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飞雁入蜀中
6365900000035

第35章 初到江东

离开西川,改骑马为乘船。雁铭才知道,这去送信的差事,也不是那么好干的。大江之上,颠簸起伏,站在船上如同踩在翘翘板上,一阵阵眩晕令雁铭只能一直趴在船尾,吐的呕心呕肺。哪里还有心思去欣赏什么千里江景,还有什么心情去感叹当年的赤壁之战,周郎建功。

邓芝几次出仓来问她:“是否安好?可需暂停歇息?”

这让雁铭在难受之余,又觉得不好意思,这不是给出使队伍添麻烦吗?她倒无所谓,可是惹人非议丞相就不好了。于是她强撑着站起来,“无妨,无妨,邓大人不必挂忧。”

看到面色惨白的她,邓芝又说道:“辜令史,想必是北方人,不习乘船。”令史官职低微,邓芝这样称呼她,实在是看着丞相的面子呀!

她是哪里人?她是一千八百年后的CD人,怎么能算是北方人。但是到了三国时代,她的家乡就成了一个谜。

勉强笑了笑,“雁铭遇溺后,不记得从前的事了,但我知道我如今是蜀汉的官员。”

听了这个回答,邓芝捋了捋胡须又问道:“丞相派你去送信给诸葛大人,可还有其他交代?”

雁铭寻思,这话什么意思?丞相派邓芝为使,有什么事自然会交代他。而自己为丞相送信,是家中私事。邓芝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邓大人为使臣只能去见吴主,雁铭只是带丞相送信给诸葛大人,此为私事。”

她的心中也在嘀咕究竟应不应该把临行前诸葛亮说的话说给邓大人听?那“姻亲”两字究竟何解?但她最终却没说出口,邓大人的任务是去游说孙权,不应该参与到其他事情中去,免得落人口实。诸葛亮既然没对邓芝明说明,那就是希望他只完成明面上的事。

邓芝点点头,看来丞相府中之人一样谨慎。他不再多问,转身回去仓中。邓芝并不知道丞相派雁铭随行去送私信是什么用意,但他明白一个道理:外交努力是多方面的。

船靠岸后,雁铭便迫不及待的跳下来。双脚着地后,之前的眩晕感也逐渐减退。她又开始左顾右盼,欣赏起江南美景。

在馆驿下榻后的第二天,雁铭便向邓芝请求去诸葛瑾府上拜访。邓芝正要派随从,同她一起去。却闻听诸葛瑾的公子前来拜会。

邓芝捋捋胡须,对雁铭说道:“公子前来所说的定是丞相家事。我不便在此,就请辜令史代我转达问候吧。”

雁铭点点头,她理解其中意思。于是独自到馆驿外迎接来客。

诸葛瑾府上的公子,就是雁铭昔日的旧相识——诸葛乔。这位曾与她一起勇斗野猪的温和少年,如今着实让雁铭惊了一下。都说女大十八变,看来男子也是如此。当初和她个头差不多高的男孩儿,现在已经可以低头俯视她了。雁铭想到诸葛亮的身高至少也有183,而诸葛乔少说也178。看来诸葛家的基因果然不错,个个都仪表出众。

“雁铭别来无恙?”只有这温和的笑容依旧没变。

“乔儿?原来是你!”

“嗯,我特地来接你到府中一叙。”

“你怎么知道我会来东吴?”雁铭有些疑惑。

“叔父十几日前,曾有书信告知。”

她明白了,这是诸葛亮的一贯作风,凡事都会事先安排妥当。她走到哪里,总要找个信赖的人照顾她。

雁铭笑了笑,命人转告邓大人后,便骑马同诸葛乔一起去拜会诸葛瑾。一路上诸葛乔都在神采飞扬的为她介绍江南的风土人情。

雁铭看着他,微笑聆听。这个人当初住在诸葛亮府上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屁孩儿,一有机会就会跟在她身后问这问那,那时他的神情充满依赖。如今这张熟悉的脸上依旧眉清目朗,只是稚气已退。此刻他谈笑风生,举手投足之间都张显着大家公子的风范。

来到东吴大将军府上,雁铭终于见到这位吴国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诸葛瑾。曾经她对这个人的了解,仅仅限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描写。如果对他有什么特殊感觉的话,那就是他是诸葛亮的兄长,性格和他一样谨慎小心。最让雁铭刮目相看的事,也就是这人十五岁便能承担起家庭重任,赡养继母,至善至孝。

如今他坐在对面,和颜悦色的看着雁铭。

“吾弟之前来信言到,雁铭会来府中拜会,所以我让乔儿去接你来家中一聚。”

雁铭注意到诸葛瑾没有称呼她为“辜令史”,而是直呼其名,并把府中说为家中。这些都表明,她来此就是来串亲戚的与政事无干。她暗自思咐,看来诸葛瑾这块骨头不是那么好啃的。同时她又觉得好奇,究竟自己算是诸葛家什么人?诸葛亮会在信中怎么形容她的身份呢?

