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6867200000046

第46章 管理学第九公理:组织凝聚公理(2)

构成事业舞台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人力和物力,细分,应该说包括他人的力量,即超越于自己身体健康范围的体力;他人的智慧,即超越于自己聪明才智范围的脑力;他人的关系,即超越于自己社会联系范围的社会关系;他人的投入,即超越于自己风险承担范围的财力。也正这四种资源构成了事业舞台的基础。登上了以这四种资源为基础构成的事业舞台,主体我就可让不为我所有的他人的力量,为我所使用;让不为我所有的他人的智慧,为我解疑除难;让不为我所有的他人的关系,为我事业之所需牵线搭桥以整合广泛的资源;让不为我所有的他人的财力,提供支持,为我事业之所需的经济资源进行背书,承担风险。

这种事业舞台直接是借他人之力,成就我的人生。所以,人类社会越是进化突破生命所需物质稀缺的限制,它也就越是对人具有广泛的吸引作用。所以对于能调用驱使他人的人力和物力的组织高位,历来竞争惨烈,甚至在这种竞争中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都变得暗淡无光。所以有人为能调用驱使他人的人力和物力的组织高位不择手段,弑父戮兄者有之,屠儿杀女者有之。这就更不用说朋友相残了。由此可知,事业舞台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其吸引力已经大到能使人父子、母子、夫妻、兄弟、朋友相残了。

但是,只有当组织规则健全完善,才能避免一兔走,百人逐之的混乱局面,使资源发挥事业舞台的吸引作用。这就是说,组织规则越是健全完善,组织也就越是具有事业舞台的吸引作用。这就是组织凝聚的事业舞台吸引定律。

五、事业舞台吸引作用形成的前提

支撑事业舞台的是他人的力量、他人的智慧、他人的关系和他人的投入。没有这等等,事业舞台也就不成其为事业舞台。但这四者仅仅是事业舞台的构成基础,并不是其本身。而维系这事业舞台,使之具有事业舞台作用的却是四个方面的规则构成的体系。这四个方面的规则也直接是使组织具有舞台吸引作用的前提。

(1)决策制定规则。这是对事业舞台上所有资源的处置方式方法的限制设定。如果一个人进入一定组织获得了能供其调用驱使的物力和人力,他对这些能供其调用驱使的物力和人力的使用方向和方式没有自我约束,随心所欲,化公为私,致使作为组织资源构成部分的他人的力量、他人的智慧、他人的关系和他人的投入的运用背离这些资源提供人的意愿,也就难免被从这个舞台上哄下去。同时如果这些资源提供人不给予登上舞台进行人生演绎的人以目标方向稳定基础上的灵活性,这舞台对于他吸引力也会下降,他在此仅仅是一个傀儡。所以如何调用驱使构成舞台的人力物力,也就必须规则体系全面完整,没有漏项,使规则能约束双方,一方面保证其资源使用方向不改变,同时又给予其使用方式上的灵活性。

(2)人事组织规则。构成事业舞台的核心资源是人力,物质资源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其内容包括选择谁进入构成组织的不同层次的舞台来演绎人生,如何监督使之在拥有其资源调用的灵活性的同时,不违背最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这一方向。否则,其得之无序,其用之也就不可能有序。容忍为获得事业舞台的竞争不择手段,必然因为滥用而减少用于组织目标达成上努力的投入。与组织目标的背离甚至逆向而行也就在所难免。在此强调的是获得事业舞台的竞争规则内容稳定持久,不存在多变。否则就难以形成获得的预期,事业舞台的吸引作用就会丧失,至少是降低。家族所有、家庭运营的企业往往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其原因也就在此。

(3)物料供给规则。达成任何目标都必须有物质条件支撑,而构成物质条件的资源又总是稀缺的。要保证其使用效率和效益,就必须避免不同层次的舞台主角背离高效地达成组织目标方向的滥用和挥霍。物料供给规则不仅是对不同层次上的舞台主角滥用和挥霍资源行为进行节制的上下左右相互制衡式的管控机制,而且是对各个层次的舞台主角对于物质资源运用投入的方向方式的约定,目的是保证组织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仅仅服务于组织目标的达成。有了这种节制约定,成就事业舞台的构筑成本才能最低,才能在所汇集的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成就更大的事业。

