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6计交际
6910300000031

第31章 敌变我变

勇于接受事实,及时修正错误

确立一切在流、一切在变的观念,便确立着对自己的一种态度;一种进化观,一种办事态度。对于弱须抛弃自卑感;对于强者,要打破自我膨胀。

而且,还须有一种开阔的胸襟,勇于接受事实,善于接受批评。因为这是成功的需要。同时,还须认识,能认清事实,在实事的面前,正视自己所作所为的得失,就像站在镜子面前,看自己面容服饰,哪些地方该修饰一下,哪些地方该弄整齐些,或者该洗洗脸,梳梳头。但检讨、修正自己当然比照镜子难得多,因为,人都有自信,这种必要的好品质也容易发展过头,变成永恒的自我膨胀,这样自己发现不了自己的失误,让别人来批评、指点,就变得尤其重要。能利用别人的批评、指点来修正自己的人,就是自我能力的扩大,能多方听取别人的意见,个人离完善的距离就会近得多。以此谋事,何事不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唐太宗曾这样评价魏征对自己的批评,他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照出天下兴亡和朝代更替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经常保持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我就失去了人这面镜子!”说完潸然泪下。

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十七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出了几百条意见,太宗基本采纳了。即使一时意见不合,以后发现自己错了。唐太宗就对大臣们说,悔当初不听魏征的话,当时唐军攻克了西(今吐鲁蕃)。唐太宗要在那里设一个州——西州。魏征说,这样会吃力不讨好,设州,必须有健全的州治。唐太宗不听,但西州设立没几年,果然如魏征说的,让唐朝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唐太宗便对别人说,还是魏征眼光准。

可以这样说,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一方面由于他和他的助手精明强干,另一方面也在于他能不断修正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品德自始至终地保持他宏伟的战略目的付诸实施。

适应新形势,不断修正自己在这一点上,谁不能适应新形势,不断修正自己,谁就要尝到失败的苦头。在中国历史上,王莽这位通过不流血方式取得政权的皇帝,他本是一位出色的经济思想家,同时又有崇高政治理想与抱负,他夺权当了皇帝之后,就着手对原西汉的政策、经济进行全面改革,实行土地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强迫劳动,管束游手好闲者;实行贷款制度;征收所得税等,还大力改革官吏制度。王莽的愿望很好,但他忘了自己应该随时代前进,他那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和经济改革违背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样,他的改革使老百姓得不到好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既得利益者又从中破坏。这样老百姓除了造反之外别无出路。

到了这时,有一个下级武官向他上书,揭露地方官吏谎报军情,官逼民反,官吏相互推诿的事实,并向王莽提出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安定危局的措施。无论是作为一种建议,还是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王莽都应该采纳,或认真对待。但王莽从虚荣心出发,嫉妒田况的才能,调田况入京做师尉大夫,让别人代替田况指挥军队。如此,王莽派下去的官员尽是庸人,地方的局面也就更不可收拾。

可以说,王莽对西汉王朝夺取成功,是由于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能不断修正自己。等到了他真正成功,并想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时,他却不能反省自己,适应敌变我变的新形势,这样他想改造社会,也只是空话。

以变应变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王莽一生成败的鲜明对比教训着人们,还是每一个奋斗面对的现实都说明:一切在流,一切在变,以变应变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以,“敌变我变”是人们适应形势发展,不断调整自己思想与行为的基本思想。所谓“敌”不一定就是敌人,不过泛言对手、环境而已,比如对于个人而存在的环境,对于生意人的行情,对于企业、厂家的同行等等。因为大家都在求生存、求发展,都在想新招、出新点子。如此,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顺理成章。

以军事上的敌变我变为例,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一概说是古今兵家敌变我变,克敌制胜最成功的范例。

一擒孟获,诸葛亮本是乘胜之师,他让王平打前站,故意装做不是对手,引孟获入伏击圈,然后大军裹挟。最后又用大将赵云与魏延在峡谷前后堵截,使孟获插翅难逃。

二擒孟获采用的则是反间计套用的借刀杀人之计,孟获被捉一次,变得谨慎,退到沪水以南,以沪为屏障,准备持久坚守,诸葛亮派马岱出战,激发对上次被俘虏放归将领的感恩之心,又让孟获与他们发生冲突,堡垒从内曾攻破,孟获手下的将领毫不客气地将孟获绑赴蜀营。

二次被擒,仍被放回。这一回葛亮故意让孟获了解自己的粮草、军情,孟获既气极败坏,急于报仇泄恨,又自以为对蜀军情况成竹在胸。便以送礼谢恩名义前来劫营,可诸葛亮早已摸透孟获的心思。孟获又一次自投罗网——三次被擒。

第四次是把好斗的孟获引入陷阱,四次被擒。

第五次,诸葛亮采取统战之计,让孟获原来的盟友擒住孟获。

……

从第一次以后发制人的手段开战,谨慎中弛张变化有余,终于收服了孟获。第一次擒住孟获之后,诸葛亮是胜后求战,孟获的心理与部队虚实,了然在心。由于诸葛亮适应孟获心理与战术的变化,加上诸葛亮敌变我变对症下药,使孟获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演出了战争史上“七擒七纵”的奇迹,也使战术上“敌变我变”的内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