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产孕妇宜忌全书
6876200000035

第35章 婴幼儿饮食宜忌(2)

有时,孩子吃奶以后不久就把奶汁吐出,甚至会全部吐出来,家长们认为:和成人的呕吐一样,婴儿是有消化道疾病才发生呕吐,是疾病的表现。

从成人的角度看,消化系统是一个入口与出口严格分开的管道系统。从口腔进入的食物,再从口腔吐出,当然是不正常的。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可导致呕吐。但如果从婴儿的角度看,事情并不是这样绝对。

孩子出生以后不久,胃还是水平状的,防止食物从胃返流的“贲门”,还不能很好地执行自己的使命;孩子这时的胃容积很小,如果吃奶过程中咽下了一定量的空气,有可能把胃内撑满,在运动、哭闹时可能把吃下的奶挤回到食管,再经口吐出。这种情况应该称为“漾奶”,不是疾病造成的。

防止漾奶,可以在孩子吃饱以后,把他竖直抱起来,头伏在母亲肩上。母亲用手掌拍孩子后背几下,让他(她)打出嗝(把吞进的空气吐出来),再放平或稍向右倾斜。一般不再有吐奶的危险。

如果孩子吐奶伴以下情况,就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的:

(1)从第一次吃奶起,每次必吐;

(2)呕吐严重,吐出物除奶外还有血丝、奶块、胃液;

(3)伴哭闹、烦躁;

(4)口鼻同时有奶汁溢出,孩子表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紫;

(5)上腹有肿块和蠕动波;

若孩子出现了这几种表现,就要及时带他去医院检查。

23.不要过量服食鱼肝油

鱼肝油主要含维生素D,现在多用来喂婴幼儿,以补充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有关专家指出,从新生儿生后第15天起,就可以每天喂服鱼肝油,这对减少婴儿佝偻病发生率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鱼肝油毕竟是一种药物,要严格限制喂食量才能安全有效。有些家长不明这个道理,以为吃鱼肝油可以防止孩子缺钙、促进小儿骨骼发育,认为多多益善,就超量给小儿吃。事实上,鱼肝油缺乏和过量,对孩子都是有害的。

维生素D属脂溶性维生素,人体的维生素D来源有两条:一食入,包括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乳类、蛋类等及口服维生素D制剂(如鱼肝油);二是皮肤合成,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之下,人类自身就可以合成维生素D3。国外资料表明,在阳光直晒下的皮肤,每平方厘米半小时就可以产生维生素D20国际单位,而发育中每天维生素D的需要量约400国际单位。儿科专家认为,儿童每日晒太阳(指室外、阳光直晒下)2小时,就足够每天的维生素D需要。但阳光中的紫外线经过玻璃时大多被吸收,因而在室内晒太阳无效。

维生素D具有增加肌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钙磷代谢的作用,并能够防止钙排出和促进钙向胃内转移,因而对骨骼正常生长有促进作用。小儿由于饮食单调,户外晒太阳的机会少(冬天尤其如此),如果不注意补充维生素D,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身体对钙的吸收及骨骼的钙磷代谢障碍,小儿表现出全身骨骼发育迟缓及胸廓、头骨发育异常,医学上称为佝偻病,俗称“软骨病”。但维生素D食入过多,小儿也会有中毒表现。如因怕孩子缺钙,长期超量喂孩子鱼肝油或一次大量补充维生素D,也有的孩子已打了维生素D针剂,家长又给孩子每天喂服鱼肝油,就会造成中毒。

维生素D中毒以后,孩子往往产生一些症状,如烦躁不安、拒奶或厌食、多尿、多汗、低热或消瘦,严重者还会有高烧和呕吐。这些表现与佝偻病初期症状十分相似。此时,家长应认真反思一下,孩子是否吃多了鱼肝油而中毒。因为再增加维生素D就无异于“雪上加霜”了。另外,鱼肝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多服鱼肝油还可引起维生素中毒。维生素中毒的表现为头痛、呕吐、皮痒、毛发枯干、脱发和厌食等。在停药后1~2周可恢复。

