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5311300000020

第20章 苍天给你的雨露(9)

一个外乡人挑了一担盐来村里卖。我妈手头有事,就拿了一块钱,让我去打十斤盐。那个外乡人称好了十斤盐,我正要递钱给他,看到四周买盐的人很多,他无暇顾及我,便提了盐溜走了。那一块钱我也没交给我妈,而是去买了一包花生糖。我正躲在墙角津津有味吃着时,被我妈瞧见了,她拉住我,虎着脸问:“哪来的钱?”我急赤白脸说不出来。我妈见我这副模样,心里明白了七八分,拿起紫竹鞭子,我便竹筒倒豆子全部说了出来。我妈听了,气得咬牙切齿:“贪图小利,难成大事。小小年纪竟有贪念,岂不毁了一生。”越说越来气,手起鞭落,在我屁股上印下了一条条清晰的鞭痕。打完后,我妈递给我一块钱,“去,把钱给人家送去!”我咧着嘴,乖乖地一瘸一拐地把钱送给那卖盐的外乡人。

从此,在我头脑里再没出现过“贪”字。

第三次,是在我读二年级时。

我的同桌有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这在当时可是十分罕有。我见了,眼馋不已,瞅个不防,将这支钢笔偷走了。自然,这支钢笔不能在学校用,我便放在家里写作业。我妈见了,问我笔的来历。我涨着猴腚脸,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我妈看出破绽,脸上便笼上一层寒霜,要我如实招来。我知道一切都瞒不过她,只得如实说了。我妈听罢,气得脸都绿了,浑身发抖,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一世人都落个小偷的坏名声,永远别想在人前抬头走路。”说着,操起紫竹鞭子,将我狠狠揍了一顿。这一次,她打得特下劲。我屁股皮开肉绽,半个月不敢沾凳子。

第二天,我把钢笔还给了同桌。从此,面对再怎么诱人的东西,我都没动过心。

长大后,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牢记我妈的教诲,为人诚实,不贪不占,活得堂堂正正。

现在,我妈已离开我多年了,我也成了一个握有实权的单位头儿,但我仍保存着我妈的那根紫竹鞭子。我将它悬挂在一个显眼的地方,时时警醒着我。

情感箴言母亲的教诲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希望,寄予了对子女未来前途的希望。一条紫竹鞭子,不仅仅是少时成长的回忆,更是爱的警示,饱含着浓浓爱子之情。

大爱不爱大家都说母亲很惯着我,也许因为我是她最小的女儿吧。她出门总是带着我。

有一次,她出去参加什么活动,没有带我。回来时就给我们带回来两个面包。那是参加活动者的加餐,那时候的面包是稀罕物。我高兴得举着面包直蹦。正在这时,门外传来喧闹声,好多孩子在喊:叫花子!叫花子!我和母亲同时看见我家门外站着一个老人,衣着很脏,手里拄着一根棍子。一些孩子正往他身上扔石头。母亲转身回到屋里,走到橱柜边,打开门。我知道她要找什么,也知道她什么也不会找到。因为,我们早把东西吃光了。她站起来,回身看着我。我用乞求的眼神可怜兮兮地看着她的脸色。我知道她要干什么。果然,她从我手里夺过面包,一句话不说,出去给了那个老人。我看见那老人双手作揖,蹒跚着离去,身后仍然跟着一群孩子。事后她没有任何解释。

后来,当我长大成人,能够和她平等交谈的时候,我提起这件事情,问她为什么那么做。她说,你在家里,他在路上。那个面包对你来说只是解馋,而对那个老人却是解饿,或者救命。所以,她问我,解馋重要还是救命要紧?我无言以对。母亲一直到死,从来没有说过一次爱我。也许正如“大善不善”,而她是“大爱不爱”吧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聚餐会。同坐一桌的是几个家庭的成员,有大人也有孩子。当服务员小姐款款地端着一盘椒盐基围虾进来时,同桌的一个女孩突然拍着自己眼前的桌子说:“小姐,把盘子放我这!”

上菜的小姐一愣,环顾一圈就餐人的脸色。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她便踌躇着把盘子放到了女孩面前。女孩便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嚼起来。

女孩的妈妈坐在我身边,我想,她一定会对女孩说点什么吧?别人不好意思说,她还能不说?可是,直到聚餐结束,她都没有指责女孩一句。中间还特别疼爱地将女孩爱吃的其他菜夹到她盘子里。原来,她压根就没感觉女儿这么做有什么不妥。这种母爱的无限包容,很让我心寒。

聚餐的第二天,接到那个女孩母亲的电话,女孩因为吃多了椒盐油腻食物得了急性胰腺炎,正在医院抢救!她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哭得人五内俱焚。

