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才能的武将,赵匡胤也是着意维护。
李汉超任关南巡检使时,平时多有犯法犯禁之事。有一回,一位百姓到京师控告李汉超借贷钱财不还,还抢掠他的女儿做妾。赵匡胤深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但对李汉超的不法行为,也不能不问。
于是,赵匡胤将这个百姓召入便殿,问道:“自从李汉超到关南后,辽军入寇一共有几次?”百姓据实以报:“一次也没有。”
赵匡胤又说:“过去辽军入寇,边将不能率军抵御,河北地区的民众,每年都遭到抢劫,家破人亡的数不胜数。如果是在那时候,你能保住你的家财子女吗?如今李汉超借贷你们的钱财,和辽军抢劫的比起来谁多些呢?”赵匡胤接着再问道:“你一共有几个女儿,嫁给的又都是些什么人?”百姓又一五一十地回答了。赵匡胤说:“她们所嫁的都是些村野莽夫,而李汉超则是我的贵臣,哪样更加富贵呢?”百姓无话可说。
事后,对于李汉超,赵匡胤也没有放任自由,他派人前去警告:“你需要钱,为什么不告诉我而向平民百姓借呢?把钱如数归还给百姓。”他另赐给李汉超几百两银子。李汉超对此感恩戴德,发誓以死相报。用人点拨人无完人,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才能,再用适当约束限制其短处。
领导者对员工的短处,应该热情帮助、耐心教育,甚至辅以必要的批评。使每个人的短处,都能改正和克服,从而也就能更好地发挥和利用员工的长处,另一方面,同时也极大地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声誉,有意将自己塑造成宽厚、豁达的领导者的形象。
宽严相济
宋朝大将曹彬在驻守徐州时,手下有个官吏违反了纪律,按军法应打军棍。但曹彬却没有马上执行处罚,过了一年后才旧事重提,如数打了他。
有人问曹彬为什么这样做,曹彬说:“我当时听说他刚娶了媳妇,如果在那时打他,媳妇的公婆可能会认为儿子被打是由于媳妇带来的不吉利,因而整天打骂她,使她难以生活下去,这样也会影响这个官吏的情绪。所以,我才推迟执行。这样军法也没有因此受到损害。”
在场的人听了无不心服。后来这件事传到那个官吏那里,他也深受感动,不但不对受罚一事耿耿于怀,而且以后更加卖力,再也没有犯过军纪。用人点拨宽和严、德和刑之间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赖;相互对立,又相互包含。从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出发,在处理两难问题时,就可以找到一条合适的度———严中有情,宽中有猛;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兼顾二者,既维持原则,又不失灵活。
恩惠应该一点儿一点儿地赐予
南宋初年,面对着金朝人的大举入侵,当时号称名将的刘光世、张俊等人,只会一味地避敌逃跑,不敢奋起反击。这一方面因为他们天生患有软骨病;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官已高、位已尊,以为即使立了大功,也没有更大的升迁,便安于现状,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他们的心目中根本不占什么地位。
当时岳飞入伍不久,虽然已崭露头角,毕竟还没有太大的名望,只有他在和金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当时有个郡缉的人,上书朝廷,推荐岳飞。
那封推荐书写得很有意思:“如今这些大将,都是手握强兵,威胁控制朝廷,专横跋扈,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再重用呢?驾驭这些人,就好像饲养猎鹰一样,饿着它,它便为你博取猎物;喂饱了,它就飞掉了。如今的这些大将,还未出猎都早已被鲜肥美肉喂得饱饱的。因此派他们去迎敌,他们都会掉头不顾。”
“至于岳飞却不是这样,他虽然拥有数万兵众,但他的官爵低下,朝廷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恩宠。这正像饥饿的雄鹰准备振翅高飞,如果让他去立某一功,赏他某一级官爵;完成某一件事,给他某一等荣誉。用手段去驾驭他,使他不会满足,这样他必然会为国家一再立功。”
用人点拨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追求职务的升迁是人之常情,领导者应该充分利用下属的这一“弱点”,不断地满足臣属加官晋爵的欲望,换取他们对工作持续的热情。
只有让下属在众多的职位升迁台阶上一步一步地逐级登攀,才会增添他们不断升迁的希望和心理满足的次数,以此作为他们工作的动力。
宗泽救英雄
北宋灭亡后,南宋宰相李纲向宋高宗赵构进谏,把抗金派的著名将领宗泽调到开封任知府。宋高宗纳谏,宗泽很快来开封上任。
年近古稀的宗泽,非常重视对智勇双全的爱国青年将领的选拔,但岳飞已经是开封驻军里的秉义郎,还没有引起他的注意。
有一次,岳飞犯禁,按军法要处斩,当刀斧手快要动刀时,他连连发出“壮志未酬,死不瞑目”的喊声。宗泽为他目光炯炯、神态自若、临危不惧的神态而惊奇。便急忙走上前去,用手捧住他的脸问:“你是哪里人?有什么壮志?”
