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谋略全书
6815600000057

第57章 鉴才智慧——观人识百相(8)

公孙渊被曹操打败后,派人向孙权俯首称臣。孙权大悦,封公孙渊为燕王,并派万名将士乘船循大海迂回中原(时为曹操控制中原和北方)去向公孙渊庆贺。群臣都反对,张昭说:“公孙渊反复无常,本不可信;他现在归降只因为受曹操攻击而已,如果公孙渊变卦,反投曹操,我们的使臣兵马怎么生还?”孙权反复责难张昭,张昭执意不让,弄得孙权很没面子,拔刀击案说:“东吴人士入宫就拜我,出宫就拜你,我敬重你也够深了。但你经常当着众人的面反对斥责我,我就担心自己什么时候忍不住下令惩罚你了。”

张昭直眼盯着孙权说:“我虽知谏言不被采纳,但只愿竭尽忠诚,报太后临崩前,呼老臣到床边遗诏老臣顾命之恩。”孙权掷刀于地,与张昭对泣,但终没采用张昭的建议,派人到公孙渊处。

一气之下,张昭托病不出,孙权也因此恨他,叫人用土封了张昭家的大门。张昭又叫人从里边把门封上。

后来公孙渊果然杀了孙权的使臣,归降曹操。孙权自知失策,多次派人向张昭谢罪,请张昭重持朝政。张昭坚辞不出。孙权又亲自到门前去请张昭,张昭仍称病不出。孙权用火烧张昭的大门,想逼张昭出来,张昭还是不出来。孙权又叫人灭火,守候在大门外良久,张昭的几个儿子才把张昭扶出来。孙权用车载张昭回宫,深自内责,张昭重上朝会。

张昭治理政事细致周密,直言耿介,秉性忠诚,但在胆略勇气上,却不是一位好将领,好军师。

甘宁投奔孙权后,向孙权献策:汉室日渐衰微,曹操盗国家之权,当率兵向西进;刘表占据荆江一带,但昏庸无能,儿子又不争气,不如早图之,否则被曹操先下手;要取刘表,先须攻黄祖,黄祖一破,乘势而上,可以渐渐夺取巴蜀之地,这样就可成霸王之业。

孙权很赞成甘宁的建议,张昭反对说:“现在东吴四处都还没安定,如果远征黄祖、刘表,恐怕国内会有叛乱。”甘宁对张昭说:“国家把你当萧何一样的信任,你却安守着怕叛乱,何以仰慕古人呢?”

当曹操率83万大军攻赤壁之时,东吴将士都惊恐不已。张昭对孙权说:曹操虽是狼子野心,但挟天子以令诸侯,动不动就是朝廷的圣旨,天子的口谕,与他抗争本属不顺;东吴可以抗拒曹操大军的只有长江天险,但曹操现在已占据了荆州,收编了刘表的水军,顺江而下,水陆并进,长江天险已不存在,如何与他争斗呢?不如暂时归降曹操。

后来孙权用鲁肃、周瑜,与刘备合力打败兵力强大的曹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战例——赤壁之战。

张昭死时81岁。史书评张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王以下,举邦惮之”。

正谋之才荀彧

综观荀彧之谋,无奇谋、无邪谋、无忍谋,可以说他一生使用的计谋都是正谋。这与他的为人是一样的,他是一位敦厚之人,也就用敦厚之谋。即使是在曹操这样的奸雄手下,荀彧也能享受尊重。看来,谋并非都是阴谋,真正的谋略家是像荀彧这样的人。

荀彧(157—214年),字公达,东汉末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于士族家庭,为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计。荀彧从小失去父母,是跟着祖父和叔父长大的。他外表愚钝懦弱,内心却机智勇敢。13岁的时候,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叔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彧对叔父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怀疑他要做什么奸滑的事情!”荀彧似乎明白了,就趁机盘问。果然张叔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这件事传了出去,大家对荀彧都另眼相看。后来荀彧在朝廷做了黄门侍郎。董卓作乱,荀彧参与了谋划杀死董卓的事件,被关进监狱。董卓被除掉,荀彧才出狱。

