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7058500000026

第26章 柴皇后:被退的妃子,成功的皇后(2)

‘彼大人者。’”(见《旧五代史》)这些诡异的事情使得郭威在军中的威望日益提高,“繇是军中异之”。郭威还曾跟随杨光远,但他认为尽管杨光远是当朝重勋,但却“素无英雄气”,真正能赏识他、重用他,有助于他发展的是刘知远,于是在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时,他主动投到刘知远的手下。此时的郭威既像别的武将一样孔武有力、豪爽负气,又通晓兵法、善抚将士,故而被刘知远视为心腹,不管刘知远到哪里任职都把他带在身边,并且让他督率亲军。后来刘知远起兵太原,即位称帝,封郭威为执掌挥务的枢密副使。史书说,郭威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众无殊,临矢石,冒锋刃,必以身先,与士伍分甘共苦,稍立功效者,厚其赐,与微有伤痍者,亲为循抚,士无贤不肖,有所陈启,温颜以接,俾尽其情,人有过忤,未尝介意,故君子小人皆思效用”,将士皆欢乐”

“上所赐予……悉以分赐士卒,。郭威治军严明,故而也深得士兵之心。

据说,有一次郭威昼寝,柴皇后“见五色小蛇入颧鼻间,心异之,知其必贵,敬奉愈厚”。这或许是兰心蕙质的柴皇后为了给郭威扬名立万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百姓认为他们是“天之子”,是秉承天意而治理天下,其权力出于神授,所以“自古受命之君,兴邦建统,莫不上符天意,下顺人心”。而朝代的更替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古代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与王朝兴替有关的学说,较为著名者有“天人感应说”、“五德终始说”等。其中“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即认为王朝兴起的时候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的观点,更是深入人心。所以一些出身草莽的开国皇帝便将自己神化,以提高自己的威信与号召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显示自己的正统性。比如汉高祖刘邦,《史记》中记载:“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刘邦借助这个颇为无赖的故事,显示自己是真龙天子。《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唐太宗出生的时候:“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宋史》和《明史》中也分别记载了赵匡胤和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博古通今的柴皇后自然熟知这些历史。郭威出身贫贱,如何才能使众人信服他,下定决心追随他,柴皇后定是费了一番思量。终于,她编造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显示了郭威的不凡,这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宋史·张永德传》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柴翁以经义教里中……柴翁好独寝,人传其能司冥间事。一日晨起大笑不已。妻问之,不对。翁好饮。其妻逼令饮,极醉,因漏言曰:”这里的“柴翁”

‘花项汉做天子矣!’便是柴皇后的父亲,“花项汉”便是郭威。柴皇后出身世家,其父母对郭威都不甚满意。但此时,柴皇后的父亲却说郭威日后会成为帝王,这或许是在女儿的感化下,从而替郭威笼络人心。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便是以德行闻名乡里的张永德死心塌地的追随郭威。张永德后来成为郭威的女婿,为后周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柴皇后可谓是用尽心力为郭威一步步铺好了通向权力巅峰的道路。

郭威的事业正风生水起的时候,柴皇后却去世了。她去世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有“太祖佐汉之初属,圣穆皇后弃世”之语,想来应不是死于非命。有人说柴皇后是被后汉隐帝杀掉的,这是与历史不符的。柴皇后死后,郭威续娶了镇州真定少尹杨弘裕的女儿杨氏。此时的郭威还在时为后晋王朝的太原留守、河东指挥使刘知远手下担任“侍卫亲军都虞候”一职。杨氏与郭威也没能白头偕老。后晋天福年间(936-947年),杨氏逝于太原。广顺元年(951年)九月,他被已经称帝的郭威追封杨氏为“淑妃”,当时杨氏的父亲仍然在世,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兼真定少尹,杨氏的弟弟杨廷璋则被封为右飞龙使。如此可知,柴皇后是早早的就去世了。其实被后汉隐帝杀掉的是郭威的第三任妻子,后来被追封为张贵妃:“太祖素闻妃之贤,遂内为继室。太祖贵,累封至吴国夫人。汉隐帝末,萧墙变起,屠害大臣,太祖在邺都被谗,妃与诸皇属同日遇害于东京旧第。时张贵妃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皆被诛。”《旧五代史》中也有“太祖自圣穆皇后蚤世以来,屡失邦媛”之语。

