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世仁义录
5261600000012

第12章 战火再燃

宣袁公鞅入朝觐见……

随着传谕官悠长的声音响起,袁公鞅迈过九阶高台,走进大殿,叩首道:“草民袁公鞅叩见太后,君上!”

高太后幽幽道:“平身吧!”

袁公鞅道了声谢,肃立于大殿之上。

高太后又开口道:“相国言先生有决胜千里之外之才,能退中原十万兵。如今我西谷正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先生有何计谋,快与哀家道来!”

袁公鞅谦虚道:“相国过誉了,草民不敢当!中原此番趁人之危,兴兵伐我,力求速战速决!我军只需固守城池便可。敌军求胜心切,若敌军冒进,在下或可让中原这十万军马有来无回!”

袁公鞅此话一出,西谷满堂文武皆惊。国舅高参见此情形,立即插口道:“山野村夫竟敢口出狂言!昔日我西谷大将淳于震将军领兵十余万拒敌,只半月就全军覆没。峡城乃是我西谷第一雄城,亦是不到半月便被中原军攻破!如今我西谷仅存五万甲士,汝一介草民,有何能耐,竟敢妄言歼敌?真是大言不惭,汝可知犯了欺君之罪否?”

袁公鞅看也不看高参一眼,对高太后深深叩首道:“太后,君上!草民斗胆请封为将,草民愿与我西谷将士一起,出生入死,保境安民!草民愿以项上人头为质,此战定然大破敌军,为太后与君上分忧!”

袁公鞅一席话说得慷慨激昂,殿上一干武将群情激奋,纷纷附和。高太后思虑片刻,昂首对袁公鞅道:“此战,先生有几成把握?”

袁公鞅不假思索道:“敌军长途跋涉,我军以逸待劳,此战的胜算有九成!”

这时,陈方也出列道:“太后,臣愿以全家老少性命担保,能担此重任者,非公鞅先生莫属!”

高太后闻言不再犹豫,朗声道:“好!哀家任命袁公鞅为西谷大元帅!执掌三军,即日点将,领兵拒敌!”

袁公鞅惊道:“臣领旨!”

陈方又道:“太后,臣请命出使南国,劝说南国君出兵相助,请太后恩准!”

高太后惊疑道:“相国此话怎讲?上次中原起兵,相国亦献此计,可南国君却出尔反尔!”

陈方道:“今朝不同往日!臣此去定能说服南国君出兵相助,以保此战万无一失!”

高太后笑道:“哀家允准!”

尘埃落定,众臣散去,袁公鞅对陈方道:“多谢陈兄相助,公鞅感激不尽!”

陈方摆了摆手,道:“应该我谢公鞅兄才是!公鞅兄挂帅,西固无忧矣!”

两人相视一笑,陈方道:“时辰不早了,我去准备准备,即刻启程,前往南国!”

袁公鞅道:“那我也去点兵拜将了,陈兄一路保重啊!”

“公鞅兄保重!”

袁公鞅辞别陈方,当晚便在军营安歇,与士卒一同入睡。

次日,袁公鞅头戴纶巾,身着长衫,立于高台之上。高太后带着九岁的小国君申屠岸立于城楼之上,高太后道:“哀家与君上在此等候诸位将军凯旋而归!”

以袁公鞅为首的诸将齐齐跪倒在地,朗声道:“精忠报国,九死未悔!”

随着一声嘹亮的号角声响起,以袁公鞅为首的西谷五万大军启程奔赴前线。一路上,袁公鞅与士卒同衣食,三军将士莫不敬服。过了几日,西谷大军终于抵达了西谷边城漠城。漠城是西谷边关第一城,中原军若想大举进攻西谷,就必须先攻下漠城。袁公鞅随即令人加固城防,随时提防中原来攻。

两日后,中原大军如约而至!在距漠城三十里外安营扎寨,虎视漠城,随时都有可能进攻。袁公鞅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只需坚守城池。中原大军整顿两日后,刘圭有些等不及了,对慕容英道:“元帅,我大军已经歇息两日,如今将士们个个精神十足,不知何时攻城啊?”

一旁的慕容武笑了笑,说道:“贤弟莫急!让大军再休息一日,再攻城不迟!”

刘圭喜道:“好!那就后日攻城!”

慕容道:“听闻这次西谷所用领兵之人袁公鞅是相国陈方举荐,高太后亲自册封的,此人不可小觑啊!唉,我本以为高太后一介女流之辈定会信任自己的两个弟弟高参和高展,没想到这高太后竟也如此了得,不仅有主见,用贤任能,丝毫不逊于男子,真是一代贤后啊!但愿这袁公鞅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厉害才好!”

第三日,刘圭与慕容率领先锋部队到城下叫阵,刘圭扯开嗓子大吼道:“我乃中原先锋大将刘圭是也!谁来与我决一死战?”

袁公鞅在城楼上看得清楚,见刘圭面容俊秀,年纪也不大,不由赞道:“好一个少年郎!”

