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画(学无涯丛书)
5407000000021

第21章 群马图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作。

1940年,徐悲鸿客居印度大吉岭。一天,他静坐在旅邸窗口的画桌前,远眺喜马拉雅山横空出世,奔赴眼底,脑海里升腾起一幕幕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生存的壮烈情景。他忧心如焚,豪兴勃发,于是濡墨挥毫,一气呵成了这幅《群马图》——碧绿如茵的草地上,四匹骏马霜蹄蹴踏,顾视清高,英姿飒爽,迥立生风。那腾骧磊落的筋骨,黑白疾徐的节奏,分明凝注了画家心情的激越和跌宕,似欲与这些战马一道奔赴疆场,杀敌卫国!左上角题诗云:

一得从千虑,

狂愚辄自夸;

以为真不恶,

古人莫之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诗情画意,交相映发。

这样的作品,绝不是吟风弄月之作,而是与国家的休戚、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足以表率当时的时代精神。

徐悲鸿(1895—1953年)

中国画家。1895年7月15日生于江苏宜兴,徐悲鸿的中国画、油画和素描都较擅长,绘画选题于现实生活,借古喻今。他长于画马、狮等各种动物,传神生动,富有寓意。在抗日战争期间,以风雨鸡鸣和跃起的雄狮、奔腾的马,表达对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的热望。徐悲鸿主张改良中国画,他说:“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