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36计用人
6909800000047

第47章 铲除刺头

安则留,不安则去

领导都知道,要想留住人才,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就是让他感到在你手下做事很安定、很安全、有保障。总之,就是一个“安”字。

如果一个领导无法让他的临时雇员感到安定,就是一种不称职的表现。因为让临时雇员安于工作是对一个领导的最基本要求,这种失败的领导可以走人了。

也许还有个别领导不明白:为什么安定对我的临时雇员是如此重要呢?难道他们不都想跳槽吗?

跳槽,除了少数有野心的临时雇员,都是临时雇员迫不得已的做法;而安定,才是他的最根本的追求。

求安是人生的根本要求,中国人一个“安”字,代表多少安慰与欣喜。孔子希望我们用“患不安”来消减员工的不安,因为“安”乃是激励的维持因素。然而,员工不可能完全达到安的地步,不安只能消减,无法消灭。

临时雇员的求安,主要建立在同仁与环境这两大因素,而人境互动,因此产生愉快的工作环境、可以胜任的工作、适当的关怀与认同、同仁之间融洽与合作、合理薪资制度与升迁机会、良好的福利、安全的保障、以及合乎人性的管理等等需求。

安则留,不安则去,乃是合理的反应。下属的求安程度不同,认为大安、久安、实安、众安的才会安心地留下来。认为小安、暂安、虚安、寡安的,虽然留着,心中仍有不安,必须设法予以消灭。

安的反面是不安。公司不能做到“有本事就来拿”,过分相信面试及测验,以致不知如何识才、觅才、聘才、礼才、留才、尽才,临时雇员就会不安。家族式经营并非不好,但是如果不敢相信外人,不能容才、用才,就会构成临时雇员“留也不是,去也不好”的不安。领导不了解真正适合中国人个性的领导、沟通、激励方法,不能人尽其才,也会引起员工的不安。

当然,公司的经营方针不明确、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劳务政策不能因应时代的潮流、或者不能重视整体发展,都是员工不安的诱因。

让临时雇员安心是对领导的起码要求,问问自己,你做到了吗?

该解雇时手不软

解雇是领导在工作中最难做的事。有些领导会为此整夜不合眼,想方设法减少这件事对人的打击。不论你怎样想怎样做,即使解雇是你的上司做出的而不是你做出的,但只要是你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你就被看成是唱黑脸的。他们常常认为你没有尽力保护他们。

如果要你来决定解雇人,尽管你有充分的理由,但是解雇将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影响,你仍旧会感到难以痛下决心。然而这是你必须做而且还必须要做好的事。效率低下的员工必须被开除。你的同情心只能表现在为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工作上。

解雇之前,要先给予他们几次警告,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行为不合标准。然后在某次会见的时候,指明他的行为仍不合格,将面临被解雇的危险。

一旦真正解雇,他们会有许多的牢骚、怨恨、困难要向你说,你不要给予任何回答或承诺,你在同情他们的处境之余,只能对他们说:我只能,而且必须这么做。

你还要劝告他们,要吸取教训以免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痛苦。这种话可能不会被当做一回事,但你必须说,听不听只好由他们。

有些在单位中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应开除。你要明示你根据的是公司的哪些规定,以及他们做了哪些出格的事情。由于个性等原因造成的恶劣关系,很难指出其具体的原因,很难说哪件事使人际关系坏了多少,而另外哪件事使人际关系又坏了多少,并且这都是因为其中一个人的缘故。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很难指明的,与此相似,任何造成人际关系恶劣的原因都很难说明。要据此开除某个人更加困难。但是公司必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困难不能作为容忍公司内部不和谐的借口。

为了克服第一次解雇别人的胆怯,你可以找个朋友充当被解雇人进行一次演习,他模仿被解雇人做出各种姿态,以免你在解雇时心理准备不足而受到损害。事后在某些场合可以要求你的上司和你在一起,不要给他人威胁你的安全的机会。上司如果不能到场,找个和你地位差不多的同事也行。

当然,也有这种情况:某个下属早就知道自己要被开除,当你真正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他也可能感到如释重负,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解雇对别的雇员会有影响。不管被解雇的水平多低,他总是得到同事的同情,而你则被看做是毫无情面的人。这很正常。解雇本来也有杀鸡儆猴的含义在内。他们能够感觉到这层含义。不过在另一方面,你言出必行,有始有终,会受到敬畏。

解雇也有技巧

对那些实在难以管教的下属,作为领导你必须当机立断,该解雇就解雇,来个快刀斩乱麻。尤其对其中一部分敢于背叛自己的下属,更要毫不留情。

解雇员工一般总是使你心情沉重,惟一使你不感到难受的时候是当你解雇一个彻底背叛公司的人。

(1)解雇“烂苹果”

我们曾经有一个厚颜无耻的背叛者,私下准备离开公司,并打算带走所有他染指过的东西:客户、卷宗、机密文件,等等。当我们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他出一天差。趁他不在的时候,我们彻底清理了他的办公室并更换了所有的锁。他一回来,我们就将他解雇了。

这里并没有任何玩弄阴谋诡计之嫌,这样的情况无论在微型公司或大规模的公司都时有发生。遇到这样的事你只有以毒攻毒。

记得十年前,一家大广播公司里一个非常有实力的部门领导,愚蠢的他贪污了公司的财产。公司领导将其叫到办公室,向其出示了罪证后,宣布将他开除。与此同时,工人们来到贪污者的办公室将其个人物品搬出,接着硬将办公室贴上封条。这样似乎有点粗鲁,有点过于严厉,但,这也许是结束一个混乱局面的惟一方式。

