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产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5340700000032

第32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资管理(5)

这一阶段要估算主生产计划所需的关键生产运作能力,给出生产运作能力需求的大致概貌,并利用表格或曲线直接和相应的关键工作中心所能提供的生产能力加以比较,以发现某些工作中心、工作时段的生产能力的过度负荷或严重闲置现象,为生产能力平衡提供依据,同时从生产能力方面对主生产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3.确定主生产计划模拟初步计划的各个方案的效果,经过分析评价,最后修订和确定主生产计划。

(二)存储记录文件

存储记录文件是记录MRP系统的所有物资库存情况的文件。物料需求计划系统把关于订什么、订多少、何时发出订货等重要信息,都存储在存储记录文件中。一般情况下,物资清单文件是相对固定的,而存储记录文件却始终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物料需求计划系统每运行一次,存储记录文件就发生一次大的变化。

(三)物料需求计划程序

物料需求计划程序是根据主生产计划、存储记录文件和物资清单运行的。其基本程序为:用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时间周期内最终项目需要的一览表,按照存储文件记录的存储水平,不断参考物资清单计算每一个项目的需求数量,然后对每一个需要项目的件数,根据现有的存储进行修正,并补足净需求量(及时调整)以便得到这种材料的提前期。

物料需求计划程序是假定任何输入的主生产计划是一个可行的进度表,并未考虑到生产系统在主生产计划中规定的生产周期内应完成的规定数量之外是否还有能力上的余地,这也就是出现闭环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的根本原因。

(四)物资清单文件

物资清单文件又称为产品结构文件,是对一个最终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构成以及在数量和先后顺序上相互关系的完整描述。它不仅列出了构成最终产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品种与数量清单,还说明了具体的结构层次以及与每个层次相对应的各个工艺阶段、先后顺序。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树状的数据结构表示物料清单文件。

(五)输出报告

由于物料需求计划程序可以接受主生产计划、存储记录文件和物资清单,因此,MRP系统可以提供多种不同内容与形式的输出,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报告,这些报告通常分为主要报告和次要报告。其中主要报告是面向库存和生产运作的计划与控制的报告,一般包括零部件投入出产计划、原材料需求计划、互转件计划、库存状态记录、工艺装备和机器设备需求计划、计划订货记录、订货记录调整、库存费用及预算报告、计划报告、执行报告、例外报告等。辅助报告的作用则在于分析、控制和支持MRP系统的运行,一般包括仿真报告、财务信息、例外报告等。

四、物料需求计划设计注意事项

(一)物资的订购周期

对于大型生产制造企业来说,生产物资的需求计划是根据主生产计划确定的,而主生产计划一般使用“周”作为计划单位。订购周期时间是指从下订购单给供料商到材料入库,这个中间所经历的时间。包括供料厂商备料时间、供料厂商生产时间、送到交货地点所需时间、进货检验时间、运输入库等时间。

(二)库存量的基本类别

在确定库存量时,应该确定被减去的库存量到底是哪一种库存量。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生产有几种库存量的定义。

1.最高库存量

最高库存量是指某项物资允许存储的天数。

最高库存量=一个生产周期的天数×每天使用量+安全库存量

2.最低库存量

最低库存量=购备天数×每天使用量+安全库存量

3.安全库存量

安全库存量是指当生产出现某种问题时,物资的存量必须能供应一段时间的生产。它考虑到采购时间和物资消耗之间差异的库存量。在多种状况下,提供紧急之用。动用安全存量的同时,需办理紧急购料,以最迅速的方法弥补缺口。

安全库存量=生产一件完整产品所需要的物资×生产能力×确定的天数

它要求只要生产完整产品所需的物资中的某一种物料发生缺少,就必须立即购置。购置的量往往是缺口量。

缺口量=紧急订货到货入所需的天数×平均一天的耗用量

五、MRP系统的更新方式

MRP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能够根据变化着的情况、MRP系统的要求进行数据的调整和更新,使更新以后的数据能够符合生产的发展并指导生产。一般的,MRP对数据的更新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重新生成更新方式

重新生成的更新方式是MRP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计划更新方式,根据这种方式,系统要从最初始层次的产品需求量开始,依次对各个层次的每项物料的需求量都重新进行计算。更新的间隔期一般为1~2周,采用批处理方式。

(二)净变更更新方式

通常情况下,生产系统和生产环境往往会很不稳定(如客户订货的变化、主生产计划经常修改、产品设计经常改动等),系统必须有较强的适应变化的能力,重新生成的更新方式由于工作量大而需要研究新的更新方法。为了能在较短周期内更新计划,发展出了净变更式的更新方式。

净变更的变更方式,顾名思义,并不对所有的物资需求都重新进行计算,而只对那些有变化的项目进行重新的计算和做新的计划安排。这就使计划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计划更新的频次加快,因而增强了系统的适应能力。

净变更更新方式的重要特点是,更新计划与文件的维护融为一体,也就是说,数据资料在进行更新时,生产的计划同时也进行了更新,这使得整个计划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系统的变化在进行着动态的变化,这个系统能够随着计划的实施对物资的状态自动进行平衡。

两种更新方式进行比较,净变更的更新方式具有以下的优点。

(1)更新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使得随时对系统进行跟踪成为可能。

(2)计划并不需要固定,即使在主生产计划下达的期间也可以对计划进行动态的调整。

(3)主生产计划下达和生产计划更新的时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可以分别进行。

(4)由于计划的这种动态性,可以不断地更新计划。

(5)能够及时产生和调整各种输出资料,使管理人员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但是,净变更的更新方式也有不足之处,有两个主要方面。

(1)主要是在处理过程中往往采用人机交互式,而且又是按项目分解,需要多次查询库存记录,因而数据处理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2)净变更方式系统对系统变化的反应显得过分敏感。因而使计划失去权威性,也会使基层管理人员由于不断修正已经进行的作业而感到困难。显然,变更方式适用于计划变动频繁、生产环境不稳定的情况。

六、闭环MRP

闭环MRP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对投入与产出的控制,也就是对企业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物料需求计划(MRP)只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主生产计划提出了初步的加工和采购计划,它说明了需求,但是还没有证实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必须用运行能力需求计划来验证它的可行性。如果能力达不到,就需要对物料需求计划进行调整,使下达给执行部门(车间、供应)的是一个经过确认的可行计划。

计划下达后,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物资问题(如设计更改、废品、外购件未能按时到货),还可能出现能力问题(如定额不准、设备故障、人员缺勤)。因此,当计划无法实现时,要及时把情况反映到计划层,形成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此外,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也可能修改计划。这种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闭环式的信息传递和运作,称为闭环MRP系统。它是最基本的物资计划与控制系统。

实施闭环MRP,除了要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外,还需要制订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

(一)相关知识

在制订闭环MRP计划中,各种生产或加工能力单元(如车间)和成本计算单元(物资需求)被称为工作中心。对工作中心,统一用工时来量化其能力大小。

(1)工作日历:工作日历是用于编制计划特殊形式的日历,由普通日历除去每周双休日、假日、停工和其他不生产的日子,并将日期表示为顺序形式而形成。

(2)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是反映加工方法及加工次序的文件。

(二)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

因为生产能力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所以在编制计划时,先不考虑能力约束而优先保证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然后再进行能力计划。经过多次反复运算、调整核实后转入下一阶段。

计划人员接到能力需求报告后,联系生产能力,对两者进行平衡。

现场作业控制工作中心集中解决如何具体地组织生产活动,使各种资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项订单任务,并将客观生产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