如不能切,或向昭庆经房,请彼处切之如何(原书即系昭庆经房自切者)。诸乞仁者酌之。

再者,昨云签条黑边外留白纸约二分者,指另印夹宣纸之签条而言。若橘黄色之签,因外衬白纸,固不须太阔也。叨在旧友,又以装订经典为胜上之功德,故琐缕陈诸仁者,不厌繁细。诸希鉴谅至幸。新昌片旁字,宜以佛经句为宜,乞商之。此未宣具。

胜臂疏 二月五日

致李圣章

(一九二二年阴历四月初六,温州)

圣章居士慧览:

二十年来,音问疏绝,昨获长简,环诵数四,欢慰何如!

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

戊午二月,发愿入山剃染,修习佛法,普利含识。以四阅月力料理公私诸事:凡油画、美术、图籍,寄赠北京美术学校(尔欲阅者可往探询之),音乐书赠刘质平,一切杂书零物赠丰子恺(二子皆在上海专科师范,是校为吾门人辈创立)。布置既毕,乃于五月下旬入大慈山(学校夏季考试,提前为之),七月十三日剃发出家,九月在灵隐受戎,始终安顺,未值障缘,诚佛菩萨之慈力加被也。出家即竟,学行未充,不能利物。因发愿掩关办道,暂谢俗缘(由戊午十二月至庚申六月,住玉泉清涟寺时较多。)

庚申七月,至新城贝山(距富阳六十里),居月余,值障缘,乃决意他适。于是流浪于衢、严二州者半载。辛酉正月,返杭居清涟。三月如温州,忽忽年余,诸事安适;倘无意外之阻障,将不它往。当来道业有成,或来北地与家人相聚也。

音拙于辩才,说法之事,非其所长,行将以著述之业终其身耳。比年以来,此土佛法昌盛,有一日千里之势。各省相较,当以浙江为第一。附写初学阅览之佛书数种,可向卧佛寺佛经流通处请来,以备阅览。拉杂写复,不尽欲言。

释演音疏答 四月初六日

尔父处亦有复函,归家时可素阅之。

致蔡丏因

(一九二四年阴历八月二十五日,温州)

丏因居士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