东汉末年,荀彧任黄门侍郎,当时天下大乱,他有意寻找能够安定天下的人主。曹操迎献帝建都许昌后,听说荀彧是个十分有才智的人,遂征为汝南太守,旋又拜为军师。荀彧觉得曹操是个可以与之共事的人,便甘愿为其所用。曹操得到了他,经常高兴地对人夸奖荀彧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这表现了曹操对他的嘉许和信任。

据史载,在曹操的众多的谋士中,荀彧是贡献最大的一个。他在辅佐曹操的过程中,据说共奉献重大计谋12次,每次都能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

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荀彧随曹操征讨张绣。荀彧看到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抗我,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人马仰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们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这样即可诱而致敌。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我军不易取胜,到那时就会形成进退维谷之势。”曹操不听劝告,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连曹操本人也几乎死在那里。后来,曹操十分后悔地对人说:“这都是不听荀彧的话的结果啊!”不久又设计谋诱敌,才获胜利。从此,曹操对荀彧言听计从,甚为倚重,再也不敢轻易否定他的意见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讨伐曹操,当时,袁绍的军队十分强大,与曹操相比,他有很大的优势。但袁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指挥无方,曹操和袁绍相持在官渡,一时胜负难分。后来,正当曹操粮草将尽、非常着急的时候,袁绍手下谋士许攸遭到袁绍的怒斥,一气之下决定投奔曹操。许攸一直往曹营而来,被曹军捉住,许攸说:“我是曹丞相的老朋友,快快给我通报,就说南阳许攸来见丞相!”军士到曹操寨中禀报,曹操正在休息,一听说许攸来了,知道他肯定对自己有所帮助,大喜过望,还没有穿好鞋就迎了出来,拉着许攸的手一起到屋里。

曹操开门见山地说:“你肯到我这里,我就有救了,愿意教给我攻破袁绍的计谋吗?”许攸问:“你现在粮食还能维持多久?”曹操附在许攸耳边低声说:“军中只有这个月的粮食了。许攸大声说:“别瞒我,你已断绝粮食了!”曹操大惊,拉着许攸的手:“既然你知道我面临危机,那就赶快帮我出主意吧!”许攸于是说道:“我有一个计策,保证不出3天,让袁绍的百万军队不攻自破。”

曹操大喜,催促他快讲。许攸说:“袁绍的军粮和其他军需物品都囤积在鸟巢,现在由淳于琼把守。你可以挑选一些精兵,假称袁绍的将领蒋奇领兵去那里守粮食,乘机会放火烧掉粮草和其他物品,这样,袁绍的军队不出3天就会大乱!”在多年的用兵中,断人粮道是曹操的惯用手段,他听了,正中下怀,隆重地招待许攸。第二天,曹操亲自选骑兵、步兵共5000人,准备去乌巢劫粮。曹操的左右张辽等人怀疑许攸,认为袁绍的囤粮场所不会不加防备,不要轻信许攸的话。曹操说:“不必疑心,现在我军粮草已供应不上,不管是真是假,都必须这么做,倘若不采用许攸的计策,我们也是坐以待毙啊!”

当时,荀彧早就有这个看法,只是不知道袁绍的虚实,在许攸到来之后,就坚定地主张曹操亲自率兵去乌巢。于是曹操经过了周密的布置,成功地夜袭鸟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就这样拉开了曹操胜利的序幕。

