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关羽:名将·武圣·大帝
5293400000002

第2章 关羽的家世(1)

一 关氏谱系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祖籍是河东郡解县宝池里下冯村,即现今的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它南依中条山,北濒运城盐池,西距解州城18华里,北去运城市区20华里,东至安邑城35华里。

在对关羽的生平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需先探究一下关羽的家世。

据称:关氏为河东郡着姓望族。

在关羽的故里,东汉时的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今运城市常平村),现在已经没有关姓居民。关氏后人从这里出走,迁移去了其他地方。这从民间散存的《关氏家谱》中,可以看出端倪。

《关氏家谱》在民间散存的不少,笔者在研究关羽的过程中,曾看到过以下几种:1.山西省运城市北相镇西古村《关氏家谱》。

西古村是关氏后裔聚居地,原名圣裔村。村民有300多户,80%为关姓。村里有北魏孝文帝时的关朗墓。墓碑曰:“魏记室关公讳朗字子明墓”。据说,这里的关姓是当年关羽在解州城里杀死恶霸吕熊以后,其族人害怕官府追查,祸连无辜,才从下冯村逃亡迁移到这里的。这是在古河东地区关氏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西古村《关氏家谱》为手抄本,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修撰的,距今已有127年。内有《关氏家乘引》一文,叙述了《关氏家谱》修撰经过:

闻之,国有史,邑有志,家有乘。同一记载,而意微殊。史所以昭善政,示劝惩;志所以叙沿革,志人文;家乘之设,则序昭穆,联族姓,上尊祖祢而不忘,下传子孙于无穷,仁爱之心笃挚而真醇焉。然则,苟孝悌之心,勃兴而不自禁,则于族谱之谋,自有殷切者矣。余阅关氏家乘,自雍正九年重修后,世代渐远,子孙益繁,约计一百五十余载,未曾修撰。至同治庚午岁,有后裔如汉公,恐昭穆之日久难序也,爰与合族共议,复为修辑,族下昆弟,皆乐是举,欣然许诺曰:“及今不叙,后必至于紊乱无稽矣。”遂因旧谱之贻名,并及历代之配氏,按班就位,次第编辑,俾后之接踵而生者,井井不紊,如木之枝盛叶繁,非有二本;如水之支分派析,同出一源焉。不唯今日之尊卑不紊,即关氏之后裔,有达人,登国史,登邑乘,亦得考先世而溯渊源焉。事既竣,属余为文。余不揣固陋,聊陈俚语,以待夫关氏后之作者,是为叙。

眷亲邑庠生员赵炳炎顿首拜撰并书。

这部《关氏家谱》,奉夏桀时的着名大臣关龙逄为第一代始祖,至关羽为37代,从第二至第三十六代都阙名。倡续《关氏家谱》的关如汉为65代。现在,西古村的关氏后裔已繁衍到72代。谱中录关羽的儿子共3人,即关平、关兴、关索。

赵炳炎《关氏家乘引》之中提到《关氏家谱》曾于“雍正九年重修”,可见,在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距今266年)之前,《关氏家谱》已修成,成于何时作者没有交待清楚。最早的《关氏家谱》及雍正九年的重修本,西古村关氏后裔中都无人保存;仅有同治八年的这部《关氏家谱》完好地保存下来。

西古村是关羽之后的关氏发祥地,古河东地区的一些关氏后裔,如临猗县从善村、从义村,运城市小曲村、王马村的关姓;河南省洛阳等许多县市的关氏后裔,都是从西古村迁去的。外地的关氏族人还不断前来西古村寻根问祖,到常平村关氏家庙祭奠。

2.河南省尉氏县张市《关氏族谱》。

这部《关氏族谱》是清代咸丰年间修纂的,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版印刷,为木刻板,保存得相当完好。谱前有当地关庙执事官、关氏56代孙关水田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撰写的序。在序中,关水田详细地介绍了关氏后裔先后从山西省运城市关氏祖居地迁徙河南省各地的情况,这是别的《关氏族谱》中所没有的。记载迁居的有:

