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小魏却继续抓住这个问题不放,他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即这个决定只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应当是合情合法的。我们不能朝三暮四,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抓住问题的实质--这个厂子应该怎么管我们就必须怎么管。"
老江反驳说:"你要知道,按常规方式管理可能带来的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一种压制。这就会成为引发潜在问题的根源。我希望能深入地谈谈这个问题。"
总经理打断了他,说:"你们两人谈得都很深入。"然后,他首先敦促小魏对老江的意见加以考虑,而后又鼓励老江不要放弃自己的观点。
老板之所以想让他俩到会下再去协商、研讨这个问题,然后向他作出报告,是因为他只想在冲突双方之间保持某种中立的立场,而不想介入冲突。
本来,在公司工作人员会议之前,顾问还没有事先决定如何使用另外的一天半时间,因为当时管理人员中有几位曾表示想在这段时间里同我好好聊聊--有的是想单独谈,有的是想同另一个人一起谈,还有的是想要一两个下属也参加。而顾问只想对其中的少数几个人作出反应,而且是想座谈。顾问甚至还想根据变化情况尽可能对安排作出调整。
可是就在会议快要结束时,大家对这次会议作出的评论让顾问还发现了若干组织困境,并希望就此进行讨论。于是,顾问便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何安排和使用剩下来的一天半时间。大家的意见是:
1.让顾问在午饭时间以及午饭后立即见见其他人,然后在下午3:30分左右与老江和小魏碰头。如有必要的话,与这两人的会面"可以一直持续到晚饭时分"--这种紧锣密鼓的安排对老江与小魏之间的良好对话大概是最有助的。此外,这一决定是大家商量以后作出的。由此可见,班子里的人都十分重视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
2.第二天安排顾问参加一个作业班组的会议。当时顾问想,就小魏一老江这件事本身而言,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顾问还设想了几种可能性:
①在会上每人只给一次直接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关心什么或不关心什么。
②如果其中一人不愿意会面,那么,他就有可能采用某种微妙的方式予以暗示(比如说暂时不提此事、对会面时间难以接受、转移话题,等等)。
来,把问题摆上桌面!
对话一开始,顾问就提议让小魏和老江继续讨论他们在机关工作班子会议上出现的分歧意见。两人同意了,并继续往下谈。这样,顾问就有机会来观察这两人相互作用的方式,听取他俩表述出的观点。等他们说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忧虑后,再作更积极的参与。
事情很快便清楚了,老江并不是非要反对小魏作出匆忙的决定。他是想"推迟判断",等一个律师和社团人员的建议。而小魏则认为老江完全用不着那样谨小慎微。他断言,就连他这样的生产厂长都能看出那个决断根本不可能牵扯到老江所提到的那种工会关系。他认为,对加班加点的决定可以先进行"试验",因此,如果老江了解到某些情况,从而使他相信这个决定是欠考虑的话,那么可以就此进行讨论。因为这个工时决定要在三个星期以后才开始生效,而且老江可以在几天之内提出建议,所以,绝没有就此问题迫不及待采取行动的意思。尽管如此,两人的意见分歧似乎不是一种一般人际冲突和工作冲突。
由于两人似乎一直在同一问题上纠缠争辩,所以顾问就想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到比这个问题更为常见的形式上来。
顾问问他们:"关于人事部经理的作用,你们两人好像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个具体的决定是不是诱发你们就此不同看法进行讨论的偶然因素?老江,我看得出你是在利用这个具体的决定来证明一个论点,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有可能牵连到劳资关系的事,你便认为应该找你商量,而且,小魏不应该单凭他个人作出的判断来确定潜在的劳资关系是否重要。你认为在这些问题上人事部的作用被忽视了,因此心里不痛快吗?"
接着,顾问又转向小魏说:"小魏,你说那个决定只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而老江却把它搞成了一个管辖权限的问题,因此你很生气。对此,我表示理解。但是,如果真要涉及管辖权限问题的话,难道一个普通问题就不再是一个普通问题了吗?"
