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经常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开上一个小小的玩笑。经过大风大浪的我们,本来是要安享晚年,安静愉快地度过垂暮之年,但是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会干涉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身心受到伤害,从而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抑郁症的基本症状
经常听到一些年轻人抱怨家中的老人最近怪怪的,不知道是谁开罪了他们,整天愁眉不展,笑容不见,寻思半天也找不出答案,心里真不是滋味。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老人患了抑郁症。
如果老年人出现以下几种状况中的一种,那就要警惕可能是患了抑郁症了。
思维障碍。反应迟钝和注意力下降,大多表现为应答反应迟缓、思考问题困难和主动性言语减少。部分老人常回忆不愉快的往事,痛苦的联想增多,在抑郁心境下否定自己,自我评价下降,亦常出现自责和厌世观念。
认知功能减退。反应慢,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计算困难,判断能力下降等。
意志和行为障碍。轻者为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依赖性强,遇事犹豫不决;稍重时活动减少,回避社会交往,行动缓慢,卧床时间增加;严重时处于无欲状态,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严重失眠。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有时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即所谓的“睡眠感丧失”),而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便秘。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者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心血管异常。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无名疼痛。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出现失眠、便秘、心悸等躯体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后,疼痛会得到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周期性发作,时重时轻,即便在同一天中,症状表现的轻重也可不同。一般来说,上午较重,而晚上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特别是精神障碍也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沮丧感,记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爱哭泣,不愿见人(即便是至爱亲朋),还可能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杀企图甚至开始实施轻生计划,最后极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老刘今年63岁,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老刘退休前为市地税局的局长,对自己风光的过去,老刘总是不能释怀。退休后,总是对别人大谈他过去的辉煌,后来总是见他谈论那本经,也就不爱听了。
遭到冷落的老刘显得很失落,情绪也变得低沉了。渐渐地,他开始厌食、失眠,经常心烦意乱。某天,他感到身体特别不适,便到医院去检查,结果被查出有高血压、冠心病。恰好在检查时听到别人议论某某得冠心病突然死去了,回家后便陷入了对死亡的恐惧中,总觉得自己不知哪一天会突然死去。因此整个人变得十分古怪起来,脑子总不由自主地想到死人,于是,便郁郁寡欢,焦虑不安,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悲伤哭泣。
老年人一旦发现自己有抑郁症状,应赶快就医,因为经过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后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张医生今年60岁,一年前由市医院转业到地方医院工作。由于环境的变化,他感到这里每日病人很多,病情复杂,很难医治,再加上自己岁数大了,工作起来比较吃力。后来还因工作问题和同事发生争吵,他认为同事都不把他当回事,看不起他,还总觉得有人在领导面前打他的小报告,看到别人在一起闲聊也以为是在议论他,甚至怀疑有人要害他,以致每晚脑子老想事,不能入睡。后来,他逐渐出现头痛、头晕、心慌、身上发热、口苦舌燥、厌食、便秘等病状,不管晚上吃多少安眠药也睡不着。身体和精神状况的异常,使张医生自认为命不久矣。因此,他整天忧愁不已,悲观失望,痛苦万分,甚至企图自杀。
尽管张医生从医数十年,救治了不少患者,但却无法解除自己的痛苦,还闹得全家不安宁。
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是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在发病后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反过来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剂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
老年人一定要警惕老年抑郁症,放开自己的心情,不要为小事芥蒂或者耿耿于怀,保持开心乐观的心态,只有从心理到身体都健康了,才能真正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
抑郁症产生的“土壤”
人进入老年期后,健康状况逐年衰退,还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矛盾。如:离退休后,会产生失落感;子女离开另组家庭,感到寂寞;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伴突然离世,难以接受等。本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已在逐渐变化,如多愁,狭隘、再加上上述矛盾,老人情绪受到刺激,容易出现抑郁症。
抑郁、悲哀是一种强大的生理能量,悲哀时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破坏心理平衡,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功能降低,这时候身体抵抗力差,就很容易生病。为此,老年人要重视精神健康,培养乐观情绪,提高抗逆能力;要正确认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要知足常乐,淡泊以求宁静;要扩大生活圈子,多交朋友,自我宣泄郁闷,求得心理平衡,以防止抑郁症。
生活中,老年性抑郁症很常见,因为人到老年,生理功能、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明显下降,这时候,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心的事极易诱发老年性抑郁症。
