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间万象
7000300000020

第20章 我们的责任(3)

如果让我谈一点儿想法的话,我在想一个问题,即大散文的问题。也就是平凹一开始就倡导的比较多元又非常令人感到神往的大散文的境界。我很赞成把大散文这个概念或者把美文这个概念作比较宽泛的理解。美文不再停留在唯美主义的层面上,不再停留在外部文笔上的过于诗化、过于离开生活的滥情溢美的东西。不要这样,大散文也不是非谈历史不可,或者非要达到五千字的篇幅不可,大和美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大和美如果从精神实质上去理解它也许更好一些。这两个字实际上是在宣扬着一种所追求的精神高度,不是文章的外部形态,是我们写作人必然具备的精神高度。我个人对散文写作的体会是,哪篇散文能够写得比较长一些,自己也容忍读者有的时候也容忍得长,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困惑。内在的困惑越大,文章内在的张力就可能越大,那么容忍长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看到一些散文写得很长,但里边问题不是很多,困惑也不够诚恳,只是用美丽的句子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我认为它就够不上大的文化散文。它里边没有一个感动人的机缘,那就是作者没有非常诚恳的带有自己内在生命的一个问题、一个困惑。有一些文章,评论家说受了我的影响,但却和我不太一样。比如我在写的时候,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对这么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我个人没有困惑,如果没有让我始终坐立不安的东西,我还是很难动笔。历史那么多,故事也那么多,我有什么理由和权利写它?我又不是小学教师要给学生们讲这些,我是一个读者,以非常诚恳的态度,我要把我内心的一种骚动不安的东西提供出去,而且提供得叫对方也能够受你问题的感染,而不是受你所讲的故事的感染。两者是大不一样的。我们都是一些有社会良知的人,我们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问题、社会问题,遇到了许许多多有关人本的问题,那么,如果说有良知的文化人,面对这么多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在文章中把它传达出来的话,这个文章就有力度,就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染力。这些话就与《美文》共勉了。希望在今后的散文写作、散文编辑、散文出版过程当中,尽量讲究多元,但是能够投入大量篇幅,重新唤起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唤起文人的对社会推进的某种力度。这样的话,散文的意义就比以前大得多。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时代,那时候,很难对散文进行文体性的考究了。有记者问我有些大学老师觉得你的散文文体这样讲那样讲都不太合适,那么,我认为对散文文体性的讲究并不重要,它是追随性的东西,不要被已经溶入历史文化的文章的外部格局所迷惑。如果被迷惑的话,就会形成一个令人讨厌的模式,而这个模式就会成为散文最终离开了社会、离开了好多读者的重要原因吧。就在反对我们的散文过于走向委靡状态的时候,也不要走到这个死胡同里去。希望年轻的读者不要进行这样的尝试,而是应有更为诚恳的困惑,贯穿在我们的文章里面。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散文,包括美文在内,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能起到文化领先和思维领先的作用,这可能是重振文学的思想权威了。这不仅仅是文学界的问题。这个困惑不仅是对历史的困惑,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困惑,也是对未来的困惑。现在我们面临多少问题呀!对历史要清理,要思考,但实际上,正如记者问我你现在在想什么?我说我觉得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现在的电脑网络,几乎改变了我们前几年的空间观念,我们原来认为重要的界限,慢慢地被淡化了。原来一些科技产品,我们在“科技之窗”之类的介绍中才能知道,现在却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引发我们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像我当年最早开始写文化革命的时候,面对我们历史的巨大的困惑一样。面对我们眼前的生活,那困惑非常非常地大,我们将会怎么样?我们毫无疑问要走进去,走进去以后,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情感方式,我们原来的时空观念,将是怎样的情景?当已经出现的时候,我的读者和我的人民将会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如果你要和他们在一起的话,想让读者永远在读你的文章的话,你不能躲避这些问题。如果面对这样一种现状这样一种现实,我还躲在历史的牛角尖里,我觉得不是太诚恳的做法,我不会这么做。我写历史文章的时候,我对自己有个要求,大家大概已经知道,我要写的话,首先要到达文化现场,到那儿去,到那儿去比看历史资料要重要。到那儿看看有没有问题在环境当中能使我产生巨大地冲撞感,有冲撞才去写,写的时候才找有关的资料。写历史题材是这样,写现实题材也是这样。这就注定自己不断地走来走去,走来走去,走了很多,写得很少。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思考。写文章的人这么多,每个人都走得多写得少,但集约在一起就非常可观了。那么,就会变成一种让所有处于现代冲撞当中有一种中国式尴尬的人们,在面对未来空间的现实的问题上,能够表现出一个时代的气概。我们目前的活力就在于它脚踩着雄厚的文化背景,它居然又生存在现实世界和有着走向未来世界的气概,这气概是大好气概,有这种气概的文章,哪怕是很短的散文,在我看来也是大散文,也是美文。

旁若无人

——[中国台湾]梁实秋

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的伸张。

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的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劲,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的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时歇,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全是陌生人无仇无恨,我们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看,这种变态行为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旁若无人”的态度。

