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员工,如果你想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胜出,就必须把工作视为学习的殿堂,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拥有驰骋职场、决胜职场的能力。
不断掌握新的工作技能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便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躲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此救了你们一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多学习并掌握一门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在职场中,多掌握一门技术,就意味着多一条出路、多一种选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充电”、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事业得到成功。比尔·盖茨曾说:“一个优秀员工在对于周遭事物具有高度洞察力的同时,你必须掌握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一些大公司,他们要求员工迅速掌握专业技术。没有人能保证他目前拥有的技能仍适用于将来的工作,所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是非常关键的。”
刘天心高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到了一家单位做打字员。以前,她对电脑的接触很少,因此一上班根本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别人十几分钟打完的稿子她往往要花上几个小时。
但是,她并不气馁。一方面,她虚心学习,有空就向其他的打字员求教;另一方面,刻苦练习,几个月过后,她的打字速度已有了飞快的长进。最后,竟成为公司录入速度最快、错误率最低的“高手”。
突破了打字关后,她并未满足。她自学了相关的计算机课程,拿到了计算机的初级等级证书,最后还考取了电大计算机专业。自然,这其中她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比任何人都多。
刘天心不仅胜任了自己的工作,还使自己成为公司进步最大,业务水平最熟练的职员,上司对她更是刮目相看,欣赏备至。如今的刘天心已成了该单位机房室的主任。每当有的同志不努力、不上进,上司就把她视为典范:“你看看人家刘天心,多有上进心……”。
应该说刘天心是靠关系进入那个单位的,如果她得过且过,稀里糊涂混日子,依靠着上司的照顾也同样能待下去,但绝不会获得上司的好感。正是因为她自强不息、虚心刻苦,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才赢得上司的赞赏,并在事业上有所成功。
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目前,西方白领阶层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你今天不懂的东西,到明天早晨就过时了。现在有关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观念,也许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将成为永远的过去。”
的确如此。在信息社会,知识是要经常更新的,这对一个企业员工来说十分重要,你只有不断地在学习中提高自己,才能做到高效成功。有的人掌握的知识的确很丰富,但也未免在自鸣得意的同时遇到不可救药的麻烦。我们必须知道,追求知识永远没有止境,只有我们不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时代的发展。
肖军是一家杂志社美术编辑,刚参加工作时,单位没有一台电脑,肖军意识到手工制版必将转向电脑排版。所以,他先知先觉地早于编辑部其他人报名参加了电脑培训班。从初级到中级,把基本知识学完后,肖军开始能够结合美术专业知识学习电脑排版。在他对电脑排版很熟悉之后,又开始学习如何将电脑绘图趋于完美。肖军对杂志越来越熟悉,他又开始琢磨如何将杂志的内容与设计浑然一体。
如此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学习,就这样,每一次进步之后,肖军都会为自己选准下一步应该补充的知识。虽然肖军只有专科学历,但他却成了杂志社不可或缺的人物,不久以后领导就把他的职务提升了。
可见,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永远是那些善于学习、拥有广博的知识、掌握新技能、能为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人。
18世纪英国着名的外交家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说:“在知识方面充实自己,不但是你唯一的路,而且也是你非走不可的路。”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深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如果不学习,不接受新事物,不用最新出现的知识、技术武装自己,当新的技术普遍运用时,你就有可能最先被淘汰掉。而职场上的任何一个人,要想在日新月异的行业中求得发展,求得生存,就必须主动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技能、技术,给自己职业的发展补充新鲜血液。
做一名学习型员工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中,什么样的员工才能恒久立于“不败之地”?答案可能会有多种。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善于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能力的员工,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一定具有明显的优势。
学习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哈佛大学的学者们认为,现在的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第六阶段——全球化和知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将变为一个新的形态——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的企业组织中,无论是分配你完成一个应急任务,还是反复要求你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个新项目的行家,善于学习都能使你在变化无常的环境中应付自如。
纽约一家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被法国一家公司兼并了。在签订兼并合同的当天,公司新任总裁宣布:“我们不会因为兼并而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涌向图书馆,只有一个员工像平时一样直接回家了,其他人都认为他肯定不想要这份待遇丰厚的工作了。但是结果却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个被大家公认为最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
原来,这位员工在大学刚毕业来到这家公司后,就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有许多不足。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会抽时间熟悉公司所有部门的业务,并谦虚地向同仁请教,很快就熟悉了整个工作流程。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销售部的普通员工,他还时常向技术部和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所以他每次都能对客户的问题对答如流。
在工作中,他还发现公司的客户多半来自法国,于是在工作之余开始刻苦地学习法语。当同事都在请公司的翻译帮忙翻译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时,他已经能够自行解决这些问题了。
职场的竞争是工作能力的竞争、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所以,学习应当成为每一个员工的终身目标和不竭动力,无论你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
