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
5296900000021

第21章 领导口才的自我训练——领导应变口才攻略(4)

作为对拒绝者的基本尊重,首先就是要先耐心倾听对方的要求。即使在对方述说中途就已经知道必须加以拒绝,也要听人把话说完,即表达对其尊重,也可更加确切地了解其请求的主要含义。然后,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要考虑的时间。我们经常以“需要考虑考虑”为托词而不愿意当面拒绝请求。内心希望通过拖延时间使对方知难而退,这是错误的。如果不愿意立刻当面拒绝,应该明确告知对方考虑的时间,表示自己的诚信。

拒绝的话不要脱口而出。要站在对方立场上严肃地思考,一定要显示出明白这个请求对其的重要性。拒绝的时候要和颜悦色。首先感谢对方在需要帮助时可以想到你,并且略表歉意。注意,过分的歉意会造成不诚实的印象,因为如果你真的感到非常抱歉的话,就应该接受对方的请求。

3.态度坚决,理由明确

对一些不适宜、明显应该拒绝的事,在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拒绝。这种拒绝一定要明确、坚定,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但同时语气又一定要诚恳、含有歉意。要耐心解释你的处境,这样更能得到对方谅解。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明君,而魏征则是敢于向皇帝说“不”的名臣。

有一次,“大逆不道”的魏征竟然指责皇上李世民失信。

“陛下曾说:‘朕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但陛下言而无信,自己就失信过好几回了。”魏征对李世民说。

“寡人什么时候失信于人了?”李世民心中有几分不悦。

“且听微臣细细道来。”魏征不慌不忙地说,“陛下登基之初,曾下令免去所有百姓欠官家的债务。可如今朝廷仍然追索秦王府的旧债,理由是秦王府的债权不属朝廷。陛下过去是秦王府的主人,现在虽贵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也应该属于官家所有。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追索呢?”

李世民低头不语,显出沉思的神色。

魏征见状,接着说:“刚才只是一例。陛下又曾降旨免除关内外两年之赋税,百姓闻之欢欣鼓舞。而今又降旨说今年照常征收赋税。朝令夕改,只会失人心于天下。臣以为,若想以诚信御天下,当从陛下始。”

面对这种触犯龙颜的行为,李世民非但没有降罪魏征,还高兴地说:“爱卿说得好。寡人确实言而无信,幸好让卿家给点了出来,否则失信于天下,那就不妙了。”

魏征毫不隐瞒,一针见血地向李世民失信于民的行为说“不”,李世民不仅不生气,还对他大加赞赏,并且心存感激地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贞观以来,尽心于主,献纳忠谠,安国利人,犯颜正谏,匡朕之违,以唯见魏征一人。”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是他认识到魏征虽然对自己说“不”,其实是从反面激励自己当一个明君。因为只有明君,才可能接受臣子的诤谏。同时,李世民明白魏征是为自己的江山着想,君王的过失,臣子及时指出来,有利于治理国家。

作为一个领导者,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最好要讲清楚拒绝的理由。指出真诚的并且符合逻辑的拒绝理由最好,有助于维持原有的关系。如果你觉得拒绝的理由不充分,也可以直接拒绝,不说明理由。千万不可编造理由,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当你说明理由后,对方试图反驳,你千万不可与之争辩,只要重申拒绝就行了。争辩会把理性转化为感性。

在拒绝他人的时候,一定要表明一个思想,那就是:对事不对人。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拒绝的是他的请求,而不是他本身。拒绝之后,最好可以为对方指出处理其请求的其他可行办法。千万不可通过第三方加以拒绝。通过第三方拒绝,足以显示自己懦弱的心态,并且非常缺乏诚意。

4.考虑对方的利益

成功地拒绝他人的不实之请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免除由不情愿行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关键在于:拒绝前必须将对方的利益放在考虑之内,才能做到两全。

大凡来求你办事的人,都相信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抱有很高的期待心理。一般来说,抱的期望越高,越是难以拒绝。在拒绝要求时,倘若多讲自己的长处,或是过分夸耀自己,就会在无意中提高对方的期望,增大拒绝的难度。如果适当地讲一些自己的短处,抓住适当的机会多讲讲别人的长处。就能把对方的求助目标自然地转移过去。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绝者因而得到一个更好的归宿,而减少了失望之感。