关质迁居舞阳。关允迁居西平。

关绅迁居扶沟。关世贤迁居长葛。

关守直迁居郾城。关大成迁居叶县。关明臣迁居陈州。关大经迁居邓州。关应聘迁居许州。关密迁居泌阳。关俊迁居太和。关炳迁居南阳。

关世科迁居洛阳。关孟题迁居禹州。关孟林迁居密县。关建忠迁居襄城。

遗憾的是,关水田没有写出这些关氏后人大量迁居河南各地的原因。但是,据此简要的叙述,却也揭示了河南各地关氏家族与山西省运城市关氏家族的血缘关系。

河南省尉氏县《关氏族谱》最早是从山西省运城市西古村传抄过去而后续修的,亦尊关龙逄为第一代始祖。

3.河南省洛阳市李屯《关氏族谱》。

洛阳市南郊李屯关氏后裔是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从山西运城迁去洛阳关林为关羽守陵的关氏52代孙关世科开始,繁衍下来的。李屯现有关姓300多户,1800多口人,是一大姓家族。关世科迁居之时,曾抄录了西古村的《关氏家谱》随身带去,而后又续修起来。现在,李屯有两种版本的《关氏族谱》,一是1954年版;一是1983年正月版,均为铅字印刷。这里的《关氏族谱》与别处的家谱不同的是:

一是列关羽为始祖,即第一代,现在已传到68代。

二是这部家谱是洛阳李屯关姓与河南省原阳、伊阳、嵩县,山东省东明等县的关姓联合修辑的,容量较大。

洛阳市李屯《关氏族谱》的序,介绍了在河南省各地的关氏后裔修纂族谱的情况。

清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小阳月,五十四世祖、奉祀生讳起凤(科祖后裔)敬志了第一部《关氏洛阳图谱》。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桂月,五十六世祖、雍正甲辰科举人讳琰(福祖后裔)亲到洛阳联宗续谱,并敬志了《关氏长垣图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五十八世祖、邑庠生讳礼(科祖后裔)敬志了《关氏叠封》,详细记载历代皇帝对圣祖的勅封和赏赐,以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十月十二日,清帝赐五十六世祖、奉祀生讳霨(科祖嫡系长门)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的始末。嘉庆十九年(1814年)三月望日,六十世祖、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讳笃行,亲到汝宁抄对家谱,并与汝宁宗支联谱。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桂月朔日,六十世祖、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讳笃行与六十世祖、邑庠生、奉祀生讳化(福祖后裔)共同续修《关氏洛阳、长垣宗支图谱》。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笃行祖与六十世祖、世袭奉祀生讳慎行,共同续志《关氏叠封》。民国九年(1920年)正月十九日,六十二世祖讳兆祥敬志《关氏东明宗支图谱》。公元1954年5月,六十一世祖讳锦富与六十二世祖讳振杰、振凯续修《洛阳宗支图谱》。公元1980年2月10日,福祖后裔振宗、孝然、兆民、源滨共修《关氏东明宗支图谱》。

1983年农历正月在洛阳共贺合谱。

从以上记叙可见,河南省各地的关氏后人,曾先后纂修了一些地方的宗支图谱,而且,他们相互之间常有联系、沟通。洛阳市李屯关姓,由于是在关林为关羽守陵的关世科的嫡传子孙,就成了河南各地关姓的宗支核心。但是,他们累代都不忘其根基是在山西省运城市。

洛阳市李屯《关氏族谱》也将关索序为关羽第三子。4.《关氏历代世系图》。

1993年9月,我因拍电视专题片《武圣关羽》去到湖北省当阳市,与关羽文化研究者朱正明先生相识。他赠送给我一份《关氏历代世系图》影印件,说是从台湾省传回大陆的。此世系图是手抄件。经我核查,它实际是山西省运城市小曲村关氏一支的族谱。关氏这一支,也是从运城市西古村迁移出去的。世袭图是关氏59代孙关德全先生修纂的。关德全先生的弟弟关心全先生居留台湾省,此世袭图是关德全先生手抄传给关心全先生,然后又传回大陆。

