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35

第35章 拾穗者

《拾穗者》这幅画是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完成于1857年。

原题目叫做《八月》,经修改为《拾穗者》,作品展现了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平凡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应却远远超出了画家所能意料的。

米勒生长于农民家庭,他觉得大自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壮观”。他的“乡下佬模样”和质朴的画风被巴黎沙龙中的某些同行冠以“森林中的野人”的绰号,米勒试图把我们引入土地的深处,在开阔而又静穆的景观中去感受她的沉重与充实,倾听她深沉宁静的呼吸,体会她朴实顽强的生命,体会土地与土地上的农民自然般运行的命运。

《拾穗者》的构图采用横向法,图中描绘了三个正在弯着腰在收割过的麦田里拾剩落的麦穗的妇女形象,她们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她们身后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米勒没有正面描绘她们的面部,也没有作丝毫美化,她们就如现实中的农民一样默默地劳动着。在造型上,米勒用较明显的轮廓使形象坚实有力,很好地表现了农民特有的气质。色彩沉着,加之丰富细腻的暖调子,使作品在淳朴浑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罗曼·罗兰曾评论说:“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位女神。”

朱理·卡斯塔奈里曾这样来描述米勒的这幅画:“现代艺术家相信一个在光天化日下的乞丐的确比坐在宝座上的国王还要美……当远处主人满载麦子的大车在重压下呻吟时,我看到三个弯腰的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里拾落穗,这比见到一个圣者殉难还要痛苦地抓住我的心灵。这幅油画,使人产生可怕的忧虑。它不像库尔贝的某些画那样,成为激昂的政治演说或者社会论文,它是一件艺术品,非常之美而单纯,独立于议论之外。它的主题非常动人,精确;但画得那样坦率,使它高出于一般党派争论之上,从而无需撒谎,也无需使用夸张手法,就表现出了那真实而伟大的自然篇章,犹如荷马和维吉尔的诗篇。”这段话给我们欣赏、分析和研究这幅《拾穗者》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历史见证。它的力量产生于真实,因为它不是谎言,就能使敌人丧胆,让人民振奋。这就是米勒这幅《拾穗者》的艺术意义所在。

米勒(1814—1875年)

法国巴比松派画家。1814年出生于法国诺曼第半岛格鲁什村,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17岁时创作了《牧羊人在看守他的羊群》,显示出极高的绘画天赋。《拾穗者》是米勒最著名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