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5311300000021

第21章 用青春照亮我们的路(1)

吾爱吾师我喜欢木棉。尤其每年四、五月木棉花开时,树上叶子尽落,只有火红的木棉朵朵绽放,似在昭告世人——看,不必绿叶的帮衬,我依然美丽夺目。那份自信,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若不是接受过两位小学老师的教诲,今天的我,必不是这样。

小时候,由于父亲生意失败,被人拐骗了一生的心血,积劳成疾,爆发严重肝硬化,医生硬是从鬼门关抢回一条命,但是,那时没有劳保,庞大的医药费,使得家中的开销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我没上过幼儿园,而因为母亲得四处打工,我下课回家就要照顾年幼的弟妹当小保姆。

没有玩具的童年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常常拿把塑胶扇子当做娃娃身体,碎布、手帕成了她的衣裳,我就这样玩起了我的王子与公主。所以,我是自卑懦弱的,期末老师最常给的评语就是“乖巧文静、功课尚可”八个大字。

直到小学五年级分班时遇到了启发我创作、爱好文学的老师——林阿冉。他是一位外省籍的老先生,讲话有浓厚的乡音,从不发脾气。

在台北市的明星小学里,像我这样的学生通常是不起眼的。但在一次作文课中,我的文章得到全班最高分,老师在课堂上赞美了我几句,并要我在台前朗读这篇文章。

那是我第一次上台,记得当时紧张得双腿发抖、声如蚊蚋。老师一直叫我不要怕,说大声些。但心里的恐惧实在巨大,于是老师只好又叫班长复诵一次。当周我成了班上的风云人物。除了作文好外,被帅哥班长拿着作文簿朗读也是一件大事。

此外,令我最感窝心的是当时妹妹读一年级,只上半天课。若是留她一个人在家怕发生意外,于是母亲便叫我把她留在校园中,等到下课再一起回家。

有一次上课时,林老师在教室外看到了游荡的妹妹,问清缘由后,便把她带到教室的空位坐下。以后,只要妹妹下课便来我的教室旁听,顺便做功课,林老师有空时还会走过去指导一番。

没多久,双亲在板桥买了房子,遂要转学。当时我原本想悄悄地走的,哪知林老师在班上公开了此事,让我受到了同学的关心及祝福。那一刻,使我真切地相信自己是重要的。

到了板桥读的是一所实验小学,导师吴宗华则是另一个影响我的人。他硬逼我参加壁报、演讲比赛、合唱团和当班上的组长及小老师。我从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的才能,在台北读小学时,这些竞赛是怎么轮也没有我的份儿的。

尽管不是每项比赛皆能得到名次,但若没有吴老师的启蒙,今日的我怎能在台上面对上百人侃侃而谈而面不改色,甚至因为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风采,使得我的朋友越来越多,对功课也更积极地投入,在往后的求学生涯中一帆风顺。

教育心理学家曾说:“三岁前决定小孩的一生。”我并不以为然,人生有太多的机缘会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做法,端看自己能否把握。

又到了教师节前夕,仅以这篇文章表达我对两位恩师的怀念与感激。谢谢您!老师。

情感箴言师恩是一种博大的爱,是一份特殊的温暖,是源自人类心灵深处的真情。在师恩的光辉下,智慧得以萌芽,光荣传统得以继承,无数懵懂的心灵得以启示。

老师领进门年新春,我不满六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四十人。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县立简易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了小学老师生涯。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天下,弟子不下三千,今年已届古稀,退休归里十年了。

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木主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笔。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就命令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往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她刚要动手,妈妈喝住她,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纫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有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情感箴言教师是天下最为神圣的职业。老师总是用无私的爱默默无闻地成就着学子的前程,在循循善诱中,浓浓的“插柳之恩”让人感动。

晨读三十年代,我的故乡还把铁轮大车当做长途交通工具,我甚至没听说过汽车。一般的家庭里没有钟和表,白天看太阳,夜里听打更人敲梆子报时辰。小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不知道几点钟,只知道几更天。鸡打鸣,天蒙蒙亮,就背着书包往学校里跑。深沉的夜空,星儿眨动着眼睛。我快走,星儿也紧跟着我快走;我停住脚,星儿也站住不动。星儿代替妈妈送我去上学,我感到很快活。寂静的大街上,只有我模糊的身影移动着,嚓,嚓……前边传来脚步声,小巷子里又跑出几个影子来,小伙伴们呼唤着、追赶着,奔跑到学校。我们把星星关在门外,就坐在教室里摇晃着身子背诵课文,这节课就是晨读。