所以,鱼肝油也好,维生素D针剂也好,都不是越多越好的。我们建议孩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对每天服用鱼肝油的小儿,应严格限制剂量,家长不可“拔苗助长”。也不能因小儿喜欢吃鱼肝油的味道就把鱼肝油作为“零食”让小儿随便吃。已出现中毒表现者,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另外,有些家长听说服用维生素D会中毒,就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仅仅给小儿单纯补钙,服用大量的钙片,以为这样就可以补充体内的钙满足了。其实饮食正常的孩子,摄入钙已够生长发育的需要了。适当补钙是可以的,但一定要通过维生素D的作用才能吸收。无论是服用鱼肝油,还是补钙,都应该听从医生的嘱咐,做到科学合理。

24.给婴儿喂奶四忌

(1)忌提前哺乳

婴儿吃奶后约需3小时在胃里消化才能转入肠道。如果经过消化的食糜还没有进入小肠,又有未消化的乳汁进入胃中,两者混合进入小肠,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必然会影响养料的吸收,同时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2)忌喂而不饱

一次喂不饱,就很难使孩子吃奶有规律,特别是托在乳儿室的孩子,一次不喂饱,到下次喂奶时,孩子早就因饿而哭得很累了,吃几口就又要睡觉。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3)忌喂奶时间过长

倘使母奶不足,即使喂奶时间再长婴儿也不会吃饱,而且,孩子也不能得到合理的营养,因为乳房每次先分泌出的乳汁里含蛋白质多,含脂肪少,以后越吃含脂肪就越多。婴儿对较高的脂肪不能适应,会出现消化不良。

(4)忌长期食母奶

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如果单纯吃母乳而不添加其他辅助食物,则有可能热能和营养素供应相对不足,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但是,天气炎热或婴儿患病时,不宜添加食物,避免引起消化不良。婴儿10个月到一岁半时就该断奶,假使到年龄还不断奶,孩子总想吃母奶,辅食就喂不进去。应该注意的是,切忌突然断奶,这样会因其他食品还吃不进去而影响健康。炎热的夏季和孩子患病时,消化功能减弱,也不宜断奶。

25.婴儿忌喂米面等淀粉食物

有的婴儿胃口较大,一些母亲在牛奶里加些米面食物,以延长奶在胃里停留的时间,这是不好的。因为婴儿体内缺乏消化淀粉的酶,不能消化吸收这种食物,时间长了造成蛋白质缺乏,形成虚胖,影响孩子体力智力发育。因此,不宜给婴儿喂米面等淀粉食物。

26.婴儿用的奶嘴孔不宜过大或过小

橡皮奶头的孔隙可用大缝衣针烧红烫刺,大小要适当,一般应烫三个孔。过大,奶流的太冲,容易呛奶;太小,吸奶费力。奶头孔过大或过小,吃奶时过急,还可使空气吸入婴儿胃里。如果不及时立起拍背放出空气,会引起婴儿呕吐。另外,橡皮奶头用久易变形使孔隙增大,应随时更换。

27.婴儿食物忌太咸

婴儿食品大多是按成人的咸淡味觉为准的,这样就产生了婴儿摄入盐分过多的问题。

食盐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构成的,过多的钠对婴儿是有害的。因为婴儿肾脏发育还不成熟,肾小球的皮细胞多,血管少,滤尿面积小,而且因为肾小管发育不良,容易小,浓缩尿液能力差,因而没有能力排除血中过多的钠,很容易受到食盐过多的损害,而此种损害是很难恢复的。婴儿年纪越小,受到食盐过多的损害也就越严重。其结果是在孩子年纪轻时就可能出现高血压或中风。摄入的盐分过多还会导致体内钾质大量随尿排出。钾质对于人体活动时肌肉(包括心脏肌肉)的收缩、放松是必需的,钾质如损失过多还能引起心脏肌肉的衰弱。年轻的父母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28.婴儿忌吃鸡蛋白

