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5266300000022

第22章 独立,才能思考——自立教育中的心理学(1)

人类社会不是暖巢,那里既有明媚的春光,美好的友情和亲情,也有惊涛骇浪。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不是为他建造一个暖融融的房间,而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让其在劳动中学会生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1节)劳动是一种习惯

提起让孩子“做家务”,现在的家长大多数的反应都是不以为然地“哦”一声,心里想着不知道有多少比做家务重要的事情等着孩子去学,哪有时间做这种事情?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问相同的人群,“你想培养出一个具备责任感的孩子吗?”反响就会大不相同。其实,做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绝佳办法。

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

然而这仅仅是理想状况!做家务对孩子来说往往不过是一种新游戏,所以要很新鲜有趣才行。很多小孩子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兴奋地帮忙整理玩具,帮妈妈摆餐桌、扫地、倒垃圾,但一旦他们发现这些家务在重复、很无聊,他们就会躲得远远的,对你的要求充耳不闻,完全不考虑自己作为家庭成员还有什么“义务”。

其实,除了家务事不像孩子的其他游戏那样有趣之外,造成孩子们排斥做家务的原因往往来自父母本身: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做一些事情,最好用夸奖、认同、支持和鼓励等情绪来代替“责任”这类有压力的词。如果我们总是使用家长权威,孩子可能在长期的强制下会变得拒绝甚至逆反。

我们在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的时候,总免不了担心孩子会帮倒忙。这种担心无意识地通过我们的语气和态度以及不耐心透露出来,让孩子觉得他们的帮助是不重要的、附加的。比如,孩子动作慢一点,我们就会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尤其是当我们着急的时候,总是说:“算了,让我来吧,这个你做不了!”甚至我们在帮孩子们整理他们乱七八糟的玩具时,也会在他们面前展示出:你看我比你快多了。

在孩子们的眼中,似乎没有多少长期帮忙做家务的理由,因为成年人做得更快,而且更好:摆餐桌、洗碗、打扫还有倒垃圾,所有这些活儿成年人都会轻而易举地完成,好像让孩子帮忙只是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似的。而孩子们都是敏感的,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够非常清楚地感觉到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是否真的被需要。如果他们看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被肯定,自然也就丧失了对这件事的兴趣。

为什么过去年代的孩子很小就能承担大量的家务?因为父母让他们感到自己很重要,爸爸妈妈需要他们的帮助,没有他们根本不行。所以一个5岁的孩子会照顾2岁的小弟弟,帮妈妈扫地,帮助妈妈拧衣服,没有一句怨言。虽然这么多的家务会让一个孩子感到疲惫,但是这也会使他建立一种自信——我在这个家里是重要的,家里没有我不行!瞧瞧今天,没有什么兄弟姐妹,大都是独生子女。餐具也不是很多,衣服都放进洗衣机里,地面也很干净。

从许多现实情境观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1)学做家务可养成勤俭的美德。

家务劳动可以使孩子珍惜劳动果实,可以使他们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都是父母的血汗结晶,从而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养成勤俭的美德。

(2)学做家务可以增强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感和主人翁精神。

孩子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可学会战胜困难的科学方法、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坚强意志;能逐步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对父母、对家庭负有责任,每天替父母做点家务,减轻父母的劳动,是责无旁贷的责任。这样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才有可能成为有责任的社会的主人。

(3)学做家务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好形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劳动发展肌肉。”孩子处于精力旺盛期,能量过剩,一般情况下,孩子在无事可做、有点坐立不安时,即是寻找消耗能量的时候到了。如果这时父母能引导孩子把能量消耗在劳动中,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让其筋骨得到伸展,精力得到消耗,孩子就会觉得很轻松、愉快。父母掌握利用好这个规律,时间久了,孩子还会养成自觉做家务劳动的习惯。

支点招:

我们需要想办法找到给孩子做的家务(孩子们是愿意帮忙的,他们希望模仿我们,希望做一点能够得到大人认可的事情)。如果谁想让自己14岁的孩子习惯于帮忙做家务,父母必须在他2岁的时候就慢慢渗透这种习惯。在此父母需要牢牢记住以下几点:

