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夕:近黄昏之时。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澹然:安静貌。〔3〕如意:一名搔杖,长三尺许,柄端作手指状,为搔背痒之具。颐:面颊,腮。〔4〕兰蕙:皆香草名。〔5〕暧暧(ài):温暖貌。闺:内室。〔6〕欣欣:草木茂盛貌。皋:水边之地。疑指辋川。辋川水系发达,有辋水流贯,又有天然湖泊欹湖。〔7〕澹澹:水波动荡貌。陂(bēi):池塘。〔8〕荑(tí):草木初生的叶芽。萼:指花苞。〔9〕策:杖。还策,犹言还归。理还策,即准备归来之意。《南史·褚伯玉传》:“望其还策之日,暂纡清尘。”〔10〕“敢告”句:意谓我冒昧地告诉您现在已快到耕种的时候了。黎抬遗昕裴秀才迪见过
秋夜对雨之作
促织鸣已急〔1〕,轻衣行向重〔2〕。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3〕。
白法调狂象〔4〕,玄言问老龙〔5〕。
何人顾蓬径7卒愧求羊踪〔6〕。
题解
黎昕,《元和姓纂》卷三:“宋城唐右拾遗犂昕。”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卷三曰:“《备要》(《合璧事类备要》)、《类稿》(《贤氏族言行类稿》)均作‘黎’,‘右’作‘左’。”李白《与韩荆州书》:“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拾遗,“谏官名,左属门下省,右隶中书省。见过,过访自己。玩诗末二句之意,是时作者似居于辋川。这首诗写作者与来访的友人秋夜中共坐对雨的景象和他们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其中“寒灯”二句,善用音响描写来表现秋夜的寂静,清张谦宜评此二句云:“写意画令人想出妙景。”(《絸斋诗谈》卷五)
注释
〔1〕促织:蟋蟀的别名。〔2〕行:且,将要。〔3〕疏钟:稀疏的钟声。〔4〕白法:佛教总称一切善法为白法。意谓此法可使诸行光洁白净。狂象:喻妄心狂迷,难以禁制。《遗教经》:“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涅槃经》卷二五:“譬如醉象,狂騃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斵其项,即时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贪欲嗔恚愚痴醉,故欲多造恶,诸菩萨等以闻法钩斵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诸恶心。”此句谓以佛法调理自己,灭除诸妄心恶念。〔5〕玄言:谓道家之言。《晋书·王衍传》:“(衍)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老龙:即老龙吉。《庄子。知北游》:“婀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陆德明《音义》:“老龙吉,李云:怀道人也。”此句指自己兼学道家之言。〔6〕空:只,独。求羊踪:《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李善注:“《三辅决录》曰:蒋诩字元卿,隐于杜陵,舍中三径,惟羊仲、求仲从之游,二仲皆挫廉逃名。”此二句意谓,黎、裴二友眷顾我的隐居处,自己只觉得心里有愧。
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端居不作户,满目望云山〔1〕。
落日鸟边下〔2〕,秋原人外闲〔3〕。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4〕。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5〕。
题解
疑居辋川时作。裴迪小台:疑距辋川不甚远。这首诗写秋日傍晚登裴迪小台眺望的情趣。第二联写登台所见,景物明丽如画,而且景中贯注了诗人的闲逸之情,所以朱光潜说此二句“为同物之境”(同物之境起于移情作用,即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有我之境”,见《诗论》57、58页)。第三联“转从远林望小台,思路曲折”(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清王夫之评此诗云:“自然清韵,较襄阳褊佻之音固别。”(《唐诗评选》卷三)
注释