那时的教科书课文很简单,第一课:天亮了;第二课:弟弟妹妹快起来……天天朗读,背得烂熟,淘气的同学坐不住了,老师就利用这时间给我们读课外书,读完一本又读一本。

这位老师长着一副瘦小的身材,清秀的脸有些苍白,一双温柔而又善良的眼睛,时时闪出甜美的微笑。她讲话的声音很轻,但却很清晰,仿佛琴弦发出的悦耳声音。她是外省人,住在校园里西北角的一间小屋里。清晨,谁第一个到校,就能看见她屋子里的小油灯映在窗纸上的亮光。她一听到教室里有动静,就立刻走}士{自己的小屋,陪着到校的学生坐在教室里。等同学们都到齐了,她就给我们读有趣的书。每天读一篇,读完了让我们背诵,我们很快就背熟了。老师给我们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和《叶圣陶童话》,我们都能背出来。老师还读过《万卡》、《爱的教育》等。那些生动的文章,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教室里静悄悄,只听见老师一字一句地读着,她的声音温柔而又深沉,当她读到最感人的段落时,就停下来沉默着。这时候,几十颗幼小的心灵,就和老师一起思索着,眼睛里含着泪水,回味着作品中的情景。我们的心便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通过书我们认识了许多可爱的人,熟悉了许多有趣的事情,长了不少见识,了解了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欣赏着一幅又一幅悲哀而又感人的画面,在奇异的童话境界里漫游。我们被美好的情感滋润着,常常出神地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镇,忘记了学校是一座破旧的古庙。阴暗而又潮湿的教室仿佛变成了迷人的宫殿,智慧的星在我们心中闪光……情感箴言单纯执著的爱的追求,昭示着老师对学生无尽的关怀。视名利如粪土,视学生为珍宝,这就是教师博爱无私的情怀,是对爱最深厚的理解。

老师的眼睛我永远也忘不了陈老师的那双眼睛。尽管这双眼睛并不大,也不是“双眼皮”,不相识的人也许会以为这不过是一双挺普通的眼睛罢了。可在我和我的同学们的心目中,这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眼睛。

许多人说,影星的眼睛很美。可我总觉得她们的眼里缺少了点什么。而陈老师眼里有的,正是这个。

有一次,我病了,很重,在家躺了一星期。当我重新坐在课堂上时,那双眼睛总不时地看我几眼。我觉得她仿佛在问我:“身体怎么样,能行吗?”还有一次,我摔坏了脚。陈老师知道了,到家里来看我,见我为功课苦恼,就柔声劝慰我别担心功课,安心养好伤,落下的功课她给我补……听着这亲切的话语,望着正在帮我削苹果的老师,我抬起模糊的泪眼,望着那双眼睛。我觉得陈老师的目光里,有一种软乎乎、甜酥酥的东西包住了我的全身。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爱”呀!神圣的爱!是师长对学生炽诚的爱!母亲不也正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吗?我第一次将“母亲”——“老师”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觉得那么自然,贴切陈老师的眼睛也不总如此。有时竟会那么严厉!有一次测验,她告诉我们最后一道题很难,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前面的。做着做着,我忽然发现有两道应用题在作业上做过。不知怎的,我那不争气的手怎么竟会放到r作业本上!可还没等翻开,心就跳得很快,手指也颤得厉害。同时感到有一双异常严厉的眼睛盯着我。我一抬头,正与那目光相遇。那目光里充满了责备,使我的背上像遭了芒刺一般;又像一个正在偷东西的小偷当场被人抓住一样惶恐、窘迫、难堪。我的手无力地从作业本上滑落,胆怯地垂下眼睑。我不知自己是怎么交的卷,只觉得脸上红得厉害,发高烧也从未这样难受过。下了课,陈老师问我刚才想什么,我无言辩解,也无法辩解。我偷偷地看了陈老师一眼,突然从那目光中看出一种期待、急切的期待。我不敢正视那目光,慌乱地低下头。在那充满期待的目光的注视下,我羞愧地,但还是勇敢地承认了错误。陈老师托起我的头,义帮我整好衣领,愉快地说:“这才是个好孩子呢!去吧,好好复习功课,祝你下次考好!”我又望了望那双眼睛,那里流露出欣慰与抚爱的笑意。泪水迅速盈满了我的眼眶。含着悔恨与感激交织着的泪水,不知为什么竟会对老师笑了笑,真想对老师说声:“谢谢您!”可不知为什么,又没说出来。

