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陶渊明诗文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5345000000049

第49章 畴昔苦长饥

畴昔苦长饥①,投来去学仕②。

将养不得节③,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④,志意多所耻⑤。

遂尽介然分⑥,终死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⑦,亭亭复一纪⑧。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⑨。

虽无挥金事⑩,浊酒聊可恃。

【注解】

①畴昔:往昔,当初。

②学仕:做官。

③将养:调养。节:调节,料理。

④向:接近。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⑤耻:指仕宦之事。

⑥介然分(fèn):语出《后汉书·隗嚣传》,方望辞隗嚣书:“虽怀介然之节,欲洁去就之分。”上句指自己磊落孤高的志行,下句表示欲回乡隐居。诗人用其语,说明守志自洁是自己的本分。介然,孤高特立的样子。

⑦冉冉:时光流徙不停的样子。

⑧一纪:十二年。

⑨“世路”二句:《淮南子·说林训》:“杨朱见歧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这两句是说仕途艰难,时事变幻不定,所以自己隐居。廓,空旷。杨朱,战国时人。

⑩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一为太子太傅,一为太子少傅。疏广对疏受说:“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于是二人请求辞职归里,宣帝及太子都馈赠黄金。到家后,悉挥金与宾客宴饮,并不为子孙置产业,怕后代骄惰招祸。

【点评】

诗人痛感世路多歧,人生实难,认为只有守节退隐可以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虽然没有汉代疏广挥金宴客之事,但有浊酒也足以自娱。诗中回忆往事,表明探索人生的艰难;引用典故,体现了独立不迁的崇高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