〔1〕端居:平居,犹言平时、平素。此二句意谓,因有此小台,故平时不出门,也可眺望山景。〔2〕边:犹“中”,与下旬之“外”相对。高适《信安王幕府》:“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即此义。〔3〕人外:世外。《后汉书-陈宠传》:“屏居人外,荆棘生门。”闲:静。〔4〕“遥知”二句: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远林,己之家中也。故结言应门有待,莫便上关。”远林,疑指辋川别业。〔5〕乘月:趁月光明亮出外闲游。关:门闩。庾肩吾《南苑看人还诗》:“洛桥初度烛,青门欲上闩。”此二句谓,主人好客,多半要留客乘月出游,照看门户的仆人(应门)且莫闭门。
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1〕,人情翻覆似波澜〔2〕。
白首相知犹按剑〔3〕,朱门先达笑弹冠〔4〕。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5〕。
世事浮云何足问〔6〕,不如高卧且加餐〔7〕。
题解
王维得辋川别业后,常与裴迪往还唱酬,本诗或即作于维巳得辋川别业之后,今姑系于此。这首诗劝慰失志的友人,并抒发自己对于“人情翻覆”的感叹。诗中对友人,可谓“恳切周详,无微不至,尤见交情之笃云”(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卷上)。诗之前四句论世事人情,五、六句转而就举目所见之景托喻,具变化之妙。此诗不拘格律,清黄周星《唐诗快》卷一一说:“律诗八句皆失粘,此拗体也。然语气岸兀不群,亦何必以常格绳之。”
注释
〔1〕“酌酒”句:意本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四:“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酌酒,斟酒。〔2〕“人情”句:语本陆机《君子行》:“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3〕按剑:以手抚剑把,指发怒时准备拔剑争斗的一种动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按剑而前曰:‘……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汉书·邹阳传》:“燕王按剑而怒。”〔4〕先达:先显达之人。晋庾亮《让中书监表》:“十馀年间,位超先达。”弹冠:弹去帽上的灰尘,准备出来做官。《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吉字子阳,故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颜师古注:“弹冠者,言入仕也。”此二句接写“人情翻覆”之事:上句谓,自首相知的故交,尚有反目成仇、怒而相斗之时;下旬说,豪贵之家那些自己先发迹的人,却嘲笑别人准备入仕。〔5〕“草色”二句:赵殿成注:“草色一联,乃是即景托谕。以众卉而邀时雨之滋,以奇英而受春寒之痼,即植物一类,且有不得其平者,况世事浮云变幻,又安足问耶?拟之六义,可比可兴。”顾磷曰:“草色、花枝固是时景,然亦托喻小人冒宠,君子颠危耳。”(见凌漾初刊《王摩诘诗集》)〔6〕浮云:喻世事犹如天上的浮云,不值得关心。《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比喻翻覆变幻。岑参《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万事翻覆如浮云,昔人空在今人口。”何足问:哪值得过问。〔7〕加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1〕,相待虎溪头〔2〕。
催客闻山响〔3〕,归房逐水流〔4〕。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5〕。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6〕。
题解
过(guō),过访。感化寺,宋蜀本作感配寺,《文苑英华》作化感寺。作者另有《游感化寺》诗,宁蜀本、明十卷本、《文苑英华》俱作《游化感寺》。又作者《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曰:“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按,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云:“邀至京师,游于终南化感寺。”《旧唐书·方伎传》:“义福……初止蓝田化感寺。”《宋高僧传》卷九《义福传》同。疑此诗原作化感寺,误倒而为感化寺,化、配草书形近,因又误而为感配寺。化感寺在蓝田,此诗盖即王维居辋川时与裴迪同游之作(迪有同咏,见《全唐诗》卷一二九)。上人,和尚之别称。本诗写出了山寺的幽邃之景和诗人的闲寂之情。此诗落墨别致,先出“暮持”二句特写上人拄杖在寺外等候自己。“谷鸟”句善以音响描写来刻画静景,为神来之笔。
注释