在其后进行的讨论果然进一步印证了顾问的推测:他们两人的分歧就表现在这些重要问题上。因为没过多久,小魏就注意到了他与老江的不同之处。弄清楚这一点之后,顾问就建议他们每人都谈谈个人的工作作风。小魏与老江在工作作风上的截然不同点列表如下:
冲突双方对自己和对方的感性认识小魏老江小魏对自己的看法小魏对老江的看法直接了当直接了当,采用隐意,拐弯抹角爱假设待人接物"黑白分明"把一切事情都看成"灰色的"坦率、随和,搬运工人的架式方帽长袍,学者、职业家派头果断、"喜欢把问题摆出来,再进行研究"坚持走正规的组织渠道,欠果断、犹豫不决、小心谨慎,"喜欢搞分门别类"老江对小魏的看法老江对自己的看法爱冲动有远见不讲精细讲求精细给别人带来问题而又不管别人的情况如何,不考虑自己对他人造成的后果问题作出反应更能替他人着想在双方把各自的感性认识摆完后,小魏又补充了一条差异:他认为自己待人、看问题都注重从正面评价,而老江则是"探究、不信任、疑心重重,言论与事实不符、总是想到存在着问题"。小魏越说越激动了。他不时地表达出那种受够了老江作风的反感情绪;他感到自己"心情很不好","受了折磨","压得快要透不过气来"。同时小魏也相信老江在对他作出反应时也"烦透了","不知如何是好"。小魏得到允许在讨论中先讲,因为显而易见他十分急迫要把这些感性认识摆到桌面上来。
转过来在听老江发表意见之前,顾问把小魏对老江的所有看法作了一番评论,从而使老江能够对与其有重要关系的一些要点加深印象,以便他深入地作出反应。
针对小魏指责他容不得别人提出反对意见的说法,老江认为小魏根本就提不出什么具体的例子。随即,小魏提到了旷工的事,并且断言,老江对工会缺乏信任,这是不应该的。这表明两人对同一事件所作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
在讨论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顾问注意到老江的一种言论方式--它似乎引起了小魏的恼怒,加剧了他的心理紧张度,这种方式也同样让顾问感到不愉快--老江有一种癖好,他喜欢问一些引诱性的问题,这种问题不是诱使对方承认过错,就是让对方自相矛盾。这是一种侦讯式的交流方式。在接下来的讨论中,顾问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四次提醒双方:注意这种方式,改变这种方式,或者消除这种方式的反效果。
第一,顾问提醒双方不要采用盘问方式讨论问题,并问小魏对盘问有什么看法。小魏明确表示了他的不满。这样一来,老江也就更加清楚别人对他这种言论方式的反应了。
第二,在上述干预的基础上,顾问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假如顾问就是那个被盘问的人,那么他也会对这种作风作出自己的反应--他用了一种表示敌意的、生动形象的手势(一种外国电影中常见的"Fuck(操)"手势)。
第三,稍后,顾问便放弃了试图在旷工事件上统一思想的想法(因为双方对那件事的回忆十分矛盾),转而问道:"你们双方各自倾向于如何对待这一分歧呢?"
他们的回答生动地说明了他俩的不同:小魏认为这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因此倾向于不提此事。老江则倾向于找一个证人,向他问个究竟,并且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定出谁是谁非。在老江这样表明自己的倾向意见时,他对自己的言论式已有了一些顿悟,他承认这种方式可能并不总是起作用的。
老江也不喜欢小魏的行为,但他一直没有多少机会来表明自己的这一意向,借此他便补了一条:"小魏,你不够谦虚。"
小魏反击道:"你是想教我如何谦虚吗?"
顾问插话道:"老江,你认为你自己谦虚吗?"
老江说:"是这样。"
顾问说:"小魏,你认为老江是那样的吗?"
小魏嘻道:"是假谦虚。"
于是,老江对此作了引证说明。他说他以前就承认,在对增加工时是否会牵连到劳资关系这一问题作判断时缺乏了解。他说这就是谦虚。可是小魏认为,这种"承认缺乏了解"只是老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并不能说明老江的谦虚。
然后,小魏很尖锐地说出了他对老江感到气愤的一个原因。他看出老江是怀疑工厂方面对劳资关系所作的判断,他的行为就好像是他"是在阻止工厂管理人员犯罪"似的,就好像"他是站在关口把关"似的。
接着,他们便讨论了他俩最近进行的一次意见交换。原来,在早些时候,小魏发现家用餐具箱中的乳纸板价格上涨了,可是餐具箱生产由此产生的利润却被用到娱乐资金上去了,而娱乐资金是完全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他曾经向人事部的一个人提起过他不赞成涨价的意见。冲突双方现在又开始重提这一故事,而且调门越喊越高。
老江说:"我的一个下属对我说:好家伙,如果我们那位厂长没什么正事好干,一个劲地在乳纸价格问题上对我们作事后批评,那我们的情况不是很糟糕了吗?"
小魏说:"那是一种借口。而并不能说明你们有什么充分的理由。乳纸价格问题对每个人都会有影响,只有少数人可以从娱乐资金中受益。"
老江说:"你才是在找借口,是这个公司里惟一对乳纸价问题牢骚不已的人。你想从中得到什么?"