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歌德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因此,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的发展。
曾经有位记者这样问亚洲首富李嘉诚:“今天您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的确,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在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一位熟悉李嘉诚的人说,晚睡前是他雷打不动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早在办塑料厂时他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了英文,又了解了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在当时,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是“稀有动物”。也正是因为懂得英文,使得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高层打交道。如今,尽管李嘉诚已事业有成,但仍爱书如命,仍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唯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小杨22岁,大学刚毕业就进了与自己专业一致的中国远洋航海船舶公司。他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满脑子都是曾经学过的图表、模型、公式,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着手眼前的工作。但他没有被这样的困难吓倒,他很快就掌握了弥补自己缺点的方法。船长让他在刚开始工作的几个月里只是在船上到处看同事操作,熟悉熟悉环境。小杨明白船长的苦心,长时间的观察使小杨基本掌握了船舶驾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这时,他总算深深地认识到,读大学时政治课上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哲学命题时的懵懂与幼稚——确实有许许多多东西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而要真正学到东西,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实践。
6个月后,小杨得到了一次休假。他没有把休假时间全部花费在逛街、游玩上,而是对自己观察到的事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他认识到自己在技术上所遇到的主要的问题还是经验不足,而要弥补经验不足就得多接受船员培训,从公司工作指导手册上吸取经验。这样,他马上报名参加了公司8月份的培训班。
在培训班学习两个月后,他终于走上船舶的驾驶岗位工作,担任了副掌舵手。
对于一个员工的成长来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从不懂到懂,直到成为专业能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不学习将失去竞争力,好员工永远把“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勤奋和好学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会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新思路、新做法,这样的员工才能取得好的工作成绩。
成为你所在行业里的专家
《庄子》中有个故事:
有两个技艺超群的人,一个是厨房伙计,一个是匠人。厨房伙计即那位宰牛的庖丁,匠人即那位楚国郢人的朋友,叫匠石(不一定就是石匠)。两人的共同之处,就是技艺超群,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先看庖丁,他为梁惠王宰杀一头牛。他那把刀似有神助,刷刷刷几下,一个庞然大物,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地解剖得清清爽爽。他解牛时,手触、肩依、脚踏、进刀,就像是和着音乐的节拍在表演。更奇的是,庖丁的刀已用了19年,所宰的牛已经几千头,而那刀仍像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锋利。宰完牛后他提刀而立,悠然自得,又仔细地把刀擦净、收好。那神气,就如同优雅的西班牙斗牛士。
再看匠人,也许是木匠,也许是石匠,也许木石活儿都做,他的技艺也十分了得。郢人把白灰抹在鼻尖上,让匠人削掉。那白灰薄如蝉翼,匠人挥斧生风,削灰而不伤郢人的鼻子。
由此可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精通它,做事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工作中也是如此。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比别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成功的秘密武器。
汤姆是英国伦敦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里的小厨师,他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英俊的容貌,也没有高超的厨艺,所以他在厨部里只打下手。但是他会做一道非常特别的甜点:把两只苹果的果肉都放进一只苹果中,那只苹果就显得特别丰满,可是外表上看,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两只苹果拼起来的,就像是原本就长成那样子;果核也被他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一位长期包住酒店的贵妇人发现了这道甜点,她品尝后,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口味,并特意约见了做这道甜点的小厨师。贵妇人虽然长期包了一套最昂贵的总统套房,一年中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度过,但是,她每次到这里来,都会指名点那道小厨师做的甜点。
在经济萧条的时候,酒店里总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但不起眼的小厨师却从来没有被解雇,就像有特别硬的后台和背景。后来,酒店的经理告诉汤姆,那位贵妇人是他们最重要的客人,而他是酒店里不可或缺的人。
小厨师虽然很不起眼,但是他却具有别人没有的那种专业技能,所以在老板的眼里,他就是不可替代的员工。
作为企业的一员,要想在人才济济的职场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有过硬的本领,这样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并受到同事的钦佩,从而奠定自己业务骨干的地位,为今后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华在一所普通的大学读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之前,他进入了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刚去的时候,他没什么事可干,上司看他可怜,就随便交给他一项任务,说:“3个月内完成就行,到时给你一个实习鉴定。”
在接到工作任务后,李华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下班,有时太晚了,无法回家,他就住在单位里。3天后,他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上司交给他的工作任务。
第4天上午,当他告诉上司任务已经完成时,上司吓了一跳,对他刮目相看。又给他几个任务,并且规定很少的时间,而他居然都会提前完成。
实习结束,上司没多说什么,但不久却径直到他的学校点名要他。
这使这家科研机构的上级部门很奇怪:我这里有好几个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你都不要,却非要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是开玩笑吧。
“不开玩笑,他有专长。”那个上司说。
后来,有一次上级临时借调他去帮忙,结果是:这个部门以前的报表都是最后一个交,并且还经常返工,但这一次,李华不仅第一个送上报表,而且一次性顺利通过。
上面点名要他,下面不愿意放,但硬是被调走了。现在他做的事情是负责为新来的研究生、本科生分配工作。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李华为何如此轻松地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