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工业最终要体现在商业交易商,但董明珠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商人,她把自己看成一个身体力行的“工业者”。在她的心中,真正的工业者必定是“工业精神”的实践者——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为了这些而放弃眼前的利益。真正的工业者会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事业的核心,而非简单的赢取利润。
从长远来看,企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需要的就是像董明珠这种真正的工业者和他们的“工业精神”——他们获得利润,但并不仅仅为了获得利润!他们的利润来自于自主创新而实现的核心技术的发展。
毫无疑问,制造业过于强势的商业精神,只会使企业更富于投机性,更短视,产生更多的不正当竞争,会使工业家们也像商人们一样行事,其结果必然是工业行为的短期化和商业化。
这是董明珠在带领格力成为世界冠军后的一种慎独与思考,这是一种来自独特视角的特别关注,也是让中国的制造业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对于“工业精神”的执着,让董明珠和格力的奔跑变得更有力量,在他们的身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加入到跟跑的队列之中。
以工业精神为核心的格力,要打破“价格低廉-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限-资金短缺-提升产品结构受限”的怪圈,必须同时拥有独立的技术和市场。为此,不喜抛头露面的朱江洪,专注于技术;而董明珠则以雷厉风行的营销手段闻名于业内,两人正好互补。不过这么一来,人们更多谈到的是董明珠。
“先做事再赚钱”,董明珠经常对经销商强硬地说,“你不能说今天卖格力,明天卖其他品牌,然后再卖一个什么。空调不好卖,卖洗衣机;洗衣机不好卖,卖冰箱。我就要你一辈子都做格力空调。”
全国各地的格力经销商们,被董明珠要求对格力的企业文化“绝对认同”。董明珠要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把她的工业精神推进到格力的渠道里去。
董明珠如此做,是因为她看到了“商业精神”所带来的极大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商业精神带给大家的不是共赢,而是两败俱伤。
对利润的绝对追逐是商业精神的最大特征。但是,由于我们的社会缺少商业伦理的监督,加上整个社会精神的缺失,这种对金钱的追逐已经被放大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要能赚到钱,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一点在零售业和制造业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众多的案例表明,如果一切都以商业精神来指导,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谁都无法成为真正的赢家。
从表面上,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都需要追求利润,但诚如董明珠所说,我们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如果从获利的方式来看,就会发现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的本质区别。与商业不同的是,工业与科学技术有着直接而紧密地联系,工业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的延伸。与商业精神相对照,工业精神更讲求信用,讲求公平竞争,讲究长远利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格力多年的发展轨迹看到其影子。也就是说,多年来,格力一直都是遵循着工业精神的发展思维。
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董明珠一直强调工业精神其实就是“吃亏精神”,这句话当然说得过于简单。毕竟,一个企业必须保持基本的利润才能保持正常运转。所以我们要看到,董明珠所强调的“吃亏精神”的背后,实际上是专心做事,真心为消费者服务的观念。
在空调行业习惯于靠价格战来占领市场份额的时候,格力却默默无闻地潜心于工业制造,每年都拿出巨资进行产品的研发试验,并且在原材料上涨,空调利润微薄的情况下,毅然采用名牌压缩机电机以及优质镀锌钢板、螺纹铜管,丝毫不在材料上偷工减料,这就是工业精神的表现。可以说,工业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吃亏精神”,它还包含着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
董明珠说,过于强调商业精神容易使企业变得懒惰,这句话不无道理。为了赚钱,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喜欢靠“捷径”赚钱的企业自然也就忽视了产品的研制开发,最后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总想着在短时间内赚取暴利,时间久了,产品的技术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最终还是要被市场淘汰。
从短期效益来看,工业精神确实是一种“吃亏精神”,因为企业要耐得住寂寞,要投入巨资潜心进行技术开发,这一切,在短时间内都看不到效益。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研究一下那些“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长期领导行业发展的领袖企业,从表面上看它们好像是在“商业精神”的指导下,实际上它们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实是一股“傻劲”和“吃亏的精神”。一个真正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肯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光关注企业的产品质量,还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声誉。可以说,在未来的时间,一家没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企业,其产品将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3荷花精神