袁绍鸟巢粮草被烧,损失惨重,又失去了许攸、高览这些栋梁之才,军中士气低落,人心恐慌。许攸又为曹操出主意,他说:“今日袁绍残兵败将归去,人心不稳,应乘胜速取袁绍大本营,这样就可以消灭袁绍的有生力量。”曹操又依计而行,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这时,荀彧向曹操献计说:“现在可以乘胜追击,可以传假情报,说我军将调拨人马,一路作出攻邺郡(今河南安阳市)的样子;另一路作出攻打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的样子,断袁兵归路。袁绍如果听说了这个传闻,以他的多疑的性格,必定会信以为真,就会分出兵力阻击我军。我方可乘他调兵拔寨之时,急攻袁寨,袁绍的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斗志,定能破敌。”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立即采用荀彧的计谋,出动二路人马,四处扬言,散布迷惑袁绍的消息。袁军听到消息急忙报告袁绍:“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去黎阳了。”袁绍信以为真,急忙派兵10万人,分别去援救邺郡和黎阳,连夜急行军走了。曹操立即集中大队兵马,乘虚而人,冲向袁绍营寨。袁军本来已无斗志,官兵四处逃散,抵抗不住。袁绍连盔甲都来不及披上,带着幼子袁尚逃奔而走,曹军在后紧追不舍。袁绍为了渡河逃命,把金银财宝、图书车辆全都丢弃,只有随身骑兵800多人一同逃往黎阳,曹军获得全胜。

在曹操征伐吕布时,荀彧随军。吕布在曹军和刘备等各路军队的围攻下,败退后固守下邳,虽经过多次进攻,曹军仍攻不下城池,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曹操就想撤兵回宛城。荀彧坚决反对,他劝说曹操:“吕布虽然勇敢,但无计谋,如今他三战三败,锐气大减,虽在固守,军队已没有奋斗的意志了,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敌人就会不攻自败。吕布手下虽然有陈宫那样的谋士,但他设谋迟慢,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我们应当赶在吕布的锐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设定的时刻,想法紧急攻击,这样,吕布一定能被攻破。”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问荀彧说:“有什么好办法呢?”荀彧说:“可以先摧毁城墙,即可一举进攻。”于是,曹操指挥曹军引沂水和泗水灌进下邳城,大水冲垮了城墙,吕布军队不战而垮,吕布被活捉后杀掉了。

对于这次战斗,曹操觉得自己完全是依仗荀彧的计谋才成功的,连连称赞荀彧:“即使是颜子、宁武这样古代大圣贤也无非如此啊!”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私利相互争斗。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荀彧随曹操讨伐袁谭、袁尚,到了黎阳。第二年曹操又去征伐刘表,正在这时,袁谭、袁尚兄弟二人为争夺冀州发生内讧。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袁谭派人到曹操军中乞求归降,请曹操援助自己。曹操请谋士大臣商议,大多数人认为应当先讨平刘表,刘表强大,而袁谭、袁尚不仅不团结,相互之间争斗不息,而且没有智计,也没有得力的将领、谋士辅佐,是不足为虑的。只有荀彧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说:“刘表父子如同豚犬一样,只是看门守家而已,并没有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要不然正当天下混乱大有作为的年头,他却守在江、汉之间稳坐不动。袁绍曾占据四州地盘,拥有精兵10万,基础十分雄厚,经过了多年的经营,已经赢得了人心,现在他们兄弟相争正是我们灭掉他们的大好时机,如果我们不接受袁谭的投降,使他感到无路可走,再去和他的弟弟讲和,到那时,他们两人和睦相处,子承父业,那么天下的苦难就不可能平息了。如今他们兄弟相残、势不两立,如果其中有一人被兼并,那么他们的力量就强大多了,会不易对付。应该趁他们内部战乱的时候攻击他们,天下就平定了。可不能坐失良机啊!”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茅塞顿开,说:“好,就采纳你的意见!”他答应了袁谭的要求,出兵打败了袁尚。袁尚被消灭以后,果然不出荀彧所料,袁谭立即反叛曹操,这样一来,他就势单力孤了,荀彧随从曹操在南皮将袁谭杀死。