(4)资金管控规则。物料供给是以实物的形式提供给各个层次舞台主角的物质条件,资金则是物料的价值形态的存在。所以资金管控规则是对组织高层的舞台主角所掌控的经济资源的使用方式方法的约定。因为资金的使用更具全局性,并且它又可方便地转换为任何形式的物料和其它所需资源,如果没有规则约束,其浪费和被侵占就难以避免,进而使有限的资源所成就的事业大打折扣。所以只有当这一规则健全完整,并且贯彻坚决彻底,没有例外时,才能杜绝滥用和盗用,以保证有限的物质资源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上述四个方面的规则之所以是构成事业舞台的软件基础,是因为没有这个软件发挥作用,硬件就难免成为破铜烂铁,使事业舞台不成其为事业舞台而毁却事业舞台,使之无以为继而演变成为资源的让渡。所以,组织规则越健全完善,组织就越是具有事业舞台吸引作用。

六、组织凝聚的人际情感融和定律

任何一个人,他既是理性的存在物,也是情感的存在物。情感不同于情绪,它是一种稳定的心理价值取向,其内容,只有爱和恨两种取向。而融和人际关系的是爱这一价值取向的情感。人是不能没有爱的存在物,缺少爱和被爱都会让人因孤独而感到恐惧和压抑。只有爱才能使其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从中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被爱才能让人感到自身的强大和力量,在面对困境和苦难时才会不退缩。尽管基督教和中国古代墨家都强调博爱、普爱,超越于人际关系本身而爱,甚至要求爱你的敌人,但这仅仅是不切实际的思想家的奢想。孟子所言的仁之端——恻隐之心——也不是真正的爱。爱必须以频繁而近距离的接触为前提。所以俗话说,亲是“不走亲也疏”。而频繁且近距离的接触仅仅是形成爱的情感的一个前提条件,真正形成爱的情感,必须以相互关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为具体体现。或者倒过来说,没有相互关怀、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也就没有爱的情感的形成。恨刚好相反,则是相互伤害、相互猜忌、相互贬低。相对于人的身心健康而言,爱是正向作用力量,让人充满希望和力量;恨是负向作用力量,让人感到紧张和恐惧。所以,人所寻求的只是爱的情感的获得和恨的情感的避免。而组织作为提供人际频繁且近距离的接触的社会群体,能直接为作为组织成员的主体我提供情感寄托的居所和关系融和的纽带,进而让成员个人消除孤独和寂寞。而让这一可能成为现实,却是成由八个环节构成的一个循环过程:

(1)深化沟通。沟通是人际情感融和作用发挥的起点。在两个陌生人之间,是不可能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爱的情感。充分沟通才能让陌生成为过去。而仅仅点头问候的沟通也达不到消除陌生的作用,因而必须深化沟通,即通过反复多次的频繁交流,对对方的过去、现在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达成相互认知。这就是增进理解。但要保证增进理解,以提升组织凝聚作用,就必须通过沟通在组织目标上达成共识。

(2)增进理解。相互认知仅仅能消除陌生,只有当对于对方的过去和现在的处境、行为有所理解,才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判断,达成相互认同。所以,沟通本身不是目的,沟通仅仅是为达成相互认同服务的一个过程。因此,要增进理解实施的沟通就不能对对方进行假设,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就必须从对方的实际出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这就是增进互信。但要保证增进互信,以提升组织凝聚作用,就必须通过理解以保证成员个人利益在此得以实现。

(3)增进互信。达成了相互认同,也就达成了相互信任。在此强调为确保这种信任不仅不减退而且不断增加积累,这就必须在达成一定相互认同的基础上,逐渐把相互认同的内容和范围拓展开来,形成更广泛的观念共鸣,更广泛的价值认同,以最终减少和消除分歧。这就是增进互敬。但要保证增进互敬,以提升组织凝聚作用,就必须通过互信以保证成员个人的人格平等在此得以实现。

(4)增进互敬。敬就是尊重,就是对对方的价值的认同,就是让对方的价值在我的心中实现。很少,甚至是直接消除了分歧,才能全面看到对方的价值,看到了对方的价值,才能尊重对方。这里强调在减少和消除分歧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对方的价值,维护对方的价值,在人际交往过程充分体现对方的价值。这就是增进惦挂。但要保证增进牵挂,以提升组织凝聚作用,就必须通过互敬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5)增进惦挂。认定了对方的价值,也就是对方成了自己人生旅途中须借以走过崎岖不平山路的拐杖。要让拐杖能助力于山间的行走,也就必须保障拐杖完好。关注拐杖的完好,惦挂拐杖的完好,也就必然。增进惦挂就是在不损害自身的利益的前提下顺应对方。只要惦挂对象不与惦挂主体有违,这种惦挂会以惯性的方式积累。这就是融和情感。但要保证情感融和,以提升组织凝聚作用,就必须在相互关怀中用组织共同目标来统领爱的情感。

