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时有下江兵〔5〕,兰陵镇前吹笛声〔6〕。
夜火人归富春郭〔7〕,秋风鹤唳石头城〔8〕。
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纻。
曲几书留小史家,草堂棋赌山阴墅〔9〕。
衣冠若话外台臣,先数夫君席上珍〔10〕。
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11〕。
题解
同,犹“和”。崔傅:无考。据诗中述及永王李磷东巡事,此诗疑当作于乾元元年(758)春作者被赦复官之后,具体时间无从确知,姑系于此。这首诗赞美崔傅兄弟在兵乱中的表现,多用典实,情致委折,词旨雅丽,句调婉畅。其中“九江”一联,视野广远,境界寥阔,抓住了扬州的地理特征加以描绘,笔墨简净而富有概括力,反映了王维诗歌写景艺术的又一种特点。
注释
〔1〕洛阳才子: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汉贾谊洛阳人,年少才高,故云。姑苏:苏州(今属江苏)之别称。因州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2〕桂苑:赵殿成注谓即三国吴之桂林苑。《文选》左思《吴都赋》:“数军实乎桂林之苑。”故址在今南京东北落星山之阳。又,《文选》谢庄《月赋》:“乃清兰路,肃桂苑。”李善注:“桂苑,有桂之苑。”此二句谓,崔傅与“贤弟”为洛阳才子,在苏州作客,该地同他们的故乡有别。〔3〕九江:见《汉江临眺》注〔2〕。枫树几回青:指崔傅兄弟已在苏州住了几年。按,苏州与九江汉时俱属扬州,又《楚辞·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所以此处不说“苏州枫树”而说“九江枫树”。〔4〕扬州:唐扬州辖境在今江苏扬州、泰州、江都、高邮、宝应一带;五湖在苏州附近,不在唐扬州辖区之内。因此这里的扬州,当指汉扬州。今安徽淮河以南与江苏长江以南地区,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及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商城,汉时俱为扬州辖地。五湖:见《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注〔2〕。此句写苏州一带景色。〔5〕下江兵:《汉书·王莽传》:“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日下江兵。”颜师古注:“晋灼曰:本起江夏云杜县,后分西上入南郡……故号下江兵也。”按,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长江自江陵以下属下游,古谓之下江。唐安史之乱前,江淮地区不曾有争战,下江兵当指永王李磷引兵东巡事。《通鉴》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载:玄宗命磷领四道节度都使,镇江陵。“甲辰,永王磷擅引兵东巡,沿江而下,军容甚盛……吴郡(苏州)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平牒磷,诘其擅引兵东下之意。磷怒,分兵遣其将浑惟明袭希言于吴郡,季广琛袭广陵(扬州)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于广陵。”“希言遣其将元景曜及丹杨(治今江苏镇江)太守阎敬之将兵拒之,李成式亦遣其将李承庆拒之。磷击斩敬之以徇,景曜、承庆皆降于磷,江淮大震。”又《通鉴考异》谓,磷击斩敬之后,占领丹杨郡城;后兵败,自丹杨奔晋陵(今江苏常州)以趋鄱阳。永王磷引兵东巡与本诗所称下江兵事涉及的地域颇相合。〔6〕兰陵镇:东晋、南朝置兰陵县,在今江苏常州西北。笛:管乐器名,古时军中之乐多用之。〔7〕富春:古县名,秦置。晋太元中改名富阳,即今浙江富阳。此句谓兵事起,有人连夜逃往富春。〔8〕秋风鹤唳(lì):《晋书·谢玄传》:“(苻坚)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鸣),皆以为王师已至。”按,淝水之战发生在秋冬之际,又作者此处为求与上句“夜火”偶对,因改“风声”为“秋风”,并非指下江兵事起于秋日。石头城:古城名,三国吴孙权筑,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此句谓兵事起,石城之人皆惊慌疑惧。〔9〕周郎:周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此喻指崔傅,赞其有周瑜的才干。