岳飞沉着镇定地说:“我是扬州汤阴人,出生时,家里遭洪水,母亲抱着我坐在大瓮里,顺水漂到黄县,被王明恩公收养成人。以后喜读兵法,12岁时就能拉三百斤的大弓,又拜陕西周同为师,学得一手好箭。眼见金兵侵犯,早就立下了抗金保宋的壮志。不料今日违了禁令,死在法场,不是壮志未酬,愧对河山,死不瞑目吗?”
宗泽听后,为其壮志大惊,又听他说跟周同学了好武艺,便叫众军校给他松绑,抬出很多弓架,要岳飞试箭。
岳飞一连试拉了几张弓架,都嫌软了,向宗泽说:“我已讲了我用的是三百斤大弓,这些弓都轻了。”
宗泽忙令众军校抬出那张三百多斤的神臂弓给岳飞用。岳飞抓起神臂弓一拉,:“。好弓。”随手搭上雕翎箭,连发九枝,枝枝射中。
在场的人响起了热烈的喝彩声,宗泽早就暗暗称好,接着问他还能用什么兵器。岳飞说,各种兵器都能使用,经常用的是枪。宗泽令军校抬上钢枪给岳飞用。
只见岳飞手握钢枪,接连使出三十六翻身,七十二变化。又赢得在场人的一片叫好声。
宗泽为得到豪志满怀、武艺高强的岳飞喜出望外,随即当场宣布,岳飞抗金爱国志气高,弓箭枪法武艺强,其死罪赦免,准他抗金赎罪。
岳飞立即跪下谢救命之恩,表示今后奋勇抗金,誓死报国,以忠报恩。
不久,金兵进犯汜水关,守关将领前来告急,请求增援。宗泽正想考验一下岳飞指挥作战的能力,便封岳飞为“踏白使”,命他带五百骑兵前往汜水关救援。岳飞受命后,立即开往前线。他一马当先,带领众骑向包围汜水关的金兵英勇冲杀,一个回合就把金兵打败,大胜而回。
宗泽见他首战告捷,将他提为统领,还授他一份行兵布阵图。对他说:“你武艺出众,英勇异常,但这只能适应野战。今后还要学点布阵作战法,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战况。”
岳飞仔细看了布阵图后说:“布阵作战,是兵家常用之法,大人赐图,万分感谢,我当不负厚望,认真学习。大人说得对,带兵者要能适应各种情况。就讲布阵,也有战地宽窄和地形险易之别,要灵活运用,才能出奇制胜。”
宗泽对岳飞的独特见解连连点头,说:“后生可畏,你说得对,今后再接再厉,国家必降大任于你了。”
有一次,岳飞带领百多骑兵在黄河边练兵,发现大股金兵前来骚扰,士兵们都惊呆了。岳飞记起宗泽说的要适应千变万化情况的话,便说:“敌人虽多,但他也不知我们有多少人。现在大敌当前,束手被擒不如奋勇冲杀。大家跟我冲,保能取胜。”只见岳飞打马飞前,首先斩了走在前面的将领。原想骚扰百姓的敌兵想不到遇到如此强兵,他们见群龙无首,早已自乱。骑兵们都跟着岳飞乱冲乱杀,金兵东逃西散,大败而逃。
宗泽得知后,对岳飞能在练兵中灵活应战,英勇杀敌赞赏不已,又将他提为统制官。
宋高宗拒纳宗泽、李纲抗金良谏,听信黄潜善、汪伯彦的谗言,准备逃往东南。
岳飞上书反对,黄、汪大怒,将岳飞以“小臣越职”为由革职。他随即被推荐到河北招抚使张所帐前听用。当他跟着王彦渡河到新乡抗金时,见王彦不敢接近来势凶猛的金兵,岳飞主动请求带兵抗金。只见他带领骑兵冲入敌阵,把金兵刺得东倒西歪,尸横满地。金兵争先败退,岳飞很快收复了新乡。第二天,岳飞又在侯兆川再一次打败金兵。接着又在太行山擒获了金军将领拓拔耶乌,挑死了金将黑风大王,金兵大败而逃。从此,岳飞威名大震,金兵听到岳飞的名字,不战自惧。
宗泽死后,岳飞归开封留守杜充领导。杜充由于怕与金兵作战,逃到建康。以后,建康又因他临敌退缩而失陷,杜充叛变降金。这时,壮志凌云的岳飞挺身而出,统领宋军,转战南北,浴血奋战,多次打退金兵,屡立战功。
宋高宗见岳飞连战连捷,将他提为节度使。岳飞联合各路义军,夺取了郾城和朱仙镇大捷,收复了颍昌、郑州、洛阳等地,成为垂名千古的抗金英雄。用人点拨领导者再有本事,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都应当尽可能多地发动下属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希望。特别是对于有才能的人,领导者应该爱护人才,鼓励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你服务。
