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6计成功
6910700000021

第21章 集思广益

众人拾柴火焰高

领导虽位在众人之上,但也并非是万能的,毕竟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么就需要领导集思广益,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做既显得民主又显得胸怀广阔。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许多人就拿这句话当作挡箭牌来防卫自己,原谅自己。是呀,甚至圣贤都会做错事,何况我们凡人呢?你也不必太苛责自己嘛。

但是我们在这里说这句话无意替犯错误的人开脱。因为,虽然领导都会犯错,但错误就是错误,

错误必须找出来,必须改进,必须防止再度发生。至于追究责任,只是惩前毖后,或是杀鸡警猴的消极作用而已,并没有积极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领导,一定是一个能够随时检讨自己、随时改正错误而不是“没有错”的领导。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领导,而只有不知错误、知错不改或知错改错的领导。一个领导可能犯错误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进货是不是太多,造成滞销?是不是货色太偏了,致使缩小了顾客群?是不是服务态度怠慢了,引起了顾客的不满?是不是商品的陈列太过零乱,以致引不起顾客的消费欲?是不是管理作风恶劣,致使职工工作情绪低落?

错误的种类繁多,但是总归一句话,最大的错误莫过于经营失当。

一个领导者最大的错误就是刚愎自用。这种人总以为职工是我用钱请来的,我叫他们怎样他们就该怎样。把职工的劳力当成商品,可以用钱交换,而不是把职工当成和自己一样有感情、有眼光、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

事实上人不是神。再怎样伟大的“董事长”都不可能是三头六臂、全知全能的“超人”。因此不能一眼洞察明日的流行趋向,一眼看透消费者的心理,更不能准确地掌握经营方针。

唯一能够弥补“董事长”能力不足的办法,就是以民主作风,集思广益,察纳雅言。一家公司如何走上轨道,如何遵循既定的经营方针稳定前进而不出轨道?如经营发生困难时检讨出错误?如何在知道错误之后悬崖勒马、改弦更张?所有经营上的秘诀都在这里。

当然职工所提的谏言、建议未必都是正确、有用的,但是经营者的风度就表现在对于那些错误的、无用的谏言之包容力。因为如果你不能包容那些错误的、甚至有害的发言,那么那些正确和有用的建议就不会从职工的口中吐出来,那么职工的眼光、智慧、创造力都被扼杀而不能对你的经营有丝毫的帮助。

凡事都是相辅相成,好的和坏的都是同时存在的。一个经营者负责整个事业都不能绝对正确,那么又怎样以绝对正确要求职工呢?

就像独裁的政府必然要走向灭亡的道路,独裁的经营者也必然要走破产的道路。

民主是社会组织通用的原则,政府需要它,企业更需要它。因此,工作中要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意见,集思广益一定能获得成功。

发挥集体智慧

假若一个领导独断专行,忽视群体智慧,那他的领导能力是不可想象的。故此,人生在世,事业上要成功非发挥集体的智慧不可,无群力难以过关,所以人要人帮,方能共同发展。作为手下有几十号人的部门领导,若不谙于此道,实乃大错也。

领导一般在公司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所谓领导,是以使用他人的智慧与能力为专业的人。这里所指的使用他人,并不仅指实际工作上督促他人行动,还应该包括使用他人的智慧在内。从来没有一项条文规定说:“最初的构想,一定要领导者自己拟实。”有很多领导,由于太杰出,太聪明,样样决策都自己解决,于是把部下思索的机会都剥光了,把部下的智慧都埋没掉了。这种领导实在不能算作最优秀的经营人才,他的作的决策也不是英明的决策。

最初的构想是出自谁,是无关紧要的,采用与否才是领导的职责。那些惟恐贬低自尊、不敢采用他人智慧的领导,真是大错特错。其所犯这种严重的错误的原因,有些是由于缺乏担任领导的自信,想掩饰自己而耻于求问,这种心理真是不可救药。

作为领导,就应从长计议,把眼光放远放大,用他人之长,补己不足。

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众所周知,产生新构想的好方法之一是成立智囊团。

首先是由小集团提出构想。然后再针对此构想予以组合或改良,如此便能得到新的构想。这种方法常使用在各种行业的企划会议中。

某企业的市场调查部却因采用此法,成为一种人眼中不合常理的部门。原因是该部门的工作内容似乎是从早到晚——甚至到深夜,只是在街上闲逛。

原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任务是打听什么地方成立了新的商店,并在开店时前往拜访,主要目的在于调查什么商品在日后可能畅销。结果这项工作在外人看来只是每天在街上闲逛而已!

提出这项构想的职员当时的想法是:“只是坐在办公室,未必能想出新奇的点子。如果能够与消费者接触,并配合季节的变化推出不同的商品,必能受消费者的欢迎。但这项市场调查工作若受到上下班时间的束缚,就很难开展了。”

据说,当时大部分的中层职员听到这项企划时,均不以为然。因为即使他们能够理解该公司同僚的用意,他们的顶头上司也可能不会同意。

但出乎意料,当该经理得此构想后,竟立即指示设立新的部门,并由该名职员全权负责。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他们不断产生新的构想,新的产品也接二连三地销售成功了,更有数项产品成为超级畅销品!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上司的宽宏大量,乐意听取下属未成熟的构想,并愿意一起讨论,终于创造了成功的奇迹。

事实上,每位下属必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构想,然而,当他们发言的时候,却一再遭到否定,如此他们必须心灰意懒,日后便可能不再费心思考,而成为被动、消极的职员。

反之,不管下属所提出的方案是否不可思议或别出心裁,只要被上司接纳过一次,则他对自己的发言必然信心十足,执行时也能负责到底。这样,也足以促使他产生更多的新构想。

智囊团是个好东西,企业领导的决策离不开智囊团的帮助。但下述六种不正确利用“智囊”的倾向,则需加以警惕纠正:

(1)临渴掘井,匆匆召集“智囊”决策

某些领导在重大决策方案上报前,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决策工作不按科学决策程序进行,遇到上级领导催报决策方案时,才火烧眉毛、临渴掘井,匆匆召集“智囊”会议,当场就拍板敲定决策方案。

(2)只求单方案决策,无多种方案比较择优决策

某些领导在对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咨询时,以“为省事”、“图方便”、“节约经费”作为借口,只求“智囊”提供一个决策方案,然后急不可待地批准实施,鲁莽行事。

(3)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排斥异己意见

某些领导表面上很尊重“智囊团”的独立性,把集思广益挂在嘴上,但实际上,在进行决策咨询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喜欢挑选一些符合自己心意的“智囊”进行决策咨询,把持有不同意见或相反意见的“智囊”加以排斥。

(4)过分依赖“智囊”决策

有些领导胆小怕事,懒于思考,不敢决断,完全消极地依赖“智囊”决策。他们对“智囊”唯言是听,唯计是从,没有主见,毫无异议,“智囊团”也就“越俎代疱”,这是违背领导科学基本原则的。

(5)对“智囊团”的期望值过高

某些领导把“智囊”看作“万能博士”、“智慧之神”,认为其意见或建议是“万全之策”。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智囊团”并不是十全十美、万无一失的“神人”。

(6)不辨“智囊”素质之良莠

有些领导在进行决策咨询时,虽有虚心求教于“智囊团”的“热心”,却缺少认真鉴别其真伪、判断其优劣的“细心”。他们往往是病急乱投医,不辩“智囊团”的良莠,结果劳民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