〔1〕筇〔qióng〕竹杖:即邛竹杖。《史记·大宛列传》:“骞(张骞)曰:’臣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一带)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国人往市之身毒(今印度半岛)。”正义:“邛都邛山(在今四川荥经西)出此竹,因名邛竹。”〔2〕虎溪:晋慧远法师居庐山东林寺,其处有流泉绕寺,下人于溪,远每送客过溪,“辄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陆)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因相与大笑”。见《莲社高贤传》。〔3〕山响:指山中的泉水声。据下句“逐水流”之语可知。又裴迪同咏亦曰:“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句谓山中的泉声仿佛在催促客人进门。〔4〕“归房”句:指作者和上人一起沿水流回山院。〔5〕“野花”二句:写回山院途中所见所闻。〔6〕“夜坐”二句:写夜坐时山寺的萧森景象。
临高台送黎抬遗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1〕!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题解
临高台,汉乐府鼓吹饶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诗集》卷一六引《乐府解题》曰:“古词言:‘临高台,下见清水中有黄鹄飞翻,关弓射之,令我主万年。’若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黎拾遗,即黎昕,见《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题解。此诗或昕至辋川访维,维送之而归时所作。这首送别诗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描摹景物,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九说:“写离情能不露情态,最高。,”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云:“二十字不明言别情,而鸟还人去,自然缱绻。”在诗中所写的川原无极、鸟还人去的景象中,寓有别情不尽,故清施补华评此诗曰:“所谓语短意长而声不促也,可以为法。”(《岘傭说诗》)
注释
〔1〕杳:广远。
辋川闲居
一从归白社〔1〕,不复到青门〔2〕。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3〕,白鸟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4〕。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辋川景色和闲居情趣的诗,纪昀称它“静气人,自然超妙”(《瀛奎律髓汇评》卷二三)。三、四两句不直接写景,而采用引而不发的方式,调动读者自己去通过想象形成景物画面,尤为诗评家所称道。如张谦宜评此二句云:“无景中有辱(《绲斋诗谈》卷五)朱庭珍称此二句为“句中有人,情景兼到者也。”(《筱园诗话》卷四)。
注释
〔1〕—从:自从。白社:洛阳里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晋书·董京传》:“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也。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孙楚时为著作郎,数就里中与语。”《水经注·毂水》:“……水南即马市,北则白社故里,昔孙子荆(孙楚)会董威辇于白社,谓此矣。”诗文中多以白社称隐者所居之地。此借指辋川别业。〔2〕青门:汉长安城东面三门中南头的门。见《三辅黄图》卷一。此处盖以汉青门借指唐长安东门。〔3〕青菰(gū):茭白。映:宋蜀本作“披”。〔4〕於(响)陵子:即陈仲子。《孟子·滕文公下》:“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避)兄离母,处于於陵。”《高士传》卷中载:陈仲子携妻子适楚,居於陵,自称於陵仲子。楚王闻其贤,遣使聘之,仲子与妻子逃去,为人灌园。於陵,战国齐邑,在今山东邹平东南,《高士传》谓为楚地,非是。桔槔(jiégāo):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此二句作者以於陵子自喻。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1〕,蒸藜炊黍饷东〔2〕。
漠漠水田飞白鹭〔3〕,阴阴夏木啭黄鹂〔4〕。
山中习静观朝槿〔5〕,松下清斋折露葵〔6〕。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7〕!
