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成功金版)
652100000169

第169章 赶人上架也是一种有效激励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勒斯里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挑山货的美丽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是从景点那边走迷失的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山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的汽车等着你。”勒斯里跟着少女穿越丛林,阳光在林间映出千万道漂亮的光柱,晶莹的水汽在光柱里飘飘忽忽。正当他陶醉于这美妙的景致时,少女开口说话了:“先生,往前一点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中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

勒斯里惊问:“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摔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

勒斯里不禁冒出一身冷汗。没有办法,他只好接过少女递过来的两根沉沉的木条,扛在肩上,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段“鬼谷”路。两根沉木条,在危险面前竟成了人们的“护身符”。

许多时候,上司要学会在下属的肩上压上两根“沉木条”,给下属一些激励,会让其走得更好。激励就可以推动员工,就像慢马需要马蝇一样。

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以及适当的压力调节,可以使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可以使人的职业情感变得成熟和稳定,从而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更大的激情。因此,领导要学会适当对下属施压,激励其不断成长。

曾有外国记者这样评价过王永庆:“他的行事手段近乎残忍,秘诀是对工作细节和工作时间毫不留情地苛求。他手下的管理人员若换成西方人,恐怕早被他折磨死了。”

王永庆有个习惯,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会提出很多细微而又犀利的问题问他们。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因为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对部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关。

一个主管说道:“因为跟董事长(王永庆)一起开会,主管们的压力一定会很大,董事长问的问题很细,所以大家的资料都要准备得非常充分。即使主管们无法回答董事长王永庆的问题,也不会遭到所谓的严厉批评,但是,有那么多主管一起开会,自己(如果回答不了)也会不好意思,所以大家都要尽量准备,压力很大。”

由于在吃饭的时候压力过大、过度紧张,台塑的主管人员很多都患有胃病,医生们戏称是午餐汇报后的“台塑后遗症”。

如今,台塑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PVC塑胶粉粒的原料来源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台塑在美国有14家大工厂,但台塑与拥有尖端科技的美国对手竞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王永庆始终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他一贯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表现一个人的生命力。

“压力”是必要的,但是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不可缺少的。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近苛刻,对员工的奖励却极为慷慨。

王永庆给员工们的激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干部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因为是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另一包”又分两种:一种是台塑内部通称的黑包;另一种是给特殊有功人员的杠上开包。1986年黑包发放的情况是:课长、专员级新台币10万~20万台币;处长高专级20万~30万台币;经理级100万台币。同时给予特殊有功人员200万~400万台币的杠上开包。业绩突出的经理们每年薪水加红利可达四五百万,少的也有七八十万台币。此外还设有成果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分享员工”的方法。奖励丰厚,所以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这个奖励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在工作和生活中,王永庆非常体恤企业的员工,凡是员工们合理的要求一点都不吝啬。

有一天,有位主管红着脸到王永庆的办公室报告公事,见到王永庆后这位主管先坦白,前一天晚上与客户喝酒,残酒未退,加上受到腮腺炎影响,脸才会红红的。王永庆不高兴地说,不会喝酒就不要喝,但仍询问这位主管有没有去就医,主管说已到长庚医院脑神经科室就医,王永庆说:“那样看不好,科室不对。”随后王永庆拿起电话,打给台塑集团控股的长庚医院高层,要求马上为这位得腮腺炎的主管挂号。

台塑集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王永庆善于用人分不开的。“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这两个法宝是王永庆制胜的秘诀之一。

有位专家将“激励”比喻成一把宝刀,有刀刃,也有刀背,用得正确,用对地方,用对时机,效果很好。反之则可能伤到自己,危及组织。因此,上司更须用心学习正确的激励之道。下属绩效不佳的理由很多,包括组织、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然而,大家很容易一下子便把责任推给“沟通不良”或“士气不振”。其中士气不振又联想到缺乏激励,大家公认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策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让其工作更高效。

【经验锦囊】

“玉不琢不成器”,只有不断地激励,才能使你的下属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激励过多,产生不可负荷的压力,那会对人产生毁灭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