不要苛求孩子把家务做成技巧娴熟的艺术。孩子是不是以最快的速度把餐桌摆得井井有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两三岁的孩子能慢慢学会怎么样来布置餐桌,能够在自己劳动后绕着桌子走来走去,体会劳动的快乐。

在新鲜感和持久度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不要常常变花样呢?是让孩子总是帮忙做同样的事?还是让孩子每天自由选择?这里需要有一点点微妙的体会。一方面变化当然会给人带来乐趣,使之了解不同方面的知识。一个4岁的小孩儿一会儿是浴室专家,可以找到他的手巾和香皂,一会儿又成为美厨助手,认识各种蔬菜和瓜果。然而另一方面孩子们除了要体会到乐趣之外,他们更要学会能够长期地承担一些义务。比如照顾几盆花可能需要孩子们每天的呵护和浇水,然而这种定期的浇水和看护对于孩子形成专注持久的习惯非常有帮助。就连洗碗、倒垃圾、准备餐桌都需要持之以恒的能力。

不能对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太吹毛求疵。如果孩子们把勺子塞到了糖罐里或者是把碗打碎了,都没有那么糟糕,他们必须有机会去发现和接受不完美的地方,并且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于小孩子人们当然可以提醒:“你给花儿浇水了吗?”或者如果孩子忘记了,大人也可以偷偷地给花浇上水。但是对于大一点的已经上学的孩子,他们就必须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哪怕是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他买了谁都不爱喝的酸奶,花盆里的植物也干枯了。这样的“失败”经验对于孩子来说比我们不断的唠叨埋怨要更有效。

你要学会给孩子一些夸奖!不要总是试着挑毛病、找缺点、说哪儿做得不够,要对孩子所完成的事情表现出你的欣喜。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是对他说:“真不错,这一周你已经是第三次自己刷牙,并且把小白牙刷得这么干净了!”如果孩子帮你倒垃圾,你可以把他搂到怀里说:“这些天你帮我倒垃圾,妈妈很高兴。”

选择适合孩子做的家务。你一定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如果你打算用收拾房间来训练孩子的责任感,那你很可能会碰壁。原因是如今孩子都有太多的玩具,而通常都没有很合适的玩具箱。晚上他们会很疲劳,但是又不想上床睡觉。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不要勉强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你可以这样说:“你先在厨房里帮我忙,晚一点我再帮你一起收拾玩具。”

本节笔记:

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

试一试:

合理的做家务的年龄是大约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开始帮忙把碗摆上餐桌;3岁的时候试着倒垃圾;4岁时可以扫一扫地……

(第2节)独立,才能思考

公元前265年,正是战国时期。秦国发兵攻打赵国,一连打下三座城堡,形势非常紧急。赵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国表示赵国必须送赵太后最小的儿子长安君来做人质,用以取得信任,齐国才能派兵援救。赵太后闻听,实在舍不得,因而大怒。大臣们多次进谏,都碰了钉子。

一天,赵国左师触龙求见赵太后。她憋着一肚子气请触龙进来。触龙慢步走上殿来,等太后情绪平静后,首先试着谈自己的私事。他对太后说:“我家有一个小儿子叫舒祺,我很喜欢他。可是我的年纪已经老了,想恳求太后能赐他当您的卫士,以保卫皇宫,望太后恩典。”

赵太后一听私事相求,就说:“好啊。你的小儿子有多大年纪了?”

触龙说:“有15岁了。虽然他的年纪还小,可我希望趁自己离开人世之前,把小儿子托付给赵太后,这样,我也就没什么牵挂的了。”

赵太后问:“你们男人也是这么喜欢孩子吗?”

触龙说:“当然,我们男人爱孩子的程度,甚至超过妇人。”

触龙看赵太后的情绪完全平静下来,便因势引出她的小儿子,说:“做父母的爱子女,应当为他们做长远打算。今天,太后给了长安君以尊贵的位置、很大的权利,封给他大片肥美的土地,赏给他很多的金银财宝,而又不趁现在叫他为国家建立一点功劳,这不是真正爱您的小儿子。恕我直言,将来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靠什么在赵国站得住脚呢?我以为,您为小儿子打算的眼光太短浅了。”

赵太后觉得触龙说得很有道理,心服口服,就让触龙办理。触龙立即令人为长安君作准备,送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很快出兵,将秦兵打退,换救了赵国。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敬我们、爱我们。

事事都包办代替的妈妈,显然不是好妈妈,这样只能害了孩子。

孩子虽小,但他有自己的头脑、思想和情感,他是他自己。

我们只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在一部分事情上帮帮他而已。

试想,一个十几岁的大孩子如果鞋带松了自己还不会系好的话,他会感谢妈妈以前十多年来辛辛苦苦为他系鞋带吗?

