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沉住气,成大器:领导者做人做事的5项修炼
6952400000025

第25章 沉住气,口吐莲花,锻炼杰出口才为事业锦上添花(2)

与人谈话最困难的,是应讲什么话题。一般人在交际场所中,第一句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不知道他的性格、嗜好和品性,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你多作了解或考虑,而又不宜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这时就地取材,即按照当时的环境觅取话题,似乎比较简单适用。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是在朋友的喜筵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作为第一句。

比如说“听说您和某先生同学?”或说“您和某先生是同事?”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可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意急转直下,猜得不对的,根据对方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在对方的生活上畅谈下去。虽是老套,但是可以引起其他的话题。除此之外,若找不出别的话题,那么中国原有的老办法最好运用。那就是请问对方的籍贯。知道了籍贯,话题就容易找了。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持续谈上10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很好的交际人物了。不过不论难易,总要设法打通这道关。常见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肯略下工夫,这种不幸情形就可减少,甚至于做个不错的交际家也并非难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是一句老话,但直到现在仍然适用,所以领导者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香港九龙有一间美容院,生意兴隆为当地之冠。有人去问店主人发达的缘由,店主人坦白承认,完全由于他的美容师在工作时善于和顾客攀谈之故。但怎样使工作人员善于说话呢?便当得很。店主人说:“我每月把各种报纸杂志都买了回来,规定各职员在每天早上未开始工作前一定要阅读。那么他们自会获得最新鲜的说话资料,大博顾客的欢心了。倘若连书报都不爱读,那就不会成为一个好的交际家和领导家。”

会说话,平淡之中见神奇,让人人听你的

《史记》记载:楚庄王爱马,衣比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左右诤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祥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士,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享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窦为廓,铜历为棺,斋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庄王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那么,以马谏的臣子,如果用正面的话去直谏,楚庄王不但不会接纳,而且谏者也徒然牺牲了生命,此举便不是智者所为。优孟用了反面的话来达到讽谏的目的,这便是一种说话的技巧。我们说话发生困难的时候,这种技巧是十分用得到的。

土耳其的建国元勋凯末尔,为土耳其的独立发动抗战。他亲自统领大军,身先士卒,进出沙场之中,终于获得大胜。当时有两个敌军的败将,被迫到凯末尔的司令部去请降。他们沿途备受土耳其民众的辱骂。可是,他们和凯末尔将军会见之后,凯末尔竟然没有骄傲轻视的态度,反而上前去握手问好,并且很谦逊地说:“胜败原是兵家的常事,有许多名将碰到运气不好,往往很容易吃一场败仗的,所以请两位不要悲伤。”凯末尔不愿意使人难堪,给人家保留面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的明训。我们在劝导人家之前,自己须得先来想一下,“假如人家对我这样劝导,我当怎样。”这样一想之后,就知道当众的指斥已经很不高明,就是两人在一室之内,没有第三者在前,你爽直地指出他的错误而向他规劝,他还是不甘心的。所以,我们即使不是当了众人之目,但是规劝的言辞,也得委婉,务使对方不致难堪,这才能真正达到规劝的目的。

由上所述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说话确实是需要很强的技巧性。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把他的生活弄得非常有趣。当然对于一般不会说话的人,要知道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做说话的练习,练习的机会很多,改进的机会自然也多多。通过这种不断的锻炼,使你说话时的反应机敏度一步一步地提高,才能够面对各种复杂的交际场面,应付自如,同时也树立了自己良好的领导人形象。

锻炼雄辩的口才,在人生中自信地表达自己

目前,生活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是非常密切的,社交往来也是不可能缺少的,人们互相合作的机会越增加,就更不能离群生活。因此,表达能力也越来越使人觉得重要。

每天,领导都会遇到一些场合,需要说几句比较恰当的话。这几句恰当的话,能够帮自己很大的忙,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一个会说话的领导,总可以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很清楚、动听,使别人很乐意接受,有时候还可以立刻从回答中推测对方言语的意图,而从对方话中得到启示,增加了解,建立良好的友谊。

