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36计用人
6909800000048

第48章 从谏如流

让部下诉诉苦

从业人员内心总有许多苦衷,希望能说给上司听,但一般说来大多憋在心中,有时忍久了可能会忘掉这些不愉快,但有时愈积愈多就可能爆发出来,有许多人说:“因为薪水过低,我不干了。”实际上这仅是表面的借口而已,其实心中已潜伏了许多的不满。

不满与苦衷装满内心,一旦再也装不下时,就会转变成激烈的反抗,即使没有强烈表现出来,也可能形成轻微的精神分裂状态。

到底何种不满会攻至内心或有爆发的危险,这并非外人所能理解,故尽早找机会一吐为快,这才是聪明的方法。

为消除部属内心的不满,就要让他自由的发言,使他发泄怒气,这点很重要。此时上司若不诚心诚意听他倾诉,他会觉得说出口反而是多余的,更觉不满。

一个人在诉苦之时可能边说边反省,或许由此觉得自己过于任性。倾听者在倾听时绝不可保持沉默,不妨偶尔插几句“是的”、“以后……”如此会令倾诉者自觉发表得很有意义,更会觉得你是个有修养、有同情心的上司,会更加信赖你。

有着宽阔的心胸、柔和的态度,令人自由自在畅顺谈话的上司,会使员工无形中减少许多困扰。在这种上司底下工作的从业人员,可以当场将心中的不满完全透露出来,转而以开朗的态度工作。

“恳谈会”要开诚布公

开会是一门艺术——一门相当高深的艺术——凡是懂得利用它的领导,可以乘着这个机会达到展示自己组织能力的目的。通过第一次会议建立你可信赖的形象,推销你的组织魅力。

新调到一个工作单位,对眼前触目可及的职员,应当处处留心,而对那些平日不易接触到的部属,更应多加注意,也许他们正等待着你的指挥与发掘呢!

因此,一个开诚布公的“恳谈会”是必要的。不过,召开此种会议时,务必要多费点心思。气氛的培养最为重要,千万不可过于严肃,必须在自由谈论的方式下,才能真正互相交换意见。

某贸易公司的企划单位,利用每月发薪之日,举行全体员工“恳谈会”,领导们就与所有的职员一同进餐。可是第一次活动时,A科长就偷偷地向出席的职员说:“你们说话要小心点,免得出问题。”

在第二次活动之后,未出席之B科长,也向出席的员工查问:“这次会议,有没有人说错了话?”

第三次会议时,C科长虽在席上说:“请大家随意自由发言”,但在事后却将发言者姓名记下,并将其发言内容一一通报所属领导。

像这样的做法,开再多的恳谈会也于事无补,因为部属不会说真话。

千万不可流于形式

有许多会议,由于领导组织不得力,或者由于参加者不积极,造成光开花不结果、干打雷不下雨的局面,这是值得反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必须熟悉组织会议的要诀,从而开好会议,使会议上的决定付诸实施。

人们在批评那种流于形式的会议时,常常用这样一句话:“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

会议的领导人或参加人员欠缺民主的修炼,对会议的任务及会议的态度未有充分的训练。又因对会议的目的、机能、权限等未有明确的认识等,导致会议终于议论,或陷于消极的沉默之场面。

上面的情形即称为“会而不议”。在集团之讨论进行不佳者,其后意思决定也难。于是产生了“议而不决”的批评。

此外,更对会议所决定的事项,没有明确地决定“何人”、“何时”、“以何手续及方法”来执行。因为职务权责、事务手续都不明确,所以会议的决议无法完全去推行。所谓“决而不行”即批评这一情形。

