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性的法则
6877100000034

第34章 生命不息强者心态(2)

隋朝末期,因隋炀帝杨广的暴政,各地起义军纷纷自立为王,虽说都是想使天下安宁,但彼此间互相猜疑,彼此心里都有各自的想法。所以,起义大军犹如一盘散沙,根本无法推翻杨广暴政,更有甚者,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瓦岗军原本是起义队伍中强大的一支,甚至可以统一天下,但是自从李密上任后,瓦岗军迅速走向衰败。原因很简单:就是缘于李密对军士、大臣们的猜忌心很重,再加上大臣、将领之间又互相猜疑,瓦岗军由强盛走向了灭亡。

相信别人的同时也相信自己,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斗志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和光荣感。团队成员在承受压力和困惑时,要相互信赖,就像荡离了秋千的空中飞人一样,他必须知道在绳的另一端有人在抓着他;团队成员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时,也要相互信任,就像合作猎捕猛兽的猎人一样,必须不存私心,共同行动。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让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你才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镇静的力量

有一位老者曾经向人们讲述了自己亲身遭遇狼的故事。

他小的时候住在乡下,村庄周围都是草地,更远处则是长满丛林的群山,经常有狼下山来偷袭农民养的羊,其中有一只三腿独狼,性情狡诈凶狠。

有一天,他和父亲走在离家不远的小路上,与这只狼狭路相逢。两人一狼各踞一端,相互对峙着。狼毫无退让之意,也没有扑过来的打算,只是冷冷地凝视着他们。就这样相持了很久,父亲的大声叱喝,才使狼掉头缓缓离去。

长大后他离开了村庄,远离了狼生活的环境。

他说:我时刻忘不了那只独狼的眼神,我被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感染了,甚至忘记了恐惧。每当我遭遇困境,面临挫折时,我就会想起那只狼镇静的神情,它带给我的勇气陪伴了我一生。

多年前,某地政府实施了一项名为“驯鹿增量”的计划,以大量捕杀狼群的方式,让原本因人类过度捕猎而数量锐减的驯鹿得以迅速增长,期盼能再次引来人们猎鹿的活动。

一时间大量的狼被残忍地屠杀。在血腥中,人们却惊异地看到,那些目睹着在人类屠刀下倒下的同伴身影的狼,眼睛中竟然没有恐惧,没有悲伤,流露出的是一股可怕的镇静——一种动人心魄的原始傲气,一种天生的桀骜不驯的野性。

在原野中,狼并不是独来独往的。当漫长的冬夜来临,狼群在追捕食物的时候每一匹狼都争相冲在前头,在清冷的月色中,它们跳跃着巨大的身躯,它们的目光盈盈发着绿光,迸射出野性。

摄影家卡尔·布伦德斯曾经长时间将镜头对准狼,在他看来,狼是一种特别的动物,是野性的象征。他说:“狼的眼睛是你所能想像到的最撼人心魄的东西。它们的眸子里包含着北半球所有的野性。”

野性——一种镇静、冷峻而达观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职场中浮躁的人们来说是否有些启示呢?

当你在职场中陷入困境,你是否能够保持一种沉静的态度,达观的胸怀及坚韧的意志,勇敢地挑战困境呢?镇静是成功者所独有的品质,具有惊人的力量。

瑞士英雄威廉·退尔的故事发生在14世纪初,那时瑞士人正在为争取独立而同奥地利统治者作斗争。这是一个在强权面前保持镇静和勇敢的故事。

瑞士人过去并不像今天这样自由和幸福。许多年以前,有一个名叫盖斯勒的暴君统治着他们,让他们饱尝痛苦。

一天,这个暴君在公共广场竖起了一个高高的杆子,把自己的帽子放在上面。然后他下令每一个进城的人都必须向它鞠躬。但是有一个名叫威廉·退尔的人却没有这样做。他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站在那里嘲笑上面晃来晃去的帽子。他绝不会向盖斯勒卑躬屈膝。

盖斯勒听说了这件事后,大为恼火。他害怕其他人也会这样不听话,那么很快整个瑞士就会起来反对他。于是他决心惩罚这个胆大妄为的人。

威廉·退尔的家在山中,他是个出名的猎手。整个瑞士没有人的,弓箭功夫能胜过他。盖斯勒知道这一点,于是他想出一个残忍的方法,让这个猎手尝尝自己的技艺带来的痛苦。他下令让退尔的小儿子站在广场上,头上放一个苹果,然后再让退尔用箭把苹果射下来。

“你是要我杀了我的孩子?”退尔问道。

“不要再说了,”盖斯勒说道,“你必须一箭射下那个苹果。如果你失败了,我的士兵就会在你面前杀死你的儿子。”

于是,退尔一言不发,把箭搭上弓。他瞄准目标,把箭射了出去。

小男孩稳稳地站着,一动也没动。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相信父亲的功夫。

“嗖”的一声,箭划过空中,正中苹果的中心,把它射落在地。人们看到后,纷纷欢呼起来。

当退尔转过身走开时,一支藏在他外套下的箭掉在了地上。

“你这家伙!”盖斯勒喊道,“你的第二支箭是什么意思?”