陆弟:晋陆机之弟陆云。云少与兄机齐名,时人号为“二陆”。事见《晋书》本传。此喻指“贤弟”,说他有陆云的文才,俦(chóu)侣:同辈,伴侣。《前溪》:舞曲名,属乐府《吴声歌曲》。参见《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卷四五。《白芝》:吴之舞曲,属乐府《舞曲歌辞》。参见《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卷五五。“曲几”句:用王羲之事。《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诣(往)门生家,见棐几(用榧木做的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小史:官府小吏。“草堂”句:用谢安指挥晋军在淝水击溃前秦苻坚大军事。《晋书·谢安传》:“(苻)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谢)玄人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山阴,山北。以上四句意谓,兵事起,二人依旧歌舞、写字、下棋,态度极其镇定从容。〔10〕外台:指州刺史。《后汉书·谢夷吾传》载,夷吾曾任荆州刺史,司徒第五伦令班固为文荐之曰:“爰牧荆州,威行邦国。”“寻功简能,为外台之表。”夫君:对友人的敬称。谢脁《酬德赋》:“闻夫君之东守,地隐蓄而怀仙。”席上珍:《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喻具有美善的才德,如席上之有珍(宝玉)。二句意谓,捂绅大夫若谈到州郡长官,当先推崔傅为美善的人选。〔11〕台阁:《后汉书·仲长统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李贤注:“台阁谓尚书也。”按,东汉置尚书台,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权甚重,故云。此处借指中央的最高官署(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语:《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阮修)有令闻,太尉王夷甫(王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大约差不多罢)。’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官府属员),世谓三语掾。”按《太平御览》卷二○九《卫蚧别传》记此事作阮瞻与王衍,而《晋书·阮瞻传》则作阮瞻与王戎。第一人:《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二句意谓,更知三省征求掾属,当首推“贤弟”为文采风流的人选。
送杨长史赴果州
褒斜不容憾〔1〕,之子去何之〔2〕?
鸟道一千里〔3〕,猿啼十二时〔4〕。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5〕。
别后同明月〔6〕,君应听子规〔7〕。
题解
杨长史,《瀛奎律髓》“长史”下多一“济”字。陈贻嫩《王维诗选》曰:“《旧唐书·吐蕃传》载:‘永泰二年(766)二月,命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杨济,修好于吐蕃。’或即此人。”长史,见《送岐州源长史归》
题解
果州,唐州名,天宝元年改为南充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果州。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北。按,唐大理少卿从四品上。御史中丞正四品下;果州唐时为中州,置长史一人,正六品上。依唐代官员迁除常例,济任果州长史,应先于其为大理少卿。疑此诗即作于乾元元年南充郡又改为果州之后、上元二年(761)维卒之前,具体时间难以确考,姑系于此。这首诗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借写蜀道之景来表现离情别绪,非常耐人寻味。“鸟道”二旬既是景语,也是情语,道上的荒落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合为一。“别后”二句“说两地别情,凄楚已极,却只以景语出之,寓意俱在言外,笔意高人十倍”(黄生《增订唐诗摘钞》卷一)。
注释