(6)融和情感。在惦挂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往往借助拐杖的人会扛起拐杖走出崎岖不平。所以,越是顺应对方,就越是增进对方的惦挂。不断增进的惦挂本身就是情感的融和,惦挂就是对对方的关怀,就是巩固对方在自己人生旅途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越是惦挂对方,关怀对方,就越是会努力保护对方,以减少和消除对方可能遇到的伤害。这就需要壮大组织。但要保证壮大组织,以通过壮大组织来为成员提供保护,就必须保证组织成员的价值需求满足对应其贡献和努力。

(7)壮大组织。在一个人际频繁且近距离接触的组织中,其成员个人相互之间,成员个人与组织整体之间,越是相互惦挂,相互关怀,相互保护,这个组织也就必然因这种特有的凝聚作用而变得越来越强大。俗语所说的“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而融和情感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明确目标,统一意志基础上实现组织人员的扩张更新,组织成员人越多,组织就越强大。这就是人际更新。但要保证人际更新,也就必须保证组织人员规模扩张之后的人际关系更新有序,避免大的振荡。

(8)人际更新。这是组织强大之后的必然结果。组织强大之后,一方面人员规模会增加,人员规模的增加必然伴随新的人际关系形成,结交更多的新伙伴新朋友;另一方面原有的组织角色会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发生转换不得不去面对新的同事、上司、下属。这二者都是人际关系的更新改变。这就又回到了深化沟通的起点。但要保证深化沟通的实现,就必须保证组织成员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只会撕碎组织成员间的情感,任何道德君子也无法对伤害他的生命健康,抢劫他的衣食财物的人形成爱的情感。

在这八个环节构成的情感发展演化的循环中,最关键的是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没有相互依存关系这一基础,爱是不可能的,至少是不可能长久的。成员之间结成了相互依存关系,才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以相互消除对方的孤独和寂寞。而与相互依存关系相对的是没有利益冲突。利益冲突是对相互依存关系的否定,它只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仇恨。所以,组织成员越是能结成相互依存关系,相互消除孤独和寂寞,就越是能增强组织对于成员的人际情感融和作用。这就是组织凝聚的人际情感融和定律。

七、保障人际情感融和作用的关键

人际情感融和作用能否发挥和增强,其关键在于组织成员相互之间是否存在有利益冲突。爱的情感与利益关系是联系在一起的,尽管爱会不计得失地向对方输送利益,甚至把能为所爱的对象作点贡献当作一种价值需求满足。但这只能在爱的情感已经形成之后,而其形成则是以在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存在为起点的,没有利益上的一致性,就不会有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也就不会有爱的情感的萌发。并且超越爱的范围的利益冲突,直接会排斥爱的情感,毁灭爱的情感。即使时时相聚的频繁近距离接触也不能改变这一点,相反还会因为频繁近距离接触而使利益冲突的双方在情感上走向敌对,形成相互仇恨的情感。其演化逻辑关系如下:

(1)密切接触导致争吵。利益冲突的组织成员相互频繁而近距离的接触,只会导致争吵。利益冲突的双方不见面还可能静下心来思考,但一见面则难免剑拔弩张。

(2)争吵导致冲突显化。即争吵致使隐含的利益冲突公开化,把本来可能用时间冲淡的矛盾推到谁也无法相让的夹路相逢境地。

(3)冲突显化加深对立。每一次公开化的冲突,让双方更是从对立的角度看顾对方,结果是相互对立的进一步加深。

(4)对立加深增加敌意。这就是由一般性利益矛盾冲突上升为你辱我荣、你死我活的不可调和的相互敌对关系,都只是从怎样削弱消和灭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判断。

(5)敌意积累导致对抗。敌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是面对面的对抗,即通过对抗进行力量对比基础上的抗衡,在防止被对方削弱消灭的同时,积蓄力量削弱消灭对方。

(6)对抗导致敌对行动。对抗一旦形成,就都会把对方视之为必须消灭的敌方,最后在此形成双方之间的力量比拼。

(7)敌对行动分裂组织。如果在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发生了敌对的力量比拼行动,组织的整体统一也就彻底毁灭了,组织也就必然分裂为相互对立的部分而削弱。

(8)组织分裂升级对抗。分裂一经形成,对抗就会由偶然的行动变成经常化的行为,成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对抗,并把削弱和消灭对方作为全部行为选择的目标。

(9)对抗升级分裂社会。对抗再发展,不仅组织的整体统一性不存在了,而且还会迁延到所存在于其中的社会,让全社会也卷入进来造成分裂。两个有影响的组织对抗,必然会让这两个相互对抗的组织之外的人和组织作站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