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院子里有三棵枣树,其中一棵枣树特别老。听奶奶说,她嫁过来之前,老枣树就在,是从外面拎回来的,也没挑什么吉日良辰,随随便便地种在院子里,就这么把它丢给了时间。后来它冒出了枝桠,再后来就长成了一棵大树。
每年秋天,老枣树挂满了红枣,枝丫伸到墙外,实在很诱人。矮墙外,是一条窄巷,很长很直,邻家的孩子们,上学时都会从这儿经过,顺手摘几个,一边吃一边笑着走了过去。
最珍贵而美丽的,应该是打枣的时刻,爷爷举着杆子打枣,我和奶奶拾枣,枣哗啦啦掉到地上,溜圆,红而饱满,虽微小却鲜红可爱。
一个又一个,红枣飘落如覆盘,掷地有声,真是庭院静好,天地安详。掉落的红枣在我脑门上弹了一个脆响的“吧嗒”,树下溢满欢笑。
奶奶把摘下的红枣用开水泡过,去掉坚硬的枣核,放入桂花糖,小心翼翼地拌好糯米粉,准备做枣泥糕。
做枣泥糕是最热闹的事情,此时家里“百业俱废”,独飘枣香,我总是按捺不住喜悦而参与其中,奶奶总说:“别捣乱,一边待着去。”
枣泥糕的图案是用模子扣出来的,那模子是用木头雕刻而成的,刻着“龙凤万祥”、“双喜临门”、“松鹤长寿”等精致的图案。在传统食品里寄托传统的愿望,这种美丽的情愫,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把糯米粉均匀地放在木模那凹进的图案里,然后轻轻地翻过来倒在糕粉上,糕上的各种花纹清晰可见,放入圆形的木竹蒸笼蒸熟。等枣泥糕独特浓郁的香味从锅里飘出时,奶奶皱纹满布的脸,绽放出满足的笑。
枣泥糕
原料:新鲜山药650克,红枣100克,枸杞10克,糯米粉80克。
调料:白糖50克。
做法:
1.洗净红枣,用清水先浸泡12小时,放入锅中蒸熟,将蒸好的红枣去核后,放入榨汁机中搅打成枣泥,拌入白糖待用。
2.山药去皮切成薄片,浸泡在清水中待用,以大火隔水清蒸25分钟,取出晾凉。
3.将晾凉的山药压制成泥,加入80克糯米粉,用手不断揉搓压制成山药面团,让其静置15分钟。
4.取山药面团,压成饼状,包入适量枣泥馅,放入模子中压制成型。
5.锅内放水,烧开,放入枣泥山药糕,大火隔水蒸10分钟,取出后放入泡好的枸杞做点缀。
婆婆教我的发面技巧:茄干包子
一抹阳光下,各种干菜星罗棋布地铺满院子,只觉那些干菜带有风露与日晒气似的,做了肴馔亦有日月风露。用最纯朴的材料,烧出原汁原味的菜才好吃,包子、馒头也是一样。
中秋节回婆婆家,看到婆婆又晒了一院子的干菜,有长豆角、茄子、萝卜条,最多的就是茄子干。
那是门外菜园子里自己种的菜,婆婆每年都会在菜园里种上二十棵茄子苗。
盛夏是生长旺季,茄子长得快,吃不完的茄子,婆婆就将它们切成片晒成茄干。
每到夏季,院子里总是晒满了茄子干,晾衣绳上、屋檐下、就连窗台间那巴掌大的地方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这时候,若是有人推开院门进来,准会找不到地方下脚。
回来时,婆婆让我们带上了一大包茄干和干豆角。看到茄干,我又想吃包子了,于是将茄干泡上。
婆婆曾说过,用酵母发的面做出的馒头不好吃,还是用老面发的好吃。
以前,我总是嫌麻烦,觉得用老面做馒头又要泡老面,又要发面,还要揉碱,折腾来折腾去的,不如用酵母方便。
后来发现,婆婆是对的,她用老面做的馒头非常好吃,有面的香味。
我就向婆婆要了一块老面,回来扔到冰箱里也好多天了,现在想起来了,决定用它来发面做包子。包子蒸熟出锅了,不仅看起来白白胖胖,摸起来松松软软的,而且吃起来口感醇厚、质地细腻、天然微甜、面味香浓、咬劲十足。
婆婆用来做馒头的面粉是自己种的麦子加工的,不掺增白剂,虽然馒头看起来稍微有点黑,但健康又美味。就像这拙朴的一日三餐,虽然没有翅参鲍肚、没有琼浆玉液,却有舒适与熨帖。
每天早上,听到楼下那个临街的馒头铺子的叫卖声:“老面馒头,老面馒头……”我就会觉得平淡的日子,立马鲜活了起来。
茄干包子
原料:老面50克,面粉500克,猪肉馅200克,香菇100克,茄子干400克,碱2克。
调料:葱、姜、生抽、盐、鸡精、香油、包子馅调料适量。
做法:
1.茄子干泡开,老面泡开。
2.面粉加泡好的老面和成面团,放置温暖处发酵到2倍大。
3.猪肉馅加入生抽、盐、鸡精、香油、包子馅调料拌匀,腌制20分钟。
4.香菇切末、泡好的茄子干切碎。
5.将切好的香菇、茄子干倒入肉馅中,加葱姜末拌匀备用。
6.发好的面团揉进2克食用碱(视发酵酸度加,碱用水调开再和匀在面里),醒十几分钟。7.下剂,擀皮,包成包子。
8.包好后,温水下锅放上包子,醒大约10分钟,再大汽蒸,效果非常好。
家常生活日日新:香椿叶烙饼
把香椿叶洗净,切碎,放入少许盐略腌一下。做饼时,把面皮擀薄,撒匀腌好的香椿叶,多卷几次再撒些香椿叶。饼做好,放到用红砖砌成灶台的大锅里,用树枝、玉米瓤点燃炉灶,开始烙,烙饼的香气流淌得到处都是。
有诗云:“玉盘珍馐值万钱”,形容美味又价值连城的美食。美食与金钱是成正比的吗?