“旁若无人”的精神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止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则欠,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作吃人状,把口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鸣鸣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礼记:“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是欠伸合于古礼,但亦以“君子”为限,平民岂可援引,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

邻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归来必令我闻知。清晨有三声喷嚏,不只是清脆,而且洪亮,中气充沛,根据那声音之响我揣测必有异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纸捻,那声音撞击在脸盆之上有金石声!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再随后是三餐的饱嗝,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可惜隔着墙没能看见他剔牙,否则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钻探工程,场面也不会太小。

这一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的去振聋发聩。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的器官是很复杂的,说话一分钟要有九百个动作,有一百块筋肉在弛张,但是大多数人似乎还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长一个扩大器。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馆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庙会,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后难免没有响皮底的大皮靴毫无惭愧的在你门前踱来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种市声前来侵扰。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犬吠,即是小如促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愈大,愈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幻觉。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畎亩阡陌之间,低声说一句“早安”是不济事的,必得扯长了脖子喊一声“你吃过饭啦”?可怪的是,在人烟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咙还是不能缩小。更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的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的说,声音洪亮者主贵!

叔本华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的满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的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的伸张。

多付出一点点

——[美国]拿破仑·希尔

多付出一点点是一种经过几个简单步骤之后,即可付诸行动的原则。

倘若你把服务看作是一种快乐,不计报酬的多少,你早晚会得到回报。你所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必将会发芽并带来硕果。

你的超出所得的点滴服务必将带来更多的回报。想想种植小麦的农夫吧!如果种植一株小麦只能收成一粒麦子,那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然而,事实上一株小麦可结出多枝麦穗,每枝麦穗上又可收获许多麦子。尽管有些小麦不会发芽,不会结穗,但无论农夫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他的收成必定多出他所种植的好几倍。

多付出一点点是一种经过几个简单步骤之后,即可付诸行动的原则。它其实是一种你必须好好培养的心境,你应使它变为成就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

如果你不是以心甘情愿的心态付出,那你可能得不到任何回报;如果你是看在报酬或某种利于自己的利益上实施付出,那你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享受到你服务的人,总是会给你一些回报,你必定不是能满足客户要求的唯一供应者,你应如何使消费者特别注意你呢?其中的窍门就在于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

员工也好,老板、经理也罢,只要你多付出一点点都可使你成为公司里不可缺少的人物:你能为公司提供其他人无法提供的服务。也许其他人具备更多的知识、技术或人气,但是,唯你能提供公司不可缺少的服务。在强手如林的公关行业中,如果你能容忍在半夜三点时被叫醒,并且以“愿意做”的态度提供服务时,则客户们将会记住你并会给你高度评价。

多付出一点点还意味着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想一想,如果你每时都以最佳心态,提供最优秀的服务,那么你的技术还有什么理由不为你争光进取!借着有规律的自律行动,你将会愈来愈了解多付出一点点的整个过程,并会在潜意识中出现对“高品质工作”的要求。“力量和奋斗是息息相关的因素”这句格言就是写照。

多付出一点点,就像一盏明亮的大灯一样照着你自己,并使你有机会和他人进行有益的比较。

哪怕没有立刻得到回报,也以一种自愿而且畅快的态度提供更多服务,就是在培养你积极且愉悦的心态,而这正是培养引人注目的个性基础。

上进心既是人最珍贵、同时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个性。多付出一点点可培养你的个人上进心,因为你不是在等待事情的发生,而是主动使事情发生。

多付出一点点使你确信你正在做正确而且有益的事情,它使你更能对自己的良知负责并且增强信心。

我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以提醒你时时不忘多付出一点点,如下:

Q1+Q2+Ma=C

Q1(Quality)=表示服务品质

Q2(Quantity)=表示服务量

Ma(Mental Aititllde)=表示提供服务的心态(Mental Attiillde)

C(Compemsation)=表示你的报酬

这里所谓的“报酬”,是指所有进入你生命的东西:金钱、欢乐、协调人际关系、精神上的启发、信心,开放的心胸、耐性,或其他你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

真实的的高贵

——[美国]海明威

比别人强,并不算真正的高贵;比以前的自己强,才是货真价实的高贵。

在波澜不惊的海平面上,你、我,甚至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驾驭船只远航。但是,如果只有阳光而没有阴影,只有快乐而没有苦难,那就全然不是人生。即使以最幸福的人的境况来说,那也是一团缠结的纱线。

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又迎来幸运之事,让我们一阵悲哀,一阵愉快。甚至死亡本身会使人生更为可爱。在人生中的清醒时刻,在悲哀及丧失的暗影之下,人们最接近他们的真我。

我们必须承认,所有事物或事业中,智慧所发生的作用,不如品格;头脑不如心情;天才不如由判断力所节制的自制、耐心和规律。

我始终认为,如果一个人越追求内心深处的生活,他外在的生活就越简单,越朴素。在奢侈浪费的时代,我愿向世人表明,人类真正需求的东西应该是极少的。

懊悔自己的错失而不至于重犯,才是真实的悔悟。比别人强,并不算真正的高贵;比以前的自己强,才是货真价实的高贵。

我们的责任

——[美国]理查德·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