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34

第34章 向日葵

《向日葵》是荷兰杰出画家梵·高的代表作。梵·高有种特殊的嗜好——画向日葵,而且是不停地画。1888年夏天,梵·高用“一系列黄色”的变奏来画静物。赫赫有名的代表作《向日葵》就是这样完成的。

在这幅画中,梵·高画了14朵向日葵。它以黄色调为主,加上一点青色与绿色,奏响了一支黄和绿的交响曲。这些花在画面上有一种装饰性的安排,由于笔触有力,显得富有生命力。他还用12幅向日葵的油画作品把工作室布置起来,以便迎接高更的到来,这就是其中的一幅。向日葵上的黄色,极刺人眼目。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叶则像火苗,整幅画就像是烧遍画布的熊熊火焰。梵·高自己说“这是爱的最强光”。高更在阿尔看过梵·高画的向日葵,称之为真正的花。在那里,高更还画了正在创作向日葵的梵·高。

《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画面上,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精神,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这幅作品在1990年的艺术品拍卖行中创造了数千万美元的世界最高记录,然而在当时,却是与一贫如洗的痛苦联系在一起的。

梵·高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童年在乡下度过,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兴趣。由于他的几个伯父都是往返于巴黎和伦敦的画商,使幼年的梵·高深受影响,16岁便做了一家美术公司的雇员。

27岁时梵·高开始对艺术感兴趣,从此抱定了终生画画的决心。最初描绘的都是穷苦劳动者的题材,寄托了他对下层人民的诚挚同情。1886年来到巴黎,结识了许多印象派画家,画风也深受影响。同时又看到日本浮世绘艺术的简洁,对他大有启发,于是寻求对印象派影响的摆脱。从1887年以后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使色彩的主观性、思想性、感情性明显加强,尤其在表达画家的个人激情和思想倾向方面更富有表现力。1888年他离开巴黎,来到法国南部的小城比尔。这里的安静生活使他紧张不宁的神经得到缓解,并充满愉悦地画了多幅作品,包括肖像、街景、风光、夜色等等,还有不少花卉静物,特别是向日葵,成为他最钟爱的题材反复画之不厌。

梵·高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然而即使病魔无休止地纠缠,梵·高仍拼命地大量作画。极端的痛苦使画家的画中表现出近于疯狂的感情,那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如火如风暴的激情,浩瀚的星空,翻滚的麦田,战栗的林木,疾驰的黑鸟,旋转的太阳,摇晃的房屋,扭曲的塔顶……充满了孤独、悲观和失望,充满了扩张的活力,就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

梵·高(1853—1890年)

一生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他对友谊、艺术投入极大的热情,梵·高早期绘画喜用荷兰传统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以环境而非线条来抓住对象;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