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国金融泡沫史
6857200000017

第17章 无限制膨胀的信贷泡沫(4)

但是,假如纽约银行把信贷借给了柏林的一家银行,而且根本收不回信贷,那么他该如何是好呢?他要么偿还地方小银行要求其归还的信贷,要么宣布倒闭。在这种情况下,这家纽约银行只有出售其手头上的一些债券。可要是所有的纽约银行都同时做着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差不多都会这么做,那么证交所的情况会雪上加霜。银行将会抛售债券,而投机者将会抛售股票,证券价格的大跌对整个国家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具破坏力。

你现在所看到的是债务清偿的情景。由于这些成千上万被遗忘的银行储户要取回他们的存款,信贷源泉正在逐步干涸。而由于信贷收缩,每个储户都同时要求取出自己的存款,借贷链条上的最后一环——借贷者已经无路可走了,只得变卖资产来偿还信贷。

但是,即便这家地方银行从纽约银行那里要回了信贷,也还是不够的。他的储户接连不断地取款意味着他必须收回更多的信贷——要知道,这个比例是10∶1。储户每取走1美元,某个地方的某个人就要还回10美元的信贷。这家银行下一步想到的是出售手上持有的南美政府债券,这是收回信贷的另一种办法。

不可否认,总会有人购买这些债券,但这意味着不管是谁从银行手中买下这些债券,他都会取代银行成为发行这只债券的南美政府的新债权人。银行用不着关心谁是买家,交易会在公开的债券市场里进行。在那里,货物一经售出概不退还,需要谨慎的应该是买家。

而当这家地方银行去出售手上持有的南美国家政府债券时,发现这些债券的报价仅为30美元——请注意,他可是付了90美元的价格购买的。如今这个南美政府正深陷财政困境之中,债券市场上所有的买家都知道这个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只给出30美元报价的原因。如果银行以30美元的价格卖掉这些债券,那么他将损失掉借给南美国家政府信贷额的2/3。此外,如果出售这些债券只能换回这点钱,那么就算全部卖掉也于事无补。于是这家地方银行把这些债券搁到一边,转向手上持有的德国市政府债券,但是德国市政府债券的价格一样暴跌。

这些债券的状况可能与南美债券一样,或许比后者还要糟糕,因为德国已经陷于危机之中。那么银行还有什么可供出售的呢?当然,他还可以出售美国政府债券,然而即便是这些债券,价格也大幅下跌。由于成百上千家处于困境中的其他银行都选择出售手中所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而不是出售那些他们无法承受损失的垃圾债券,因此美国政府债券的价格也出现了下跌。

通过出售美国政府债券,收回了借给政府的信贷后,这家地方银行持续经营了一段时间,偿付了储户的存款,并劝告他们不要继续取出存款,还告诉他们一切都会好转起来,对此要抱以乐观的态度。某一天,华盛顿审计局办公室的银行稽查员突然来审查这家银行的账簿,以此判断这家银行是否有能力偿付债务。查完银行的账簿后,他说道:“看这!你已经出售了所拥有的最好资产,现在要用这些不良资产来平衡收支,你却仍然用当时购入这些不良资产的价格为它们估值。比方说,你还在账簿上为这些外国债券标上90美元和95美元的价格,可你明明知道它们现在的价格只有30美元或35美元,你这家银行已经不具备偿付能力了,你必须关门。”

随后,一张致命的白色封条被贴在这家银行的厚玻璃门上,那些在窗口前要求取款的储户也被赶出银行。

1930—1931年这两年间,几乎完全一样的情形发生在大大小小的3635家银行中。这些倒闭银行的储蓄额至少达到25亿美元。

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这些站在银行外面透过厚玻璃门读着银行稽查员的封条裁决的储户们才是最初的信贷贷方。

想想储户所起的作用吧。当储户来银行存款时,他显然是把钱借给银行,可这些钱代表着什么呢?如果储户存入银行的是他自己赚来的钱,那么这些钱代表储户劳动所创造的同等价值的东西,一些他自己使用后还有剩余的东西,姑且假设是一捆剩余的木柴吧。

这捆剩余的木柴只能完成有限的任务。如果你把这捆木柴储藏起来,以备将来之需,那它代表的是多出的空闲时间。如果你用它和你的邻居换取自己所需要的其他物品,那么这就是原始的物物交换。

