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5325600000048

第48章 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强化,从而使剥夺下属员工的主体性,以等级权力为推动力的科层等级管理越来越变得低效和无效,人本人性化文化越会得到普及。进而强化价值认定激励,推进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必须细查自己企业的管理行为,把尊重人、信任人、关怀人实现的价值认定激励提升为内部管理模块的首要内容。通过检查、改正、行动、规范四个步骤推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下面就其具体实施的方法略作分析。

一、一件真正的奇案

2001年辽宁省鞍山市发生了一件奇怪的诉讼案。鞍钢集团的一个中层管理人员状告鞍山某一高校的老师诈骗罪。但事实是这位老师不仅没有从原告那里获得任何经济利益,相反还倒贴了2万元。

世界上真会有如此行骗的人?

人们也许会猜想:是他手段低劣,偷鸡不成,反失了一把米?是他行骗未遂?

其答案却都不是。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作为被告的这位高校的老师,一向被认为是交际面广、活动能量大、有通天本领的大能人。作为原告的这位鞍钢集团的中层干部,有一个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希望毕业之后留北京工作,但他自己苦于没有这方面的关系而求上了这位老师。这位老师感觉到鞍钢集团这位中层干部能够求到自己,感到自己很有面子。尽管这件事他毫无把握,他也硬着头皮揽下了这件事,并满口承诺,“没问题,没问题。”通过联络,他把所有的关系都用上了,但这件事仍无着落。但碍于面子,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这事对他来说的非现实性。相反还吹嘘,他在国家教委有一个同学,“在他那里,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鞍钢集团的这位中层干部也当他有能力办成此事,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三番五次地登门拜访。这位老师说:

“我已联系过,此事没有问题!但需要用钱打点,并且钱少了不顶事,没有万把块钱是难以成事的。”

鞍钢的这位中层干部就先后凑了8000元钱送给他。

原告的儿子已临毕业,但这位老师却仍是想不出一点办法。最后自己掏钱在首钢家属院内为他租了一间房子,并每月为他发800元钱的工资。说工作单位已落实,就是首钢集团,只因为单位正在开展减员增效活动,不便于公开新增人员。所以由人事处作了安排,先住下,并发给基本工资,待时机成熟时再安排具体职务。

原告听后非常高兴,是千谢万谢。也由衷地感到这位老师的能耐,这位老师也因此得到更多的人佩服和尊重,甚至这位老师的顶头上司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这位老师是能人的名声传得更火了。

但原告的儿子,一等就是两年多。这位大学生没有上班,住着首钢的“免费”房,拿着不用上班就有的“基本工资”。开始他也还感觉不错,但时间一长,职务没有最后落实,与人交流总感觉到缺点什么。他越来越沉不住气了,就直接跑到首钢人事处询问具体职务的安排情况,什么时候才能落实。这就一下露馅了。

鞍钢的这位中层干部告这位老师诈骗钱财,并耽误了他儿子近三年的黄金年华。但这位老师拿的8000元钱连房租都不够,他不仅掏自己的辛苦钱为原告跑路,而且为他儿子发工资。前后相加,少说也为原告倒贴了2万元。

法庭问被告为什么会这样做。他说不愿意让他大能人的形象为此事而受损。

图3-21虎、猴、龟比福尽管这件案子是一个特例,不具有普遍性。但像这位老师一样的行为选择,一般人都不会,但对“能”的价值需求满足的渴求却是每个人所共有的。因此,能激发这种价值需求,并提供这种价值需求的满足,也就可以对人的意志行为产生激励诱导作用。

从这个奇怪的诉讼案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1)自我价值的被认定,也就是自我社会价值和意志价值的实现,所以人人都会看重自我价值的被认定。

(2)人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一旦他人得到这种自我社会价值和意志价值的满足,他就会尽最大努力来维持被认定的价值,从而使对人的尊重、信任和关怀,产生莫大的管理作用。

(3)要激励人不一定非要用金钱,如果价值认定激励运用得当,甚至可以让他人掏出钱来。

(4)通过非经济福利的价值认定激励实施管理,不仅管理实施投入少,而且可稳定地获得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忠诚。

在影响下属员工意志行为的六种管理方式中,尊重人、信任人、关怀人三种管理方式都具有激发这种价值需求,并提供这种价值需求满足的作用。

但在一般企业的管理中,这种价值认定激励远远没有受到普遍重视,甚至好多企业老板和高管根本没有这种意识。价值认定激励,不仅仅作为管理实施的一个措施,而是作为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一个核心内容,其实施则涉及所有管理人员,因此,只有通过检查、改正、行动、规范四个步骤推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下面就这四个步骤的工作,作一讨论。

二、检查

所谓检查,就是检查,在自己的企业现实管理中,是否存在不尊重人、不信任人、不关怀人的问题。如果存在这类问题,则难免使企业拿钱买来的一点岗位员工工作积极性,被管理人员的“三不”所抵消,使涨工资、发奖金的劳动投入白白浪费。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工资只能起保健作用,加工资、发奖金才具有激励作用。当所加的工资和所发的奖金构成员工收入的一个稳定部分之后,它又成了只起保健作用的一个因素,而尊重人、信任人、关怀人却直接具有激励的作用。尽管不尊重人、不信任人、不关怀人并不会造成像拖欠工资、克扣奖金一样的遭受员工的抱怨,但也会直接挫伤下属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消磨其归属感和忠诚度。