小魏说:"会有人大胆站出来讲话的。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要不是我提请你注意那个废料场的糟糕状况,人们可能现在都还在上面日复一日地踏踩着。真有意思,只有那个职工食堂是你惟一必须要管理的东西(小魏是在证明这样一个论点,即与人事部不同的是工厂必须不断地作出抉择并采取行动,因而也就容易招致批评。这种不对称现象就成了小魏心情不舒畅的根源。此刻,在乳纸价问题上,他似乎是在设法求得更多的对称)。
老江说:"要是你喜欢管理那个食堂,我们乐意拱手相让。"
看到他们不断将人身攻击升华的架势,顾问决定把讨论停下来。顾问朝他们两人亮了亮手表:"现在已经是晚上6:25了,总工还等着要和我们一起喝一点东话,本来是指望我们大约半小时前就该到他的办公室去的。"当时顾问从心里并没有作出这番打算,之所以不让他俩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这场争论已经蜕变成个人攻击了,这样似乎无助于辨明一些基本的问题,反而会加剧相互间的对抗。
为了让这场争辩尽快结束,顾问站出来对各方的争论"要点"作了概括,并表示各方的观点都是可以理解的:"关于乳纸价一事的争论已经是有点旧事重提的性质了。我来就我听取的意见把你们各方所要证明的观点陈述一下,好吧?小魏说的是:既然我提请你们应引起注意的那个意见与乳纸价的上涨没什么关系,而且那笔经费现在并没有用完,那么你为什么感到不安呢?老江,他是在问你这个意见是有根据的,难道你不能接受?小魏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气愤,我相信我能理解这一点。
"另一方面,老江又对你说,小魏,你的批评表明了你对我们的态度,表明你有一种癖好,想插手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对此很气愤。你好像总想在我们身上挑刺--正是你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感到厌烦。我得承认,老江的这一观点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说得对吗?我是说,我抓住你们的实质问题没有?"
双方对顾问的总结都表示了赞同。
十分明显,由顾问这个第三方出面作出的这种概述不仅满足了各自希望得到别人理解的要求,同时也避免了两人当中究竟由谁来说最后一句话的问题。另外,为了表述、证明自己的"基本观点",双方都采用了一些策略性的手段。对争论过程中两人都用过个人攻击和反攻击,顾问则作了宽容的处理。顾问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帮助双方去认识:这种对话如何进行才有助于问题向好的方面发展,怎样做是在向坏的方面恶化。顾问这样做可以把话和破坏性对话加以区别。
总工同他们一起去了饭店,在那里一直呆到夜里11:30。
因为是顾问的邀请,而且是征得老江和小魏同意的,总工也参加到这个对话小组里来了。尽管总工的参与并不十分积极,但在几个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他说他要作一个抉择,是有关一个下属的工作的事,他要求大家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使他能作出定夺。大家对此作出了反应,与他就此进行了讨论。第二,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小魏与老江之间的冲突时,他甩出了一句既俗又硬的话:"我看你们两个家伙是在互相教训呢。"正是这句话才使得冲突双方才专心致志、比较直率地对起话来。第三,总工的到场使这两人得以收敛他们的癖好,不再使用"不公正"的争论策略(个人攻击),从而使双方前景明朗起来。
拔出萝卜带出泥
下面集中谈谈顾问在这场争论中所采取的几个步骤,首先对参与过程作一些比较抽象的描述,然后,再举例予以说明。
1.用一次很有意思的对话作例子可以说明分析作用。小魏厂长在一次暂停讨论后去找顾问:
"我,我心里有一件小事,这与当前的争论无关,但我还是想听听你的看法。我至今一直不断地同工会主席谈起你对我们所做的工作,他听了很好奇,而且很感兴趣。你知道,他想提高他自己的能力……我一直在琢磨,不知你有没有意思花上个把小时同他聊聊?"
顾问说:"你现在提出这个要求,是把我推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你这个想法很有意义,我确实也想采纳你的意见,但这样一来,就会在你与老江的关系问题生出更多的枝节。你这个想法与老江谈过了吗?(小魏说没有谈过)我猜想,他此时在这里坐着,感到受了排斥,被越了位,而且正被搅得一塌糊涂。你没有当他是公司的人事部经理,这就是一个例子。"
小魏惊道:"天啊,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可这完全是无意的。我可没想到要去排斥他或者越他的位。"
2.当顾问发现在两人争辩时一个人的行为发生重要变化时,我提出应该注意这一情况。然后他又问第二个人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相同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一种行为碰到的是消极的反应,而另一种行为却收到积极的响应。所以,他坚持要对这些个性特征尽其可能作更深入的认识。下面就是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