——格力的社会责任意识
荷花精神在格力的身上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格力由始至终都不打价格战,作为空调行业的龙头,格力不打价格战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空调业的市场环境;第二个就是格力始终保证空调的高质量。很多企业都希望到空调业来“捞一把”,抱着这种思维做空调,质量自然可想而知。格力由始至终都用高质量、高价格和这些企业竞争,压力自然很大,但即使如此,格力也不愿把质量降低;第三个方面就是格力的社会责任意识。赚钱肯定是企业必然的目标,但赚到钱之后,如何回馈社会,确实很多企业想都没想的问题,而格力,在这方面又走到了前头。
2007年1月20日晚揭晓的“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结果中,首次出现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董明珠这位“工业精神”的提出者与倡导者,当仁不让地捧走了被誉为“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的经济年度人物桂冠。
这一桂冠意义深远。从评选的结果来看,本次榜单充溢着资本、环保、国际化等现代化语境,而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掌门人的董明珠能够跻身榜单与近年来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
在颁奖晚会现场,董明珠表示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格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名牌产品,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事实上,十多年来,董明珠坚守“一个有责任的人,要敢立潮头勇担重任;一个有责任的企业,要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信念,已经将格力打造成为2006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拥有国内外四大生产基地的全球知名企业,使格力电器12年稳坐国内空调产销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冠军的宝座,2005、2006年连续两年荣登世界空调销售冠军,为国家创造了65亿元的利税,缔造了家电行业的奇迹。
而责任、创新、影响力和推动力四方面的出色表现更让董明珠为家电制造行业赢得了荣誉。纵览格力2006年的新闻,很少有对概念的炒作,满眼望去的尽是获奖与头衔。在商业精神泛滥的今天,她依旧坚守并高扬起甘于吃亏的“工业精神”的大旗,不打价格战、概念战,老老实实做产品,踏踏实实做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董明珠的当选代表着中国制造在经历了初步的装配制造阶段之后开始向高端制造挺进的进化路径。
强调责任感,董明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她却是由始至终始终坚持的一个。
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都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了发展规划之中,这是一件好事情。可我们不妨进行一下恶意的推测,这么多的企业在强调社会责任,又有多少家是真心的?又有多少家是迫于社会的压力?又有多少家是在做秀?又有多少家能够像格力那样,把企业的社会责任当成很普通的一件事去做?
当然,这也不能怪我们的企业,毕竟,企业应该负起社会责任,也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才慢慢出现的。即使在市场经济成熟的西方国家,这一提法也还没有多少年。对于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一个新的话题,还需要大家慢慢地接受。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完全表现在慈善上,但慈善事业一定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这一点,格力认识得比较清楚,而且也做得比较让人佩服。
据悉,由于格力董事长朱江洪和总裁董明珠的身体力行,公司上下已经形成了“人人有爱心、争相献爱心”的良好风尚。如2005年,格力电器先后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赠100万元、向珠海市禁毒基金会捐款140万元、为珠海困难职工捐款33万元……
2007年1月,格力捐资30万元建造的上犹县格力希望学校举行奠基仪式。
2006年8月,当重庆市出现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格力电器重庆公司和员工慷慨捐款20万元,支援重庆灾区抗旱救灾行动。
2006年4月,山东格力电器公司决定,在未来5年每年出资20万元用于资助沂蒙革命老区一个红色革命山村。
2006年4月27日,海南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向海南师范大学“爱心基金”捐赠10万元人民币,资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2007年1月,格力集团公司、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向市红十字会捐款100万元,指定用于斗门镇小濠冲村东升商业广场建设,以帮助这一珠海贫困乡村。
2006年7月29日,当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台风“碧利斯”给粤北、粤东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的消息后,格力电器捐款600万元救助灾区。同时,董明珠把个人3万元稿费捐给了灾区。