鸡蛋营养丰富,对健康大有裨益,然而,并非人人皆宜。因为不足六个月的婴儿,其消化系统的发育很不完善,肠壁很薄,通透性很高,而鸡蛋白中的蛋白分子又特别小,可以直接通过肠黏膜的消化屏障,进入血液中,使婴儿肌体对异性蛋白分子发生原抗体反应,于是,对异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可导致荨麻疹、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另外,婴儿食用蛋清也不易消化,还容易引起腹泻。

婴儿如得了湿疹,应立即去医院治疗。如一周岁以内的婴儿,只吃黄蛋,不吃蛋白,基本上就不会再出现湿疹了。

29.早产儿忌不喂养

早产儿应以母乳喂养较好,首次开奶时间可稍迟到出生后4~6小时开始。若早产儿吞咽反射及吸吮能力良好,可直接吸母乳或用奶瓶慢慢喂。不能吸吮者,用橡皮滴管滴喂,甚至用鼻饲。如用牛奶喂养,则奶方要求从稀到稠,即从2:1开始,逐步达到3:1。另外,还应从奶中补充其他营养成分,如钙、铁、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D等。

30.婴儿添加辅助食品四忌

婴儿生长发育快,到一定时候需要增多营养,单纯吃奶是不够的,必须增加辅助食品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增加辅助食品能锻炼口咽部肌肉的咀嚼活动,促进牙齿的生长,提高消化功能。但添加辅助食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量大。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逐渐适应。以免消化不良。

(2)忌操之过急过快。婴儿胃肠适应能力低,先用一种辅助食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再增加第二种。

(3)吃辅食后不适或病儿忌增加新的辅食。婴儿开始吃辅食后,大人要观察婴儿大便次数和消化状态,如大便仍保持每日1~2次,消化尚好,说明辅助食品是适当的;若大便次数增加,且不消化,吃什么拉什么,说明辅食不适当或喂的过多,应先停几天,改为容易消化的食品,喂的数量要减少。病儿不要增加新的辅食,闹消化不良时更不宜多用辅食,甚至常用食物还要减量。

(4)忌不新鲜、不卫生的辅食。婴儿辅助食品应单独制作,保证质量,食物要新鲜,要注意卫生,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补充营养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婴儿的健康。

31.婴儿期忌蛋白质不足

出生后28天到满1周岁内为婴儿期。这一时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也特别多,尤其对蛋白质的需要特别高,如果不能满足,易引起营养缺乏。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不利。

半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人脑细胞有两次分裂高峰期,即妊娠期和出生后的一个短时期(约在出生后6~7个月以内)。婴儿脑神经细胞数在出生后的7个月以内还在继续增加,而脑细胞的增加与肌体其他组织的增长一样,都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如果蛋白质缺乏,不但肌体组织增长慢,影响身高、体重,而且使脑细胞数目减少,即使以后补足蛋白质,也只能矫正细胞的大小,不能使脑细胞的数目增加,造成终身难以弥补。

为此,我们提醒年轻的父母要十分重视婴儿期蛋白质的供给。提倡母乳喂养。

32.婴儿忌食嚼过的食物

有许多家长给婴儿喂食时,怕孩子嚼不烂食物,吃下去不容易消化,就自己先嚼烂后再给孩子吃。有的嘴对嘴喂,有的则用手指头把嚼烂的食物抹在孩子嘴里,这样做是很不卫生的。

因为大人的口里,常带有病菌,很容易带入孩子的嘴里,而小孩的抵抗力又非常弱,所以很容易沾染上疾病。因此,孩子不会嚼或不能嚼烂的食物,最好切碎、煮烂,用小匙喂孩子吃。1岁半以后就应该让他自己学着吃,这样不仅卫生,还可培养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

33.婴儿忌喝掺水牛奶

由于婴幼儿肾脏功能不健全,喝了掺水的牛奶会使体内积水过多,容易发生水中毒症。因此,给婴幼儿喝牛奶时忌往牛奶里掺水。

34.忌用牛奶加米汤喂婴儿

目前,许多家长在牛奶中掺些米汤、米粥给孩子吃,这种吃法是很不科学的。有人做过实验,将牛奶与米汤掺后分别置于各种温度下,结果维生素损失的程度很惊人。食品学记载;维生素忌与淀粉混合。孩子如果长期摄取维生素不足,会导致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喂养孩子最好把牛奶、奶粉与米汤分开喂。