运城市小曲村《关氏历代世系图》由于支派小,所以并不庞大。但是,这个世系图不同于别处的《关氏家谱》的地方是,它不仅叙男而且叙女,这是我看到的众多的中国氏族谱的一个突破,表现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在世系图前有关德全之父、关氏58代孙、辛亥革命老人,曾任山西文史馆馆员关克昌(芷洲)先生的一篇《创制家谱叙女例序》。他写道:

家谱例不叙女,以承宗祧属男故也。子德全以为,女不叙于联姻之道有缺。女嫁,终父母之世,兄弟之世,勉而终其子之世,可相往来,过此,则路人矣。以其久而难稽矣。人情有葭莩,联系则亲,无则疏。苟谱叙女,载明其适某,则虽久有稽,联姻之道可以广。以请予,予曰可。记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宗。女亦宗族之遗,阅数世而遗,奚可哉?国家袭海外法,唱平等,使女子有继承权,失事理之宜,固无足取。唯叙之于谱,使永有可稽,于宗祧承继之事无妨,而收族之义以广,斯尊祖敬宗之道益宏关。矧以葭莩增社会亲睦,大禆民德,其又何尤?特事属创举,易滋人疑,不可无所言,故叙以例意,以谕来兹,嗣后叙谱者行之便。时在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夏历岁次甲申十二月八日,关圣五十八世孙克昌敬序。

在序中,关克昌先生的某些观点失之偏颇,如“使女子有继承权,失事理之宜,固无足取。”关德全先生也仅从“人情亲疏”来论说叙女入家谱之必要,似属浮浅。但是,他们主张在家谱中“叙女”,不能不说是关氏父子的一大进步主张,正如他序中所说“事属创举”,这是难能可贵的。

《关氏历代世系图》还序录了关羽祖父关审,父亲关毅的名讳,这是其他《关氏家谱》所没有的。

就全国来说,流传在民间各地的《关氏家谱》还有不少,但大都可能是某地一支的宗谱。据笔者所知,就有荆州、许昌《关氏族谱》等。由于没有接触到实谱,所以,不便叙说。

在我接触到的几种《关氏家谱》中,有几个关氏谱系中的重要问题,是值得考辨的。

二 关氏始祖

陈寿在他撰写的《三国志》里,虽然给关羽立传,但是,对他的家世没有任何记载。《唐书》以及后来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和《关帝志》中,却有了关羽家世的种种说法,民间也有不同的传说。

关氏始祖是谁?

东汉末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义》在传世过程中散失很多,到清代,先后有严可均和钱大昕、张澍辑录的佚文。在姓氏中记载有关氏来历。

关氏。关令尹喜之后。一云夏大夫关龙逄之后。汉有长水校尉关阳。后来,《新唐书》也有记载。

关氏出自商(按:商应为夏)大夫关龙逄之后,蜀前将军、汉寿亭侯羽,生侍中兴。其后世居信都(在河北省冀县)。裔孙播,相德宗。

清人张镇说:

胡琦曰:关氏之先,出夏大夫关龙逄。一云关令尹喜之后。侯居河东为着姓。

张镇提到的胡琦是元代人,曾编撰有《关王事迹》。胡琦曾说:

关氏之先,出夏大夫关龙逄也。帝居河东着姓。其世家可究见者三世。

胡琦和张镇都可能是据《风俗通义》或《唐书》的记载,源溯关羽的始祖是关龙逄或关令尹喜。

其实,称关羽是关龙逄或关令尹喜之后,都是不准确的。

关龙逄是夏代末年夏桀手下的大臣。由于夏桀荒淫无道,残杀无辜,他多次直谏,冒犯了暴君,被夏桀杀死。在运城市安邑城东北2里的玉钩山下有关龙逄墓。墓前有明代嘉靖年间吕楠镌立的“夏大夫关龙逄之墓”碑。在运城市区内还曾有过关龙逄庙、关龙逄墓、庙在其他地方也有。如在河南省灵宝县就也有一座关龙逄墓,山西省黎城县也有关龙逄祠。