一个传统的农村妇女做的饭,绝没有玉盘珍馐,更不会红绿相间,荤素搭配,而是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
可是,这样做出来的饭吃起来却格外舒服,格外香。每次我们回婆婆家,婆婆总会特意做一些菜肴款待孙子,算是犒劳。
有一回,儿子忍不住问:“奶奶做的菜好吃吗?”
我告诉儿子:“这是家的味道,等你将来离开家,漂泊在外时,你就能体会到了。”儿子听了若有所思。婆婆做的热腾腾、劲道结实的山东大馒头,是那样的喜人,有一种乡野的清新,非常好吃。我有时会把馒头当点心吃,那纯朴的麦香令人回味,有一种使人沉溺到底的好。婆婆还有一种面食做得也非常美味,那就是烙饼。可能你会觉得烙饼到处都有,没什么稀奇的。但我婆婆烙的饼,却是与众不同的,里面放的不是葱,而是香椿叶。就像烙葱油饼那样,层多,香椿多,而油不太多。
过了谷雨节气,院子里的香椿叶就已经老了,长成了长长的叶子。庄稼人过日子就是细,看着香椿叶还是嫩嫩的,就采下叶来做菜。
婆婆一大早就去摘香椿叶,一边摘一边讲她们过去怎样吃野菜。那清晨刚刚采摘的香椿,满是日月风露的味儿。
香椿叶烙饼
原料:面粉500克,香椿叶300克,干面粉少许。
调料:色拉油、盐、香油适量。
做法:
1.面粉放在盆中,揉成光滑面团,放置20分钟使之松弛。
2.香椿叶洗净,切碎,放入盐腌制15分钟。
3.在面板上撒上少许干面粉,将面团擀成约0.5厘米厚的大面皮。
4.在面皮上撒上盐,抹匀香油,再将腌制好的香椿叶铺上,卷成筒状,切成8块,切口收紧揉圆。
5.将面球擀成饼放入平底锅中,以少许油半煎半烙至香酥即可。
外面的菜都没有母亲的那种味:老油条拌黄瓜
我走进厨房,看到母亲那花白的头发,微微地佝偻着身子切着菜,感动里藏着歉疚,我伏在母亲的肩头,在她耳畔轻声告诉她别忙了,因为我已尝到了老油条拌黄瓜的真滋味。
母亲停了手看着我,安详地一笑,她懂。
那日,在一桌精致的菜肴中,看到一碟小菜,我惊异地对在座的人说:“还有这个菜呢——老油条拌黄瓜。”
也许是都吃腻了大鱼大肉和山珍海味,一群人笑喊:“尝尝,尝尝!”伸箸,有人皱眉,有人点头。我拣一块放进嘴里,感觉味道有些寡淡,没有过去的那种香。
在酒店里吃了一回老油条拌黄瓜,勾起了我的回忆,更勾起我的回味。自己在家也做了一回,一尝,比酒店的好,但总没有母亲做的那种味道,老想着再吃一回母亲做的那种老油条拌黄瓜。
刹那间决定,打点行装,回家,去吃母亲做的这道菜。
母亲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微微一怔说:“不年不节的,怎么回来了!”
父亲说:“也不提前来个电话呢?”我告诉他们,没什么事,只是想回来看看。母亲问我吃过饭没,想吃点什么,然后开始张罗着做饭。我对母亲说:“想吃以前您做的老油条拌黄瓜。”父亲在一旁轻轻笑着说:“怎么想起这么老旧的菜了?是不是大餐吃多了。”
我站在屋子里,听到了母亲在厨房的忙碌。她洗菜,切东西,脆的,软的,每一个步骤都与我梦里的一样。
我突然发现这些声音,都是我听过的,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一直梦到的是那温馨的过程,而不是入口的滋味。
老油条拌黄瓜
原料:油条,黄瓜。
调料:麻汁、盐、味精、蒜、醋、酱油适量。
做法:
1.黄瓜拍碎或切丁放碗中。
2.油条切成3厘米小段,倒入盛黄瓜的碗中。
3.蒜泥中加适量盐、味精、水调匀,加入麻汁。
4.用少许醋、酱油将麻汁调开。
5.蒜泥调匀后浇到黄瓜油条中,拌匀。
丝瓜沿上瓦墙生:丝瓜炒油条
一边摘丝瓜,一边与婆婆絮絮地说着闲话。这时候,孩子来了,老公也跟来了,邻家的大娘领着小孙子也来了。云在天上飞,猫在叶丛里乱跑,孩子大蹦大跳,好一派田园风光。
婆婆家门前有一块田地,在农村,几乎家家门前都有这么一块地,种豆种菜,丛丛簇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