题解
积雨,久雨。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石本《辋川图》上的“辋口庄”,其处依山傍水,为一两进院落,中有楼阁殿堂,水亭回廊。后维施为寺,称清源寺(宋改名鹿苑寺)。故址在辋谷南端,临近辋谷南口,故又称辋口庄。参见拙作《辋川别业遗址与王维辋川诗》。此诗写辋川夏日久雨初晴的景象和作者过“习静”的隐逸生活的快乐。颔联“准确地表现了夏日积雨,田间景色的特征:漠漠水田与阴阴夏木形成明暗的对比;白鹭与黄鹂形成色彩的对照;飞白鹭是写动态,啭黄鹂是写声音。这一切是那么鲜明,那么富有启发性,启发人产生艺术的联想。”(袁行霈《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称王维此联系取自李嘉祐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说:“唐人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祐诗,王摩诘窃取之,非也。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添上“漠漠”、“阴阴”四字,确乎使此联大为增色(境界开阔得多,画面更鲜明活跃),但“水田飞白鹭”二句,宋人所见嘉祐集无之(见宋晁公武《郡斋读书记》卷四上),今传嘉祐右集亦无之,况且王在李前(王维登第时间早嘉祜二十七年),所以李肇的说法并不可信。
注释
〔1〕烟火迟:谓久雨后烟火之燃徐缓。〔2〕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饷东蕾(zī):往田里送饭。茁,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田亩。〔3〕漠漠:形容广漠无际。水田:辋川水系发达,多植水稻。〔4〕阴阴:幽暗貌。〔5〕习静:犹静修。如静坐、坐禅之类。朱超《对雨诗》:“当夏苦炎埃,习静对花台。”朝槿(jīn):槿,木槿,落叶灌木,仲夏始花,朝开午萎,故称朝槿。〔6〕清斋:谓素食。清,《文苑英华》作“行”。露葵:《文选》曹植《七启》:“芳菰精粹,霜蓄露葵。”李善注:“宋玉《讽赋》曰:‘为臣煮露葵之羹。”张铣注:“蓄与葵,宜于霜露之时。”葵,草本植物,有菟葵、凫葵、楚葵等,其嫩叶皆可食。〔7〕争席:《庄子·寓言》载:阳子居往沛地,至于梁(沛郊地名)而遇老子。老子曰:“而(汝)睢睢盱盱(跋扈貌),而谁与居?大白若辱(污),盛德若不足。”阳子居曰:“敬闻命矣。”“其往也(往沛),舍者(旅舍之人)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离开座位以示尊敬),炀者(燃火之人)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郭注:“去其夸矜故也。”)。”海鸥:《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七,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何事:为什么。此二句意谓自己(“野老”)与人相处,不自矜夸,不拘形迹,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相猜疑了。
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1〕,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2〕,荷锄觇泉脉〔3〕。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4〕。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5〕。
题解
春中,谓春季之中,即春二月。“作”字下宋蜀本有“二首”二字,其第二首即《淇上即事田园》。此诗疑作于辋川。诗的首联只选取屋上春鸠与村边杏花加以刻画,就把春日田园的生机勃勃景象表现了出来;第二、三联抓住若干细节,真切地表现了一年农事活动开始时的情形,充溢着忙碌而欢乐的气氛。末联触景生情,由春燕的回归故巢,联想到那些远行在外的人尚不得还乡,从而感到惆怅。全诗用笔筒淡、自然,而蕴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值得仔细玩味。
注释
〔1〕鸠:鸟名,斑鸠、山鸠等的统称。〔2〕“持斧”句:《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修剪桑枝),取彼斧爿斤,以伐远扬(长得太远而扬起的枝条)。”〔3〕荷锄:扛着锄头。觇(chān):察看。泉脉:伏流于地下的泉水。谢朓《赋平民田》:“察壤见泉脉,觇星视农正。”〔4〕看新历:为知节气,以便耕种。〔5〕觞(shāng):喝酒用的器物。御:进用。远行:《文苑英华》作“思远”。此二句谓,对着酒杯忽又不饮,我为远行客而惆怅。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1〕。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2〕。
嫩竹含新粉〔3〕,红莲落故衣㈩。
泼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题解
即事,谓眼前之事物。此诗为居辋川时作。王夫之评此诗曰:“八句景语,自然含情。”(《唐诗评选》卷三)前四句写山居环境的幽清和诗人心情的寂寞,情寄寓于景中;后四句对山村景象,观察入微,刻绘工细,形象真切生动,景物明丽如画。从这些美好的景物中,可体味到诗人的心境是愉悦、恬适的,而非索漠无生气的死寂。
注释
〔1〕“苍茫”句: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七:“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苍茫,旷远无边貌。〔2〕荜(bì)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门。指简陋的住处。〔3〕“嫩竹”句:新生竹的表皮上有一层白色粉末,故云。嫩,宋蜀本、《全唐诗》等作“绿”。〔4〕落故衣:指莲花凋谢时花瓣脱落。庾信《人彭城馆》:“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1〕,莲动下渔舟〔2〕。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
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