爱护人才的表现可以有多种方式,了解和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站出来,等等。这样做的后果,换来的必将是下属更加努力地工作。
区别对待不同的人才
成吉思汗对于工匠有着令人奇怪的兴趣,每次战争胜利之后,工匠一个不杀,都带到大漠,让他们从事生产。这是因为蒙古生产技术落后,尤其缺少工匠。
有一个俘虏想活命,但他又不是工匠。当蒙军过来检查时,他用右手食指在左手食指上来回拉两下,表示他会锯木头,蒙古人居然也留了他一条命。有一个西夏的降人,工技娴熟,因而深得成吉思汗的宠爱,当耶律楚材到成吉思汗身边时,这个工匠对他讥讽说,现在是需要工匠的时候,你这个酸秀才来干什么。
成吉思汗把被俘的工匠组成了独特的军种———工匠队。有人说,这是古代军事史上最庞大的独立兵种。成吉思汗充分利用工匠,保证了蒙古军武器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他们不仅有抛石机、连发弩、火焰喷射器,还从汉人那儿学来了火药技术,改进了火器,建造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在后来的攻城战中,炮兵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让这个当时几乎是最落后的民族掌握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吉思汗用一个“借”字,解决了几百年都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用人点拨百人百样,各具所长,对不同的下属、不同的条件,要区别对待,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对有特殊才能的人,一定要尽可能给他们最好的条件和待遇。特殊人才,特殊待遇,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原则。
即便他们之中有的人并不是安分者,可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和问题,以致很不好管理。对此我们不只是要容忍,而且应该做好周围人们的工作,以便使人才能够集中精力发挥长处和优势。在特殊的情况下,还应该放宽对他们的纪律约束和制度管理,甚至采取明显掩盖、暗中支持的办法。
不忽木让相护相
元世祖亲自率军平定叛乱的期间,朝中受命主持工作的宰相桑哥,以筹饷资助平叛为名,横征暴敛,大饱私囊。同时还卖官封爵。
世祖平叛回朝后,尚书不忽木向他告发了桑哥的这些罪行。世祖立即派人查抄了桑哥的家,发现他的库存家财,差不多有国库那么多。世祖大吃一惊,便怒火冲天地把桑哥斩首示众。
世祖物色宰相的接替人选,考虑很久,觉得还是不忽木合适。
世祖对不忽木说:“你小时与我同窗读书,就很喜欢钻研治国利民之道。
当尚书,成绩又是出色的。我早就想任你为相,你总是三番五次地推让。这一次,桑哥这个贪官已除,你立了大功,我决意请你为宰相,你不能再推辞了。”
不忽木说:“桑哥十恶不仁,对我一贯排挤。现在陛下已为民除害,我的性命无忧了,这就已经足了。关于我的官位,现职就已力不从心,担任宰相,更难胜任。朝臣中德高望重,比我强的人多的是,请陛下另选高贤,臣实在不能担任。”
世祖问他谁可担任此职。
