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把丝瓜种在菜园的边边角角上,足下有一捧土,十分谦虚地扎下根,一条条细细的茎蔓藤,三跪九叩似的沿着篱笆向树爬去,它一身挂着手掌似的叶子向前匍匐,窸窸窣窣,全是心声。
丝瓜长长短短地悬着,微弯,瓜的末端还挂着花。“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看着可人的丝瓜,我忽然心动,去拿小筐,打算摘两根丝瓜回家做汤。婆婆问:“丝瓜做什么吃?”我一眼看到,早饭时剩下的两根油条,孤单地躺在盘子里,就说:“丝瓜炒油条。”
婆婆笑了,说:“过去这可是好饭食。”看过一篇文章说,自己种丝瓜,吃时舍不得刨掉太多皮,小心翼翼地炒熟,一小片一小片慢吃、慢嚼,瓜的清香,思乡之情,久久地留在嘴里,念在心中。
不知道从哪里读来几句诗,久不能忘:“黄花翠蔓子垒垒,写出西风雨一篱;愁绝客怀浑怕见,老来万事足秋思。”
老家还有二亩薄田,我打算退休之后,和老公重返田园,种几畦菜蔬,边上再种上几棵瓜与豆,布衣蔬食,锄锄草,读读书,和最珍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
丝瓜炒油条
原料:丝瓜250克,油条100克。
调料:蒜末1大勺,蚝油1大勺,水淀粉1大勺。
做法:
1.油条切小块放锅内煎至切口处焦黄,盛出。
2.丝瓜去皮切块,锅内放油炒香蒜末。
3.下丝瓜炒1分钟,倒入蚝油和1大勺水淀粉炒半分钟。
4.倒入油条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闺中语:
1.丝瓜水分很多,炒久了卖相不佳。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丝瓜去皮后表面是白色的,炒到表面变绿时,就可以放调料翻炒均匀出锅了。
2.菜里放了蚝油,就不用放盐了。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酥皮月饼
做这款传统的酥皮月饼,我用水果馅取代了传统的馅料,变成了果味酥皮月饼,既健康又细腻,切合了此时的心境。
又是一个中秋节,又是一个月圆夜。明月,依然还是那李白望过、东坡唱过的月亮,时光如水,明月依旧,又是一年团圆时。
此时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最不可缺的是那一小块月饼。咬上一小口,月饼的甜甜蜜蜜,就能与思念一起存放在心底,在想念亲人之时以慰籍内心的孤独。
《咏月饼》诗中写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搓揉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看到这首诗,我便想起小时候,父亲曾经带回一盒月饼,装在一个铁皮盒子里。那个铁盒子真漂亮,上面画个嫦娥在奔月,看到盒子就已心思恍惚。中秋节那天,父亲讲着嫦娥的故事,嫦娥的故事总也听不进去,心心念念的却是那个盒子里的月饼。
月饼总是很甜的,然而这份甜是能够被人们“原谅”的,这时的甜里有的是一种代表团圆心,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甜。
我还是喜欢传统的酥皮月饼,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中秋节,是团圆的时刻,此时此境,所有那望穿秋水的目光凝聚着的正是父母的朝思暮想。回家吧,父母家人在这里,要好的同学在这里,儿时的玩伴在这里,怎得不留恋?怎得不怀念?
传统酥皮月饼
原料:低粉200克,水100克左右,黄油40克;低粉120克,橄榄油60克左右;西瓜,香蕉,苹果(水果可依自己口味来搭配)。
调料:白糖。
做法:
1.将面粉过筛,分别把两种面和好,放在一边松弛半个小时左右。
2.利用面团松弛的时间来做馅,将水果切细丁。
3.做油皮包油酥,用的是红豆饼皮的做法。将醒过的油皮、油酥分别搓成长条,并分成10段。
4.取一块油皮,擀平,包入油酥,封口捏紧,避免油酥漏出来。这步做好后醒3~5分钟。
5.用手掌将面团压平,再用擀面杖擀成长条状,然后将它卷起。这步做好后再醒3~5分钟。
6.再用手掌压平,擀成长条,再卷起,再醒3~5分钟。然后将这个醒好的小面团擀成圆面皮就可以了。
7.最后包入红豆馅,做成小饼的形状。
8.在小饼表面刷蛋黄水2次,放入预热200度的烤箱,烤约20~30分钟,表面呈金黄色即可。
闺中语:
1.传统馅儿中用到的油是猪油,改成橄榄油一样香酥可口,而且更健康。
2.面团在制作时会产生筋力,影响包酥制作和成品口感,所以制作中有好几次松弛过程,请新手不要省略。松弛和包制时,面团材料都要盖湿布或保鲜膜保湿。
3.如果没有低粉,也可以用普通面粉代替。
不让母亲担心才是最大的孝:水煎饺
她猛然醒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痛与乐,都不仅仅是自己的,还属于父母,属于所有爱自己的亲人。
水煎饺,端上餐桌,焦黄的底,看着就很酥脆的样子,模样也十分可人。她非常爱吃这种水煎饺,我常会做一些给她。
她是我的一位朋友,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子。她总是感觉与别人家的孩子有点不一样,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阿姨叔叔的甜甜地叫着,而她只是微笑点头。
手机铃声响过之后,听到一个温暖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说话:“娟子,电话总算是打通了,我右眼皮老跳,右眼皮跳灾啊,我就放心不下你,没生病吧?啊,真的没有,你没事我就放心了,你爸昨天在小海买了些你爱吃的鱼,等你回来吃。”打电话的就是她亲爱的妈。
“嗯、嗯”应两声,对于妈的唠叨,她只是听着。一个月前,她为了做一项设计,跟父母讲这段时间最好不要打扰她,之后,关了手机,拔了电话。她没想过,千里之外的父母是怎样在为她担着心。在他们的眼里,女儿的健康快乐远比那些成功的光环更重要。回家后,她还是那样少言寡语。吃饭了,匆匆就坐,面前的盘子里躺着水煎饺,皮色金黄,很松脆的样子。妈妈说:“给你做的,你爱吃。”她夹起一只放进嘴里。妈妈兴致勃勃看着她问:“好吃不?”她点点头:“嗯,好吃!”