(2)解雇地点的选择

你应该选择在什么场合解雇某个人,取决于你自己的想法。他的办公室,你的办公室,另外一个什么地方都可以。因为解雇一个职工的背景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这里也没有什么规矩可循。

有些领导在决定解雇职工的地点与方式时所依据的是他们希望将何种信息传递给其他职工。有位公司领导曾当着全体职工的面解雇一位领导,目的是杀鸡给猴看。他将公司所有的100名职工召集到会议室,心里盘算好,在会议的过程中他一定可以挑出那只烂苹果,并当场炒他的鱿鱼。这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只是其宅职工不知道而已。

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去判断,这种手腕对留下来的99位职工究竟能直到什么样的作用。

(3)解雇需要技巧

作为公司领导,对不称职的职工予以解雇完全是份内之事。但往往会遇到此事,即使是那些以“硬汉”著称公司领导也难下决心,认为解雇员工是件很棘手的事。总担心会引起连锁反应,怎样向客户解释呢?如何以此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做到善后工作等等。

解雇不称职的人,最好的办法是:

(1)机会选择适当

如果你要炒他的鱿鱼,应选对公司最为有利的时机。在商务来往中,你的职员必然手中尚有要完未完的生意,掌握有一定数量的客户,在未找到代替他的人之前,一切未准备就绪时,就暂时不要解雇他。有时你会等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以便更大限度地减少解雇他所给公司职工带来的震动和对公司带来的伤害。

在你准备时,或许你应及时通知客户,公司与某人之间有些矛盾,将会有另一位员工代替他的工作,并表示公司愿意与客户继续合作的愿望。另外在公司内部可派另一员工到其负责的部门工作,并委以重任;或让另一部门的经理同他的客户认识,并逐渐接手其业务。

(2)由他先提出来

对付想跳槽的员工,最好的办法是由他提出辞呈。让他体面地离开公司,总比你直接下逐客令要好。如在解雇他时,给他发放一定数额的离职费,并且给他在其他的公司找一个适合他做的工作,对你和的所作所为,他会一辈子永记心中,不会到处对你解雇他而说三道四,败坏你的名声。

其实安排某人主动提出辞职,并不是件复杂难做的事。但也不能太随便,应注意当时说话的场合和方式。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是这样说:“鉴于我们公司业务的特殊性,我认为你在公司这样长期做下去,显然对你公司都不太合适,公司已决定,你应离开公司另找工作。但是什么时候离开?怎样离开?还没有正式决定下来,请你先考虑一下,然后我们再交换意见。”

这样简单而直截了当的谈话,将会取得你预想的结果。

(3)让别人来“聘用”他

有的公司碍于当时聘用人的后台关系,或其他难以言明的因素,不便直接下令让某人离开公司,总是说服别的公司接收此人,并让这家公司主动找该人联系工作。当此人被该公司“聘用”后,自认为是自己的才华被领导看中而被挖走的,对于“聘用”之中的一切都始终蒙在鼓里,根本不知自己是被原公司体面地“开除”的。

(4)为他找到合适的位置

有些职工虽然肯干诚实,但是碍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适应能力弱等原因,不太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如公关部的某公关先生对于结识发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有一定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却毫无办法,并且常常会把事件弄得很糟。这里如何安排他为好,是解雇?或是降级使用?必须认真研究。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把他调到另一个适合他的工作岗位上去,或许到了别的岗位,他会干得更好。关键是找到这个部门。

(5)果断处置不手软

对任何公司和领导来说,开除或解雇员工,总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因为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公司存在的某些缺陷或不足之处。但是如果解雇的是一个存在一天,对公司就危害无穷的“捣乱分子”,则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

让他自己走人

不少领导都非常抗拒做一项工作:炒下属鱿鱼。理由很简单,大抵不外两种,一是不好意思;二是恐怕因此与下属结怨,日后遭到报复。

一名经理炒女职员鱿鱼,几乎被打。所以提到炒鱿鱼的工作,大多数领导都可免则免,或委派副手去做,由后者当“黑面。”

其实身为领导的人士,既然坐这个职位上,也就必须承担责任,不应逃避。况且,也不是所有雇员都是那样冥顽不灵的。炒下属鱿鱼,不一定会结怨,遭人“毒手”的机会亦很微小。最近一位市场经理谈起他老板炒下属鱿鱼的方法,甚有参考价值。当这位老板一旦不满意某名下属的工作表现,并想把他解雇时,他会实行其炒鱿三部曲,行动逐步升级。不过通常当他使出第一招后,该名雇员便立刻“醒水”,自动执包袱而去。

这位老板究竟怎样做呢?

首先他会在公司内散播某某人有意离去的消息。请注意,当他这样做时,还在别人面前装作很烦恼、很忧虑的样子,然后配以适当的对白:“唉,A君又说要走,看来那个部门的工作,又要乱好一阵子了。”

老板的目的,是要让其他职员把这个“消息”传到该名雇员耳中。当所有人反复问后者他是否打算离开公司另谋高就时,正所谓空穴来风必有所因,无需别人开口,自己也该做了。

若碰上一名资质愚钝,不够醒目,或者故意赌气,赖着不走的下属,老板便会把行动升级,专找这名下属工作上的鸡毛蒜皮错处,在开会时加以揭发,不留情面地批评,令下属难以下台。假如这名下属仍然不肯离开,老板才使出最后板斧,实行面交大信封,直接炒鱿鱼。据闻,老板从未使出过最后一招,顶多第二招,便已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