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产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5340700000059

第59章 企业要生存,安全是底线——生产安全管理(7)

(1)对原、材、燃料的理化性质(熔点、沸点、蒸气压、闪点、燃点、危险性等级等)的了解,如受到冲击或发生异常反应时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2)对可燃物的防范有何措施,有无粉尘爆炸的潜在性危险。

(3)容纳化学分解物质的设备是否适用,有何种安全措施。

(4)对材料的毒性了解与否,允许浓度如何。为了防止腐蚀及反应生成危险物质,应采取何种措施。

(5)原、材、燃料的成分是否经常变更,混入杂质会造成何种不安全影响,流程的变化对安全造成何种影响。

(6)对包装和原、材、燃料的标志有何要求(如受压容器的检验标志、危险物品标志等)。

(7)原料在储藏中的安全性如何,是否会发生自燃、自聚和分解等反应。

(8)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料如果补充不上有什么潜在性的危险,原料的补充是否能得到及时保证。

2)工艺操作安全检查要点

(1)各种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法、安全守则等准备情况如何,是否定期地在工艺流程、操作方式改变后进行过讨论、修改。

(2)操作人员是否受过安全训练,对本岗位的潜在性危险了解的程度如何。

(3)操作中会发生何种不希望的工艺流向或工艺条件以及污染。

(4)操作人员对紧急事故的处理是否达到标准。

(5)对接近闪点的操作,采取何种防范措施。

(6)对反应或中间产品,在流程中是否采取了安全措施。如果一部分成分不足或者混合比例不同,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7)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都有什么样的反应速度,如何预防异常温度、异常压力、异常反应,混入杂质、流动阻塞、跑冒滴漏,发生了这些情况后,如何采取紧急措施,发生异常状况时,有否将反应物质迅速排出的措施,有否防止急剧反应和制止急剧反应的措施。

3.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要点

1)仪表管理

(1)仪表的动力源如果同时发生故障时将会出现何种危险状态。

(2)在所有仪表都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防止故障的能力如何。

(3)在系统中部分仪表进行检修时,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

(4)如果仪表应答安全运动状态时间过慢,是否采取了措施。重要的仪表和控制装置是否采取不同的独立样式并具备回授装置。对于特别危险的生产而双重保险仍控制不了时,那么安全停车装置能否及时动作。

(5)安全控制仪表是否已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

(6)由气候所造成的温、湿度对仪表会造成何种影响。

(7)液位计、仪表、记录装置等显示情况如何,是否易于辨识,采取何种改善措施。

(8)玻璃视镜、液面计玻璃管以及其他装置在损坏情况下如有内容物溢出,是否有防护措施。

(9)如何进行仪表的性能试验和定期检查。

2)电气安全检查要点

(1)电气系统是否与生产系统完全平行地进行设计。如装置一部分发生故障,其他独立部分会受到什么影响。由于其他部分的缺陷和电压波动,装置的仪表能否得到保护。

(2)内部连锁或紧急切断装置是否能自动防止故障;所用的内部连锁和紧急切断装置在何种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对这种装置来说是否已经把重复性和复杂性降至最小限度;保险用的零部件和设施能够连续使用的情况如何;对于特别选用的零部件是否具备标准中规定的条件。

(3)使用的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按照生产上的要求分类)。

(4)对电气系统的设计是否进行了最简便、最合理的布置,对传输负荷、减少误操作是否起到作用。

(5)如何做到使用电气用具不致妨碍生产,为了进行预防性检修,是否能从设备外部操作。

(6)监视装置操作的电气系统是否已经仪表化,是否能以最少的时间了解到由超负荷引起的故障。

(7)有无防止超负荷和短路的装置。主要包括:布线上是否配备了将发生缺陷部分分离的措施;在切断电线的情况下,电容能达到何种程度;连锁装置安装得齐全否;对所用零部件的寿命如何进行现场试验。

(8)如何防止发生和消除静电,对落雷采取何种措施以及动力线发生损坏时,如何防止触电。

(9)对照明的检查要求。主要包括:能否保证日常的安全操作(危险区与非危险区有何区别);能否保证日常的维修作业;在动力电源受到损坏时,避难通路和地点是否有事故照明设备。

(10)储藏的地线是否采取了阴极保护。

(11)动力切断器和启动器发生故障时,能否采取措施。

(12)在大风的情况下,通信网能否安全地传递信息(电话、无线电、信号、警报等),通信网与动力线的隔离防护情况如何。

(13)内部连锁如何进行点检,如何以进度表格加以说明。

(14)进行程序控制时,对控制装置变化前后的关键步骤,能否同时进行警报和自动点检。

五、安全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工作实施标准

(一)安全事故报告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突然发生事故,领导接到班长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一方面组织指挥抢救处理;另一方面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按事故报告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和分工,向生产总监,调度室和主管部门报告。另外,对于火灾爆炸事故,应先报告火警通知消防队扑救;对于交通事故,应先报告交通队勘察现场;对于中毒和伤亡事故,应先报气防站或救护站送医院抢救。