〔1〕褒斜(yé):陕西秦岭之山谷。北口日斜,在眉县西南三十里,南口日褒,在旧褒城县北十里,两谷相连,长一百七十里,中有栈道以通之,自汉以后即为往来于秦岭南北的重要通道。不容幰(xiǎn):指道路狭窄。幰,车前帷幔,亦指有帷幔的车。庾肩吾《长安有狭斜行》:“长安有曲陌,曲陌不容幰。”〔2〕之子:此子,指杨长史。何之:何往。〔3〕鸟道:形容道路险绝难行,惟有飞鸟能过。〔4〕啼:《全唐诗》等作“声”。十二时:古分一日为十二时,以十二地支纪之,称子时、丑时等。〔5〕官桥:官道上的桥梁。祭酒客:祖道登程的旅客。祭酒,酹酒祭神。此指作祖道之祭(出行时祭路神)。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今将下东道,祭酒而别秦。”即此义。女郎祠:《水经注》卷二七《沔水》载:五丈溪“南注汉水,南有女郎山(按,在旧褒城县境),山上有女郎冢……山上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世人谓之女郎道,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言张鲁女也。有小水北流入汉,谓之女郎水”。又《唐音癸签》卷二一云:“蜀道艰险,行必有祷祈。女郎,其丛祠之神;客,即祷神之行客也。合两句读之,深无限远宦跋涉之感。有辨女郎为何许人者,都是说梦。”〔6〕别后”句:意本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7〕子规:鸟名,又称杜鹃、布谷,多出蜀中,传说为古蜀帝杜宇之魂所化。其鸣声凄厉,能动旅人归思,故亦名思归、催归。此言君至蜀中,应听听子规之啼,从而惹动归思。《唐诗别裁》卷九曰:“子规叫‘不如归去’,盖望其归也。”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1〕,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2〕,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3〕。
题解
居士,在家奉佛之人。此篇《文苑英华》作王邵诗,题作《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全唐诗》重见王维与王劭集中。按,司空曙《过胡居士睹王右丞遗文》曰:“旧日相知尽,深居独一身。闭门空有雪,看竹永无人。每许前山隐,曾怜陋巷贫。题诗今尚在,暂为拂流尘。”“闭门”二句,实承本诗“隔牖”二句及“借问”二旬之意而来;“曾怜”句,则指王维曾赒济过胡居士(维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即述其事),而曙所睹王右丞遗文,盖即本诗,故本诗无疑应为王维所作。据“衰颜”之语,此诗或作于晚年,具体时间不详,姑系此。本诗写雪夜怀念友人,中二联极生动传神,是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本诗咏雪,是从寒冬深夜窗外风吹竹喧的音响写起的,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而全是雪声之神,不至‘开门’句矣。”“隔牖”句确有先声夺人之妙,句中一个“惊”字写出了冬夜寒风的猛烈及其声的扰人,由此句我们还可悟出,原来首联是说,自己长夜无眠,晨兴对镜,只见容颜憔悴、衰老;但是“开门”句亦自有妙处,它没有作任何形容,就写出了一个突然呈现在自己眼前的银装素裹的美好世界,其中流露了诗人的愉悦之情,故张谦宜《绲斋诗谈》卷五说:“得蓦见之神,却又不费造作。”接下“洒空”二句从正面写雪,勾画出了一幅闲静的城市晓雪图,同时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绪。从夜间的“闻”到清晨的“视”,诗人心绪的发展变化,都用写景来表现,既含蓄而又自然,显示了作者诗艺的高超与纯熟。
注释
〔1〕寒更:指寒夜的更鼓声。传晓箭:即报晓之意。箭,古计时器漏壶上标示时刻的浮箭。〔2〕牖(yǒu):窗户。〔3〕“借问”二句:《后汉书·袁安传》注引《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馀,洛阳令自出案行(巡视),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县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也。”翛(xiāo)然:形容自然超脱。闭关:闭门。此以袁安喻胡居士,指其贤而贫困。二句写对胡的思念、关心。
扶南曲歌词五首
其二
堂上青弦动〔1〕,堂前绮席陈〔2〕。
齐歌《卢女曲》,双舞洛阳人〔3〕。
倾国徒相看〔4〕,宁知心所亲?