不忽木说,太子詹事完泽一贯廉正自洁,料事如神。他曾在阿合马家住过。以后,阿合马犯罪被查抄时,发现一本记录给阿合马送礼的名单。送礼的名单中其他官员的名字都有,只有完泽的名字没有,这就说明完泽刚正不阿,从不对人行贿的。桑哥当了宰相以后,完泽曾多次给人讲过“此人掌权,国事必败”的话。现在桑哥的罪行被揭露了,证明他有识别人的能力。所以,完泽当宰相最好不过。
元世祖早知完泽有德有才,听不忽木讲了这些具体情况后,更加深了对完泽的认识,随即采纳了不忽木的意见,命完泽为右丞相。为鼓励无私让贤的精神,提不忽木为平章政事。
后来,有人告发完泽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元世祖把控告书给不忽木看,实。不忽木看了控告书后说:“这些事不用核实。我与完泽在中书省任事,朝夕相处,从没有发现他有这种行为的疑迹。在控告书上指的他所用的‘亲信’,与完泽根本没什么私人关系,这个人正直能干。即算是他的亲人,也应用贤不避亲。控告书指的那笔费用,是我们亲手经办的,完泽个人并没有拿一点。这完全是诬告。陛下可以亲自去查一查,若是我讲的不实,臣甘愿受处罚。”
元世祖经过亲自查对,发现不忽木讲的完全属实,告发人对完泽的揭发全属诬告。元世祖火冒三丈地叫人打了诬告人几记耳光,将他辞退回家。
一场无中生有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完泽为元世祖和不忽木的护贤行为大受感动,更加无私无畏地工作。
用人点拨
作为领导者,应当知人善任,关心爱护下属并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尊重下属的人格,这是领导最基本的修养和对下属最基本的礼仪;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培养领导的人格魅力,作为领导,除权力外,还应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如良好的形象、丰富的知识、优秀的口才、平易近人的作风等;尊重有才干的下属,作为领导,对下属的长处应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赞扬。
同时,领导与下属沟通的技巧十分重要。沟通好,二者可以和睦共事,同心同德,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事业走向成功。反之,则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导致人心涣散,一盘散沙,一事无成。
忽必烈开责贪臣
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在位期间,先后重用回族人阿合马、汉人卢世荣、畏兀人桑哥。这三人都以搜刮有方得到赏识,得志后一心专用在聚敛财物上。虽然万贯家私,但他们仍然欲壑难填,一时间举国上下对此议论纷纷。
面对如潮的责议之声,忽必烈充耳不闻,依然放手使用他们,并公开褒奖他们:
“作为一个宰相,必须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回族人中,唯有阿合马兼备三长,有宰相之才。”
卢世荣自知自己行事不轨,激起众怒,表露出胆战心惊之态,,忽必烈就为他打气,说道:“要想不让人在背后骂几句,这是不可能的事。你只要对饮食起居多加注意就行了,其他都用不着担心。你看,擅长奔跑的狗,对狐狸而言,它们当然不会喜欢,但对主人来说,怎么会不满意呢?你做的事,我都喜欢,只有坏人才不满意。”为防万一,忽必烈特命丞相安童为卢世荣多增派随从,以确保他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