“暴君!”退尔回答,“假如我伤到了我的孩子,这第二支箭就是给你的。”

此后没过多久,退尔果然用箭射杀了暴君,他因此成为民族英雄。

镇静,是勇敢的一种表现。能在非常情况下做到镇静自若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超常勇气的人。鲁迅先生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对一切的不幸!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心胸和勇气!”镇静,让我们不轻易被危险吓倒:镇静,是一份闲庭信步的自若;镇静,是内心里非凡力量的体现;镇静,能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魄力……下面两个故事,让人们看到了这一切。

第一个是男孩约翰·汤姆森的故事。汤姆森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却成为了现代美国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

18岁的约翰·汤姆森是一位美国高中学生。他住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1992年1月11日,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当他操作机器时,不慎在冰上滑倒了,他的衣袖绊在机器里,两只手臂被机器切断。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400米来到一座房子里。他用牙齿打开门栓。来到了电话机旁边,但是无法拨电话号码。于是,他用嘴咬住一枝铅笔,一下一下地拨动,终于要通了他表兄的电话,他表兄马上通知了附近有关部门。

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所医院为汤姆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他住了一个半月的医院,便回到北达科他州自己的家里。如今,他已能微微抬起手臂,并已经回到学校上课了。他的全家和朋友为他感到自豪。人们由衷地佩服他的勇气和忍耐力。

必须提到的一点是,汤姆森的故事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他把断臂伸在浴盆里,不让血白白流走。当救护人员赶到时,他被抬上担架。临行前,他镇静地告诉医生:“不要忘了把我的手带上。”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印度。一位英国殖民地官员在家中举办一场丰盛的宴会。地点设在他们宽敞的餐厅里,那儿铺着明亮的大理石地板,房顶吊着不加任何修饰的椽子,出口处是一扇通向走廊的玻璃门。客人中有当地的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其夫人,另外还有一名美国自然学家。

午餐中,一位年轻女士同一位上校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位女士的观点是如今的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见到老鼠就从椅子上跳起来。可上校却认为妇女们没有什么改变,他说:“不论碰到任何危险,妇女们总是一声尖口叫,然后惊慌失措。而男士们碰到相同情形时,虽也有类似的感觉,但他们却多了一点勇气,能够适时地控制自己,冷静对待。可见,男士的这点勇气是最重要的。”

那位美国学者没有加入这次辩论,他默默地坐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在座的每一位。这时,他发现女主人露出奇怪的表情,两眼直视前方,显得十分紧张。很快,她招手叫来身后的一位男仆,对其一番耳语。仆人的双眼惊恐万分,他很快离开了房间。

除了美国学者,其他客人没有发现这一细节,当然其他人也就没有看到那位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门外的走廊上。

美国学者突然一惊。在印度,地上放一碗牛奶只代表一个意思,即引诱一条蛇。也就是说,这间房子里肯定有一条毒蛇。他首先抬头看屋顶,那里是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可现在那儿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再看饭厅的四个角,前三个角落都空空如也,第四个角落也站满了仆人,正忙着上菜下菜;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地方他还没看了,那就是坐满客人的餐桌下面。

美国学者的第一反应便是想警告其他人。但他转念一想,这样肯定就会惊动桌下的毒蛇,而受惊的毒蛇很容易咬人。于是他一动不动,迅速地向大家说了一段话,语气十分严肃,以至于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我想试一试在座诸位的控制力有多大。我从1数到300。这会花去5分钟,这段时间里,谁都不能动一下,否则就罚他50个卢比。预备,开始!”

美国学者不急不缓地数着数,餐桌上的20个人,全都像雕像一样一动不动。当数到288时,学者终于看见一条眼镜蛇向门外的牛奶爬去。他飞快地跑过去,把通向走廊的门一下子关上。蛇被关在了外面,室内立即发出一片尖叫声。

“上校,事实证实了你的观点。”男主人这时叹道,“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镇定的榜样。”

“且慢!”美国学者说,然后转身朝向女主人:“温兹女士,你是怎么发现屋里有条蛇的呢?”