郭威见于典籍记载的孩子有五个,即第二子郭侗(初名郭青哥,后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剡王)、第三子郭信(初名郭意哥,后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巳王)、第三女乐安公主(为后汉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显德四年,又追封莒国长公主)、第四女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第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他们的生身母亲到底是谁现已经无从考证。柴皇后是否有所出,我们现已无从得知。但这或许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柴皇后早已为郭威培育好了接班人,那个人就是被史家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

◆遗志与侄

《旧五代史》中有“世宗皇帝(柴荣)即后之侄也,幼而谨愿,后甚怜之,故太祖养之为己子”之语。由此可知,柴荣虽然是柴皇后的哥哥柴守礼之子,但从小就是跟着柴皇后一起生活的。柴荣的成材与柴皇后有莫大的关系。其父柴守礼早年的经历已经不可考证,但从其晚年在洛阳恣意妄为、毫无顾忌,最后闹到杀人的程度,以致洛阳人对其唯恐避之不及来看,他应该是一位一无所长的纨绔子弟,甚至可以说是地痞流氓。人们常说家庭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的话,柴荣摆脱父亲的言传身教真可谓是最大的幸事。他是在兰心蕙质的柴皇后的悉心教导下长大的,或许正如柴皇后对郭威的“培训”一样,她对郭威也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在柴皇后的叮咛熏陶下,柴荣“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他十五岁从军,二十四岁拜将,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大将士的拥戴。郭威深爱其妻,在其妻亡后,一方面为了纪念亡妻,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柴荣。千古帝王中,也只有郭威一人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点也曾被后代史学家诟病,但是柴荣以自己出色的政绩,证明了郭威选择的正确性。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评价柴荣时说:“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小邦怀其德。

‘大邦畏其力,’世宗近之矣!”由此可见,郭威一生最大的本事或许就在善于识人上。他看到了柴皇后的贤淑博学,看到了刘知远的雄心壮志,也看到了柴荣的帝王之才。

柴皇后去世之时,郭威还只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帝(郭威)与苏逢吉、杨邠、史宏肇等劝汉祖建号,以副人望。汉高祖即位晋阳,时百度草创,四方犹梗,经纶缔构,帝有力焉。授权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汉高祖至汴,正授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刘知远对郭威是甚为倚重的。刘知远在位一年就病逝了,临终时,他将太子刘承祐托孤于郭威和苏逢吉等人。太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于是郭威就受命出征。他与将士同甘共苦,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将士有功者必赏,且虚心纳谏、博采众长,终于使将士和睦上下一心,提高了士气和战斗力。一年后,他一举攻陷敌军,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风雨板荡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彻底巩固了后汉政权。

郭威又为后汉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并没有矜功伐能,而是借机提高自己的威望:当隐帝要赏他时,他说破贼不是他一人的功劳,而是朝中将相同心协力的结果,于是他让隐帝大赏群臣。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和一般人相比,郭威的谋略与志向要远大得多。

尽管郭威一再的韬光养晦,但是他手中的兵权和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是引起了隐帝的猜忌。于是,隐帝趁郭威带兵与契丹作战的时候,杀掉了与郭威同为顾命大臣的史宏肇等人,然后派人去杀郭威。隐帝的舅舅李洪义与郭威素来交好,于是就派人将消息告诉了郭威。郭威听从了亲信魏仁浦的计策,反过来用自己的官印假造诏书,说是隐帝让郭威杀掉众将。众将听后十分气愤,于是跟随郭威,以诛杀奸臣“清君侧”为名杀向了京城。