旁边的亲兵提醒他道:“元帅,这个刘圭可了不得啊!小的在淳于将军手下的时候,见识过他的武艺,那可真是万夫莫敌啊!”

袁公鞅点了点头,下令道:“众将听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斩!”说罢,便下了城墙。

城墙下的慕容苦笑了两声,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个袁公鞅才不会那么傻呢,就这城防来看,此人恐怕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难对付许多!贤弟啊,咱们这次恐怕是遇到对手了!”

刘圭闻言道:“兄长,看来他们是不会出城迎战了,不如咱们攻城吧!漠城是西谷边关的门户,取下漠城之后,我大军才能进城休整。”

慕容叹息道:“唉,就算要攻城,也需等到明日再说!传令,收兵回营!二人回到大营,将情况告知众人。”

中原大帐内一片寂静,众将面色凝重。虽说中原大军占有兵力优势,可是要攻下这敌军坚守之城,也当真不易。

良久,慕容英开口道:“无论如何,此番出兵,势在必得!不知漠城虚实如何,有多少守军,明日攻城,先探一探敌军虚实,再作打算。”

第二日,慕容武与刘圭率攻城大军两万兵临漠城之下,刘圭随即大吼道:“击鼓,进军!”

随着震耳欲聋的鼓声响起,中原军士如潮水一般向漠城涌去……云梯,铁索,冲车,等攻城器械一应俱全。

漠城守将秦振见此情景不由大叫一声:“来得好!给我放箭!”

随着一声令下,城上万箭齐发,雨点一般的羽箭向中原士兵倾泻而下,中原军顿时倒下了不少,但仍然前仆后继,冲向城门!几轮箭雨过后,秦振见中原士兵已经到了城下,搭好了梯子,当即下令道:“停止放箭,滚木礌石准备!”

就这样,几个刚刚登上梯子的士兵还没爬到一半,就又跌落了下去。如此这般,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漠城仍然固若金汤,中原士兵伤亡五千余人。慕容无奈,只好下令收兵!回到帐内,慕容武对众将道:“若果这样打下去的话,恐怕很难攻破漠城!”

此话一出,帐内众人不由大惊。刘圭是最沉不住气的,开口问道:“兄长,此话怎讲啊?上次西征,我军只一月就连破三城!此番我十万大军齐出,难道还攻不破一个小小的漠城吗?”

慕容摇头叹道:“吾观今日之战,西谷守将指挥若定,士卒悍不畏死。我军几番登上城墙,还没站稳脚跟,便又被击退。漠城是西谷第一边城,就算城中只有三万守军,也能守个半年,而且城中守军肯定不止三万!况且今日那袁公鞅一直没有露面,这就证明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根本不屑上城督战!”

众人听慕容如此解释,纷纷沉默不语,大帐内静的出奇。过了良久,慕容英才道:“我等此番出兵,是奉君上之命。君上是想趁此机会,一举灭亡西谷,永绝后患。无论如何,我大军必须攻破漠城!西谷现在只剩下漠城之中的这些守军了,只要消灭了这支军队,西谷就再无还手之力,到时我大军便可长驱直入!”

慕容武闻言道:“漠城三万守军,足矣抵抗我十万大军。若想短时间内攻破漠城,则需兵马二十万,我军兵力不足啊!依我之见,此事还需回禀君上,请君上定夺!”

慕容英点了点头,道:“好,就派人快马将战报送回京师,呈与君上!但这段时间内不可停止攻城,我军轮番攻城,疲惫敌军!我料想君上定然不会令我等退兵,定会调遣援兵!众位将军需早作准备!”

接下来连续五日的攻城战,不论是中原军还是西谷军都有些疲惫了。今日,袁公鞅终于登上了城头,看着中原军如潮水般的进攻。西谷众将士见元帅亲自登上城头,顿时精神一震,比往常更加勇猛了许多。

到了晚上,中原军终于停止了进攻,袁公鞅亲自到伤兵营查看伤兵状况。到处都是伤员的惨叫声和血腥的气味,令袁公鞅感觉好似到了地狱一般。他走到一名伤兵身前,接过那军医手中的绷带,亲自为那位伤兵包扎起来。刚才还在惨叫的那伤兵现在却是一声不吭,任由袁公鞅为他包扎伤口。顿时,伤兵营里的哀嚎声小了许多……

五日后,中原前线的战报终于到了京师。

李富将手中信笺呈与中原君道:“君上,这是前线急报!”

中原君接过信笺,看过后又交予李富。李富亦是仔细审阅了一番。

中原君遂开口问道:“相国,你说如今情势,该当如何是好?”

李富道:“如今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兵,要么增兵!”

中原君又问道:“那你说寡人是应该退兵呢?还是应该增兵呢?”

李富答道:“君上心中已有定夺!”

中原君闻言哈哈大笑道:“真是什么事都瞒不了相国你啊!传寡人的命令:即刻令郑实将军领兵十万增援前线。并传寡人口谕于元帅:令他此战必破西谷京都,寡人要一战定乾坤!“