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产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5340700000037

第37章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生产系统设计管理(1)

(第一节)生产系统设计管理工作要点

一、生产系统设计管理工作内容

(1)以科学性、合理性为前提,设计满足生产要求的生产部系统。

(2)充分考虑产品品种、数量、成本和时间,保证生产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设计合理的生产作业布局,保证生产系统的柔性、敏捷性和可靠性。

二、工作设计工作内容

(1)明确生产任务的作业过程。

(2)通过分工确定工作内容。

(3)明确每个操作者的工作责任。

(4)以组织形式规定分工后的协调,保证任务的完成。

三、工作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员工工作组成部分的质量控制。

(2)适应多种工作技能要求的交叉培训。

(3)工作设计与组织的员工参与及团队工作方式。

(4)自动化程度。

(5)对所有员工提供有意义的工作和对工作出色员工奖励的组织承诺。

(6)远程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扩展了工作的内涵,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能力。

四、工艺准备工作流程

工艺准备工作流程如图10-1所示。

图10-1工艺准备工作流程

五、工作研究工作流程

工作研究工作流程如图10-2所示。

六、产品工艺设计工作流程

图10-3产品工艺设计工作流程

七、技术设计工作流程

技术设计工作流程如图10-4所示。

图10-4技术设计工作流程

八、工时测定工作流程

工时测定工作流程如图10-5所示。

图10-5工时测定工作流程

九、车间布置工作流程

车间布置工作流程(一)如图10-6所示。

图10-6车间布置工作流程(一)

车间布置工作流程(二)如图10-7所示。

图10-7车间布置工作流程(二)

(第二节)生产系统设计管理规范化制度

一、工厂生产时间结构与工时定额管理规范

(一)生产时间消耗的结构

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作业总时间包括: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设计缺陷的工时消耗、工艺过程缺陷的工时消耗、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无效时间、工人因素引起的无效时间。

1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也称定额时间,指在产品设计正确、工艺完善的条件下,制造产品或进行作业所用的时间。

基本工作时间由作业时间与宽放时间构成。所谓宽放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需要、休息与生理需要,需要作业时间给予补偿的时间。宽放时间一般用宽放率表示。宽放时间由3部分时间组成。

(1)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指由于劳动过程中正常疲劳与生理需要所消耗的时间,如休息、饮水、上厕所所需的时间。

(2)布置工作地时间。指在一个工作班内,生产工人用于照管工作地,使工作地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和文明生产水平所消耗的时间,例如交接班时间、清扫机床时间等。它以一个工作班内所消耗于布置工作地的时间作为计量单位。

(3)准备与结束时间。指在加工一批产品或进行一项作业之前的技术组织准备和事后结束工作所耗用的时间。不同的生产类型其准备与结束时间不同。准备与结束时间一般可通过工作抽样或工作日写实来确定。

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的确定,应进行疲劳研究,即研究劳动者在工作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劳动精力变化的规律,测量劳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确定恢复体力所需要的时间。

用能量代谢率标度作业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程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如下式:

能量代谢率=(作业时能量消耗量-安静时能量消耗量)÷基础代谢量

式中,基础代谢量为劳动者在静卧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量;安静时能量消耗量为劳动者在非工作状态,即安静状态的能量消耗,一般按基础代谢量的12倍计算。

上述公式中每一项的取值都是在同样时间范围内的能量消耗量。

能量代谢率划分为不同级别,按照不同级别的能量代谢率确定相对应的疲劳宽放率。

宽放时间直接影响作业者一天的工作量及定额水平的制订。国外对此类时间的研究十分重视,将宽放时间做了更细致的分类。一般地说,宽放时间可分为4类。

(1)作业宽放。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作业中断或滞后,如设备维护、刀具更换与刃磨、切屑清理、熟悉图纸等。

(2)个人宽放。与作业无关的个人生理需要所需的时间,如上厕所、饮水等。

(3)疲劳宽放。即休息宽放。

(4)管理宽放。非操作者个人过失所造成的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误,如材料供应不足、等待领取工具等。针对上述情况,应制订各种宽放时间的宽放率。

2无效时间

无效时间是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人控制范围内的原因,而造成的人力、设备的窝工闲置的时间。无效时间造成的浪费十分惊人。以生产管理为例,超过必要数量的人、设备、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等的闲置与存放造成浪费,就会使生产成本提高,产生第一次浪费。人员过多,生产过程各环节不平衡,工作负荷不一致,导致奖惩不公,还会引起部分工人不满,进而怠工或生产效率降低等。

