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5266300000023

第23章 独立,才能思考——自立教育中的心理学(2)

当前,我国各学校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可能)来自不同地域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来到同一所学校,坐在同一间教室,看同一本书,听同一个老师讲课,做同一本练习册,这种工厂车间模式化的“生产方式”其暴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种教学方式由于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一味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学生。考虑到教育改革的渐进性和我国的教育现实,给孩子自主支配课余时间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在课余时间,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我制定发展目标和计划,弥补学校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当时十七岁的女高中生郁秀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因为老师家长给她充分的自主支配课余时间的权利,她利用课余时间读了大量的书,到高三时草成二十多万字的《花季·雨季》,自己的个性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学生时代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而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如果家长老师课内课外都把学生盯死,事事时时都为孩子制定了各种严密的计划,孩子一旦有不同声音就给一闷棍,这样的教育环境怎能造就一代新人?而孩子如果长期习惯听命于教师家长的安排,不学习安排支配自己的时间,将按部就班,畏首畏尾,缺乏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创新精神。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放了学就奔向大自然,观察鸟兽美丽的羽毛,聆听昆虫动听的歌声,思考动物种类之间的关系,成年后他根据自己的发现,大胆地提出进化论,否定了特创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开辟了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新纪元。如果,当初小达尔文课后也被家长限制做这做那,今天做《名师指点》明天做《高考指津》恐怕就没有他日后的成就。

三、可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品格。

能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是判别真自主与伪自主的重要依据。当今的中国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大部分出生在优裕的环境中,再加上家长们的高期望,一些孩子出生后,就被纳入一整套的“精英教育计划”中,课内被“满堂灌”折磨个半死不活,课后还要参加家长制定的名目繁多的奥赛班、钢琴班、舞蹈班、书画班……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似乎是为他人而活,从不考虑给自己做个计划,养成依赖的坏习惯,失去了独立的生活能力,有的碰到一点挫折就想到轻生。光是北京大学,每年大约有二十名学生因为缺乏自主自理能力,造成生活学习的不适应而被退学或留级。如果老师、家长还孩子自主支配课余时间的能力,给他们锻炼自立自强的机会,可让他们日后能更快适应新的生活,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其实是对孩子更加负责,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是人性的回归。

约翰·洛克说:“学生兴致最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上两三倍,而强迫去学就要花费加倍的时间与汗水。”孩子在课余时间里按兴趣选择活动,获得轻松与愉悦,再以良好的状态回到学习中去,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况且娱乐并不等于玩物丧志。娱乐可以是阅读,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打球、练乐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娱乐、学习、休息等自己需要的活动,这是减轻学习负担的好方法。

让孩子自主支配课余时间,是人内在本质特征的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内在本质是自由自觉。由大人们支配孩子课余时间的恶果也许短时内还难表现出来,真正的危机发生在他们成人之后。当不再有人要求他们做什么时,当他们真正需要主宰自己的行动时,他们开始手足无措,显然,他们已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已缺乏自己做事的欲望、勇气与能力了。这是为孩子定下小时候看父母和老师眼色办事,长大后看领导脸色办事如此无主见的人生,就像雄鹰被拔掉了羽翅,又何谈在现代社会立足?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同样,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从这两位大科学家的话里,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重视时间,珍惜时间,同时他们也都是运用时间的能手。作为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孩子安排时间、运用时间的能力。

支点招:

让孩子出去玩。

该玩的时候,就应让孩子们去玩,要让他们多和别的孩子在一起,培养开朗、热情的性格与集体主义精神。在这方面,家长不要有功利心,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不要在雏鹰刚学会飞翔时就为它划好飞行的轨迹,那它永远也飞不高。

把睡觉的时间还给孩子。

根据中小学生长身体的规律,每天需要睡眠时间为9小时,可调查显示学生的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占48.6%,在9小时以上的仅占51.4%,说明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正因为如此,有29%的学生把睡眠时间当做自己最想争取的权利之一。专家指出,如果睡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障,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身心健康。当你的孩子想要睡上一小会儿时,作为家长的你一定要满足他的要求,因为那也是他的权利。

为孩子制定一份休闲计划。

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孩子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适。而且,一旦制定了既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一时间尚未到来之前,孩子的心情会是愉快而充实的,能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

善于利用假期。

假期是亲子间沟通了解的好机会。平时孩子有写不完的作业,家长也很忙,相互只看到忙碌的身影。只有到了假期孩子才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有些家长把放假看成是上学的延续,因此各种家教各种培训班充斥着孩子的假期生活。现实中许多家长所谓发展孩子的特长,其实是发展家长的个性。

家长应利用假期多听听孩子的倾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承受着间接来自社会,直接来自家长、老师、学校的压力,因而家长更要注意利用假期对孩子的心理进行调适。不要以为只有得了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调适,家长应试图通过调适、沟通来缓解孩子的压力。

帮助孩子对他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

看看孩子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孩子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本节笔记:

孩子在课余时间里按兴趣选择活动,获得轻松与愉悦,再以良好的状态回到学习中去,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试一试:

对孩子来说学校教育可能是被动的,是别人让我学;而假期应该转变为我要学。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假期成为孩子的又一种精神负担。