总之,学会说“不”,实质也就是学会自如地表达否定的、不愿意的感受,以直率、诚实和恰当的方式表达你此刻的感觉。学会合理的拒绝,你就掌握了工作生活的主动权,你就会生活得更加轻松自如。你既不担心与人接近,又不害怕与人争辩,你的行为完全出于自然,有多少能力就表现多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种能够使自己自我维护的改变使你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于自己该做的事,也使他人能够意识到你的权利,真正理解并尊重你。

及时反驳,理由充分

身为一名领导在人际交往中,总难免碰到一些无理的语言。如果出面劝,无异于对牛弹琴;如果进行直接责备,他自然会与你顶撞。

这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反驳,当你想要驳倒对方时,除了必须理由充分,还要靠说话的技巧。反驳得好可以使对方哑口无言,不好则势必成为一场口争,甚至是破口大骂,大打出手。

因此,真正的反驳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口舌之战,而是行其道反其言,使对方巧妙落入自己话语的陷阱,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在反击中,以下四点必须注意。

1.心平气和

遇到无理的言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动,要控制情绪,态度必须从容,说话必须稳当。古人曰:“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对方对此不但不会惧怕,反而会对你的失态感到得意。这个时候心境平和,对反驳对方有重要作用。先把他的话总括扼要地提出,问他是否是这些意思,再从他对的方面,表示适当的赞同,使他高兴。说到后来,用“但是”两字一转,逐层反驳,把轻的放在前面,重的留在后面,越说越紧,越说越硬,直使他无法置辩。

2.绵里藏针

对无理行为进行反击,可直言相告,但有时不宜锋芒毕露,露则太刚,刚则易折。有时,旁敲侧击,绵里藏针,反而更见力量,它使对方无辫子可抓,只得自己种的苦果往自己肚里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苏格兰诗人彭斯那样。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见到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起。富翁给了那个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人一块钱作为报酬。围观的路人都为这种无耻行径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里。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生命的价值。”

3.旁敲侧击

对无理的行为进行反击,是正义的语言与无理的语言的对抗。所以,反击的语言一定要与对方的语言表现出某种关联,正是在这种关联中,才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机智与力量。

4.反驳有力

对无理言行进行语言反击,不能说了半天,不得要领,或词软话绵。而要做到打击点要准,一下子击中要害;反击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对方哑口无言。

反败为胜,博取信任

美国在费城举行宪法会议的时候,会议中分为赞成派和反对派,讨论相当白热化。出席者的言论都非常尖锐,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

由于出席者有着人种、宗教方面的差异,利害关系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会议充满了火药味和互不信任的气氛。

眼看会议即将决裂时,持赞成意见的富兰克林适时地出面收拾了紊乱的场面,终于促使宪法成立。

面对反对派猛烈的攻击,富兰克林不慌不忙地对他们说:“老实说,对这个宪法我也并非完全赞成。”

这句话一出,会议纷乱的情形霎时停止了,反对派人士不禁感到怀疑:富兰克林既然是赞成派,为什么不完全赞成自己所提的宪法呢?

富兰克林顿了一会儿,才继续说:“我对于自己赞成的这个宪法并没有信心,出席本会议的各位,也许对于细则还有些异议,但不瞒各位,我此时也和你们一样,对这个宪法是否正确抱有怀疑态度,我就是在这种心境下来签署宪法的。”

富兰克林的这番话,使得反对派的激动和不信任态度终于平静下来,美国的宪法终于顺利通过。

一般人要化解对方的不信任感,往往会以强硬的口气说“请你相信我的话”,或者说“根本没有那回事”,结果反而使对方的不信任感更加强烈。

因为这样说,就像是要将对方的不信任全面否定,只保留自己单方面的主张,实际是一种正面的攻击,这样做是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的。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光是强调好的一面,那么对方对于你所说的话,就会存有不信任的潜在心理。

如果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消除他的不信任感,而一再强调自己的优点,这样反而缺乏说服力。还不如利用人类潜在心理的“别扭心态”,来取得对方的信任。

例如,你可以先给对方一些不利于自己的消息,使对方觉得你“还蛮老实的”,这样一来,他就会产生想听你继续说话的意愿,你便可以附带地为自己说些好话,在不知不觉中,对方就会顺利地接受你的诱导。

富兰克林就是利用了这个技巧,先说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话,使对方反而产生了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