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不会获得任何增值,它始终都是一捆木柴,你可以把它出售掉换成现金。如果你仅仅只是储藏了卖木柴所得的现金,也还是不会得到增值。但是如果你把这些钱拿到银行作为有息存款,这样一来你就把价值一捆木柴的剩余价值借给了银行,增值便开始了。一个没有工具的劳工从银行借钱去买一把斧头、一个大木锤以及一些楔子,这些工具实质上就是你的那捆木柴。而后这个劳工用这些工具砍了三捆木柴,他留了一捆木柴自己用,卖出了其余的那两捆木柴,他用其中一捆木柴的收入来偿还银行贷款,现在他手上还有第三捆木柴的收入,这就是所谓的利润或者增值。如果他没有打算把这笔钱花掉,而是选择把钱储存起来,这样他把钱存入了银行。于是银行现在有了两捆木柴,而原先只有一捆木柴——银行并不是拥有木柴本身,也不是拥有劳动,而是拥有代表劳动的金钱载体。此外,劳工手上还有那些工具,这一切都是从一捆剩余的木柴中得来的。

如此一来,我们积累了财富,只要获得财富的劳动没有流失,那么财富的积累也是没有止境的。

接下来,我们假设第三个人从银行借走两捆木柴的钱,用来制造一个属于“金字塔”定义的没有经济价值的玩具,或者用于进行一次运气不佳的投机活动,或者在没有创造同等价值的情况下用于购买他急切想要享受的东西,而在他享受完后也没能创造出同等价值的东西。由此一来,他最后无力偿还债务本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资金流失了。其实并非如此,金钱还在,可金钱所代表的东西流失了,也就是那能够创造出两捆木柴的劳动流失了。

事实上,金钱本身不具有价值或力量,它所代表的东西才具有这些。每一美元的实际货币表示的是价值一美元的财富在某地被以某种方式创造出来,在这一美元的基础上,银行家扩增出的每一美元信贷表示的是价值一美元的财富正在某地以某种方式被创造出来。

如果这些钱因为货币贬值,其占总体财富的比例减小,从而导致购买力下降,那么那些把劳动借给银行的储户们会最先受到影响。

可我们为什么限定只有政府才有发行货币的职权?又为什么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政府行使这一职权?为什么规定制造假币是犯罪行为呢?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货币价值保持稳定,因为如果货币的增速快于我们用货币标价的物质财富的增速,那么货币所代表的劳动价值就会像一捆木柴在风吹雨打中慢慢变质一样。

当一个政府,不论出于什么目的,规定制造假币并不犯法时,当它开始发行与任何已有或正在产生的财富没有丝毫关联的假币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通货膨胀会慢慢显现出来,一旦出现通货膨胀,人们将难以制止或控制它,接踵而至的将是不可避免的灾难。最后,人们一生的储蓄或许连一顶帽子都买不起。

我们模糊地从货币中了解到这些。我们也还会了解关于信贷方面的,可那将会更加模糊。

如果有人建议政府去大肆印制货币,从而让全国上下充斥着法定货币,那么只要是有一点经济头脑的人都会一口否决这种建议。只有那些思想上或政治上不理智的人才会采纳这样的建议。而且如果政府中不理智的人投票强行让政府这么做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包括这些制定政策的人都会储存黄金,因为黄金是一种政府不能制造也不能稀释的货币。

或者,如果有人提议每家银行都有权发行他自己认为合适的货币量,完全让银行自己谨慎发行,那么其中的利害也是不言而喻的。每家银行都会对这一提议说“不”。这不仅因为人们不愿让私人银行家拥有这种特权,而且私人银行家们也不愿让他们的同行拥有这种特权。

然而,尽管货币的发行是如此的戒律森严,但是银行却可以自由地创造和扩增信贷,尽管货币通胀和信贷通胀都是恶魔,会带来同样的苦难,可是每家银行都依照自己的判断来调控信贷额度。信贷通胀会导致狂热、错觉以及虚幻的财富积累,通货紧缩会带来萧条、危机以及追悔莫及。

一种状态紧接着另一种状态,谁都逃脱不了,因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个是原因,另一个则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