董明珠认为,在保障企业稳健发展、确保广大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格力出资救助灾区,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对社会高度负责任的具体体现,是格力分内之事。“如果有需要,格力还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帮助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同时,董明珠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据悉,董明珠在去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捐助15万元给两名白血病女孩、资助清远32名失学儿童,为西部助学捐出30万元稿费。在今年4月,董明珠又个人出资数百万元建立了“山东大学董明珠教育基金”。
西方的企业最初也没有什么社会责任的概念。它们的存在仅仅为了赚钱。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企业家冒着巨大的风险投资并且辛苦经营绝不是为了争做现代社会的活雷锋,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早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就对企业责任进行了颇具代表性的描述:企业的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大化。
虽然弗氏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已经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但就目前来说,中国的很多企业家仍然将其奉为企业经营的行动指南,甚至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咒语,他们把企业营利与企业社会责任对立起来,逐利的心态使二者之间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另一个让企业产生抗拒心理原因是“新贸易壁垒说”。一些舆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认证标准是发达国家继反倾销、绿色壁垒之后,针对发展中国家发起的新型贸易壁垒。一些专家也警告说,SA8000是社会良知对资本权力进行的一种制约,但极易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工具。
不管我们乐不乐意,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我们必须要承担起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2006年春节刚过,我国不少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全线告急。据报道,在福州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近6万个农民工岗位乏人问津;在南京市某劳务市场,一家饭馆老板表示,现在找服务员真的很难,他已经连续3天在这里等了,“如今是招工的比找工的还急”。
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当许多人苦于找不到工作的时候,竟然出现“民工荒”。“民工荒”问题的实质是民工的工资太低,待遇太差,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以至于一些民工宁愿呆在农村受穷,也不愿到工厂辛苦受累。
是不是企业没有能力公平、公正地对待民工呢?
问题显然不是这样。一位记者曾在一家生产牙刷的全国知名企业调查,企业老板谈起致富经眉飞色舞,但一说起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无言以对。据记者暗访,这家在全国创造了许多项第一、效益甚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未解决。
由此看来,民工待遇能不能提高,关键不在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在于把民工放在什么位置上、能不能切实践诺以人为本的问题。
意识决定行为,如果一家企业根本不具备社会责任意识,那它即使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也不会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而那些具备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如格力般即使规模和资金实力都还没有足够强大,也会勇于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近几年来,空调行业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品牌集中度愈来愈高,市场上的品牌已从当初的400多家锐减至今天的20来家。由于诸多品牌相继退出市场,导致众多消费者所购空调成为无人维修且诉之无门的“退市空调”,俗称“孤儿空调”。
面对“孤儿空调”维修难的问题,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市质量协会、深圳报业集团、《消费》杂志社倡导组建的深圳市空调行业首个“退市品牌空调救助中心”正式成立,并将3月17日至4月17日确定为“退市品牌空调”集中救助月,由深圳市质量协会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
勇于站出来的是格力。格力电器深圳客户服务中心主动表示,愿意承担对深圳地区现有“退市品牌空调”进行免费上门服务、免费全面检测和提供专家级维护服务等工作。
据相关信息报道,此次“退市品牌空调”救助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生产厂家及经销单位已消失或无人维修的空调产品提供“劳保”,从而为深圳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已经购买了这类退市品牌空调的家庭用户提供维修服务。但前提条件是,所需维修的空调产品必须是在1998年3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并安装的。
对这次的“吃亏行动”,格力表示,只要空调产品符合上述情况,格力将不分品牌,尽全力提供维修服务。用户只要拨打专门的服务电话或相关求助联动单位的电话进行预约登记,格力电器深圳客户服务中心就会派专业技术人员在24小时内免费上门检测、维修,但是在维修过程中所需更换的零配件及辅助材料的成本须由用户承担。格力承诺,维修中所有产生的零配件费用,均按照出厂价来计算,绝不在这方面赚消费者一分钱。
这是一次真正的吃亏行为,但这也恰恰反映出格力最真诚的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