隐帝见郭威起兵造反,就将郭威和柴荣在京眷属全部诛杀,并派兵抵御郭威。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赵翼谓之:“五代乱世,本无刑章,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然而此时郭威大权在握且声名在外,各镇节度使纷纷倒戈,拥戴郭威,隐帝被郭允明杀死于赵村,郭威带兵入京。聪明的郭威并没有立刻称帝,而是觐见太后,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等一切稳定之后,郭威就开始实施他的称帝计谋了:让手下将领发了假情报,说契丹要南下进犯了。

然后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拥立郭威为帝。史书上有生动形象的记载:“会湘阴公遣使慰劳诸将,受宜之际,相顾不拜,皆窃言曰:‘我辈陷京师,各各负罪,若刘氏复立,则无种矣。’

或有以其言告帝者,帝愕然,即时进途。十六日,至澶州。是日旭旦,日边有紫气来,当帝之马首。十九日,下令诸军进发。二十日,诸军将士大噪趋驿,如墙而进,帝闭门拒之。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

乱军山积,登阶匝陛,扶抱拥迫,或有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帝在万众之中,声气沮丧,闷绝数四,左右亲卫,星散窜匿。

帝即登城楼,稍得安息,诸军遂拥帝南行。”其实在那“王政不纲、权反在下、下凌上替、祸乱相寻”的五代,由军士鼓噪、拥主帅为帝的事情,成功的就已经有四件之多: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废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还有一个就是郭威的大将、北宋建立者赵匡胤。郭威若是知道赵匡胤依其轨迹而发动陈桥兵变,不知会做何感想。

公元951年正月,郭威称帝。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他下诏曰:“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积庆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命复集于眇躬,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他把自己说成是周文王之弟虢国的建立者虢叔的后代,也将国号定为周。历史上称为后周,以便和周朝区分开。

称帝之后的郭威,进行改革来增强国力,同时也力排众议立已经死去多年的柴氏为皇后。他所给予柴皇后的,不仅仅是一份死后的哀荣,也是刻骨铭心的感激与爱恋。中国历史上被追赠为皇后的女性不少,但是死后被丈夫立为皇后,且其夫一生不再立其他女性为皇后的则是寥寥。郭威是一名武将,他写不出诸如“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十年生死两茫茫”之类哀婉缠绵的悼亡词。但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自己对柴皇后的感情,这是真正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他还下制曰:“(柴皇后)义之深无先于作配,礼之重莫大于追崇。朕当宁载思,抚存怀旧。河洲令德,犹传荇菜之诗;妫汭大名,不及珩璜之贵。俾盛副笄之礼,以伸求剑之情。故夫人柴氏,代籍贻芳,湘灵集庆。体柔仪而陈阙翟,芬若椒兰;持贞操以选中珰,誉光图史。懿范尚留于闺阃,昌言有助于箴规。深惟望气之艰,弥叹藏舟之速,将开宝祚,俄谢璧台。宜正号于轩宫,俾潜耀于坤象,可追命为皇后。仍令所司定谥,备礼册命。既而有司上谥曰圣穆。”其文采与李煜所写的《昭惠周后诔》自无法相较,但其中所蕴含的真挚情谊,自是相同。谥号是中国古代帝、后及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逸周书·谥法解》曰:“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郭威将柴皇后的谥号定为“圣穆”,可见柴皇后在其心中亦妻亦师的尊崇地位。

郭威在位三年,在正月里称帝,又在正月里病逝,终年仅五十一岁。他在位期间,政绩卓著。五代时期,建立政权者大都是武将。一般说来,武夫皇帝,大都有勇无谋,不重文治,好大喜功,无法体会民间百姓的疾苦。但郭威却重视文治、体恤百姓、勤俭节约、发展经济、安定社会,使五代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景象。同时,后周世宗柴荣,虽也仅仅在位五年,但他大刀阔斧地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熔银铸币、均定田赋,大大促进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这两位马上皇帝,不仅创建了后周王朝,也为中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他们二位能有此番作为,柴皇后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她使郭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小子一步步走向了帝王之路,也使柴荣得到了最好的启蒙、获得了登上帝位的条件。俗语曰,“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柴皇后便是立在他们二位身后的那个聪明睿智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