唐大爷老伴去世多年了,儿女们也都不在身边,退休后一直一个人生活。唐大爷虽然65岁了,但看上去也就60岁的样子,天天早上起来坚持跑步,就是下雨天也坚持在家里的跑步机上跑,去老年大学学画画,找朋友们下棋聊天,赏花逗鸟,有时候还帮社区做一些慈善活动,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怕唐大爷一个人在家里无聊,生活不好,好几次要求唐大爷去跟他们一起生活,但唐大爷都拒绝了。他说现在一个人生活很自在也很快乐,还能找到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后来,唐大爷还迷上了钓鱼,每天哼着小调和几个喜欢钓鱼的老伙伴一起出去,到黄昏才依依不舍的回来,经常还要大谈他的钓鱼经验,谈吐幽默风趣,还不时地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当别的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快活时,唐大爷说:笑一笑,百年少,为自己活着,当然要快活。
在唐大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快乐的影子,快乐的真谛,快乐就是要好好地活着,不去为世事所累。快活是抑郁症的天敌,那么,产生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家庭成员发生改变。以前全家欢聚一堂,可以尽享天伦。如果有子女离开或者与子女分居生活,即使三代同居,由于白天子女上班,孙辈上学,家里就只剩下孤独的老人。如果再遇上丧偶,老年朋友经受不住这些变化、打击,便会抑郁成疾。
2、触景生情。尽管许多老年朋友都知道人固有一死,但真的面临同辈人相继离开这个世界时,便会联想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屈指可数了,抑郁情绪油然而生。时间长了,也会抑郁寡欢。
3、家庭角色改变。以前是自己照顾子女和老人,现在换成自己被子女照顾,每遇头痛脑热的,子女还需要请假陪伴自己去看病,于是老人会觉得自己是子女的负担、累赘。子女如果不关心他们,老人们更会感到痛苦,抑郁寡欢,最终成疾。
4、失落心理。离退休前,有的老年朋友曾经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回家以后,由于失去以前拥有的地位、权力,在心理上会有失落感,如一时疏散不了,淤积在心里,时间长了也会形成“心病。”
另外,疾病缠身、衰老、经济拮据等负面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也可能造成抑郁心境,导致老年性抑郁症的产生。
预防老年性抑郁症,老年人要注意多与同伴或者子女交流,让自己远离抑郁心境。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保持愉悦的心情、宽阔的胸怀就能远离老年性抑郁症的困扰。
别生活在“历史”中
每个人都有回忆,适度的回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比如结婚以后,很多人都可能想起自己没结婚的时候多么自由。但如果长期处于恋旧或是怀念过去的心态,过度沉溺在对过去的回忆中,有时会造成心情的失落,如焦虑、抑郁、苦闷、孤独等,就是异常的表现了。老年人如果频繁回忆过去,容易使自己更孤僻,更难融入社会生活中。此外,频繁“想当年”还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身体更快地衰退,也更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如引发高血压、抑郁等身心疾病。
对老年人来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应对“回归心理”的最好方法。用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接受现实,不要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65岁的吴大爷从小居住在老城区的四合院里,谁家有什么事,只要是他能帮得上忙的,他都会积极地去给人家提供帮助,当然如果他家里有什么事,邻居们也都会来帮忙,邻里关系特别好。
最近,市政府为了改善市民们的居住条件,出台新文件,要把这片老房子拆了,盖上新房子,要求在这住的居民都搬到开发区的新房子里,街坊邻居早就想搬到新房子里了,所以都积极地响应政府的号召,高高兴兴地开始搬迁了,看着邻居们都陆续地搬出去,吴大爷的心情开始低落了。老邻居们与他道别,他禁不住流下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搬进新居后,吴大爷再也不出门了,人也没有了精神,面无表情,完全变了一个人。从不贪床的他,不爱起床了,每天早上都要睡到十点多。对自己的老伴也是不爱搭理,最疼的小孙子也不怎么关注了,有时候小孙子叫他,他也是胡乱答应一声。
全家人都沉浸在搬进新家的快乐之中,每天看着宽敞的房子,崭新的家具,高兴得合不拢嘴,独有他每天看着新房子唉声叹气,而且还经常说“活着真的很没有意思啊”之类的话语。
搬进新居,家里人还以为他也会高兴呢?没想到他却如此难过。大家都劝他:搬到新的地方,还会有新邻居,大家还会和以前一样的,有时间还是可以和原来的老邻居聚一聚的,应该高兴地开始新生活。可是不管家里人怎么说,吴大爷还是经常唉声叹气,自言自语,行动也变得越来越缓慢。
家里人觉得很奇怪,但他们知道吴大爷身体上没有什么病,可能是心里难以接受这一变化,如是就把心理医生请到了家里。经医生诊断,吴大爷是由于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老邻居们而产生的这种抑郁心理,如果这种心理状态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引发抑郁症,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老年人首先要做的是以宽容的心态正视现实,既要宽容别人,也要宽容自己,做到“知足常乐”。其次,当碰到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要自我压抑,而应该采取疏导的方法,寻找一种恰当的方式使自己的消极情绪得到发泄。一方面,遇到事情如果能变换角度想问题,就是自我解脱的一个好办法;另一方面,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亲人、朋友,向其倾诉自己的苦衷,把烦恼一吐为快,同时也可以听一听朋友的劝导和安慰。这样做使郁闷的心情得到宣泄,有助于平和你不安的心境、重获心理上的平衡。如果条件允许,不妨暂时离开平时的生活环境外出旅游,让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千万别把自己闷在屋里,要强迫自己找到排解的方式,当伤心、焦虑、生气的时候,最好能转移注意力,尽量多做户外活动,因为户外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还可以通过活动来调节植物神经,达到心情愉悦的目的。
所以说,老年人要接受现实,从自己的“历史”中走出来,要正确面对角色转换,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生活必须要过得丰富多彩。老年人要积极适应社会,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社会,才能缓解内心冲突,才能让抑郁症远离自己。
“养心”远离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