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24

第24章 西斯廷圣母

《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代表性作品。创作于1512—1513年。《西斯廷圣母》是一长达2.65米,宽近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是类祭坛画的圣母像。

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宗教画,画面上方的两角似拉开的帷幕,使我们恍若从窗口或祭坛望去,一片澄明无际的天空,正中央怀抱婴儿的圣母在这辉耀明亮的背景中清晰地显现,她迈着轻盈坚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脚下是迷漫的白云,扑面而来的风使她宽大的衣裙在空中飘荡,显出健美而饱满的身躯。左边身着深色法衣的老者是教皇西斯庭二世,忠厚恭敬地跪迎圣母的光临,并以右手指向圣母要去的人间大地;右边是圣女巴巴拉,也跪在云中,双手合十,显出虔诚而羞怯的贤淑风度。这两位人物在突出圣母玛利亚的崇高形象方面负有重要的精神功能。圣母的崇高并非在于那来自天国的肃然,相反,那简朴的衣着和赤裸的双足使人感到亲切,美丽的面庞充满温柔慈爱的神色,目光中却透出一丝悲怜和忧伤,也许是为怀抱的这位救世主的未来命运而担心。圣婴也以超乎普通婴儿的庄严注视着已来到他面前的世界,画幅下方的两个小天使则凭依画框,对这一幕望着出神。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大师都画过圣母,唯有拉斐尔对圣母形象的创造最出众超群。

在《西斯庭圣母》这幅画中,拉斐尔创造了一个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母性形象。为拯救人类,圣母将儿子送向人间。他采用了较为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来铺陈这一场面,空间透视处理得极好,均衡的三角形,由于上下左右不平衡的对比,使画面平添了生意。作为画面背影的是隐约透现在天光云气中的无数小天使头像。好像是一朵朵团云。画家用这种表现手法为圣母的神圣贡献谱写了赞歌。

其构思确实是新颖独到的。同时,他避免了焦点透视法则,采用多视点和并列法,人物的形体互不遮掩,整幅画面是虚实相生而又流畅平衡的。分散的人物实际上是在一个圆形的色彩联合内。观者既能领悟到直观的形象,又使自己产生一种和谐的幻觉。

拉斐尔的圣母像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最高审美趣味,而且成为古典主义不可企及的典范。或许因为拉斐尔一生受宠,其艺术更多地表现出优美华贵之气,画面的富丽典雅,构图的均衡平稳,线条的圆润柔和,色彩的饱满丰腴,绝没有一点苦涩的味道。在拉斐尔所塑造的圣母形象中,有前后期风格的显著区别,从早期牧歌式的田园意趣的恬静、优美和细腻,到后期的端庄、尊贵而坚实有力,反映了画家思想上的不断走向成熟。《西斯廷圣母》是其后期的代表作,明晰、纯净而精练、圆熟的艺术语言与深度的思想立意把宗教的神圣与希腊的古典美连为一体。这幅画多少年来一直作为宗教中的典型形象,留在意大利的小城圣西斯庭教堂内,直到1754年由一些修士以2000威尼斯金币(相当70公斤重的黄金)将之买走,送给了德累斯顿美术馆,一直存放至今。

拉斐尔(1483—1520年)

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他的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取各家之长,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

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