工伤事故是指员工在生产劳动区域内发生的与生产劳动有关的伤亡事故,或者执行临时指定的工作而发生与生产劳动有关的伤亡事故,或虽不在生产工作岗位上,但由于设备或劳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伤亡,都应按工伤事故处理。发生工伤事故必须做到:

(1)事故发生后,生产现场主管人员首先应组织人员迅速抢救伤员,正确及时地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向厂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者姓名、年龄、工种、伤害部位、伤害程度、事故类别、事故简要经过及其原因等。做该项工作时,切忌预先相互统一口径,将事故调查引入歧途。

(2)保护事故现场。一旦发生伤亡事故,要注意保护现场。发生重伤、死亡和多人伤亡事故,不经安全部门的同意,不准破坏现场。

(3)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调查,一般规定当事人不得参加事故调查组。

(4)在处理事故时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在分析原因和责任时,首先要对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分析,然后确定事故的性质,并及时采取改正或防范措施。

(5)填报《员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事故类别及主要原因分析都要填写准确。

(二)安全事故分析

1.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

(1)直接原因。即分析事故是由机械设备、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还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

(2)间接原因。分技术缺陷、人的缺陷(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和管理缺陷。此三种缺陷由五种原因造成,如技术和设计上存在缺陷;教育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身体有病不适应和精神状态不佳;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或不健全;没有防范措施和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3)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着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

2.安全事故责任的分析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在责任人中,根据其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最后根据事故后果和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3.事故规律的分析

把以往发生的各类事故,分项、归类,绘图比较,找出其存在各种规律性的东西,制订防范对策。

(三)预防事故的措施

经过事故调查和对事故原因及发生规律的分析,制订出预防事故的应对措施。具体来讲,应对措施包含技术、教育、管理三个方面的对策,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对策。对策分近期和长远,局部和全面,从技术、人(教育)、管理三个方面采取对策,并落实实施时间、单位和负责人。

(四)安全事故的处理

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涉及操作、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原因。因此,对各类事故都应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有其主观的原因,不管事故大小,都要进行处理。

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考核实施标准

(一)对管理者的考核

这种考核是指在检查、考核一个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时,首先要检查领导对安全生产是否有正确的认识;是否重视安全工作,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能否坚持按照安全原则办事;有无长期安全规划和年度计划;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有无保证等。

对领导的考核可通过考核是否发生死亡事故等来衡量,如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在经济上就应受到惩处,一般事故可直接罚款或扣发其奖金,重大事故应按国家法律法规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二)对安全管理部门的考核

主要是指考核承包的工伤事故指标和月份任务完成情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根据情况进行具体处理。

(1)对领导违章指挥、工人违章操作等,应当场加以劝阻,情况危急时可制止其暂停作业,并通知生产现场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2)对生产工艺、劳动组织、设备、场地、操作方法、原料、工具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危及员工安全健康时,可通知责任单位限期改进。

(3)对严重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且随时有可能造成严重人身伤亡的装备设施,可立即予以查封,并通知责任单位处理。

(三)对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考核

对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最主要的是承包的伤亡事故指标。如果分组负责的生产单位有死亡事故,或者无死亡但有重伤或经济损失超过目标值的,应不得奖;轻伤事故超过目标值时应扣部分奖金。

(2)对日常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违章人次调查等的考核。将各种工作人为定分数,作为目标考核的标准,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应给予的奖罚。

(3)对于月份负担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应根据其好坏,给予相应的奖罚。

(四)对基层生产单位的考核

对基层生产单位的考核,应根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贯穿于生产过程中,主要是考核其承包的工伤事故指标和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1)如果发生死亡事故,单位将不得奖,并应给主要领导者降一级工资,时间为一年。发生重伤事故,应扣部分奖金;发生轻伤事故,应根据发生次数的多少酌情扣奖。

(2)对于基层的日常安全管理,主要考核安全教育、安全检查、不安全因素整改、违章人次、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安全评比等工作的完成情况,以辨别生产过程中一切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罚。

七、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施标准

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应包括下面六个步骤。

(1)首先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

(2)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这是防止预案相互交叉和矛盾、获取相关资料的有效办法,有利于促进所制订的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协调。

(3)进行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4)应急准备与应急能力的评估。确认现有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对其充分性进行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应急管理所需的人员、设备与程序。

(6)预案的批准、实施与维护。正式预案的执行、更新、培训和演练计划。

八、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实施工作标准

(一)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处理应急预案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而制订的指导性文件,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

(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和财产、环境安全的措施。

(6)事故现场的恢复。

(7)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应急预案是整个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事故发生过程中与应急相应的救援措施,而且还应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因此,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关键性的构成要素,包括如下内容。

(1)方针与原则。

(2)应急筹划。

(3)应急准备。

(4)应急响应处理。

(5)事故现场的恢复。

(6)应急预案的评估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