(第4节)尊重孩子的隐私

有一位妈妈偷看了上初中的女儿的日记,看了以后大发雷霆,因为她发现女儿在日记里写了她的性幻想。她对女儿狠狠地说:“你真不要脸,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到这些问题,丢死人了!”最后,这位母亲还说要把女儿的日记告诉老师、同学。女儿感到十分愤怒,和她妈妈争辩,可是这位母亲怎么也不道歉,而且执意要告诉学校。结果女儿被逼无奈,离家出走,母女关系闹僵了。这位母亲的做法是愚昧的,是错误的。错在哪里?第一,她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孩子的隐私权是不能侵犯的,简单的说隐私就是一个人不愿意告诉别人的事情;第二,她不但偷看了女儿的日记,而且还扬言把日记的内容告诉老师,那么她这就犯了第二个错误。把他人的隐私通告给别人,是错上加错。

不止一位家长这样说过:“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他们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

这样的家长,习惯了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他们有的人因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竟千方百计地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的一些内容当做孩子“错误行为”的证据,拿去指责孩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进一步关闭了孩子和父母之间沟通的渠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家长关心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不允许孩子保护自己隐私的做法是不妥的。

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也是有迹可寻的。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孩子也许仍把父母当做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人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

隐私可以是具体得失,也可以是个人的理想、观念、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等。隐私权是公民对以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的禁止他人干涉的人格权。对隐私权的重视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很难想象,如果人们之间没有隐私,社会将是什么样子?那样的社会如何进步?同样,一个人如果总是不恰当地把属于个人的隐私公之于众,这也必然使他无法适应社会生活,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也是他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心理年龄滞后的标志。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高兴才对。因为这是你的孩子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毫无保留地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诉说自己内心感受的傻孩子是不会成为成熟的人的。

人都有不愿告诉别人的私事,这便是隐私。个人隐私应得到尊重,法律也规定保护个人隐私不许侵犯,这便是隐私权。大人的隐私权且不说,孩子的隐私权受侵犯是常见的事。侵犯者常是父母,那么,侵犯孩子的隐私权有哪些危害呢?

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隐私常常包含个人的缺陷(包括生理、行为等方面)、错误、失算,是孩子自尊心遭到打击的记录。如果把自尊心比喻为花瓶,隐私就是瓶上的细小裂纹,所以当老师的、做父母的更应细心保护好这个花瓶。随便暴露孩子的隐私,甚至当众宣扬,这无异于敲打这个有裂纹的花瓶,让孩子无地自容,把孩子的自尊心敲碎。

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就是自信心。孩子希望有一定的独立性,希望自己的某一领域不受干预,这正是有自信心的表现。做错了事,想偷偷改;学习落后了,想暗自追上去,这也正是不丧失自信心的表现。轻易地破坏他们的这种希望,侵犯他们这方面的隐私,就会无意中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麻痹孩子的羞耻心。

孩子因知羞耻才把某些过失、缺陷看做隐私,随便被揭开、公布、宣扬,孩子起初还会觉得难堪、痛苦,以后便会麻木了。俗话说破罐子破摔就是这个意思。

四、削弱孩子的自省力。

写日记是一种自省方式。偷看孩子的日记,又把日记的内容宣扬出去,是不可取的。向父母吐露心事也是一种自省方式,父母听了却又透露给外人,这也是很不可取的。不尊重孩子这方面的隐私,孩子就会不再重视这些自省方式,就会大大削弱自省的欲望和能力,妨碍孩子健康成长。

五、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一些隐私会涉及他的同学、朋友,比如与朋友一起进行并非不正当但又不愿别人知道的活动,并约定保密。教师和家长知情后,不分青红皂白将事情公诸于众,这便会招致朋友和同学的怨恨,破坏了孩子与别人的友谊。

六、削弱孩子与亲人的亲密关系。

孩子的隐私常被侵犯,家长又不善于补救,其结果必定是孩子对父母反感,不信任。一旦双方形成隔阂,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就困难了。

有人问:按这么说,一切由着孩子,孩子的私事都不能过问了?不是这个意思,要过问,但要明确指导思想,讲究方法。应该先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再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和你谈他的隐私。隐私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自己的私事对一些人是隐私,对另一些人可以不是。隐私可以转化,不信任你时是隐私,信任你了可以不是隐私。

了解孩子,并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没有尊严、没有隐私的个体,恰恰相反,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优势,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当孩子和你之间充满敌意,和你疏远,你就根本无法走近孩子,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教育只停留在表面,那不是真正的教育。

支点招:

争取孩子信任你,使孩子主动、自愿地披露心中隐私。这就必须尽可能做到:长期日积月累地培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培养孩子与父母交流思想感情的习惯;不要找各种理由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能兑现时也得说清缘由,取得孩子的谅解。

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作为父母应该放下心来,相信孩子能带着秘密健康成长。如果家庭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一间独立的房间,或者给孩子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开启的抽屉,允许孩子有一个较自由、安全的空间,并让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不会破坏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这样能让孩子在家里找到一个有安全感的地方,不至于向外寻求安全,从而远离家庭,远离父母。

父母以身作则。父母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秘密,相互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相互指责、猜疑。必要的时候,把自己的秘密拿出来和孩子分享,听听孩子的意见。

不打击孩子。即使知道了孩子的秘密,也不要像抓住小辫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打击、批评,要像帮助朋友一样帮助孩子,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本节笔记:

保护好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方面做好了,孩子才会把你当成他的知心朋友,才会告诉你关于他的秘密。

试一试:

尽量不要去清点孩子的“私房钱”。尽管孩子还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第5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小洛克菲勒4岁时,有一次,当他远远看到父亲老洛克菲勒从外边走进来时,就张开双手兴冲冲地向父亲扑了过去。老洛克菲勒并没有去抱他,而是往旁边一闪,结果小洛克菲勒扑了个空,跌倒在路上,哇哇大哭起来。等孩子哭完之后,老洛克菲勒严肃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开始学会自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