面对这样的开场白,她低头寻思该用什么话来应对。

诸葛瑾又问道:“二弟近来一切安好吗?”

雁铭心里忍不住偷笑,她的身份何时提升的这么快?诸葛瑾的问话完全就是兄长在问弟媳,像是在说“你把我弟弟照顾好了吗?”

“丞相为国事终日操劳,事必躬亲。不过身体尚还康健。”

她回答这句话的时候有些心酸,想到若干年后,司马懿也会问蜀汉使臣:“你家丞相身体如何?”得到的结论却是:食少而事烦,岂能久乎?

“唉,二弟性情还是如此,雁铭即在身边,就烦劳你多照顾他了。”

雁铭感到这个圈子兜得有些大了,毕竟黄夫人才是最该照顾诸葛亮身体的人。

她微笑着说:“黄夫人在府中每日为丞相寝食尽心尽力,诸葛大人不必挂忧。”

诸葛瑾笑着点点头,看来这是个懂得分寸的女子。

雁铭起身,将诸葛亮的书信递到诸葛瑾手中,“这是我家丞相给诸葛大人的书信。”

诸葛瑾接过来后,却并未拆开来看,“容我看过之后,再做回复。你与仲慎(诸葛乔原来的表字)久别重逢,想必有许多话要说。我还有事,就让他招待你吧。”说罢,他起身离去,不给雁铭说其他话的机会。

看他离开,雁铭心中郁闷。她应该早料到,诸葛瑾不会轻易说什么的。想当初,他为荆州出使蜀汉。在CD那么久,除了公众场合,一次都没有与诸葛亮私下会面。而今这个敏感时期,他又怎会轻吐一言?

雁铭思量很久,突然发现诸葛乔此时在旁边一直未说一语的看着她,这神情颇为奇怪。

“乔儿,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雁铭对诸葛乔的说话习惯一时难以改过来。

诸葛乔低头轻哼了一声,“雁铭,父亲的性格我很了解,这件事要仔细计议才是。”

雁铭惊觉,乔儿改变的岂止是外貌。她什么都未说,他却一语道破要害。诸葛家的人是否都具有洞悉一切的能力?

“嗯,我是太心急了。”雁铭又看了一眼诸葛乔,“乔儿,会帮我吗?”

诸葛乔“噗嗤”一声笑了,“雁铭,我会帮你!就像当年一样。”

雁铭点点头,她仔细的看了看诸葛乔,发现他与诸葛瑾的相貌有很大不同,诸葛瑾的眉宇间总是透着一种老成谨慎,甚至还有点圆滑。而乔儿却是坦诚温和的,这让和他相处的人感到很舒服。以前年少不曾觉得,现在看着乔儿嘴角边淡淡的笑意,很像很像那个人。

“乔儿,你知道吗?你不太像你父亲。”

“哦?那像谁?”

“像你叔父!”

……

两日前,雁铭在东吴大将军府上磨蹭到用过晚饭,也不见诸葛瑾再露面,她只好悻悻而回。

隔了两日,雁铭想到诸葛亮告诉她,可以常去走动。于是又向邓大人请示后,便再去诸葛瑾府上拜会。

上次走过一次后,雁铭发觉原来驿馆离诸葛瑾的府邸非常近,于是便没有骑马。一路上她边走边寻思究竟诸葛亮所谓的“姻亲”是指什么?

她想的太入神,以至于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都不曾听见。街面上的人皆已闪开,唯独只有她还在道路中间慢悠悠的踱步。直到那匹马已到身后,她才突然惊觉,但是为时已晚,她来不及躲开。幸好是从前关兴曾教过她驯马,此时雁铭的第一反应是伸手做出安抚马的手势,然后口中轻声“嘘”着。

坐在马背上的人已然勒住缰绳,但马还是有点受惊前蹄腾跃,雁铭也不禁后退几步,匆忙中崴了一下脚,便跌坐在地上。马的主人终于安抚住马,他随即看向坐在地上的雁铭。

这个人身着白色鸟菱纹锦袍,要系金丝玉带,身披水蓝色冰丝大氅,头戴墨色雀尾小冠。衣着华丽,风度翩翩!

雁铭也在同时看向马背上的人,心中暗惊!都说江南风光好,不想男子也长的这般惹人注目。什么是面如冠玉,目若秋波,她算是见识到了。

此时这人斜睨着眼睛,仔细打量着她。这神情,这场景,似曾相识。雁铭很奇怪,她明明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却怎么觉得对方像是看到她后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