妈妈还想再说什么,一看她没有说话的欲望,就不再说话了。吃完后,她把碗和筷子一放,继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做着自己要做的事情。当她走出房间时,不经意间看到妈妈在悄悄地抹眼泪。走过去,坐在她的身边。
妈妈拍了拍她的手,说:“妈老了,不知咋的,总想你是不是不需要我了,是不是我不在你心里了?”
她猛然醒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痛与乐,都不仅仅是自己的,还属于父母,属于所有爱自己的亲人。
她的心忽然变得无比柔软,疼,一层层漫上来,撕心裂肺。她静静地坐在母亲身边,不知该说些什么。
母亲的需要很简单,或许只是你简单的几句问候,或许只是你几分钟的陪伴,或许只需要你忍耐几分钟惯常的唠叨。母亲,是天底下最容易知足的人。
水煎饺
原料:面粉200克,酵母3克,猪肉馅100克,西葫芦1个。
调料:香油、酱油、盐、蚝油、黑胡椒粉、姜、葱、清水适量。
做法:
1.将面粉与酵面兑好加入温水和成面团,醒15分钟。
2.肉剁碎,放入酱油、盐腌制,再将切碎的姜、葱与蚝油、黑胡椒粉一起放入肉里拌好。
3.西胡芦擦丝,加少许盐压出水分,倒入肉馅中加香油拌匀成馅儿。
4.饺子包好后,摆放在刷匀油的平底锅中,摆满为止,26厘米的锅里大概能放16只饺子。
5.淋入食油30克,盖上盖煎5分钟,再倒入200克白面汤(即清水内兑入少许面粉搅成面汤)。
6.加盖煎焖直至白面汤变成蒸汽,淋入30克食油,再盖住焖煎5分钟。当饺子底部呈焦黄色时,离火即成。
闺中语:
1.做水煎包馅料不能太湿,面皮也不要太软太薄,否则受热后会出汤,滋味也就随着汤汁跑掉了。
2.这种水煎包用的是半发面,只需饧发15分钟,即可做煎饺。做出的煎饺口感和发面的一样,松软好吃。
3.做面汤的水和面粉的比例是10:1。
你会做家宴吗
能被别人邀约在家里吃饭,意味着你们彼此的关系非一般朋友那么简单,在许多时候,这绝对是一个最高礼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好客。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大男人。他说,父亲很喜欢下厨,经常为家人做饭,或是请一帮朋友来家里聚餐,至今他依然记得当时的热闹。那时候,父亲一做饭,他就打下手,慢慢练就了一手很棒的烹饪手艺。到十六岁时,他自己能独立操办一桌家宴,说来不得不让人佩服。电视连续剧《炊事班的故事》里的“老高”曾说过:最盛情的请客就是家宴,仅次于饕餮。也就是说,家宴是最好的待客之道。能被别人邀约在家里吃饭,意味着你们彼此的关系非一般朋友那么简单,在许多时候,这绝对是一个最高礼节。
有一段时间,热闹的酒店是人们交流的场所。那样,一来表示主人对客人的礼遇,二来也彰显主人身份。而今,有一种新的家宴形式带着怀旧与新潮的姿态回归了,那就是“家庭派对”。
家庭派对,是一种情感的归家,符合了人们期盼一种宁静、优雅、温情的生活方式。家庭派对彰显了一个家庭懂得享受生活的品味,这也是它受到人们青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香港作家亦舒说过,她喜欢的家庭式聚会,可以“穿腰头有松紧带的衣裳踞案大嚼,熟不拣礼,说说就倒在主人家沙发上,或高唱夜来香,或对本市前途发表伟论,或穷发私人牢骚,皆有益身心”。
因为在这种家的氛围中,在熟悉的朋友面前,在一种放松的环境里,联络情感不需要过于拘泥礼节,可以畅所欲言。
邀约三五好友,吃着搭配了蔬菜、禽肉、蛋类、水产和五谷的居家菜肴,配上三杯两盏淡酒,聊聊家常,岂不是一件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