关龙逄并不单姓关,而是复姓“关龙”。过去,曾有人对此作过考证、解释。1934年编纂《安邑县志》的景定成(梅九)先生就说:

按:关龙大夫(关龙本双姓,碑阴称关公,误。)坟墓,闻平陆、夏县均有踪迹,盖后人景慕前贤,每假冢以为纪念,本不为怪。

《山西通志》则说:

谨案:关龙即豢龙。盖董父之裔。有虞时已居河东。其后但氏关,犹左史之后为左氏,马服君之后为马氏也。

依《山西通志》的说法,关龙逄的后人,以“关”为姓,这和关羽似乎可以联系起来。但是,从关龙逄到关羽降世,历时约1700余年,其间没有衔接的谱系人物可查,这种祖孙关系就很难肯定了。

至于豢龙,据《闻喜县志》称:

董氏,始祖董父,世居董泽。相传董父曾在董泽豢龙。其后裔在董村、中董村及凤凰垣下各村。

这又是说,豢龙始祖为董父,与关姓无关。

至于关令尹喜,传说他姓尹名喜,是春秋末期的道家,和道家的创始人老聃(李耳)齐名。他做过函谷关尹,后来随同老聃出关西去。被道家称为“天上真人”、“文始先生”。

关令是古代守关之官吏。把“关令”置于“尹喜”之前,是说:“尹喜”曾任职“关令”(或关尹),不能说“尹喜”的姓为“关”。关令尹喜既然不姓关,把关羽说成是“关令尹喜之后”,就不能成立了。

不论说关羽是夏代关龙逄之裔,还是说他是关令尹喜之后,尽管有以上的考辨,而最根本的依据是关羽原本并不姓关。

清代文学家梁章钜曾说:

关公本不姓关。毛泽东同志也说过:

曹操并不姓曹,关羽并不姓关。

关羽的出生地解州的民间传说,也说关羽不姓关。而他的以“关”为姓,是由于在本土杀了恶霸逃亡途中,在路过关隘时遭到盘问,他便信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名世。这处说法虽然也属于传说一类,但是,却是可以相信的。因为,关羽的确曾经杀人出逃,亡命在外,而且,现今的关羽故里常平村也没有姓关的人家。

由此说来,关羽和关龙逄或关令尹喜是没有血缘关系了。后世之所以有人要将他们联系起来,只能说是“景慕前贤”的心理作怪,把那有极好名望的关龙逄或关令尹喜,强拉过来作为关羽的远祖。

关羽究竟原来姓什么?解州的民间传说不一,有张、冯、佗、夏四种说法,这四种说法哪一种为是?现在是很难判定了,只好存疑。

关姓被后人誉为河东的着姓望族,据笔者看,并不是因为关姓始祖的声望形成的,而是关羽的威名所致。从三国以后,关羽威灵显赫,声名日振,他的这个氏族在当地自然会被刮目相看,提高了社会地位,成为着姓望族。

三 关羽的父祖

关羽成名之后,在他的本传里没有关于他祖父、父亲、妻子的记载。但是,在清人于康熙年间编写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里,却有了详细的介绍。先是提到了他的祖父:

圣帝祖讳审,字问之,号石磐,生于汉和帝永元三年庚寅(90年)。居解梁常平村宝池里五甲。公冲穆好道,研究《易传》《春秋》。见汉政蛊,戚畹长秋,互窃枋柄,火德灰寒,外枯中竭,绝意进取。去所居之五里许,得芬场一片,净土诛茅,弦诵,以《春秋》《易》训子数十年,谢尘市轨迹。至桓帝永寿三年丁酉(157年)卒,寿六十八。葬于条山之麓。

又提到了他的父亲。

圣帝父讳毅,字道远,克潜父石磐公之学,笃孝有至性。及父卒,即具窀穸(音谆夕·即墓穴)于所着读书处,仍先志也。躄踊(音壁勇·意屈腿跳跃)号泣,庐墓终丧,至桓帝延熹二年己亥(159年)始归故居焉。

清人冯景在《关侯祖考记》中曾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