我突然感激起我的母亲来。她永远也不会把我“爱”到胰腺炎去!甚至,她活着的时候,我连哭的权利都没有,她非常讨厌我爱哭的毛病。她临死的时候,看着我不停地流泪,她虚弱地睁开干涩的眼睛,对我说,你别哭了,人早晚都有这么一天,别把眼睛哭坏了……她是从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生不轻易流泪。

有一种母爱是即使子女犯了罪,她们的爱也一如既往。而我的母亲不会。西方关于爱的祷词是这么说的: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忍耐,凡事盼望。爱是永不止息。爱就是神。

而在我母亲那里,爱就是教育,别的都是扯淡。

情感箴言亲人的关爱需要节制,要注意适当的尺度。所谓“大爱不爱”,不是放任的溺爱,也不是漠视,而是理智地给孩子以必须的爱,这是教育子女最好的方式。习惯性的顺从放任只会给孩子的将来酿成灾祸。

那年,母亲给我五分钱每年的清明节,我都要到母亲坟前,恭恭敬敬地贡上五分钱,拜谢母亲对我的似海深恩。

在我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付出了很多,最让我铭心刻骨的是五分钱的故事。

那年,我在县一中读初中,父亲身体不好,我的弟妹多,家中无劳力,生活很困苦。我背着地瓜干来学校,学校食堂给蒸一蒸,就着开水和咸菜,就是我的一日三餐。记得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家拿地瓜干时,看到家里连块咸菜也没有了。当时我心里在想,没有咸菜怎么吃饭呢?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过两天,我赶集时买了给你送去。”

星期三下午下课后,学校传达室的李老师叫住了我,递给我五分钱说:“这是你妈给你送来的五分钱,叫你买块咸菜吃。”我紧紧攥住那五分钱,站在那里好长时间没有离开,两行热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又一个星期天,我回家拿地瓜干时,母亲告诉我:“那天,我在集上卖了十个鸡蛋,称了二斤盐后就剩下那五分钱了。”听完母亲的话,我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扑在母亲的怀里大哭起来。为了给我送五分钱,让我能吃上块咸菜,母亲跑了十多公里路呀。母亲轻轻地摸着我的头,心疼地说:“你看你这孩子,哭什么呢,当娘的还不应该吗?以后好好上学就行了。”从那时起,我更加努力学习。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时,我的考试成绩名列地区第一,被破格录取到省重点中学高中部学习。可是因为家庭经济太困难,无力承担生活费,读了不到一个月便退学了。回乡后,我到一煤矿当了工人。也就在那时,母亲因长年积劳成疾病倒了。高血压、风湿病、白内障、偏瘫等多种疾病一齐向她拥来。我拜医生为师,学会了打针、消毒和如何合理用药。为了照顾母亲,我放弃了不知多少次个人学习、升迁的机会。1971年,单位保送我上大学,我把唯一的一个指标让给了别人。以后,一些政府机关、政法单位要我去当秘书,新闻单位要我去当编辑等我都谢绝了。1978年初,上级组织部门破例对我这个煤矿工人下调令,让我到宣传部门去工作,也终因母亲病重未能成行。

二十多年的精心照料,并未能挽留住母亲,她老人家终于在八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令我欣慰的是,因偏瘫长期卧床的母亲,直到临终,身上没长一个褥疮。

我虽然没像我众多的同学那样当上什么长,但在母亲有生之年我给予了她我能够给予的一切。虽然生活清贫,但我依然感到幸福和快乐。

情感箴言不论生活多么艰难,母亲总是竭尽所能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心爱的孩子。而在回报母亲时,我们又能奉献出多少呢化在掌心的糖去年夏天,我带上儿子回到老家。老家有年过八十的奶奶,喜欢吃核桃,我给她买了一盒核桃仁。

那些看着我长大的乡邻们,见远嫁的我回来了,会不时地过来坐坐,聊聊我小时的趣事,打听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又告诉我儿时的朋友现在何处,生活如何如何。

这天上午,住在奶奶家后面的一位大婶也过来坐,她女儿是我童年的好友。闲聊时,奶奶把我带来的核桃仁拿出来吃,又抓了一大把递给她,她十分客气地在一番推托感谢后接下了。在后来将近一个钟头的谈话中,我和奶奶都吃了许多核桃仁,那位大婶,她从一片完整的核桃仁上掰下一小块放在口里,细细慢慢地吃了许久,就再也不吃了。我有些奇怪,叫她不要客气,吃完了再抓,她很坚决地拒绝了。我向来大而化之,见她不吃,也没有太坚持,就这样,一直坐到她离开,那把核桃仁,她都没有再动。那么炎热的夏天,我心想,核桃仁该被汗湿了吧大婶走后,我起身去后面的房间拿书看,透过那扇小小的窗户,我看到大婶正站在自家小小的厅屋里,身边围着三个十岁上下的孩子,我知道那是她的外孙,其中就有我朋友的孩子。孩子们的小手都伸向外婆,而她正一个个地把核桃仁分发给他们,几个孩子分光了外婆手中的核桃仁,坐到门槛上用心地数,开心地吃,而他们的外婆,从门后拿出扫帚弯腰扫地,脸上极其平淡地没有任何表情。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怕被她看到会尴尬,赶紧缩回了身子。