35.母乳喂养方法

孩子一出生便具有吸吮的本能,因此你必须在孩子开始出现饥饿或医生认为没有其他问题的时候尽早喂奶。

最初分泌出的微甜的黄色液体,称初乳。它富含新生儿所必需的所有营养素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抗体。直到第四天,才自然流出乳汁,这时的乳汁是稀薄带蓝色的液体。随着乳汁的成熟,约在七天后,会变得更白和更稠些。

喂奶准备:婴儿出生前做好乳房的护理很重要,它可减少不适感觉。方法是用手和软毛巾按摩乳头,以增强乳头的抗摩擦力。要保持乳头的清洁和干燥,不要用肥皂或酒精清洗乳头以防其破裂,可用油剂或油膏润滑乳头。

喂奶:喂奶前应使自己处于最舒适和松弛的状态,喂奶时可取坐位或卧位。婴儿饥饿时会尽量噘起小嘴,这是信号,此时母亲应把乳头放入。如果第一次没反应,应重复放入动作。另外,应使婴儿小嘴一直含到乳晕部位,婴儿吸奶时会用舌头将乳头往上顶住硬腭吸吮。

当你想使婴儿离开乳房时,可轻轻用小指插入婴儿嘴角,往下压住乳头,中断其吸吮,否则,会拉扯乳头产生疼痛。

第一次喂奶时,每侧乳房喂乳时间应短些,使乳房不致太敏感,然后再逐渐增加时间。而且,两侧乳房要经常交替,这会增加乳汁的畅通性,有助满足需要量。

尽量不要固定婴儿的喂奶时间,婴儿饿则即喂,这样按需哺乳会增加母婴间的相互默契,以及了解自己孩子正常的饥饱周期。不固定时间的另~原因是,过分饥饿的婴儿会吸吮太猛而引起母亲乳头疼痛和充血。

开始,婴儿一般每2至3小时就吃一次奶,这对母亲来说会感到疲劳,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会逐渐减少次数到每天4次。

可能出现的问题:乳头疼痛往往是哺乳母亲最普遍的感觉,而且常发生在哺乳头几天或在每次喂奶的开始,特别是奶汁尚未畅通之前。

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因乳头置放不恰当。比如婴儿不能把乳晕部分包入嘴唇内而仅吸住奶头,则乳汁就不能畅流,以致需用力吸吮,使乳头疼痛。另一原因是婴儿正在吸吮中,硬将其拉开,婴儿会猛咬住乳头,另外,由于婴儿过饥或哺乳间隔过久而吸吮过猛、用肥皂或酒精清洁乳头后没有擦干使乳头产生微小破裂、衣服质地较粗摩擦乳头等,均会导致疼痛。

乳房充血会是母亲们另一个主诉症状。随着哺乳的开始,乳房增大且变重,血流量增加和乳汁的压迫及乳腺组织的膨胀,使哺乳母亲感到不适。应该常哺乳或人为将乳汁吸出,或者在每次哺乳前用手挤掉少量乳汁会减轻这些症状。若疼痛明显,可用湿热毛巾敷于乳房。

局部乳汁淤积或乳腺内死亡脱落的细胞会堵塞乳管,也会引起疼痛,并可能出现红肿或硬结,一般会在你紧张、疲劳、哺乳时体位不当、哺乳间隔太长及保洁不好时出现。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应注意多休息;喂奶时尽量采取有利乳管引流的体位;衣服不要过紧;经常轻轻压迫和按摩乳房。要绝对防止乳头感染。

恢复工作:当你体完产假后继续喂奶时,如果工作地点离家太远,则要在早晨上班前、下午下班后给婴儿喂奶。如果你有电冰箱,可将母乳挤入消毒奶瓶中,贮存起来,在你来不及赶回喂奶时,由人替你将奶稍焐热后喂给孩子。

36.母乳喂养的优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