题解
扶南曲,《旧唐书·音乐志》曰:“炀帝平林邑国,获扶南(古国名,在今柬埔寨)工人及其匏琴,陋不可用,但以天竺乐转写其声,而不齿(列)乐部。”又曰:“《扶南乐》,舞二人,朝霞行缠,赤皮靴。”此系依其声而填词者,《乐府诗集》列入《新乐府辞》。此诗五首皆写宫女生活。张谦宜《絸斋诗谈》卷五说:“却是律诗格,但截去二句耳。摩诘晓音律,此曲必是按谱填成,想亦是柔慢靡丽之声。”本诗是五首歌词中的第二首。诗的前四句写宫女在宫中歌舞;后二句说,宫女皆有倾国之貌,君王只是相看,岂知其心所亲者为谁?即便有倾国之貌也未必能得到君王的宠爱,诗歌委婉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宫女任人摆布、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
注释
〔1〕青弦:琴类乐器上的青色丝弦。〔2〕绮席:华美的坐席。〔3〕《卢女曲》:乐府曲名,属杂曲歌辞。《乐府诗集》卷七三《卢女曲》:“《乐府解题》曰:‘卢女者,魏武帝时宫人也,故将军阴升之姊。七岁入汉宫,善鼓琴。至明帝崩后出,嫁为尹更生妻。”崔豹《古今注》卷中:“《雉朝飞》者,犊木子所作也。”“魏武帝时有卢女者,故将军阴并之子……善为新声,能传此曲。”洛阳人:古时谓洛阳多丽人佳妓。谢跳《夜听妓二首》其一:“要(须)取(选择)洛阳人,共命江南管。情多舞态迟,意倾歌弄缓。”沈约《洛阳道》:“洛阳大道中,佳丽实无比。”〔4〕倾国:指美女。《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徒:只。
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1〕,黄鸟歌犹涩〔2〕。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3〕。
爱水看妆坐〔4〕,羞人映花立〔5〕。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6〕,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7〕,含啼向鷕帷〔8〕。
忆君长人梦,归晚更生疑〔9〕。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10〕。
题解
这是一首闺怨诗,它细致入微地把一个深谙独居之苦的贵族少妇的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了出来。前四句写少妇为排遣相思之苦,初春时就迫不及待地独自外出游赏春景;“爱水”四句对她外出游春时的情态动作作了生动传神的刻绘;“玉闺”四句写她玩到日落归来后,对丈夫的思念更加不可抑止,不禁躲进帐中痛哭一场;最后四句写她在梦中似乎见到了丈夫,醒来后猛然感到,自己还不如檐前那双栖的燕子呢。明钟惺评此诗说:“右丞禅寂人,往往妙于情语。”又说:“情艳诗,到极深细、极委曲处,非幽静人原不能理会,此右丞所以妙于情诗者也。”(《唐诗归》卷八)在此诗中,作者确实善于体会描写对象内心的委曲之处,并将其很好地刻划出来。
注释
〔1〕紫梅:《西京杂记》卷一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其中有紫花梅、紫蒂梅。发:开放。〔2〕黄鸟:黄莺。此句谓莺刚开始歌唱,声音还不流利。〔3〕弄春:玩赏春景。如不及:形容迫不及待。〔4〕爱水”句:意谓因爱水而坐在水边,对着水照看自己的容貌、妆扮。庾肩吾《咏美人看画诗》:“看妆畏水动,敛袖避风吹。”〔5〕映:遮蔽,被遮蔽。谢灵运《江妃赋》:“出月隐山,落日映屿。”句谓因羞于见人而立于花中,为花所遮蔽。〔6〕玉闺:女子居室的美称。青门:指唐长安东门。〔7〕游衍:游乐。此句谓少妇外出游乐,本为驱除别离之苦,谁知更加勾引起对丈夫的思念。〔8〕綵:彩色丝织物。〔9〕“忆君”二句:意谓少妇思念丈夫,经常在梦中见到丈夫;归来已晚,梦魂颠倒,更疑心见到了丈夫。〔10〕“不及”二句:写少妇醒过来后不见丈夫,感到自己还不如檐前那双栖的燕子。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1〕,穷巷牛羊归〔2〕。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3〕。
雉雊麦苗秀〔4〕,蚕眠桑叶稀〔5〕。
田夫荷锄至〔6〕,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7〕。
题解
渭川,渭水。今陕西渭河。川,《文苑英华》作“水”。这首诗写傍晚乡村的生活景象和作者对田家生活的赞美。诗中所描画的牛、羊、雉、蚕、麦苗、桑叶等自然景物,所勾勒的野老倚杖、田夫荷锄等人事活动,都是农村中常见的,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所刻画的形象,真实而具体,用的是白描手法,也无惊人之笔;所使用的语言,亦不假雕饰,朴素无华。这样就形成本诗的自然、平淡之风,近似于陶渊明诗,但较陶诗精致。王维诗的这种“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淡中有悠远景味。请看那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的笔触,即在读者眼前浮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农村薄暮的生活图画。在这幅图画中,还蕴含着诗人对被理想化的田家生活和农民的纯朴的欣羡、赞美之情。而表现农民纯朴的人情美,是或多或少含有否定官场倾轧之意的。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