女主人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 “因为它从我的脚背爬了过去。”

这样的镇静,竟有一种荡气回肠的震撼!当人生的风雨来临,让我们不要忘记普希金充满热情的咏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风雨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同样,面对工作中的种种挑战,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在关键时刻显示自己的胆略、勇气和镇静的气度。

亨利·福特在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到处奔波求职,一次次的应聘失败并没有让他丧失信心。为了获得一间安静、宽敞的实验室,福特和妻子数移其居,吃尽了搬迁之苦。短短的几年间,夫妇俩到底搬过几次家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了。每一次搬迁都带给他们新的收获,因为贫困和挫折不仅磨炼了福特夫妇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使他们更加熟悉了社会,了解了人生,为未来新的冲刺做好了思想和技术的准备。后来福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爱迪生照明公司决定让他到主发电站负责修理蒸汽引擎。不久,他又因为工作出色,被提升为主管工程师。

信念就是相信我们所未看见的,而信念的回报是我们所看得到的。你若想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就必须给自己一个强烈的信念。一旦它在你的心中树立起来,就会激发你的力量,使你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障碍。

不管你接受的工作多么艰巨,千万别表现出你做不了或不知从何入手的样子。惊惶失措是职场中最忌讳的,沉着镇静、处变不惊的人,才是职场最终的胜利者。老板都欣赏临危不乱的职员,因为惟有这种员工才有能力乘风破浪、独挑大梁。如果你有天塌下来都不怕的信心,那么出人头地必是指日可待。

懂得感恩图报,并以生命作奉献

从历史资料来看,虽然在欧洲有大量的有关狼侵害牲畜、攻击人类的记录,但在狼群汇集的北美大陆,却几乎没有狼攻击人的记录。目前权威的动物学家普遍认为,狼与人是可以和谐共生的。

事实上,在人类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里,人与狼曾和平共处,彼此以敬畏而不是恐惧的目光看待对方,双方都尊重对方的社会秩序和猎食习惯。

远古的人们把狼的形象画在石壁上时,心中充溢着惊奇;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很早就认识到狼的优秀特质,许多印第安部落把狼选作他们的图腾。他们尊重狼的勇气、智慧和惊人的技能,他们珍视狼的存在,甚至认为在地球上,除了猎枪、毒药和陷阱,狼几乎可以和一切抗衡。

我们对狼的所有误解,都是源于我们的自以为是。古老的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狼心狗肺”,一般用来形容接受了别人的恩惠、帮助,却不知道感谢、回报对方,反而要给对方造成伤害的人。我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拿狼和狗这两种动物当例子。且不说人们把狗当成“最忠实的伙伴”,对狼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其实,狼也是懂得感恩的动物。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托马斯·沃森所经历的一件事,也许能改变你对狼“凶恶”本性的看法。

那是1964年12月,沃森所在的一支汽车测量小分队,在加州西北地区进行矿藏调查。但是,由于积雪太厚,车队在勘察途中因为汽车打滑而无法前进。

这时所有的人,包括土著向导,一齐下来推车,并找些干树枝铺路,汽车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正在这时,他们发现狼群正在靠近汽车,一共8只,个个都像小黄牛犊似的,肚子吊得老高,后腿显得更细。大雪封山,狼想找吃的东西很难,一个个都饿疯了。极度恐慌的人们举起了手中的枪,就要射击。

一位有经验的土著向导及时制止说,大家把车上的食物丢给狼群,待它们吃饱了,自然会散去。不然,即使用枪,也无法阻挡饿疯了的狼群的攻击!

于是,所有人七手八脚把携带来的腊肉、火腿,还有十分珍贵的鹿子千巴,一块块、一串串往下丢。狼见了食物,眼睛都红了,大吼着扑向这些食物。过了一会儿,沃森清楚地看到8只大狼的肚子已滚圆滚圆,目光开始变得温顺,不再横排坐着,其中一只狼围着汽车转了两圈,又朝车前方跑去,其余7只狼没动。

不一会儿,那只狼跑回来,带着那7只狼朝松林钻去。大家以为它们吃饱散去了,就继续推车,时间不久,他们看见那8只大狼钻出松林,而且每只狼的嘴里叼着一根大树枝。

这时,只见8只大狼把口里叼着的树枝分别放到汽车两个后轮下面。原来!狼在给汽车打眼。沃森高兴得大叫起来。接着8只狼一齐钻到车底,却见汽车两侧积雪飞扬,一部分雪飘到山下,一部分雪堆向路边。

不大一会儿工夫,8只狼又从车底下钻出来,跑向车的前方,头朝前、尾朝车头一字排开,嘴一齐拱到雪里,朝前拱去。然后又头对头一边四只,一齐用强有力的后腿向后扒雪,路面渐渐露出来。

车子可以向前开动了,8只狼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先打眼,后扒雪,就这样每重复一次,汽车就前进一段。大约重复了十几次,车向前行进了一里多地,逐渐到了山顶,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

汽车到达山顶后,狼不再叼树枝了,在车后仍然是一字排开坐着,不同的是,有一只狼稍稍向前。

狼的这种感恩举动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虽然狼能适应复杂艰苦的环境,善于长途奔袭,南征北战,但也有食不果腹的时候,对于困境中的意外帮助,狼族并不像人类所说的那样——冷血无情、狼心狗肺,它们也懂得感恩。

决不“窝里斗”,具有自律精神

战斗力极强的狼绝不在它们的同类面前争强斗气,一只狼在争斗中失败,就会立即主动投降,占上风的一方便会见好就收,狼族因此而不会出现大的宿怨。

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劳伦兹曾详细地记录了两只美洲林狼的一场“结结实实”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