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新语》名句
6882700000026

第26章 治家劝学篇(6)

江永因名满天下而被举荐到朝廷做官。乾隆皇帝久仰大名,便亲自召见,问了几个问题,江永有些紧张,哆哆嗦嗦,回答不上来。他就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将问题回答得清清楚楚。皇帝大为高兴,问戴震:“你和你的老师相比,谁的才能更高?”

“回陛下,吾师学问超我一万倍。”

“那才能高的反而不能回答,这又是为什么呢?”

“回陛下,吾师年事已高,他一生注重实践,深奥的学问在笔下著作,而不像我,肤浅的学问挂在嘴上。”

听了戴震的回答,乾隆皇帝很赞赏戴震尊师和谦逊的美德,赐为翰林。

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

【注释】

略。

【译文】

古往今来国事家事的成败存亡,在于当事之人才。

【道理】

兴衰成败主要取决于人的德行与才能。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贤明君主,他吸取隋王朝的教训,特别注重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唐朝建立之初,唐太宗急于攻打高丽王朝,于是,派人到民间去征兵,但经过多年战乱,民间青壮年劳动力已明显不足。有个大臣就建议,说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在征兵之列。唐太宗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便要求魏徵向全天下发布,但魏徵却扣住诏书,迟迟不发。唐太宗连续催促了几次,也不见魏徵有动静,于是他勃然大怒道:“魏徵老儿,你扣住诏书不发,是何居心?”魏徵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回陛下,‘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请问未满十八岁的男子先行征兵,以后的兵源又从何而来?青壮年都被征召入伍了,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唐太宗沉思良久,终于醒悟过来。他赶紧扶起魏徵,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之过也!”

正是有这样的明君贤臣,才出现了历史上“贞观之治”这样的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