企业管理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增加管理人员,制订规章制度,最终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时间,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即为第二次浪费。最终造成劳务费、折旧费和管理费增加,提高了制造成本。这些浪费往往会将仅占销售总额10%~20%的利润全部吃掉。若能消除上述两次浪费,减少无效劳动所带来的无效时间损失,则十分有意义。在企业产品成本中,材料、人工费、管理费之和约占总成本的90%,减少生产过程中无效劳动的浪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利润提高一成就需要营业额提高一倍,这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减少无效劳动、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道路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首要任务。

生产过程中由于无效劳动所带来的浪费常被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剩的浪费。指整机产品中部分零件生产过多或怕出废品有意下料过多,造成产品的零件不配套,积压原材料,浪费加工工时等。

(2)停工等待的浪费。指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工序之间衔接不上,或由于设备突发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浪费。

(3)搬运的浪费。指如由于车间布置不当造成产品生产过程中迂回搬运而造成的浪费。

(4)加工的浪费。指加工过程中如切削用量不当,引起的时间浪费。

(5)动作的浪费。指由于操作工人操作动作不科学,引起的时间浪费。

(6)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品的浪费。

(二)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又称为标准工作时间,是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这里标准工作条件的含义是指,在合理安排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下,由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按照标准的工作方法,通过正常的努力去完成工作任务。可见,工时定额的制订应当以方法研究和标准工作方法的制订为前提。

工时定额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作用如下。

(1)确定工作所需人员数和确定部门人员编制的依据。

(2)计划管理和生产控制的重要依据。任何生产计划的编制,都必须将产品出产量转换成所需的资源量,然后同可用的资源量进行比较,以决定计划是否可行,这项工作称为负荷平衡。无论是出产量转换,还是可用资源量的确定,都应当以工时定额为标准,这样的生产计划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生产成果的衡量,都是以生产计划为基础的,从而也是以工时定额为依据的。

(3)控制成本和费用的重要依据。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尤其是服务企业中,人工成本在全部成本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降低人工成本必须降低工时消耗,而工时定额是确定工时消耗的依据,从而也是制订成本计划和控制成本的依据。

(4)工时定额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产品或提供特定服务所需的劳动时间的减少。而要减少和节约劳动时间,必须设立工时定额,据以衡量实际的劳动时间,找到偏差,采取改进措施。

(5)制订计件工资和奖金的标准。在实行计件工资的条件下,工时定额(有时换算成小时或每日的工作量或产量)是计算计件工资单价的重要依据;在实行奖金制度条件下,工时定额是核定标准工作量(或产量),计算超额工作量(或产量),考核业绩,计算奖金和进行赏罚的主要依据。

二、工作测量(模特法)操作细则

模特法具有形象直观,动作划分简单,好学易记,使用方便的优点。模特法适用于加工、设计、管理、服务等方面,可用于制订时间标准、动作分析等。模特法将动作分为4大类:移动动作、终止动作、身体动作、其他动作,共计21个动作。模特法以MOD为时间单位,1MOD=0129秒。

(一)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指抓住或挪动物件的动作。移动动作分为如下5种。

(1)手指动作(M1)。指用手指第三关节前部分进行的动作,每动作一次时间值为1MOD。

(2)手的动作(M2)。指手腕关节前部分进行的动作,每次时间值定为2MOD。

(3)前臂动作(M3)。指肘关节前部分进行的动作,每次时间值定为3MOD。

(4)上臂动作(M4)。指上臂及前面各部分以自然状态伸出的动作,每次时间值定为4MOD。

(5)肩动作(M5)。指整个胳膊伸出再伸直的动作,每次时间值为5MOD。

以手拿着工具反复重复上述的移动动作,称为反射动作,可看做是移动动作的特殊形式,所用的时间值小于正常移动动作。如手指反射时间值为1/2MOD,手反射时间值为1MOD,前臂反射时间值为2MOD,上臂反射时间值为3MOD。

(二)终止动作

终止动作指在移动动作之后,动作的终结。动作终结时,操作者的手必定作用于目的物。终止动作有下列6种。

(1)触碰动作(G0)。指用手接触目的物的动作,如摸、碰等动作。它仅仅是移动动作的结束,并未进行新的动作,每次动作的时间值定为0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