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6901600000277

第277章 宰相刘罗锅

刘墉在民间无疑是个非常具有知名度的人物,他为官刚直不阿、不畏权势;铁齿铜牙、秉公执法;披肝沥胆、整肃吏治;斗智斗勇、反腐倡廉。他体恤百姓、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诸多故事,广为民间流传。

早在他在世的嘉庆初年,民间已经开始以多种文学体裁来歌颂他平反冤狱、除暴安良的事迹。当时流传在保定等地的弹词《刘公案》就是歌颂他在任江宁知府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事迹的。以后又有关于刘墉事迹的多种民间传说流行。近年来,随着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播出,聪明机智、正直勇敢、滑稽幽默的刘罗锅形象再次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形象。

他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祖籍山东青州诸城父亲是刘统勋,雍正年间为进士,乾隆年间曾任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从刘墉一生来看,刘墉首先应该是一个忠于职守的清官。在任地方官的二十余年里,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亲民之官守土安民、贯彻朝廷政令的职责,保持着洁己率属、竭尽职守、厉行实政的作风。进入中央政府之后,刘墉仍保持了正直清廉的作风。

乾隆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政治的全面腐败,大小官吏无不以积聚财货为务,贿赂公行,州县有所求就有所馈送,往往以缺分之繁简分贿赂之等差。侵蚀之风“一县如此,一省皆然,一省如此,天下皆然。于是大县有亏空至十余万者,一遇奏销,横征暴敛,挪新掩旧,老百姓不堪盘剥,怨声载道。”更有打着赈灾的旗号贪污公款的恶劣做法,仅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冒赈侵贪二万两的大员就有二十二人之多。高官贪污之普遍,使得乾隆帝也感到十分悲哀。

而刘墉多次主持乡会试和国子监事务,任吏部尚书多年,却能廉洁自持,布衣蔬食,安之若素。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御史祝德麟弹劾司业黄寿龄受贿一折就称,“国子监考试惟刘墉、邹炳泰二人清介素著,诸生不敢向其馈送营求。”刘墉位极人臣,却家无余财,亲友千里修书向其借债,他却回信只能说抱歉;家里的房子需要修缮,竟也拿不出银两。嘉庆九年七月,刘墉奉命前往江苏为母亲祝寿时,尽管贵为大学士,却仍是残衣破靴的打扮,人们哑然失笑的同时也都十分佩服他的为人。

正是他这种廉洁正直的作风与当时极端腐败的社会政治现实形成的鲜明对比,从而使他赢得了渴望清明政治的老百姓的衷心爱戴,人民便以各种方式来歌颂他的有关事迹,在他活着时即已流行的弹词《刘公案》就是其中的一种,清代许多有关传说的出现,也是这个原因。

修身点拨

刘墉在当时政治腐败、官僚队伍普遍存在贪污腐化的大背景下,却能保持乃祖乃父的廉洁朴素的家风,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形象事迹数百年来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被创编为各种体裁广为流传,与他为官、为人的风格分不开的,反映了老百姓对于政治清明的渴望。

“刘罗锅”是百姓根据他的身体特征取得昵称,没有丝毫嘲笑的意味,而是真正把他看成父母官,看成能为自己做主的靠山,在人民心中他是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