因此,要强化价值认定激励,推进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首先就必须细查自己企业的管理行为中,是否存在不尊重人、不信任人、不关怀人的行为。

1不尊重人的行为判断

有下列行为者,视为不尊重人。

(1)在没有调查和核实事件真相之前,就随意批评训斥人。

(2)批评人不讲场合,很小一件事,也当众大嚷大叫。

(3)批评人不注意用语,用侮辱人格的话指责、训斥下属。

(4)批评下属,不是批评下属所做的事有问题,而是评价,甚至贬低下属的人格。

(5)下达指令,气使颐指,与差狗唤猪一般。

(6)仅仅告诉下属要做的事的内容,不讲明白做此事的价值和意义,以一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心态驱使人,把下属员工当工具使唤。

(7)涉及下属员工利益的事,不与下属员工讨论,独断专行。

(8)与下属员工正面相遇,仰首它顾,当下属员工为不存在。

(9)检查下属员工的工作,不先确定标准要求,随意根据自己的意断指责下属员工。

(10)与下属沟通讨论问题,不事先与下属约定,随意打断下属的正常工作秩序。

(11)指令多变,让下属应接不暇,不知所从。

(12)不分场合,随意议论下属员工的短处缺点。

(13)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考核打分,仅凭臆断,不负责任。

(14)对下属员工的绩效得分,强作评断,不给解释。

(15)视己为高人一等,谋取特权,享有特权。

(16)在工作之外的生活中实行等级控制,把下属员工分为高下三等。

(17)随意干涉下属员工的私人生活。

2不信任人的行为判断

有下列行为者,视为不信任人。

(1)企业管理中大小决策,独断专行,神神秘秘,不让下属员工参与。

(2)主管人员办公室大门常闭,似乎有永远不能终结的秘密活动。

(3)让人做事又不授以做事的权力,随意瞎指挥。

(4)交付一件工作,不等工作完成,又毫无理由的中途换人。

(5)不给机会让下属员工解释自己的行为,或者怀疑员工的正当解释。

(6)下属员工初犯某种错误,不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7)以低下的动机度量人,对下属员工的一点儿小过失也上纲上线,甚至由此指责下属员工的人品。

(8)有意与下属员工保持一定距离,不愿与下属员工同处、同行。

3不关怀人的行为判断

有下列行为者,视为不关怀人。

(1)见下属员工有愁容,不过问,视而不见。

(2)下属员工工作偶有不会的地方,也不指导、不教练,一味指责。

(3)与下属员工谈工作,只问结果,不关心过程,只要他贡献,不关心他的个人牺牲和付出。

(4)下属员工发生不幸,或有灾、有难,不关心、不抚恤。

(5)下属员工有伤、有病,不关心、不问候。

(6)下属员工有意见、有想法,也不愿听取,甚至找上门了也支吾拒绝。

(7)只盯住下属员工的工作效果,不关怀下属员工的个人发展。

(8)只要求下属员工努力贡献,不考虑下属员工个人价值需求的满足。

三、改正

所谓改正,就是针对企业管理中已存在的不尊重人、不信任人、不关怀人的行为,进行整改,防范和杜绝“三不”行为的延续和重复发生,以消除这种对下属员工起负面作用的行为。

图3-22严查“三不”行为的意义改正“三不”行为,其工作可从五个方面开展:

(1)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也就是把“三不”行为作为评价管理人员素质的一个标准,并在它们的岗位责任标准中明确作出要求。把没有“三不”行为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对有“三不”行为的管理人员,按次扣减考核得分,使每个管理人员一方面从自我意识上认识到“三不”行为对企业发展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另一方面让不严格约束自己行为,发生“三不”行为的管理人员在个人利益上付出代价。

(2)把影响面广的“三不”行为,明确界定为劣根陋行予以杜绝。“三不”行为在很多企业广泛存在,甚至习以为常。有些管理人员甚至自己也不觉得这种“三不”行为有什么大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要扭转轻视价值认定激励作用的局面,把影响面广的“三不”行为,明确界定为管理人员的劣根陋行,行文明确杜绝,并用公示牌在企业内部醒目的地方标示出来,让员工进行监督。

(3)企业老板和高管带头约束自己。一般而言,职位层次级别越高,越是会有种种理由放纵自己的“三不”行为。因此,只有企业老板和高管带头约束自己,对自己不经意的违犯,通过自罚以警戒其他管理人员,这才能缓解“三不”行为的泛滥,否则就难以形成价值认定激励的力量。

(4)像抓考勤一样严抓“三不”行为。“三不”行为泛滥的企业,即使开始意识到其危害,也难以消除这一痼疾。要想在短时期内见到成效,必须针对明显而严重的“三不”行为制定出与惩戒迟到、早退、睡岗一样的惩戒办法。

(5)设置“三不”行为杜绝奖。制止杜绝“三不”行为,除了进行负强化——惩戒外,从正面进行诱导也很重要。因此,定期评选远离“三不”行为的管理者并予以奖励,也就非常必要了。

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