他只能抱怨妈妈为什么没有教会他来做这样简单的事情。

孩子对别人有一定的依赖性是正常的,甚至是健康的。然而,过度的依赖性又会造成孩子不会检查、纠正自己家庭作业中的错误,在课堂上不能独立思考问题,或者不能主动结交朋友,这最终会使他丧失自信心。你的孩子是否有过度的依赖性?

对于孩子,如果有以下一些依赖性行为,家长和老师就应该予以重视了。

1.在休息时,只想和老师或班长呆在一起,而不想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2.经常向老师请求太多的指示、说明和建议。

3.如果老师不坐在旁边、手把手地教他应该怎样参加某项新活动,他就不愿参加。

4.当父母有可能辅导他作业时,他就不愿独立地完成这些作业。

支点招: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其独立走人生之路呢?不妨做点下面的事情。

从检查自己的行为开始,分析自己是否把孩子做学生所要做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应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地做事情,而不要怕犯错误。

与孩子的老师联系,让老师知道你对孩子的担心,并和你一起工作、互相配合,以便你们的措施和奖励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创造性地使用下面举出的一些使他自立自强的办法:

1.让他按时上床睡觉,并按时叫他人起床。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怎样使用闹钟。

2.为孩子提供一个放置上学用品的专用箱。寻找昨晚的家庭作业本那并不是父母的工作。

3.安排家庭作业时间。对缺乏独立性学习能力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看一下他的家庭作业,帮他读懂题意,然后安排一个5分钟的时间段,让他在这5分钟内独立学习。持续练习一星期后,把时间段延长至10分钟。这样不断地逐步地连续增加孩子独立学习的时间,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孩子的独立学习进行奖励,就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

4.分解。与孩子一起把家庭作业分为更小的几部分。孩子一点一点地完成作业有助于孩子持续独立地学习。

5.为孩子制作一张“自力更生”表。每星期制一张图表,列出你希望孩子达到的行为,例如:独立完成家庭作业;不需别人提醒地学习单词;给新结识的朋友打电话;按时叫醒自己起床上学。让孩子检查并记录自己每天是否达到了这些行为标准,并根据达标情况对其进行适当奖励,如果孩子不可能达到上述某些标准,你就应该把这张表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便这些行为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然后,等到困难的行为标准对孩子变得较为容易的时候,再把它重新列入这份表中。

本节笔记:

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让孩子明白: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试一试:

没有独立思考习惯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习惯,就要提拱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第3节))他的时间他做主

当今教育改革,把原来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社会、经验为中心。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个体自主、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为目的,突出学习的乐趣、思维的创造力、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健康。这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但连自主支配课余时间的权利都被剥夺,何谈尊重?如今,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仍然十分沉重,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给学生减负,但现实中,学生们并没得到真正的减负,就连课余时间都被安排满了。近日上海市少工委的调查数据表明,有80%的学生双休日及课余时间都在学习学科知识,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学生只能在困惑和无奈中认可学校与家长的安排。

其实,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已逐渐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对于家长的安排,孩子们或抱怨或沉默,在家长觉得平静或很正常的表象下,其实已积蓄了孩子的叛逆心理。课余时间任由家长支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支配权,实际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教孩子如何尊重别人,而身为父母却对孩子给予不尊重,父母这样的言行不一,如何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翻译家傅雷,这个在我们看来很成功的父亲,在孩子成年后,写下这样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原来,傅雷让几岁的儿子每天上、下午连续几小时地练琴,有时弹得十分困倦,手指酸痛,也从不让松弛。傅聪终于成了钢琴家,可傅雷还是说:“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因此,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自主并非意味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自主支配课余时间指的是孩子在课余时间里能够自己确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作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而由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可培养孩子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