曹操对荀彧极为器重,评价很高。曹操认为荀彧不仅是个智谋出众的人,同时也是一位十分难得的忠厚长者。在收复冀州后,曹操封荀彧为陵树亭侯,称赞他说:“军师荀彧,自初佐臣,无功不征,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他想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荀彧,就告诫儿子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曹丕对曹操的话铭记在心。荀彧生病,曹丕拜在床下问候,像对父亲一样地尊敬。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荀彧任中军师。魏国初建,任尚书令。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彧随曹操征孙权,病死途中,享年58岁。

综观荀彧之谋,无奇谋、无邪谋、无忍谋,可以说他一生使用的计谋都是正谋。这与他的为人是一样的,他是一位敦厚之人,也就用敦厚之谋。即使是在曹操这样的奸雄手下,荀彧也能享受尊重。看来,谋并非都是阴谋,真正的谋略家是像荀彧这样的人。

郭嘉远见识孙策

郭嘉从分析孙策的性格入手,明确指出了孙策在为人处事中有狷狂之象,并预见他有不测之祸。而孙策的命运也正如郭嘉所料,在引兵北上的前夕,去郊外打猎时,不设防,被昔日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死。

郭嘉,字奉孝,曹操的著名谋士,素有济世安民之志,多谋善断。最初,投奔割据北方的袁绍,但很快看出袁绍徒有虚名,是一个优柔寡断、难以成大业的庸主;于是便毅然离开当时在军事上还占有很大优势的袁绍,转而投奔曹操。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郭嘉来到许昌,经人引荐,见到曹操。曹操慧眼识人,对郭嘉的才情志向极为推崇,赞叹说:

“使我成就大业的人,必定是郭奉孝!”而郭嘉对这位乱世的雄杰也深表叹服,说:“曹操是我郭嘉千里寻觅的人主!”曹操当即任命郭嘉为司空军祭酒。自此之后,郭嘉尽心竭力地为曹操平定汉末群雄的大业出谋划策。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相持不下。孙策便准备率军渡江北上,乘虚袭击曹操的老巢许昌。这给久战官渡不下的曹操带来了一道难题:

如果现在舍去袁绍,来日再兴师征讨,势必要耗费更大的精力,因此不能丢弃眼前这个歼灭袁绍的大好战机;但是,如果继续屯兵官渡,而孙策果真渡江北上,许昌守备空虚,很可能失守,许昌一失,则根基动摇。

这时,郭嘉洞察了曹操的心思,说:“孙策削平了江东五郡,占了不少地方,也诛杀了不少江东豪杰;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暂时笼络住了几个为他拼死效力的人。但是孙策为人张狂,处事轻率,甚少戒心,这是他致命的弱点。因此,目前他虽然拥兵数十万之众,由于这种性格的支配,他仍然像一个奔走在旷野之上的独行者。他在江东攻城略地,兼并群雄,肯定结下了不少仇家,假如身边骤然兴起刺客,他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因此,孙策不足忧虑,我料定他必将死于匹夫之手!”

郭嘉从分析孙策的性格入手,明确指出了孙策在为人处事中有狷狂之象。狷狂之态不忍,别人就会看不顺眼,言谈过于狂妄,别人就会记恨在心,而这一切,孙策都没有忍耐克制,所以郭嘉断定孙策将有不测之祸,坚决主张曹操继续屯兵官渡,削平袁绍,暂时不考虑孙策的北犯;他还分析袁绍有十条必败的弱点,断定曹军必胜。

这些细微精到的分析和预见,解除了曹操对孙策的忧虑,鼓舞了曹操平定袁绍的决心。尔后,曹操果然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捷,巩固了北方的统治。而孙策的命运也正如郭嘉所料,在引兵北上的前夕,去郊外打猎时,不设防,被昔日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死。

五、观人典故,可资借鉴看人要多看优点

作为领导者,看人要看优点,如果下属有一点过错就严加追究,那后果只能是下属循规蹈矩,责任心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团队只能是一个平庸的、缺乏活力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