我们自己也都有这种会议的经验。在会议之后所感受的是不能令人十分满意的,只有浪费时间而极少成果的不满感。

但是,会议的成果并不是在于会议完成之后才能知道的。事实上是在会议未开始之前,其成果大概已可以预知并且已经决定了。这种说法,绝不言过其实。

这是因为从会议的主持人,在会议开会之前,对下列各点是否都已作了充分的检讨,会议成果就可以决定了的原故。

(1)本会议有何具体的课题(会议的目的)。

(2)对本会议之期待程度如何。即对课题有决定权,或者是收集意见加以归纳整理即可。

(3)根据以上的情况,要使会议顺利进行,应该预定多少会议时间。一次开完或继续开几次会,需要准备那些资料。

(4)就会议的目的来讲,应该请那些人出席参加。

(5)会议之结果有义务向那些人报告或对何人负责。

上述各点未明确的话,就会成为没有成果的会议,而结果是徒劳无功了。

这样营运会议,不但会议本身得不到成果,假定会议上决定的事项付诸实施,其结果也会变成责任不明确而不了了之。此即所谓“行而不果”者。

胸底无私天地宽

作为一名领导,你必须是一个有涵养的人。

领导者首先要有宽广的心胸,善于求同存异,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对一些细微末节斤斤计较,更不要对一些陈年旧账念念不忘,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属下在意的对象。

处变而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以宽容对待狭隘,以礼貌谦恭对待冷嘲热讽,不将心思牵于一事一物,不将一丝哀怨气恼常挂在心头,这是你作为一位领导人,理应具备的容人雅量。

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现代人来说,领导的肚子里要能跑开火车才行。对于具有不同脾气、不同嗜好、不同优缺点的人,你要学会去团结他们,因为你是一位领导者,你必须具备一颗平常之心。

如果你的下属看不起你,不尊重你,并且还和你闹过别扭,甚至你吃过他的亏,上过他的当,你仍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去团结他。

也许你会说:我也曾努力试图这样做,但我就是做不到。

是的,这样做,也许对你来说有些太苛刻了一点儿。但是如果你想一想,你有一天走进一家百货商店购买商品,或者到一家理发店接受服务,如果服务员对你态度温暖如春,你自然是心情舒畅,十分满意。如果对方是一副铁板一般冷冰冰的面孔,话语寒人,对你的合理要求不理不睬,进而声色俱厉,你又会如何应对呢?

这种情况下,生气是难免的。如果你每每遇到此类情况,就和对方大吵大闹一场,最后以悻悻离去而收场,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难道你不该扪心自问:这样两败俱伤,又何必呢?其实仔细考虑一番,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领导人只有敞开胸怀,团结各种类型的人,包括那些与自己有过节,有矛盾,甚至经常对你评头论足、抱怨不息的人,才能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使自己所在单位的事业和自己的工作与日齐升。

倾听不同的声音

有些企业的领导人把“人和”理解得简单化,认为不吵不闹,没有反对意见,开什么会都掌声雷动,一致通过,这便是“人和”。

他们通常不愿下属间发生任何争端。当下属之间稍有异议时,就皱眉说:“你们在一起工作,像这种小问题都无法获得一致的见解,你反对我,我反对你,怎么行呢?”

同样,这种领导也不喜欢下属反对他的意见。如果恰巧有四五种不同的看法同时提出来,他往往会觉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最镇静的办法也不过是说:“今天有许多很好的意见被提出来了,因为时间关系,会议暂时就到此为止吧。以后再找机会,大家好好讨论。”想尽办法要追求他心目中的“人和”。

这种害怕反对意见的领导,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一致的意见不见得就是最好的。

假如下属对你的方案没有异议,并不能证明此项提案就是完美无缺的,也许别人只是不好意思当面批评你而已。这时做领导的,切不可沾沾自喜,应该尽量鼓励别人发表不同意见。鼓励的办法有两种:

一是放弃自信的语气和神态,多用疑问句,少用肯定式。不要让人觉得你已然成竹在胸,说出来不过是形式而已,真主意假商量。

二是挑选一些薄弱环节暴露给人看,把自己设想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告诉别人,引导别人提出不同意见。

只有集合多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才能更上一层楼。

良好的相处,往往不是相互忍耐而得到的,有很多时候,反而是争吵的结果。

要注意的是:当你在下属的不同意见中选择一种来用时,切记不要伤害未被选用意见的人的自尊心。首先应该肯定的辛苦是有价值的;其次要以最委婉的方式说明不采用意见的原因。不要让持不同意见的下属有胜利者和失败者的感觉,不要让他们之间产生隔阂和敌意。

若能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反对之声不仅不是领导者的祸水,或许还是领导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