依稀记得童年的我,许多次和哥哥骑坐在门槛上,满怀喜悦地分一颗妈妈带回来的硬硬的黑红黑红的水果糖,不知道也不管糖从哪儿来。我总是紧盯着哥哥用手小心地剥开已经和有些化了的糖粘到一起的糖纸,眼巴巴地看他把糖放进嘴里用力咬成两半,再吐出来比较一下,大小差不多,这才各自拿一小块,甜甜地吃,妈妈这时在哪儿,在干什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那快化了的糖是如此的甜。

及至求学在外,每次放假回家,妈妈和奶奶会把积攒了好久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她们留了许久的,也总不过是化成一团的糖,变了味的饼子,长了霉的点心,蔫了干了的水果……我常常会抱怨她们:自己吃了啊!不用留着,都放坏了。可是她们依然一年一年地留。

结婚后,有一天带孩子去婆婆家,婆婆招手让孩子跟她到房里去,我悄悄跟进去看祖孙俩玩什么花样,结果看到的是天下母亲都玩的游戏:婆婆从枕头边拿出一个用手帕包得好好的饼子,笑眯眯地塞给我儿子,大概是哪家新媳妇上门按老规矩分发的,也不知道放了几天了。

而今,母亲和婆婆已经先后去世,我也很少再吃糖了,连儿子都不爱吃,家里的糖果总是放到化成一团,然后扔掉,到后来索性不买了。

大婶手中汗湿的核桃仁,妈妈掌心软化了的水果糖,婆婆枕头边放干了的饼子,那样的香和甜,是买不到的。

情感箴言在文中,掌心中化出的已不是香甜的糖,而是甜蜜的幸福,至亲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心爱的孩子,这是爱的习惯,心的契合。沉醉在亲情的怀抱中,香甜沁人心脾。

一本人生的大书母亲第一次从乡下来看我,她最惊讶于书房里我积存起来的书。她把书架、书柜、书桌擦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望着那盆吊兰,浅浅的笑浮在嘴角……母亲不识字,可是书在她的心中是神圣的东西。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母亲说,越是家里穷越得上学。我们兄弟就一个一个走进了学校。新课本发下来了,母亲就去邻居家里要来一张或两张报纸(人家是村上的会计),为我们包好书皮。她的手指很灵巧,四个书角上旋出四朵花,用河边的野花染成七彩,很美。她说:“书本里尽是知识,要记好,长大了管用。”

母亲最喜欢看我们读书,或者说是“唱”书。我们在煤油灯下,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在向阳的房前,或坐或站,把书举在头顶或捧在胸前,哇哇啦啦地喊或唱,看谁背得快,看谁声音高。虽然课文内容不一样,虽然母亲不一定听出是什么,但她喜欢。她纳着鞋底,或者摇着纺车,望着我们摇头晃脑地读书,一个劲儿地笑……她不让我们帮她干活。她说:“你们只要好好念书就行了。”结果,不识字的母亲供出了几个大学生上大学的时候,家庭更加困难。父亲和母亲说,再难也要让他们上大学!母亲把我们用过的所有课本都放着,存了一个大箱子,整整齐齐的。她看着这些书说,上到这一步了,咋着也要上完……多不容易呀母亲还放着我们用过的作业本,特别是我们的作文本。她说这是我们从脑子里想出来的东西,很宝贵。她没有像领居五婶一样,把它们当成废纸卖掉,她认真地为我们存放着。现在,我们读着当年的只言片语,感到特别亲切。她说,写过字的纸比没有字的纸宝贵,上面说不准有有用的东西。母亲说这句话是有原因的,她曾随手把人家借外公五元钱的一个借条当成引火纸烧了,那时,五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天,和几个朋友联欢回来,我有些醉意。母亲给我倒了杯水,看我喝下后说:“你有这么多书本,得好好看,可不能摆在那里做样儿……”

母亲的话很轻,却重重地提醒了我。是呀,现在条件好了,买了那么多书,我却没有认真读上一本想一想,母亲就是一本人生的大书呀情感箴言母亲仿佛是一本人生的大书,书中记录着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抒写着浓厚的抚慰之爱。身为人子,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解读人生亲情的真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