没有口才的人,他在社会上的地位,犹如发不出声音的电唱机,虽然在那里转动,却不使人感兴趣。现代社会是一个繁忙的社会,具有口才的人,必然是现代社会中活跃的人物。口才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杰出的口才是现代领导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一个领导如果没有出色的口才,在各方面就会陷入困境,将会给自己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

好的口才往往能够造就超凡魅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培养好的口才是必须的。在历史上,众多的领导者和领导者都注意自己口才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口才能够让一个领导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更恰当、更合理地向员工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是宣扬自己的主张、进而达到说服员工服从的目的。

好口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理直气壮、无可辩驳的雄辩说服力。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口才素养十分优秀。1952年,尼克松被提名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候选人。但是在竞选期间,有家报纸突然报道尼克松曾收受贿赂,舆论顿时哗然,共和党、民主党的领导人都一致不看好尼克松,就连艾森豪威尔也打算抛弃这一名声不好的伙伴。在这个时候,尼克松夫妇以及两个女儿和一只身上有黑白斑点的小狗坐在书房里的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在这样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向公众演说。他说他一生中只接受过一次馈赠,那就是别人送给他女儿的这条小狗。他十分诚恳地为自己辩解说,在选举之后,他们的确得到一件礼物,一个得克萨斯的人听到他们的两个孩子希望有一条狗,就给他们寄了一条西班牙长毛垂耳小狗,身上有黑白斑点,它是装在一个板条箱中,从遥远的得克萨斯运过来的。他们把这只狗叫做切克尔斯。大家都知道,孩子们是喜欢这只小狗的。不管别人对此说些什么,他们都要养这只狗。尼克松没有高谈阔论,而是向公众道起了家常。这种说法不仅为尼克松洗清了污点,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忠诚、充满爱心的形象,以此来感染了无数选民,最后获得成功。

优秀的领导者需要有良好的口才,有时候还需要雄辩。一个滔滔不绝的雄辩者,他的每一句话,均能打动人们的心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影响到周围空气松弛与紧张。雄辩能够体现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和信心,而毫无疑问正是这些能力和信心塑造了领导者的超凡魅力。优秀的领导者都会将雄辩作为制胜的武器。

拿捏说话的分寸尺度,把话说得滴水不漏

对于如何说好话,日本社会心理学家古烟和孝说得十分中肯:“即或是最有效的发送者传播最有效的信息内容,如果不考虑接受者方面的态度及其条件,也不能指望获得最大效果。”话人人都会说,但如何把话说好,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要想把话说好,把话说到人心里,把话说得滴水不漏,需要注意一些规则,掌握一点技巧。

1.弹琴要看听众,说话要因人而异

领导面对的是下属和群众,而他们又是千差万别的,有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社会性的差异,也有知识水平、年龄结构、职业等个体性的不同。因此,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仅用了16个英文单词,译成中文是“我宣布,进入现代化时代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正式开幕”。面对急于要观看奥运会盛况的观众,这一精辟简洁的语言,产生了极好的效果。罗斯福就任总统前,曾在海军部任职。一次,他的一位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情况,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低声问:“你能保密?”“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委婉含蓄的话语,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没有使朋友难堪,其积极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当众讲话面对的听众身份复杂,这就要求讲话者有强烈的对象意识,以便区别对待。正所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说话如果“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是肯定好不了的。

19世纪,维也纳上层社会的妇女中,时兴一种筒高、檐宽的帽子,而且在帽檐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羽翎。女士们一进入剧场,观众就只能看到她们戴的帽子,而看不见戏台,剧场经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一再请求女士们脱下帽子,可谁也不予理睬。这时,经理灵机一动,根据女士们爱美、爱年轻的心理状况和志趣特点说:“年纪老一点的女士可以不脱帽。”话一出口,女士们竟纷纷脱下了帽子。因为她们面临着“美女”与“老妇”的选择,维也纳的上层妇女,当然谁也不愿意做老妇,她们戴那种筒高、檐宽的帽子,不也是为了追求美吗?

2.说话要讲究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