每当我想起这件不光彩的事,就脸上发烧;每当我想起陈老师那双美丽的眼睛,就会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哦,陈老师的眼睛,所有老师的眼睛,是人类最深邃的、最富有洞察力的眼睛情感箴言老师美丽的眼睛,直视我们的心灵,从而在困苦中为我们的人生点燃希望。望着那双关爱与理解的眼睛,我们生命开始起步成长。

春天的雨点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望着老师乌汉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汉娜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达丽玛站起来,无法回答,脸羞得红红的。“放学后,你到办公室来,我给你补这堂课。”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孩子们活蹦乱跳地背着书包放学了,达丽玛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乌汉娜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四十二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里发誓:上课再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补课完毕,她才看见窗外飘洒着细细的春雨。

“老师,下雨了?”达丽玛惊奇地问。“你没有看见闪电吗?没有听见雷声吗?”乌汉娜问。达丽玛摇摇头。“你什么都没听见?”乌汉娜又问。“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了。”是啊,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f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乌汉娜忘记了一切疲劳,压抑住心头的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我放心了……”

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衣襟,把十岁的达丽玛搂在身旁,在绵绵春雨中,送孩子回到家,然后扭身走了。达丽玛摸着自己干干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细雨朦胧中远去……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着蓬勃的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了达丽玛的心里。

情感箴言用爱铸造希望,是老师给学生的亲情般的温暖。用心去学习深造,是学生对老师最大的感恩和回报。师生的相互理解,让人欣慰。

师者老马毕业一年多了,也许马老师已认不出我这个学生,但我却总不能忘记马老师。马老师,学生好称其老马。年近五十,副教授。不拘形迹,打扮常像看门人,头发茂盛且无序。他个性鲜明,有点侠客味儿,有时甚至像堂吉诃德。在学校诸多温文尔雅的教授之中,他显得很有特点。

第一堂课,马老师为我们讲的是有关“锅炉燃烧与烟气净化”的内容,他语出惊人:“你们热能专业的学生都是小败家子。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可归结为两把火。第一把火烧熟食物,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第二把火在锅炉膛里燃烧,给人类带来了工业文明,但污染也大量出现,生态遭严重破坏。如此下去,子孙后代要骂我们的!”

台下寂静无声。这是大学四年间,我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对社会环境应负有的一种责任。先前我从未想到它离我们如此之近。

教材是马老师自编的,收录了他多年整治污染的研究成果,很多属于他自己的技术秘密也照登不误。他有时似乎也有“知识产权”的概念,对我们说:“我的课只讲给我的学生听。”只要有外人来听课,他就喜欢“讲些重点的东西”。而在我们的课堂上,他总是恨不得把脑子都掏给我们。

一日,马老师饭后散步到一型煤厂,见到厂里生产的是普通型煤,他便找到头儿,非要告诉人家几项能降低硫氧化物的排放、减少污染的技术不可。那“头儿”也许以衣貌取人,也许对污染压根儿就不关心,也许不相信天下还有这等好事,反正把老马轰走了。偶说起此事时,老马一副耿耿于怀的样子。

毕业前,老马竭力煽动我们跟他去一单位搞毕业设计。他的广告语竟然是:“跟我搞毕业设计,有酒喝,有肉吃,有车坐。”结果去了后,“酒肉车”不幸都打了折扣。

其实,这不足为怪。老马给人家搞设计,完成之后,有的单位(特别是那些经济不景气的单位)的“头儿”,只要称兄道弟跟老马喝几杯,最好再拉扯上些什么校友之类的关系,多哭哭穷,老马就会义无反顾地“扶贫”,而忘了为何自己总属教授中的“第三世界”。

毕业时,老马送的“马语”是:“大学四年,你们应该带着’句号‘进来,带着’问号‘出去;不应带着’问号‘进来,带着’句号‘出去,那样你的大学生活是失败的!”

马老师啊,您好像什么都明白,又好像什么都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